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關于國內稅收競爭問題的研究進展
        ----基于CSSCI來源期刊(1999—2017)的文獻可視化分析

        2018-05-07 00:56:58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3期
        關鍵詞:稅收競爭政府

        楊 海 華

        (國家行政學院 經濟學教研部,北京 100089)

        一、問題的提出

        改革開放以來,中央和地方關系經歷了一系列重大且深刻的調整,兩者之間關系的變遷構成我國經濟轉型和社會變革的重要內容和發(fā)展主線。中央和地方關系的調整存在著兩個維度:一個維度來自行政性分權。中央政府建立以GDP增長為主要導向的晉升錦標賽機制,[1]并給予地方政府配置地方性經濟管理的自主發(fā)展權限,地方政府成為了相對獨立的利益主體,這就使得地方政府發(fā)展經濟的動力機制被激活,地方政府之間展開“為增長而競爭”,[2]區(qū)域競爭由此成為我國經濟發(fā)展進程中一道特有的現實圖景。另一個維度來自經濟性分權。地方政府不斷擁有財政收入的剩余控制權。尤其是1994年以來推行的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進一步重塑和明確了中央和地方的財稅關系,通過構筑穩(wěn)定的分稅制度框架,使地方政府享有了一定制度性的稅收管理權,稅收成為發(fā)展經濟事務的重要政策選項。而與此同時,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完善,勞動力、資本、技術、知識、信息等生產要素市場不斷放開并且各種生產要素跨區(qū)域流動越來越頻繁。政府競相通過設定稅率和選擇地方基礎設施類型來避免本地優(yōu)質的生產要素流失以及虹吸其他地區(qū)的優(yōu)質生產要素集聚以促進本地GDP數目增長。稅收競爭成為政府在當前經濟指標競爭語境之下必然的邏輯結果。同時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加快以及全球一體化程度的提高,稅收競爭問題逐步蔓延到國際貿易和對外投資領域,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經濟交往和貿易往來??梢哉f,政府間的稅收競爭成為認識和理解我國區(qū)域經濟增長動力來源乃至破解我國特色經濟發(fā)展軌跡的重要抓手,它也是公共財政理論研究中一直保持熱度不減的活躍領域。

        稅收競爭問題的研究根植于我國經濟變革實踐過程并不斷發(fā)展,同時也依托于西方稅收競爭理論研究的既有成果。西方稅收競爭理論成果為我國稅收競爭問題的研究提供了相對成熟的理論模型和較為完整的分析框架。當然,我國稅收競爭問題的研究也有其區(qū)別于西方稅收競爭理論的發(fā)展脈絡。通過文獻的收集和梳理,從更長的時間尺度來獲取我國稅收競爭問題的整個理論研究進程和時間演化特征,對于全面深刻理解我國稅收競爭問題的存在邏輯、機理延續(xù)以及發(fā)展趨勢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二、研究的方法

        本文研究主要采納文獻計量分析方法。文獻計量分析方法是以文獻信息為研究對象,以文獻計量學作為理論基礎,運用數學和統(tǒng)計學分析方法考察文獻的外部特征,從而描述、評價和預測某一學術領域的研究現狀及其發(fā)展趨勢。它可以通過對文獻信息比如主題、關鍵詞、文獻內容、引文、作者、期刊、年份等的計量分析,定量地揭示某一學術領域的發(fā)展歷程、研究成果、研究重點以及未來研究趨勢。文獻計量分析已經成為總結歷史研究成果、揭示研究發(fā)展規(guī)律和探尋未來研究趨勢的重要分析工具。

        (一)文獻來源

        本文研究文獻來源主要是中國知網數據庫(CNKI)CSSCI來源期刊目錄。一方面,中國知網數據庫(CNKI)是目前我國最豐富的知識信息資源和最有效的知識傳播與數字化學習平臺,它能最大可能地保障文獻來源的廣泛性。另一方面,CSSCI(即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主要收錄學術性強、編輯規(guī)范的中文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選取CSSCI來源期刊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就在于它收錄了該研究領域高質量的學術論文,能夠反映該領域主流學術研究成果及研究方向,因此能有效保障文獻來源的質量,從而確保論文研究的價值。鑒于CSSCI期刊目錄會有所調整,因此,選取的期刊以刊發(fā)的論文發(fā)表時間點被認定為CSSCI來源期刊為準。

        (二)時間刻度

        從中國知網數據庫(CNKI)設定CSSCI期刊目錄里選取“稅收競爭”作為搜尋文獻的主題和關鍵詞,發(fā)現稅收競爭問題開始進入研究視野的時間節(jié)點是1999年,這恰與1994年我國推行的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以來所衍生出的稅收競爭問題發(fā)生的時間點高度契合。自稅收競爭問題破題以來19年的時間跨度里(1999—2017),關于稅收競爭問題的研究每年均有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出現。本文研究時間設置在1999—2017時間區(qū)間,是基于稅收競爭問題的整個歷史性存在,旨在通過拉長研究的時間尺度探求我國稅收競爭問題的理論研究完整的生命過程。

        (三)研究目標

        論文通過文獻計量分析,主要目標是想獲取國內學界關于稅務競爭問題的整個研究進路。具體要研究的問題是:國內稅務競爭問題研究在時間推移中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它所展現出的階段性特征是什么?以及未來稅收競爭問題的發(fā)展將會產生什么樣的變化?等等。

        三、國內稅收競爭研究的演化過程

        本文通過設置具體分析指標比如論文數量、期刊目錄、論文主題等來探討稅收競爭問題研究的演化過程。

        (一) 論文發(fā)表數量

        在設置的統(tǒng)計時間之內,符合文獻檢索條件的論文總量為481篇(剔除了有關的書評、期刊目錄、會議介紹等),平均論文年產出保持在25篇左右。

        從時間刻度上分析(見圖1):關于稅收競爭問題的研究論文數量發(fā)展可以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1999—2003)。該階段稅收競爭問題研究的論文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年均增長率在50%左右,這表明稅收競爭問題一經產生就成為學界及時跟進并保持高度關注的研究課題。第二階段(2003年至2017年)。該階段論文數量總體保持在平均水平,只是在2010年和2014年出現過兩次井噴式增長,每年論文數量均達到43篇。這些數據充分說明稅收競爭問題的理論研究是學界具有持續(xù)性動態(tài)跟蹤的研究熱點領域,也體現出我國稅收競爭問題性質上的復雜性以及內容上的豐富性,凸顯出稅收競爭問題在財政學乃至整個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的重要性。

        圖1稅收競爭問題研究歷年發(fā)表的論文數量(1999—2017年)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知網(CNKI)檢索結果整理。

        (二) 論文來源期刊

        在設置的統(tǒng)計時間之內,檢索的有關稅收競爭問題的學術論文被135種CSSCI期刊所收錄。正如表1所示,收錄稅收競爭問題論文數量在6篇及以上的期刊種類達到18種,其中包含了《經濟研究》《財貿經濟》《稅務研究》《財政研究》等在國內外財稅經濟研究領域有巨大學術影響力的期刊,可以表明收錄的稅收競爭問題的研究成果質量較高,具有很好的學術研究規(guī)范。另外收錄稅收競爭問題論文數量最多的前三種期刊分別是《稅務研究》《國際稅收》《稅務與經濟》,發(fā)表論文數量達到174篇,占到論文總量的36%,尤其是《稅務與經濟》《國際稅收》分別收錄91篇和62篇,是稅收競爭問題研究的主要陣地。鑒于《稅務研究》《國際稅收》《稅務與經濟》等是被財政學界公認的能夠體現我國稅收研究領域的較高水平和最新成果的期刊門類,因此可以體現出稅收競爭問題研究具有較高的專業(yè)化水平。

        表1 收錄稅收競爭問題主題的論文的主要期刊名錄(1999—2017年)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知網(CNKI)檢索結果整理。期刊在此期間名稱如有變更,以期刊最新名稱為準。

        從時間刻度上分析:自1999年至2008年10年期間,稅收競爭問題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稅收研究》《國際稅收》等期刊發(fā)表,但至此之后期刊發(fā)表朝著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稅收競爭問題的研究視角更加開闊。一方面期刊逐步轉向經濟綜合類期刊,把稅收競爭問題更多的嵌入經濟增長、產業(yè)集聚、環(huán)境污染、政府治理、城市群發(fā)展等更宏大的命題研究之中。另一方面積極走向與社會學、法學和政治學等社會科學的融合,使稅收競爭問題慢慢發(fā)展成為了一個較強跨學科交叉性的研究課題。

        (三) 論文研究內容

        按稅收競爭的地域范圍劃分,稅收競爭可以分成國際稅收競爭和國內稅收競爭兩類。國際稅收競爭是指在經濟全球化的前提下,主權國家政府通過降低稅率、增加稅收優(yōu)惠等方式減少納稅人的稅收負擔,從而吸引國際流動資本、國際流動貿易等流動性生產要素,促使本國經濟增長的國際經濟行為。[3]國內稅收競爭即是把稅收競爭問題的地域限定在國內政府層面,具體可以包含三個層次的內容:即上下級政府之間的競爭、同級別政府之間的競爭以及一級政府內部各部門之間的競爭,它主要通過稅收立法、司法及行政性征管活動來實現。[4]就目前研究文獻來看,關于國內稅收競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下級政府之間的稅收競爭(也稱縱向稅收競爭)和同級別政府之間的稅收競爭(也稱橫向稅收競爭),而一級政府內部門之間的稅收競爭鮮有問津。

        從時間刻度上分析:在1998年至2004年間,稅收競爭問題的研究側重于國際稅收競爭的研究,但自此以后國際稅收競爭問題的研究慢慢被邊緣化,而國內稅收競爭問題的研究興趣越來越高漲,逐漸占據了稅收競爭問題研究的主流并主導了稅收競爭問題研究的發(fā)展趨勢。在國內稅收競爭問題研究中,橫向政府間稅收競爭問題的研究占據了主導地位,縱向稅收競爭問題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少。

        1. 關于國際稅收競爭問題的研究。國際稅收競爭研究主要聚焦于三個問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如何積極應對國際稅收競爭問題、國際稅收競爭的評價問題、國際稅收協(xié)調問題。

        (1)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如何積極應對國際稅收競爭問題的研究?;窘Y論是我國應該積極推進稅收政策的調整和稅收制度的變革以及加強國際稅收合作以應對國際稅收競爭帶來的影響。其代表性觀點有:靳東升針對國際稅收競爭問題提出我國要建立新型競爭性的現代稅收制度,不斷與國際稅收慣例接軌。[5]鄧毅等主張我國的國際稅收政策應從低層次的優(yōu)惠大戰(zhàn)轉向根據我國的優(yōu)勢戰(zhàn)略性地設置稅率和制定稅收優(yōu)惠政策上;從單邊優(yōu)惠提升到通過國際稅收對話和協(xié)調,在高層次上制定有利于我國“游戲規(guī)則”的交鋒上來。[6]付俊海等針對我國稅收優(yōu)惠政策提出應該提高稅收優(yōu)惠政策的法治化水平以及優(yōu)化稅收優(yōu)惠的形式等。[7]韓霖認為我國進行國際稅收競爭的最優(yōu)戰(zhàn)略與策略是選擇“低稅率、寬稅基、少優(yōu)惠”的競爭方式和手段,并應注重形成有比較競爭力的稅收制度,而不應進行頻繁的政策調整,等等。[8]

        (2)關于國際稅收競爭的評價問題的研究?;窘Y論是國際稅收競爭的存在有利有弊,對國際貿易會產生不同的效應。其代表性觀點有:鮑靈光轉引OECD關于惡性國際稅收競爭的報告,扭曲的貿易流動、不恰當的稅收轉移、破壞稅收的公平性和完整性等。[9]黃愛玲認為適度的國際稅收競爭有利于本國經濟增長和有效貫徹稅收中性的原則,而惡性的國際稅收競爭會吞食各國稅基,扭曲稅收作用,增加稅收征管成本。[10]黃炎分別從稅率變動和公共物品提供兩方面,分析和探索了國際稅收競爭對現實世界所產生的真實福利效應。[11]

        (3)國際稅收協(xié)調問題的研究?;窘Y論是構建協(xié)調組織,加強對話和溝通。其代表性觀點有:凌嵐主張為鼓勵國際間有利的稅收競爭,遏止有害稅收競爭,有必要建立相應的國際協(xié)調組織或機制,積極參與國際稅收對話論壇。[12]中國稅務學會稅收學術研究委員會《經濟全球化稅收對策》課題組提出加強國際稅收協(xié)調是保障國際稅收利益分配秩序的必然選擇,我國要積極參與國際稅收協(xié)調合作組織的創(chuàng)建和完善工作,同時適時調整我國的稅收制度與政策以適應和加強經濟全球化下國際間的經濟往來與經濟聯(lián)系。[13]陳平路等進一步指出我國還應該積極參與區(qū)域稅收協(xié)調,參與簽署和完善稅收協(xié)定,合理劃分協(xié)議締約國之間的征稅權,包括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執(zhí)行協(xié)議的監(jiān)督辦法等。[14]

        2.關于國內橫向稅收競爭問題的研究。國內橫向稅收競爭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三個問題:稅收競爭與增長績效問題、稅收競爭與產業(yè)集聚問題和稅收競爭與工業(yè)污染問題。

        (1) 稅收競爭與增長績效問題的研究。主要探討的是稅收競爭能否促進地區(qū)經濟增長的問題。學界關于稅收競爭能否推動經濟增長存在著三種態(tài)度。第一種持否定態(tài)度,其代表性觀點有:賈康等認為我國地方政府間的稅收競爭本質上是一種非制度化的無序競爭,它妨礙了生產要素資源的區(qū)域間有效配置,破壞了市場機制和公平競爭,加大了市場投資風險。[15]楊曉麗等人研究了地方政府外商直接投資(FDI)稅收競爭的策略性及其增長效應,發(fā)現稅收競爭對FDI的經濟增長效應有明顯的阻礙作用,并且稅收優(yōu)惠幅度越大,阻礙作用越強。[16]李香菊等認為我國現有的稅收競爭對區(qū)域經濟協(xié)調發(fā)展的調節(jié)作用有限,不利于區(qū)域間的產業(yè)轉移,使處于邊緣地位的中西部落后地區(qū)的發(fā)展面臨更加不利的外部環(huán)境。[17]第二種持肯定態(tài)度,其代表性觀點有:沈坤榮等研究發(fā)現稅收競爭可以敦促地方政府提高公共服務融資能力,改善發(fā)展環(huán)境來間接推動當地經濟增長;[18]肖葉等基于中國27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1626個稅收競爭的面板數據,運用面板門檻模型實證檢驗了稅收競爭對城市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稅收競爭對我國城市經濟發(fā)展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19]第三種持折中態(tài)度。代表性觀點有:孫玉棟提出通過稅收競爭與經濟增長有較強的關聯(lián)性,稅收競爭促進了國內經濟的穩(wěn)步增長,但也使得地區(qū)間的經濟差距不斷擴大。[20]謝欣等利用1999-2008 年我國省際面板數據實證分析了地方稅收競爭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發(fā)現不同類型的稅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不同,但總體上來看,我國地方稅收競爭對經濟增長的積極效應大于消極效應,促進了經濟增長。[21]李濤等推測某種因素的存在使得稅收競爭對經濟增長的阻礙作用被平衡甚至抵消,最終可能會產生正向增長效應,但未能明確與驗證其要素所在與影響機理。[22]鄧子基等則認為稅收競爭手段對區(qū)域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呈現不斷弱化的趨勢。[23]

        (2) 稅收競爭與產業(yè)集聚問題的研究。主要探討的是稅收競爭和地區(qū)產業(yè)集聚水平關聯(lián)性問題。雷根強等借助1978-2005年省級面板數據進行回歸分析,發(fā)現產業(yè)集聚程度較高的地區(qū)在稅收競爭方面更具優(yōu)勢,即產業(yè)集聚實際上降低了區(qū)域間稅收競爭的激烈程度。[24]張祥建等進一步通過運用聯(lián)立方程的估計方法對我國2000-2013年的省域面板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實證結果表明空間集聚對區(qū)域間稅收競爭的作用存在倒U型關系,稅收競爭對空間集聚存在“天花板”效應,同時稅收競爭對空間集聚的影響存在區(qū)域差異。[25]趙蓓文指出稅收競爭的合理運用會促進地方經濟集聚的形成,但也可能產生不同地區(qū)企業(yè)競爭不公平性。[26]劉軍等基于1999—2013年中國省級面板數據,采用空間計量模型實證研究產業(yè)聚集與地區(qū)稅收競爭之間存在著明顯的正向相關關系,即在控制了經濟發(fā)展水平、財政支出負擔等條件下,一個地區(qū)的產業(yè)聚集水平上升時,地方政府可以增加其稅收負擔,并在稅收競爭中處于優(yōu)勢地位。[27]

        (3)稅收競爭與工業(yè)污染問題。主要探討的是稅收競爭與工業(yè)污染之間存在的關聯(lián)性問題。形成了一個基本結論,即稅收競爭與工業(yè)污染之間存在著某種關聯(lián)性,但兩者之間關聯(lián)的程度和性質相對比較復雜。代表性的觀點有:崔亞飛等使用1998—2006年省級面板數據進行實證研究,發(fā)現地方政府在稅收競爭中放松了對工業(yè)二氧化硫的監(jiān)管,但加強了對工業(yè)固體廢棄物和廢水的監(jiān)管治理。[28]張宏翔等進一步通過實證研究證明政府稅收競爭越激烈,環(huán)境質量惡化的程度越大,且不同類型污染的惡化程度并不一致。[29]賀俊等通過構筑稅收競爭、財政分權作用于環(huán)境污染的理論框架分析收入分權、稅收競爭與環(huán)境污染的聯(lián)系,得出結論: 稅收競爭對環(huán)境污染表現顯著的正向影響;稅收競爭通過收入分權通道對環(huán)境污染的影響被加強;稅收競爭對環(huán)境污染的影響呈現區(qū)域性差異,東部地區(qū)稅收競爭有益于環(huán)境的改善,中西部地區(qū)稅收競爭卻加劇了環(huán)境污染。[30]蒲龍利用2003—2013 年全國282個地級市的樣本數據,實證分析了稅收競爭與環(huán)境污染的關系,實證結果顯示稅收競爭能夠顯著抑制環(huán)境污染,但是其抑制作用在不同地區(qū)有著明顯的不同,東部地區(qū)要高于西部地區(qū)。[31]

        3.關于國內縱向稅收競爭問題的研究。主要探討的是國內縱向稅收競爭存在與否的問題。形成了兩種不同的態(tài)度:一種是我國上下級政府之間幾乎不存在縱向稅收競爭的問題。代表性的觀點有:葛夕良基于稅收立法權是判斷國內縱向稅收競爭存在與否的重要標準的認知,認為我國地方政府并不具備稅收立法權,即便存在著強烈的與中央政府競爭的動機,這種縱向稅收競爭也是很有限的。[32]張忠任進一步指出,由于我國地方政府并不具備稅率的調整決定權,而且我國共享稅的比重在不斷擴大,因此我國縱向稅收競爭并不具有普遍性。[33]謝貞發(fā)等認為我國統(tǒng)一稅權下的分稅制設計中的共享稅制不屬于“共同課稅”的情形,且征管范圍的劃分避開了征管權的“重疊”,因此基本避開了對重疊稅基“共同課稅” 所產生的不同層級政府間的縱向稅收競爭問題。[34]另一種認為我國是存在縱向稅收競爭的問題,并且該領域的研究越來越偏重于縱向稅收競爭的影響效應,即縱向稅收外部性。尚鐵力等指出我國中央政府既是稅收競爭規(guī)則的制定者也是競爭參與者,居于競爭劣勢地位的地方政府需要通過將稅收收入轉為預算外收入或企業(yè)上繳利潤、著重培育地方稅源而忽視中央稅源、突擊應付中央制度安排等方式緩解其在競爭中的被動局面。[35]湯玉剛等認為我國縱向稅收競爭是一種受到上級政府權威約束的競爭,下級政府不可能直接對抗上級而是通過提高稅收征管效率彌補競爭損失。[36]汪沖運用空間經濟學的相關方法,分析得出結論:當前我國存在著顯著的縱向稅收外部性,且這種縱向外部性不會受到地理因素的限制。[37]胡洪曙等借助動態(tài)面板數據模型等計量分析方法,使用中央地方稅收分享比例與地方收入獲取行為規(guī)范程度兩個指標衡量我國政府間縱向稅收競爭程度,分析得出:分稅制后我國政府間縱向稅收競爭程度變動對稅收增長呈現正向影響。[38]

        四、不足與展望

        國內稅收競爭研究成果豐碩,發(fā)揮了理論的指引作用和決策的咨詢作用。但是國內稅收競爭研究也存在著不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 學理研究不夠深入,本土化理論匱乏

        國內對于稅收競爭本身存在的內在機理及運行方式的研究關注不多,缺乏對稅收競爭理論研究的深入挖掘。具體來講,稅收競爭理論的研究存在兩個問題:一是主要通過文獻綜述方法介紹和梳理西方稅收競爭模型的發(fā)展歷程及主要流派,對稅收競爭模型的完善和創(chuàng)新文獻不多,對于稅收競爭理論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貢獻不大,只有極少數學者如鄧力平教授提出國際稅收競爭不對稱理論等等。這說明我國稅收競爭問題的研究缺乏國際化視野,不能及時跟進和對接最新稅收競爭理論前沿和趨勢, 從而制約了國內與國外就稅收競爭問題在同一平臺展開學術交流和平等對話的話語能力。二是某些國內稅收競爭問題的研究在運用稅收競爭理論時往往是粗略嫁接甚至是完全移植西方稅收競爭理論模型,習慣性套用西方稅收競爭傳統(tǒng)理論來解釋我國現實發(fā)生的稅收競爭問題。由于國內稅收競爭問題學理研究不夠深入,使得國內稅收競爭問題研究陷入“有觀點無理論”的發(fā)展困境,同時由于國內稅收競爭問題缺乏本土化理論支撐,再加上中國現實與西方理論可能存在著水土不服,這就使得國內稅收競爭問題研究面臨“中看不中用”的發(fā)展困境。

        因此,國內稅收競爭問題的研究應該在繼續(xù)注重應用研究的同時,也要不斷加大對稅收競爭理論研究的投入。一方面要密切關注國際稅收競爭理論的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不斷創(chuàng)新稅收競爭理論,緊跟國外稅收競爭理論發(fā)展的步伐,縮小國內外稅收競爭理論研究的差距,推進國內外稅收競爭理論的融合。另一方面要結合中國經驗創(chuàng)新稅收競爭理論的本土化研究。注重比較制度研究, 以歷史—系統(tǒng)的研究視角對不同國家的稅收競爭運行機制展開比較研究,旨在探索我國稅收競爭運行機制及其內在邏輯。同時要進一步創(chuàng)新我國稅收競爭理論的研究視野, 把跨學科分析等引入到國內稅收競爭理論的研究中來,提高國內稅收競爭理論的研究水平。

        (二) 政府稅收關系研究不夠全面,稅收協(xié)調的研究匱乏

        政府稅收競爭是政府競爭的重要表現形式,是與經濟發(fā)展舊常態(tài)相適應的區(qū)域經濟動力機制,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速的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隨著我國進入經濟新常態(tài),經濟發(fā)展需要新舊動力的及時轉換。政府稅收競爭作為區(qū)域經濟發(fā)展舊動力已經難以為繼,已經成為了固化當前行政區(qū)經濟模式的重要內生機制,使得區(qū)域關系呈現以惡性競爭為主導特征的區(qū)域發(fā)展格局,從而造成區(qū)域間難以獲得規(guī)模經濟效益且不能有效發(fā)揮區(qū)域協(xié)同效應優(yōu)勢,由此引起的區(qū)域間的招商引資大戰(zhàn)、基礎設施大戰(zhàn)、跨區(qū)域環(huán)境、治安等問題治理無解等發(fā)展難題已經愈發(fā)突出,嚴重影響了區(qū)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有鑒于此,在經濟新常態(tài)的背景下,通過構建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機制促使區(qū)域關系由競爭走向合作,區(qū)域經濟模式由行政區(qū)經濟轉向一體化經濟,將成為主導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趨勢性變化,協(xié)調發(fā)展將成為區(qū)域經濟新動力,也是新型城鎮(zhèn)化道路發(fā)展的重要路徑。而加強區(qū)域合作,促進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發(fā)展根本在于理順好不同政府之間(包括不同等級政府之間和平行政府之間)的利益關系,關鍵在于協(xié)調好不同政府之間的財稅關系。

        就當前稅收競爭問題的研究現狀來看,國內學者對國際稅收競爭的研究的關注點已經轉向了國際稅收協(xié)調的問題,尤其是近些年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探討國際稅收協(xié)調文獻居多,并且圍繞我國與東盟之間貿易往來的稅收協(xié)調問題為主,而在國內稅收競爭問題方面,關于政府稅收協(xié)調的文獻屈指可數。因此,未來政府稅收競爭問題的研究應該立于整個政府稅收關系的視角,不斷加大政府稅收協(xié)調研究在政府稅收關系中的權重,同時兼顧政府稅收協(xié)調的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一方面加強中央和地方不同層級政府之間的縱向稅收協(xié)調,本質在于理順中央和地方之間的利益關系,因此其本身也應該是新一輪分稅制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和應有之義。從這個角度來講,縱向稅收協(xié)調問題的研究與分稅制改革問題的研究有很多交叉,成果可以相互借鑒,產生相得益彰的效果。另一方面加強平行政府之間的橫向稅收協(xié)調,形成良性互動的稅收協(xié)調機制,它是構建政府行政協(xié)調制度框架的主要基礎,是當下推行城市群內區(qū)域網絡化發(fā)展和組合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為橫向稅收協(xié)調是政府由競爭走向合作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參考文獻:

        [1] 周黎安.晉升博弈中政府官員的激勵與合作——兼論我國地方保護主義和重復建設問題長期存在的原因[J].經濟研究,2004,(6).

        [2] 張軍.中國經濟發(fā)展:為增長而競爭[J].世界經濟文匯,2005,(Z1).

        [3] 李建英,薛榮芳.稅收競爭的分類及其效應[J].稅務研究,2002,(7).

        [4] 周克清,郭麗.論我國政府間稅收競爭的理論基礎及現實條件[J].涉外稅務,2003,(8).

        [5] 靳東升.論國際稅收競爭與競爭性的中國稅制[J].財貿經濟,2003,(9).

        [6] 鄧毅,崔曉如.國際稅收競爭理論及我國國際稅收政策取向[J].涉外經濟,2003,(11).

        [7] 付俊海,李建清,朱慶民.國際稅收競爭格局下的稅收優(yōu)惠政策[J].稅務研究,2004,(2).

        [8] 韓霖.我國進行國際稅收競爭的最優(yōu)戰(zhàn)略與策略分析[J].財貿經濟,2006,(12).

        [9] 鮑靈光.OECD關于惡性稅收競爭的報告[J].涉外稅務,1999,(3).

        [10] 黃愛玲.淺談經濟全球化下的稅收競爭及稅收協(xié)調[J].當代經濟研究,2002,(2).

        [11] 黃炎.國際稅收競爭的福利效應分析[J].稅務研究,2006,(5).

        [12] 凌嵐.競爭中的合作:國際稅收協(xié)調的新機制[J].稅務研究,2003,(1).

        [13] 中國稅務學會稅收學術研究委員會《經濟全球化稅收對策》課題組.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國際稅收協(xié)調[J].稅務研究,2005,(9).

        [14] 陳平路,陳遙根.區(qū)域合作:一種反有害國際稅收競爭的策略[J].稅務研究,2007,(5).

        [15] 賈康,閻坤等.總部經濟、地區(qū)間稅收競爭與稅收轉移[J].稅務研究,2007,(2).

        [16] 楊曉麗,許壘.中國式分權下地方政府FDI稅收競爭的策略性及其經濟增長效應[J].經濟評論,2011,(3).

        [17] 李香菊,祝玉坤.區(qū)域經濟協(xié)調發(fā)展與稅收政策:一個新經濟地理學的視角[J].稅務研究,2011,(7).

        [18] 沈坤榮,付文林.稅收競爭、地區(qū)博弈及其增長績效[J].經濟研究,2006,(6).

        [19] 肖葉,賈鴻.稅收競爭對城市經濟增長的門檻效應[J].城市問題,2017,(4).

        [20] 孫玉棟.稅收競爭、稅收負擔與經濟發(fā)展的關系及政策選擇[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7,(5).

        [21] 謝欣,李建軍.地方稅收競爭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研究[J].財政研究,2011,(1).

        [22] 李濤,黃純純,周業(yè)安.稅收、稅收競爭與中國經濟增長[J].世界經濟,2011,(4).

        [23] 鄧子基,唐文倩.我國地方政府間稅收橫向競爭策略:基于省際面板數據的經驗分析[J].稅務研究,2012,(7).

        [24] 雷根強,何惠敏.產業(yè)集聚對我國區(qū)域稅收競爭的影響——對我國省際面板數據的檢驗[J].稅務研究,2009,(9).

        [25] 張祥建等:空間集聚與區(qū)域間稅收競爭內生性研究—基于2000-2013年中國省域面板數據分析[J].現代財經,2015,(1).

        [26] 趙蓓文.外國直接投資激勵政策的國內外效應[J].世界經濟,2015,(1).

        [27] 劉軍,季良玉,等.產業(yè)聚集與稅收競爭——來自中國的證據[J].河海大學學報,2015,(3).

        [28] 崔亞飛,劉小川.中國省級稅收競爭與環(huán)境污染—基于1998—2006年面板數據的分析[J].財經研究,2010,(4).

        [29] 張宏翔,張寧川,等.政府競爭與分權通道的交互作用對環(huán)境質量的影響研究[J].統(tǒng)計研究,2015,(6).

        [30] 賀俊,劉亮亮,等.稅收競爭、收入分權與中國環(huán)境污染[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6,(4).

        [31] 蒲龍.稅收競爭與環(huán)境污染——來自地市級政府的視角[J].中國現代管理科學,2011,(3).

        [32] 葛夕良.國內縱向稅收競爭與征稅程度模型分析[J].財經論叢,2005,(2).

        [33] 張忠任.關于我國稅收競爭特征的理論分析[J].財政研究,2012,(1).

        [34] 謝貞發(fā),范子英.中國式分稅制、中央稅收征管權集中與稅收競爭[J].經濟研究,2015,(4).

        [35] 尚鐵力,王娜.我國縱向稅收競爭的格局、表現及對策[J].稅務研究,2008,(10).

        [36] 湯玉剛.稅權的跨區(qū)跨期交易與稅收制度規(guī)范化[J].經濟研究,2010,(9).

        [37] 汪沖.資本集聚、稅收互動與縱向稅收競爭[J].經濟研究,2012,(1).

        [38] 胡洪曙,郭傳義.我國政府間縱向稅收競爭對稅收增長的影響研究——基于省際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經濟管理,2014,(12).

        猜你喜歡
        稅收競爭政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書長
        支部建設(2019年36期)2019-02-20 13:21:22
        感謝競爭
        稅收(二)
        新少年(2016年4期)2016-11-19 14:22:49
        稅收(四)
        新少年(2016年6期)2016-05-14 11:59:22
        稅收(三)
        新少年(2016年5期)2016-05-14 03:37:16
        依靠政府,我們才能有所作為
        政府手里有三種工具
        兒時不競爭,長大才勝出
        競爭
        小說月刊(2015年9期)2015-04-23 08:48:17
        稅收伴我成長
        小主人報(2015年23期)2015-02-28 20:45:30
        玖玖资源站无码专区| 高级会所技师自拍视频在线| 欧美综合天天夜夜久久|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AV| 少妇又色又爽又刺激的视频 | 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亚洲国产cao|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福利| 青青草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 高清不卡av一区二区|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毛片| 亚洲天堂2017无码中文| 中文字幕偷拍亚洲九色| 蜜桃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赢消| h在线国产| 在线观看国产av一区二区|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欧美丝袜激情办公室在线观看| 激情都市亚洲一区二区| 妺妺窝人体色www聚色窝仙踪| 激情综合欧美| 国产一级r片内射视频播放|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 欧美第一黄网免费网站| 欧亚精品无码永久免费视频| 日本亚洲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九九| 国产精品九九九无码喷水| 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色夜|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色欲| 麻豆国产成人av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一本中文字幕| 人妻少妇不满足中文字幕 | 秋霞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插入日本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极品美女aⅴ在线观看| 韩国日本亚洲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