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波 黃永軍 翁偉樂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足患者采用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聯合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治療的效果。方法 43例糖尿病足患者, 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成對照組(20例)與觀察組(23例), 對照組患者采用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進行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治療, 比較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各項相關指標。結果 觀察組顯效率56.5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5.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疼痛、冷感、間隙性跛行評分分別為(0.54±0.18)、(0.46±0.71)、(0.54±0.81)分, 均優(yōu)于對照組的(0.78±0.27)、(0.91±0.25)、(0.96±0.15)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踝肱指數(ABI)為(0.81±0.06), 高于對照組的(0.74±0.14),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側肢血管生成數量為(2.31±0.45)條, 多于對照組的(1.92±0.71)條,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糖尿病足患者采用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聯合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治療的效果較好, 患者的各項指標改善情況較好, 利于患者的預后,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糖尿病足;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自體干細胞骨髓移植;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2.037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快速增長, 糖尿病的發(fā)病人數呈現明顯的上升[1]。糖尿病隨著病情的發(fā)展, 容易發(fā)生并
發(fā)癥, 糖尿病足是嚴重并發(fā)癥之一, 如治療不及時容易造成截肢等危險, 所以臨床積極的治療是保障患者健康的重要手段[2, 3]。本文主要研究分析糖尿病足患者采用自體骨髓移植聯合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治療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43例糖尿病足患者, 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分成對照組
(20例)和觀察組(23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自體骨髓干細胞單純移植, 首先采用局部麻醉, 通過髂骨處采取骨髓血300 ml, 做分離處理除去紅細胞, 將單個的細胞核分離出, 然后制成細胞懸液40 ml?;颊咴谟材ね饴樽硇Ч麧M意后將干細胞混懸液通過肌內多點注射的方式對缺血的下肢進行注射, 每點注射劑量1.0 ml左右, 肌內注射各點距離3 cm;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進行治療, 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手術治療前采用CTA血管造影技術對這的下肢血管的狹窄程度、狹窄發(fā)生的部位進行明確, 并采用Seldingers技術, 通過患者的股動脈穿刺插管, 并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監(jiān)視協助下, 采用球囊對狹窄的血管進行擴張, 操作時間<100 s, 操作2~3次, 球囊擴張完成后造影復查狹窄血管再通情況, 如狹窄情況依據<50%再進行支架植入。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對兩組患者進行跟蹤隨訪,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以及相關各項指標治療前后變化情況。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 潰瘍面基本愈合或全部愈合, 疼痛消失;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減輕, 潰瘍面部分愈合;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 潰瘍面無愈合。顯效率=顯效/總例數×100%。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顯效率56.5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5.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相關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前各相關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疼痛、冷感、間隙性跛行評分分別為(0.54±0.18)、(0.46±0.71)、(0.54±0.81)分, 均優(yōu)于對照組的(0.78±0.27)、(0.91±0.25)、(0.96±0.15)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ABI指數為(0.81±0.06), 高于對照組的(0.74±0.14),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側肢血管生成數量為(2.31±0.45)條, 多于對照組的(1.92±0.71)條,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我國糖尿病的發(fā)病人數逐年上升, 糖尿病不可怕, 一旦出現并發(fā)癥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4-6]。糖尿病足屬于嚴重并發(fā)癥之一, 往往由于患者下肢動脈血管狹窄或閉塞、下肢及足部神經病變和感染協同作用形成潰瘍壞疽, 患者下肢由于缺血造成不同程度的潰爛, 影響功能級生活質量, 如治療不及時容易造成截肢的風險[7]。臨床對于糖尿病足治療包括保守治療, 介入治療, 手術治療等[8-10]。本次研究中采用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聯合經皮腔內血管治療糖尿病可以對并發(fā)的血管部位促進其新生, 治療屬于微創(chuàng)治療, 有效降低患者的手術風險。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顯效率56.5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5.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疼痛、冷感、間隙性跛行評分及ABI、側肢血管生成數量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充分說明糖尿病足患者采用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聯合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治療的效果較好, 患者的各項指標改善情況較好, 利于患者的預后。但是經過此治療后患者下肢閉塞的血管無法再使用介入技術再通, 對患者的治療具有一定的限制, 且本次研究未對患者進行遠期監(jiān)測;同時治療的費用也較高, 所以臨床應用應根據患者的病情、經濟情況等進行適用選擇。
綜上所述, 糖尿病足患者采用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聯合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治療的效果較好, 患者的各項指標改善情況較好, 利于患者的預后,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柳嵐, 蔣克春, 王偉, 等. 糖尿病和周圍血管病變. 實用糖尿病雜志, 2015(2):58-60.
[2] 鐘詠紅. 干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細胞因子與血管新生.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4, 18(32):5225-5229.
[3] 李東良, 何秀華, 范敬靜, 等. 骨髓動員與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促進極量肝切除大鼠肝再生作用的對照研究. 解放軍醫(yī)學雜志, 2014, 39(8):595-600.
[4] Sun NF, Tian AL, Tian YL, et al. Th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diabetic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Bmc Surgery, 2013, 13(1):1-6.
[5] Piaggesi A, Abbruzzese L, Mattaliano C, et al. Sulodexide as Adjunctive Therapy in Diabetic Foot Patients With Critical Limb Ischemia Treated With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Int J Low Extrem Wounds, 2014, 13(2):103-109.
[6] 韓雪立, 劉東, 張秀娟, 等. 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聯合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治療糖尿病足的效果評價. 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6, 42(1):125-129.
[7] 孫銘良, 王默, 王敏, 等. 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聯合長球囊血管成形術治療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變. 中國糖尿病雜志, 2016, 8(7):396-400.
[8] 趙立峰, 時利平, 黃志勇, 等. 血管腔內成形術聯合干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足的臨床觀察. 當代醫(yī)學, 2011, 17(26):86-88.
[9] 李春梅, 徐向進, 林晨, 等. 血管腔內成形術術后行自體外周血干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足的臨床研究. 臨床內科雜志, 2009, 26(5):327-329.
[10] 田紅岸, 余開湖, 林鳳平, 等. 自體干細胞介入治療糖尿病足臨床效果觀察. 介入放射學雜志, 2016, 25(12):1040-1043.
[收稿日期:2018-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