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宏文
鐵嶺市的榛子由于多年的粗放管理,榛果畝產量始終在100斤左右徘徊,這樣的榛園產量較低效益較差。實施園藝化管理實用技術后,經過長期實踐,總結出符合鐵嶺平榛種子生產的實用技術,在這些技術指導下的典型榛園,實現(xiàn)了優(yōu)質高產管理技術,達到羅全國領先水平。
一、平榛良種選育和擴繁
據(jù)統(tǒng)計,鐵嶺平榛的品種目前有16種左右,野生平榛的形狀、大小、色澤、籽粒多少和成熟早晚等各不相同。我們在選擇平榛的優(yōu)良品種時,應首選籽粒多、個頭大、皮薄、高樁略圓、中等成熟期的榛子做種子。
具體做法:一是當平榛帶狀改造結果后,在當年秋季,帶一桶油漆到榛園觀察,發(fā)現(xiàn)劣質榛材(指不結果或少結果,個頭小、皮厚等)刷上油漆,待榛子采收結束后將劣質榛材割掉或連根刨除,留下結果性狀好的榛材。
二是每年的8月中旬左右榛子即將成熟時,在野生榛園中選若干個優(yōu)良品種(籽粒多、個頭大、皮薄、高樁、略圓、中熟且口感濃香)的榛子,待其充分成熟后采摘先晾曬、后陰干,以備沙藏處理。待來年開春播種,秋天移栽,三年結果。先在這些優(yōu)良品種中進行提純,再在結果后的榛子中再次提純。如果在肥水條件好的地塊,加強管理,第二年也可結果采種。經過四次提純之后,這些品種的優(yōu)良特性得到基本確定。
三是每年都要進行疏株管理,去劣存優(yōu),去弱留壯,以保證榛子品種和品質的純度。如果將我們所篩選出平榛良種繁育出無性苗木,用無性苗木建園并輔之以目前的技術,如果能在生產領域推廣,榛子畝產量將達到千斤,榛子栽培產業(yè)將躋身于世界先進水平
二、嚴格疏株,調整合理密度
榛子是極喜光植物,疏株后的榛園由于通風透光良好,花芽分化充分,如果病蟲害防治工作到位的話,二年生榛材從底部開始一直到榛林頂部全都是雌花,每根榛材的雌花數(shù)量為20-30個。實現(xiàn)野生平榛的超高產量,從平薦后的第一年開始,就要按照園藝化栽培技術認真管理,要打好場子、除好雜、看住榛林病蟲害,而且從當年生枝條開始就要進行疏株。
1.榛林疏株時間
最佳的榛林疏株時間應該是立秋節(jié)氣以后。立秋以前的榛材由于還沒有形成較為充分的木質化,這樣的榛園疏株以后在秋風較大時極易倒伏。當年生榛子進行疏株時,應該將先萌發(fā)的紅褐色枝株留下,將后萌發(fā)的白色枝株去掉。因為后萌發(fā)的白色枝株發(fā)育時間較短,沒有形成雌花芽,這樣的榛材明年肯定不結果。
2.榛林疏株的合理密度
一年生榛林疏株的合理密度如果是連片榛園,它的合理密度應該是每平方米16-18株,如果是墩狀榛園,在不缺株的前提下,其合理密度應該是每平方米18-22株,如果墩狀榛園的空間較大,則不能疏株,而是應該讓其盡快達到標準密度。
二年榛子繼續(xù)進行榛林疏株工作,將其密度調整為每平方米6-10株。三年生榛林同二年生榛林產量是基本一致的。
榛子超高產量的起始年限應該是四年生榛園。而四年生榛園的合理密度應該是每平方米4-6株,如果每一年的榛林疏株工作到位的話,四年生榛果產量應該比二年高出一倍左右。以此類推,五年生榛園的疏株密度應該是每平方米3-5株,六年生榛園的疏株密度應該是每平方米2-3株較為合理。
在榛林疏株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從下往上看,留下新條較多的榛材,去掉中部以下全是光桿的榛材;特別要注意下面距離較遠,但頂部交叉的榛材也必須疏掉一個。只要榛材頂部結果后也不交叉,即使底部距離較近也可以保留。
三、科學施肥,做好葉片保護
能夠提高榛子產量和質量的新途徑:那就是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還要適時噴施葉面肥。果樹的理論,葉片的功能是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營養(yǎng)供應樹和果實的生長,這個理論也同時適用于榛子。如果這個營養(yǎng)工廠被破壞,榛子就會忍饑挨餓,就會餓著肚子過冬,不會形成好的花芽從而影響來年的產量。
1.適時施肥
榛子科學施肥可以使我們的榛果畝產量由目前較為普遍的100多斤的初級水平,迅速提升至畝產榛果400-500斤的中級水平。 榛林科學施肥就是要按照不同土壤條件下榛園的需肥規(guī)律,需要什么肥就施入什么肥,需要多少肥就投入多少肥。
具體做法:每年6月下旬-7月上旬是野生平榛的果實迅速膨大期,也是鐵嶺市的降雨豐沛期,此時可在降雨之前施入榛子固體肥料,黑土地榛園可施入施德狀肥料,每畝40斤;土壤條件不太理想的黃土地或者沙砬子地榛園可施入榛子專用肥料,每畝60斤。另外在每一次榛林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都要加入海德豐葉面肥料。而且在榛子采收前20多天,還要專門施入一次海德豐葉面肥料。
2.保護好榛材的葉片
保護好榛樹葉片,是榛林管理工作中同病蟲害防治同等重要的大事。保護好榛樹葉片,榛樹才能合成充足的有機營養(yǎng),才能形成飽滿的雌花序,才能為下一步豐產打好基礎。在生產實踐中盡最大努力保護好榛樹葉片,使榛葉大而肥厚,顏色濃綠,促進榛子提早成熟。
四、促生短果枝技術
在果樹栽培領域有一項豐產技術,為了使果樹盡快實現(xiàn)早期豐產,果農千方百計在主枝上培養(yǎng)短果枝,并盡快將其培養(yǎng)成結果枝組。將培養(yǎng)果樹短枝技術應用到野生平榛的栽培管理上,首先把榛樹控制在1.2米以下,果樹是旺樹不結果,按樹控長原理,不讓榛樹旺長。經過多年的反復試驗,通過降低平榛樹高控制短果枝增加雌花芽數(shù)量,提高雌花質量,并且連續(xù)多年在短樹枝上培育出結果能力較強的結果樹組的實用技術。如果新萌生的短果枝上雌花芽數(shù)量較多,芽眼充實飽滿,為明年連續(xù)豐產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據(jù)統(tǒng)計,野生平榛園藝化管理的榛園榛果畝產量已經由開始的6-7斤,發(fā)展到2007年的167斤,近年來在野生榛林科學施肥技術的作用下,2013年畝產量為358.6斤;2014年畝產量為346.1斤;2015年畝產量為506.7斤;2016年畝產量為517.4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