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霞
摘 要:在影響蔬菜質量安全的諸多因子中,農藥殘留是影響蔬菜質量安全的核心環(huán)節(jié)。為確保蔬菜生產“高產、優(yōu)質、高效、生態(tài)、安全”的目標,必須認真貫徹 “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科學植?!毙吕砟?,堅持采用農業(yè) 防 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綠色防控策略,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控工作。
關鍵詞:綠色防控技術;應用與推廣
區(qū)別于傳統的農藥噴灑流程,綠色防控技術是一類以保證農作物安全生產為首要目標,同時確保其產量、質量等不受到影響,盡量少采用或不采用農藥,而使用生態(tài)調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化學調控的方法,以更為親近自然不破壞環(huán)境的姿態(tài),來做到防范可能的病蟲害威脅。由于其技術符合可持續(xù)化發(fā)展與節(jié)能環(huán)保的相關要求,故而該技術成為目前我國農業(yè)最為主要的研究方向。
一、綠色防控技術綜述
1.農業(yè)防治技術。所謂農業(yè)防治技術,是指從種植的植物出發(fā),替換過往不耐病蟲害或不耐當地氣候條件的植物,轉而種植抗性較強、易成活的品種進行種植。通過這樣的方法,不僅能夠有效杜絕潛在的危害,還能夠進一步改善現有的品種,為農戶提供更好的經濟效益。同時,農戶還應當做好對種植品種的輪換工作,長期種植同一類的作物會使得病蟲害和土壤產生一定的抗性,從而不利于相關的防治工作。在作物生長的過程中,為保證作物的正常生長,農戶應當積極清理作物的病株,時刻保持整個種植環(huán)境的純凈。此外,如遇到氣溫較高的狀況,農戶可在確保不傷害農作物的前提下,采取高溫悶棚的方式進行殺菌處理,有效杜絕病蟲害等其他侵襲。
2.物理防治技術。物理防治方法是綠色防護技術中目前使用最為廣泛,技術相對成熟的一類方法,其主要策略有覆蓋防蟲網、地膜、安裝色板、幼蟲燈等。首先,通過加裝防蟲網與地膜,能夠有效抵御病蟲的侵襲,例如銀灰地膜可以有效防治蚜蟲。然而該方法的使用并不能完全無害的,過厚的膜層可能會導致植物光合作用的困難,故而農戶在使用該方法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結合自身農田的實際情況,以免地膜產生負面影響。同時,地膜由于大多使用的是難降解的塑料材料,故而農戶在使用完畢后要做好回收工作。色板和幼蟲燈,是利用特殊的光源吸引病蟲并利用高溫將其殺死。但需要的是,由于燈源不具備篩選性,故而可能會導致部分益蟲或其他生物被傷害,因此農戶也要謹慎使用該方法。物理防治方法要求農戶深入了解每一類方法的區(qū)別,并有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具體使用,才能發(fā)揮最大的效益。
3.生物防治技術。所謂的生物防治,是指通過天然的方法幫助解決病蟲害的問題,目前最為常用的即為引入病蟲的天敵。該方法是現有技術條件下,對生態(tài)自然負面影響最小的一類,故而受到廣泛的認可與推崇。舉例而言,種植誘集植物是最常使用的一類生物防治方法。所謂誘集植物是指,不同的病蟲都有相對更為適應與喜歡的植物,通過種植誘集植物能夠有效吸引范圍內的病蟲,并將其集中進行處理,從而保護主要的農作物。除了誘集植物本身的性質以外,其散發(fā)的氣味或花粉等,也會較好吸引病蟲,因此農戶要廣泛注意誘集植物的特點并盡可能地將其放大,以求達到更好的殺蟲效果。
4.綜合防治技術。盡管發(fā)達的現代科學技術幫助農戶在一定程度上遠離了病蟲害及其他種植過程中的問題,但僅依靠一類方法難以取得完全有效的方法,同時可能存在一定的負面作用。例如,一味使用地膜的物理防治方法,可能會對土壤產生影響。而生育防護技術中的誘集植物也需要配合相應的農藥或物理方法集中處理病蟲。因此,農戶不能僅滿足于一類防治方法,而應當有機融合各個不同的防治技術,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綜合處理方法,以求獲得最佳的病蟲防治效果,在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的同時,為社會與人民群眾貢獻更多高質量的農作物。
二、提升綠色防控技術的有效策略
1.強化食品安全管理與產品質量的追溯體系。盡管目前綠色防控技術獲得了極大的提升,對病蟲害防護及其他問題都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但部分用戶尤其是年齡較大的農戶,由于防控技術的運營成本較高及其他客觀因素的影響,始終沒有建立應有的安全意識,因此在引入防控技術的積極性上嚴重不足。為驅使廣大的農戶學習并使用防控技術,政府的職能單位應當在安全管理與產品追溯的體系建設上多做工作。針對產品安全質量不過關的農戶,應當通過追溯體系一對一強化其防控技術的使用意識,幫助其提高產品的質量。針對積極使用防控技術并在產品質量有所提高的農戶,政府為表彰其積極性,可設立一定的獎懲措施,以期更好鼓勵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與推廣。
2.建立社會化服務部門。就我國廣大的基層農戶而言,其文化水平相對有限,盡管部分農戶有意愿積極引入綠色防控技術,但由于知識能力的不足,難以高效使用綠色防控技術。針對這一現象,為更好幫助基層農戶切實推進綠色防控技術的使用,應當積極建設社會化的服務部門。首先,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各基層農戶中,通過一對一的指導的方法,幫助農戶使用綠色防控技術。同時,建立一定的服務基站,當農戶有問題時能夠第一時間進行詢問與幫助。其次,相關的職能部門可積極搭建顯示用的平臺,利用多個平臺積極開展宣傳工作,并組織農戶前往參觀學習,更好驅動農戶使用綠色防控技術改善自身的種植情況。
3.做好培訓工作與資金扶持工作。相較于人數廣泛的基層農戶,技術人員的數量更為有限,因此為保證綠色防控技術的推進進程,相關職能部門需要做好培訓工作的開展??啥ㄆ诮M織農戶前往專職的教育基地,進行理論知識的培訓工作,并組織農戶就技術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交流與答疑。同時,政府應當做好資金扶持工作,就綠色防控技術中所需要的設備或其他硬件,給予大力支持與推廣,確保培訓工作展開。針對個別較為困難的群體,可使其免費使用部分技術,以此更好推進綠色防控技術的使用。
三、結語
綠色防控技術的實施需要有長遠、全面的眼光,有時還需要犧牲局部的利益。但隨著人們對化學農藥弊端和發(fā)展可持續(xù)農業(yè)重要性的進一步認識,綠色防控技術必將為大眾所接收。多種防控技術協調應用,也一定能發(fā)揮其應有效力而造福更多的農戶與回饋社會。
參考文獻:
[1] 鄧洪庚,余文海,李保華,王川. 淺析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新技術在都市近郊型現代農業(yè)中的推廣應用前景[J]. 農業(yè)科技通訊,2014(7):217-219.
[2] 任彬元,楊普云,朱景全. 2015年我國農作物病蟲害防控成效及“十三五”時期工作著力點淺析[J]. 中國植保導刊,2016,36(4):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