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雷,陳建勝
(蘇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精密制造工程系,江蘇 蘇州215104)
經調研,發(fā)現(xiàn)企業(yè)中有一種重型工件按照常規(guī)的生產流程,其頂面和底面都必須進行檢驗,因此為了能夠進行詳細徹底的檢驗,需要對重型工件進行翻轉。而現(xiàn)有重型工件的翻轉工作全部由人工利用行車進行吊裝后完成,不僅勞動強度大,危險性極高,而且人工翻轉無法保證重型工件的位置精度,檢驗效率低[1]。針對這一難題,設計了一種重型工件自動翻轉機(專利號201621292641.X)。
機器的整體組成結構如圖1所示,其由底部支座1,電氣控制柜2,控制盒28,啟動按鈕29、復位按鈕30,停止按鈕31,重型工件10,安全柵欄27,可調支撐腳33,加固梁32等組成。
圖1 整體結構的正面立體圖
兩臺翻轉裝置的位置關系及其結構如圖2所示,其由工作臺3,移動板7,伺服電機23,同步主動輪25,同步帶26,同步從動輪22,導軌6,壓緊液壓缸安裝板13,旋轉板11,軸承座8,旋轉軸9,支撐柱12,壓緊板15,壓緊液壓缸14組成。
圖2 兩臺翻轉裝置的位置關系及其結構圖
翻轉裝置正面的具體結構如圖3所示,其由伺服電機安裝板24、滾珠絲杠20、滾珠絲杠安裝座21、壓緊液壓缸14、壓緊板15、墊板4、導軌滑動座5等組成。
圖3 翻轉裝置的正面立體圖
翻轉裝置反面的具體結構如圖4所示,其由翻轉液壓缸連接座18、翻轉液壓缸安裝板16、翻轉液壓缸17、移動板螺母座19、滾珠絲杠20、滾珠絲杠安裝座21等組成。
圖4 翻轉裝置的反面立體圖
在操作員檢驗完重型工件10的頂面后,走到安全柵欄27外面,按下電氣控制柜2上位于控制盒28上的啟動按鈕29,翻轉裝置開始翻轉工作,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右側的工作臺3上的伺服電機23開始工作,通過同步主動輪25、同步帶26、同步從動輪22帶動滾珠絲杠20旋轉,驅動移動板螺母座19帶動移動板7向左移動,移動到位置后伺服電機23停止工作,移動板7停止移動;然后右側的翻轉液壓缸17開始工作,通過翻轉液壓缸連接座18推動旋轉板11向上翻轉,當旋轉板11翻轉到豎直位置后,翻轉液壓缸17停止工作;此時左側的工作臺3上的壓緊液壓缸14開始工作,推動壓緊板15向右伸出,將重型工件10夾緊在支撐柱12上;然后左側的工作臺3上的伺服電機23開始工作,通過同步主動輪25、同步帶26、同步從動輪22帶動滾珠絲杠20旋轉,驅動移動板螺母座19帶動移動板7向右移動,移動到位置后伺服電機23停止工作,移動板7停止移動;緊接著左側的翻轉液壓缸17開始工作,通過翻轉液壓缸連接座18推動旋轉板11翻轉,旋轉板11翻轉到豎直位置后,翻轉液壓缸17停止工作。
此時重型工件10的一半位于左側的工作臺的支撐柱12上,另一半位于右側的工作臺的支撐柱12上;接下來左側的工作臺3上壓緊液壓缸14開始工作,向上收回壓緊板15;右側工作臺3上壓緊液壓缸14開始工作,推動壓緊板15向下伸出,將重型工件10夾緊在支撐柱12上;左側的工作臺3上的伺服電機23開始工作,通過同步主動輪25、同步帶26、同步從動輪22帶動滾珠絲杠20旋轉,驅動移動板螺母座19帶動移動板7向左移動,移動到位置后伺服電機23停止工作,移動板7停止移動;左側的工作臺上的翻轉液壓缸17開始工作,通過翻轉液壓缸連接座18推動旋轉板11翻轉,旋轉板11翻轉到水平位置后,翻轉液壓缸17停止工作。
此時右側的工作臺3上的伺服電機23開始工作,通過同步主動輪25、同步帶26、同步從動輪22帶動滾珠絲杠20旋轉,驅動移動板螺母座19帶動移動板7向右移動,移動到位置后伺服電機23停止工作,移動板7停止移動;右側的工作臺上的翻轉液壓缸17開始工作,通過翻轉液壓缸連接座18推動旋轉板11翻轉,旋轉板11翻轉到水平位置后,翻轉液壓缸17停止工作。
此時重型工件10已經完成翻轉,底面朝上;操作員走到安全柵欄27里面檢驗工件的底面;完成后走到安全柵欄27外,按下電氣控制柜2上位于控制盒28上的復位按鈕30,右側的工作臺3上的壓緊液壓缸14開始工作,收回壓緊板15,最后利用行車將完成檢驗的重型工件10吊走[2-5]。
為了解決實際工作中重型工件翻轉困難這一難題,設計了一款能夠實現(xiàn)重型工件自動翻轉的機器。使用UG軟件對機器的電氣柜、安全柵欄和翻轉裝置進行了三維結構設計。此重型工件自動翻轉機的特點是:(1)通過電氣控制柜可實現(xiàn)全自動控制,操作簡單,作業(yè)員只需在完成零件頂面檢驗后,按啟動按鈕即可實現(xiàn)重型工件的翻轉,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減少了生產成本;(2)一次工作循環(huán)即可完成重型工件的夾緊、移動、翻轉三個工序,翻轉精度高,大大提高了檢驗效率;(3)在工作區(qū)外圍設置安全柵欄,操作人員在安全柵欄外操作,遠離工作區(qū),大大提高了安全性;(4)工作臺尺寸為 1 000 mm×800 mm×340 mm,底部支座尺寸為2 200 mm×980 mm×70 mm,均選用70 mm×70 mm方管鋼材組裝而成,不僅整體強度高,而且符合人機工程;(5)安全柵欄底部設有可調支撐腳,方便調節(jié)高度,電氣控制柜和控制盒放在安全柵欄外,人員操作時與工作區(qū)隔離,保證了操作人員的安全,布局合理。通過詳細的工作原理分析,結果表明該機器的結構合理,具有很強的實用性?,F(xiàn)已申請獲得了專利,今后可試制樣機,進一步完善并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孫 恒,陳作模.機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濮良貴,陳國定.機械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郭志忠,黃慶會.UG NX 10產品設計基礎[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6.
[4]陳乃峰.UG NX三維設計案例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5]沈春根.UG NX 8.5有限元分析入門與實例精講[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