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鴻鷹, 張國輝, 馮黨衛(wèi), 王玲燕
(1.陜西省工業(yè)水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陜西 西安 710054; 2.陜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設計院, 陜西 西安 710054; 3.西安昊芯環(huán)境技術有限公司, 陜西 西安 710075)
重金屬廢水主要來自有色金屬冶煉﹑電鍍﹑皮革加工和部分化工企業(yè)等。重金屬污染物通常具有急性或慢性毒性,無法通過自凈作用消失,但可通過生物食物鏈富集,引起人和動物腎臟、生殖系統(tǒng)、肝臟、腦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等功能的紊亂[1]。重金屬廢水若不加以有效處理而排放,將對人的健康和生態(tài)安全帶來極大危害。水體重金屬污染已成為全球最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之一。
處理廢水中重金屬的方法很多,有絮凝法[1]﹑化學沉淀法[2]﹑吸附法[3-5]﹑離子交換法[6-7]﹑生物法[8-9]﹑膜法[10-11]﹑微電解法[12]等。
電絮凝法為近年來頗有競爭力的一種污水處理工藝,此工藝操作簡單,效率高,不添加絮凝劑,是一種環(huán)境友好型水處理工藝,已被用于處理生活污水[13]﹑電鍍廢水[14]﹑重金屬廢水[15-16]﹑造紙廢水[17]﹑含油污水[18]。本實驗采用電絮凝法對金屬冶煉廢水進行處理,優(yōu)化了初始pH﹑極板間距﹑電流密度﹑反應時間等參數(shù)條件,取得了良好的處理效果。
實驗用水來自于某冶煉廢水,廢水水質見表1。
表1 廢水水質
檢測儀器:美國Thermo Fisher 6300 ICP分析儀,哈希HQ40d分析儀。
電絮凝實驗裝置為自制設備,電絮凝反應槽尺寸為400 mm×200 mm×200 mm,電極板采用鋁極板,尺寸為150 mm×100 mm×3 mm,10塊平板電極排列在反應槽內,間距為20 mm。污水通過磁力泵進行循環(huán),污水進入后開始循環(huán),通電后調整到所需電流開始計時,隔一段時間后取樣100 mL,靜置10 min后取清液測試Ni和Co含量。
在極板間距20 mm﹑電流密度15 mA/cm2﹑槽電壓2.8 V﹑反應時間4 min條件下,用0.1 mol/L鹽酸和0.1 mol/L氫氧化鈉調節(jié)廢水的pH值,考察廢水初始pH值對重金屬離子去除率的影響,結果如圖1所示,處理后水質見表2。
圖1 初始pH值對電絮凝效果的影響
pH值5.06.07.08.09.0處理后廢水含Ni/mg·L-182.611.82.90.30.1Ni去除率/%64.2494.8999.5799.9199.96處理后廢水含Co/mg·L-16.42.30.40.20.1Co去除率/%70.9189.5598.1898.6499.55國標Ni/mg·L-1≤0.5Co/mg·L-1≤1.0
由圖1可知,當初始pH=5時,Ni和Co的去除率都很低,分別為72%﹑62.5%。隨著pH值的升高,去除率也隨之升高,當初始pH≥7時,隨著pH值的升高,去除率趨于穩(wěn)定,Ni的去除率達到99%,Co的去除率達到98%以上。酸性條件下不適于生成Al(OH)3以及鋁多核羥基化合物,不能有效吸附和絮凝重金屬離子,隨著pH值的升高,生成的Al(OH)3以及鋁多核羥基化合物較多,絮凝效果越好[19]。所以電絮凝處理重金屬廢水最好在堿性條件下。由表2可知,當pH=7.0時,Ni的去除率達到99.57%,但是處理后Ni濃度為2.9 mg/L,不滿足國標GB25467—2010《銅﹑鈷﹑鎳工業(yè)污染源排放標準》中Ni≤0.5 mg/L﹑Co≤1.0 mg/L的排放要求。當初始pH=8時,處理后Ni濃度為0.3 mg/L,Co濃度為0.2 mg/L,完全滿足國標排放要求,所以電絮凝最佳初始pH值為8.0。
在初始pH=8.0﹑電流密度15 mA/cm2﹑反應時間4 min條件下,考察電絮凝極板間距對重金屬離子去除率的影響,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極板間距對電絮凝效果的影響
由圖2可知,極板間距在10~40 mm范圍內,隨著極板間距的增大,Ni和Co的去除率先增大后減小。極板間距20 mm時,Ni和Co的去除率最高,分別達到99.91%﹑98.64%。這是因為相同電流密度條件下,極板間距越小,電極溶蝕和電極工作表面利用越充分,效果也越好[20]。但極板間距小,極板間的電場分布不勻性增強,易引起短路反應,同時在同一電流密度下,間距越大,槽電壓將升高[21],電能消耗也變大,所以最佳極板間距為20 mm。
在初始pH=8.0﹑極板間距20 mm﹑反應時間4 min條件下,考察電流密度對重金屬離子去除率的影響,結果如圖3所示。
圖3 電流密度對電絮凝效果的影響
由圖3可知,隨著電流密度的增大,Ni和Co的去除率增大。電流密度為5 mA/cm2時,Ni和Co去除率均小于65%,15 mA/cm2時,Ni和Co去除率最高,此后再增大電流密度,去除率上升高不明顯,基本趨于穩(wěn)定。這是由于電流密度越大,陽極板間產生的Al3+越多,陰極板產生更多的氫氣泡,絮凝、氣浮效果越好,處理效率越高。但當電流密度達到一定強度時,電解產生的Al3+越多,生成Al(OH)3以及鋁多核羥基化合物也較多,絮凝效果越好,去除率越高。但當電流濃度再升高時容易形成膠體排斥,反而會降低絮凝能力,所以電絮凝最佳電流密度15 mA/cm2。
在初始pH=8.0﹑極板間距20 mm﹑電流密度15 mA/cm2﹑槽電壓2.8 V條件下,考察反應時間對重金屬離子去除率的影響,結果如圖4所示。
圖4 反應時間對電絮凝效果的影響
由圖4可知,Ni和Co的去除率隨著電絮凝時間的延長而增加,1~2 min內Ni和Co的去除率顯著增長,反應時間在4~10 min內Ni的去除率增加趨于穩(wěn)定,4 min時Ni的去除率已達到99.91%。4~10 min內Co的去除率緩慢提高,8 min時達到99.95%,之后趨于穩(wěn)定。但4 min時Co的濃度為0.2 mg/L,符合Co≤1.0 mg/L的排放要求。由于反應時間越長電能消耗越高,所以在滿足排放標準的前提下,4 min為較佳的反應時間。
電絮凝反應產生污泥較少,沉淀物顯藍綠色,對電絮凝處理4 min后的沉淀物干燥處理,分析了其中的Ni﹑Co﹑Al含量,結果見表3。
表3 沉淀物分析結果
表3分析結果中,沉淀物中Ni的含量達到61.20%,這和沉淀物藍綠色外觀相吻合。由于沉淀物中Ni含量較高,后期可以通過其它方法對其中的Ni進行回收或再利用。
通過實驗研究了電絮凝法對重金屬廢水處理的效果,分別考察了初始pH、電流密度、極板間距、反應時間等因素的影響,研究表明:
(1)隨著pH值的升高,去除率也隨之升高,當初始pH≥7時,Ni的去除率達到99%,Co的去除率達到98%以上。極板間距10~40 mm范圍內,隨著極板間距的增大,Ni和Co的去除率先增大后減小。極板間距20 mm時,Ni和Co的去除率最高,分別達到99.91%、98.64%。
(2)隨著電流密度的增大,Ni和Co的去除率一直增加,當電流密度為15 mA/cm2時,Ni和Co去除率最高。Ni和Co的去除率隨著電絮凝時間的延長而增加,4 min時Ni的去除率已達到99.91%,8 min時Co的去除率達到99.95%。
(3)重金屬廢水處理最佳條件為:初始pH=8.0﹑極板間距20 mm﹑電流密度15 mA/cm2﹑反應時間4 min,此時Ni去除率為99.91%,廢水處理后Ni的濃度為0.3 mg/L,Co去除率98.64%,Co的濃度為0.2 mg/L,符合國標GB25467—2010《銅﹑鈷﹑鎳工業(yè)污染源排放標準》中Ni≤0.5 mg/L﹑Co≤1.0 mg/L的排放要求。
[參考文獻]
[1] 杜鳳齡,徐敏,王剛,等.絮凝劑處理重金屬廢水的研究進展[J].工業(yè)水處理,2014(12):12-16.
[2] 郭燕妮,方增坤,胡杰華,等.化學沉淀法處理含重金屬廢水研究進展[J].工業(yè)水處理,2011(12):9-13.
[3] 鄧景衡,余侃萍,肖國光,等.吸附法處理重金屬廢水研究進展[J].工業(yè)水處理,2014(11):4-7.
[4] 潘凌瀟,劉漢湖,任超,等.新型介孔吸附劑制備及重金屬吸附性能[J].有色金屬工程,2013(3) :31-33.
[5] 張再利,況群,賈曉珊,等.花生殼吸附Pb2+、Cu2+、Cr3+、Cd2+、Ni2+的動力學和熱力學研究[J]. 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 2010(12):2973-2977.
[6] 李紅艷,李亞新,李尚明. 離子交換技術在重金屬工業(y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J].水處理技術,2008(2):12-15.
[7] 王堅堅,董新,林學敏,等.新型強堿性陰離子交換樹脂處理含鉻電鍍廢水的研究[J].電鍍與環(huán)保,2016(6):55-56.
[8] 段楊慧.生物吸附法處理重金屬離子廢水研究進展[J].中國錳業(yè),2016(5):100-102.
[9] 張玉剛,龍新憲,陳雪梅,等.微生物處理重金屬廢水的研究進展[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08(6):58-63.
[10] 謝輝玲,葉紅齊,曾堅賢,等.膜分離技術在重金屬廢水處理中的應用[J]. 化學與生物工程,2005(5):41-43.
[11] 姜曉鋒,張曉臨,朱佳,等.平板陶瓷膜和中空纖維膜處理重金屬廢水效能對比[J].水處理技術,2017 (3):87-91.
[12] 張?zhí)旆? 微電解- 混凝法處理含鉈重金屬廢水研究[J]. 湖南有色金屬,2016(6):53-56.
[13] 張石磊,江旭佳,洪國良,等.電絮凝技術在水處理中的應用[J].工業(yè)水處理,2013(1):10-14.
[14] 張條蘭,刁潤麗,方秀葦.電絮凝法處理電鍍廢水的研究進展[J].電鍍與精飾,2016(3):33-37.
[15] 李爽,邱春生,孫力平,等.鋁板電絮凝法去除重金屬離子Cd2+和Ni2+[J].環(huán)境工程學報,2016(6):2855-2861.
[16] 虞少嵚,熊道文,陳湘斌,等.周期換向電絮凝法用于處理含鉻廢水研究[J].中國環(huán)境科學,2014(1):118-122.
[17] 劉艷.鋁鈦電極電絮凝法處理造紙廢水工藝及機理的研究[D].西安:陜西科技大學,2015.
[18] 張俊,楊敬一,徐心茹,等.電絮凝技術處理油田含油污水的研究[J].現(xiàn)代化工,2013(1):52-56.
[19] 王文東,楊宏偉,蔣晶,等.水溫和pH對飲用水中鋁形態(tài)分布的影響.環(huán)境科學,2009(8):2259-2262.
[20] 程宇婕,馮啟言,李向東,等.電絮凝微濾技術應用于給水處理的實驗研究[J].能源環(huán)境保護,2008(4):28-31.
[21] 王車禮,張登慶,陳毅忠,等.電絮凝過程電流密度與電壓關系研究[J].工業(yè)水處理,2002(7):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