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良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1-0114-01
在科技高速發(fā)展的今天,信息技術在日常教學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運用,為教與學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加豐富多彩的舞臺。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呈現多樣性特點,師生之間的互動方式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革。
1.教師的教學方式發(fā)生了實質性的轉變
隨著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提高,教師的教學方式逐步發(fā)生了實質性的變化。傳統教學過程僅注重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行為,教學僅局限在課堂之中。而信息化教學過程突破了時空的限制,教師的教學活動從課堂內延伸到課堂外。在備課、課堂教學、課后輔導等環(huán)節(jié)上,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依托信息技術來設計來完成自己的教學。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教學軟件來設計教案,這種教學主要是讓學生自己來動手,而教師的任務則是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協作交流。例如在教學小學數學 "平移與旋轉"內容時,我先組織學生觀察現實生活中利用平移、對稱和旋轉的圖案,然后讓孩子們說說這些圖案是如何平移、對稱和旋轉的,它們的特點又是什么?在此基礎上,我又安排學生利用計算機進行圖案設計。這是學生利用現代化手段進行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好機會!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學習,才能最大限度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在體驗信息技術的巨大魅力的同時自身學習興趣、學習習慣、自信心以及合作精神得到提升,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進一步加強。
2.學生的被動式學習變?yōu)橹鲃邮綄W習
信息技術為數學教學提供了大量用數學知識解決的數學課題,為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提供了基礎,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已經超越課堂。上課前,學生通過網絡預習相關的學習內容,找出重點難點,帶著疑問去上課。在課堂上,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講解解決疑惑。課后學生可以再次通過網絡拓展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學生地位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者轉變?yōu)橹鲃訁⑴c者,學生在探索中逐步掌握知識。比如在講解"圓的面積"這部分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面積計算的方法這一重點,我先讓學生在電腦上預習,盡可能多找出幾種圓的面積的計算方法。課堂上,在我的指導下,讓同學們在電腦上畫好一個圓,接著把這個圓分割成相等的兩部分共16份,然后通過動畫把這兩部分交錯拼好,這樣就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通過反復練習,讓學生自己感覺并最后體會到這個近似的長方形面積與原來的圓的面積是完全相等的。我請學生主動演示其他的計算方法,學生爭先恐后,踴躍參加。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由始至終一直處于主動地位,而教師起則起到了導向作用。在這種平等師生關系中,學生的行為得到了鼓舞,學習主動性大大增強,教學效果非常明顯。
3.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在教學中起著關鍵性的主導作用,必須將整個教學過程掌握于手中。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是被動的受支配者,其教學主體地位很難得以實現。信息技術條件下,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充分運用電腦技術作教學課件,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富有情趣的教學情景。整個課堂在教師的有序主導下,數學教學變得生動活潑,不再枯燥無味。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滿足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在日常學習中大力推廣使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堂上更有效地學習書本上內容,而且還可以通過網絡、遠程教育等學到教材以外的知識,從而極大地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了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創(chuàng)新、與他人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因此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并不是弱化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教師的工作只是由臺前適當地轉到了幕后,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