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伏生
(福建省霞浦縣第九中學,福建霞浦 355107)
學生自小便學習漢字與詞語,隨后開始寫日記,用生疏的語句展現(xiàn)一天的生活[1]。在步入中學后,學生表達能力有所提升,開始寫周記,利用同樣的字數(shù)記錄一周的生活。周記是文章的基本雛形,也是學生寫作能力提高的關鍵點,為此,周記的學習十分有必要。
周記是指用文字記載一周來自己的思想、學習、生活情況,頻率為每周一次的文字記錄[2]。周記能夠讓學生暢所欲言,拋開內(nèi)容和形式的束縛,不拘一格。它是學生的主要傾訴對象,也是學生的寶貴朋友。班主任可通過周記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明確學生動態(tài),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不良情緒,并進行有效溝通,使學生敞開心扉。
1.周記能夠促進學生的成長
學生生活在現(xiàn)實社會,其年齡偏小,獨立性較差,容易被周邊事物所左右和干擾。在教學實踐中,筆者依照真實事例開展教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簡言之,周記如一片學習園地,使學生能夠盡情傾訴、全面思考、深入反省。
2.周記能夠為師生溝通構(gòu)建橋梁
周記在師生之間構(gòu)建了一座橋梁,但很多學生將周記與普通作業(yè)混為一談,敷衍了事。針對此種情況,教師可以轉(zhuǎn)變身份,將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或讀者,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學生共同探討。長此以往,學生就會轉(zhuǎn)變寫周記的心態(tài),真實地表達內(nèi)心的想法。例如,某位學生在測驗考試中的成績不理想,心情糟糕,隨后他在周記中描述了自己的問題,自信心受到打擊,并暗下決心專心復習功課。但是成績不理想,不敢拿試卷找父母簽名,“我”該如何改善成績,增強自信心。對該生的問題,筆者給出了下述評語:孩子,一次的成績并不能代表永遠,你已經(jīng)很棒了,學習也很用心,老師看到了你的付出。即便這次成績不理想,只要你堅持努力,找到原因,肯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績。經(jīng)由教師的寬慰、指導、鼓勵與家長的配合,學生會重樹自信,在下一次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3.周記是進行個性化寫作的主要途徑
教師能通過周記了解學生的個人情況,如家庭信息、興趣愛好、基本性格、文學功底、學習態(tài)度等。而掌握上述信息,教師能夠更加順利地開展日后教學活動,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周記不同于命題作文,不存在話題、材料和字數(shù)等不同方面的制約,學生能夠暢所欲言[3]。學生既可寫對特定事物的認識,也可傾訴自己的秘密,散文、短詩和文言文等文體均可。周記符合新課標所提倡的自由、盡情表達的觀點,能夠減少束縛,為學生提供充裕的寫作空間。學生的周記所表現(xiàn)的情感大多細膩、文字優(yōu)美,這種傾訴會拉近師生的距離,讓師生同喜同悲,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語文教學是一種情感的交流和心靈的溝通,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創(chuàng)作,更能貼近語文的本質(zhì)層面,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4.周記是教師提升的助力劑
只有學習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困惑,在了解不足和困惑以后,才能反思,進而有所提升。新課標指出,教師應不斷學習,改進觀念,完善知識,在和學生互動交流中,完成教學相長。有了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才能敞開心扉。學生對教師的觀點和評價,能夠通過周記展現(xiàn)出來。學生也會指出教師的錯誤,指出教師的不公或不足之處。學生的周記如同一面鏡子,展現(xiàn)出教師的形象,不斷警醒教師,讓教師完善自我,學習最新的教學方法。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應深化寫作與生活間的聯(lián)系,認真觀察,深入思考,真情流露。周記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總結(jié)和映射。校園生活豐富多彩、充滿趣味,家庭生活溫馨甜蜜,社會生活五味雜陳,教師應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搜集和整理生活中的素材,將其寫在本子上。農(nóng)村和城市相比,與大自然的距離更近,隨處可見小動物、山水溝渠和花草樹木,教師應引導學生有效利用身邊的資源,挖掘別人看不到的、表達別人尚未表述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寫出獨具匠心的文章。
例如,某學生的周記《搬運工》:“為完成作業(yè),我冥思苦想,不知道寫什么,朋友、家人、老師都已經(jīng)描述過。在一籌莫展時,我看見了窗前的螞蟻,頓時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通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小螞蟻排著隊,有的叼著食物,有的背著小螞蟻,有的在新家和原來的家之間往返。它們始終排著整齊的隊伍,在大螞蟻的帶領下,有序移動。在隊伍中間,一群螞蟻在搬運一條大青蟲,有的在前面拉,有的在后面推,一起將大青蟲搬入了新家。這讓我聯(lián)想到了《團結(jié)就是力量》這首歌,只要眾人齊心協(xié)力,沒有什么事情是干不成的?!遍喿x完學生的周記后,筆者寫出下述評語:你認真觀察,語言簡潔,句句表達著真情實感,讓人受益。只要堅持寫作,在不遠的將來一定會有所收獲。
學生在寫作時大多無話可說,雖然每天會發(fā)生不同的事,但他們無從下筆,這主要是由積累素材有限造成的。周記所記錄的點點滴滴是一個寶貴的素材積累。例如,筆者會定期舉辦成語接龍和手抄報等不同形式的活動,平時還會開展籃球賽、接力賽等體育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而且積累了寫作素材。
教師批改應注重技巧,合理的評語能夠發(fā)揮出引導、鼓勵、加強與診斷的作用,并能刺激學生的寫作欲望,進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為此,教師在日常批改中,應做到兩點,一方面,批改應具有針對性。學生是周記的主人,教師不應過多修改,以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修改以后的周記應讓學生獲得認同感,并萌生下次寫出更好作品的想法。另一方面,批改應使用鼓勵性的語言。教師在批改周記時,既要肯定學生的付出和努力,也應提出真誠的改進意見和殷切的希望。
綜合來說,周記在語文教學中發(fā)揮著巨大作用,不僅能促進個人成長,而且能夠為寫作教學注入生機,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另外,周記還可為語文教學另辟蹊徑。為此,我們應深化在周記方面的研究,使其開花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