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新課改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小學教育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發(fā)的重視。隨著社會經濟形態(tài)的不斷變化,社會中的家庭類型也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離婚率高,夫妻關系緊張等,讓孩子從小生活在不健康的家庭環(huán)境中,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國家教育部門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的重視,很多學校為了能夠更好的促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都開展了家校合作,本文主要重點對家校合作下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以及應用進行研究
關鍵詞:家校合作;小學教育;心理健康;應用
父母的教育方式與教師的態(tài)度都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最直接,家庭與學校的氛圍對孩子的成長而言非常重要,父母與教師的教育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是一項重要的因素,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家庭共同承擔的,還有社會的風氣也對孩子的心理形成有重要影響,教育的質量與家長的素質緊密相連,家長素質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觀念。
一、開展多元化互動形式,強化家校合作觀念
目前社會普遍出現(xiàn)的現(xiàn)狀就是很多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責任,自己沒有教育孩子的責任;而教師也會存在一些負面心理,認為孩子的心理以及素質教育是家長的責任[1],自己只負責傳導授業(yè),教會學生知識,不承擔心理教育與素質教育的責任,學校與家長這樣的心理都是普遍存在的,是一種錯誤的、傳統(tǒng)的教育心理,影響的將會是孩子的一生。家長與學?;ハ嗤普啠谝欢ǔ潭壬蠜]有意識到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雙方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為了充分發(fā)揮出家校合作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職責,要引導家校雙方開展教育合作,讓他們能夠發(fā)揮出自己在孩子面前應盡的職責。強化家庭和學校合作的教育觀念,對于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尤其是在雙方之間互相推諉責任的問題上能夠讓家校之間達成共識,共同推進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學校要承擔起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職責,讓全體教師都對心理教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主動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通過家訪或開家長會的形式加強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與聯(lián)系,互相交流教育經驗,讓家長也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家長要定期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與教師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借鑒教師的教育經驗,家校雙方共同開展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家校合作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教育范圍[2]
在我國頒布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指導文件中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要讓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在家校合作的過程中能扮演雙方扮演重要的角色,共同培養(yǎng)孩子的心理健康。家校合作主要體現(xiàn)在對家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各類心理健康活動、對問題家庭進行治療等,通過這三個方面讓家校合作的更加愉快。首先是對家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目的是為了提高家校合作的教育效果,學生的家長首先要意識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具有相關的心理教育嘗試與教育學知識,才能夠根據學生的情況對孩子展開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其次是對家長開展各類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家長參加學校組織的心理健康教育類的活動以及講座,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家長了解相關的心理類型,提高家長在孩子中的教育意義;最后是對有問題的家庭進行心理治療,在小學心理教育活動中,問題家庭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家庭現(xiàn)象,孩子從小的心理都會有比較負面的情緒出現(xiàn),為了營造小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美好環(huán)境,學校要針對這些有問題的家庭進行積極的治療,運用科學的方法改善家庭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家庭教育以及心理教育的質量。
三、家庭合作是開展小學心理教育的重要保障
為了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目標,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系統(tǒng)非常重要,心理健康教育系統(tǒng)的形成需要各種因素的相互配合與協(xié)調,共同構建一個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統(tǒng)。教育作為一項長久性的系統(tǒng)類工程,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是學校、家庭與社會三方的共同責任,良好的家庭教育需要巨大的精力與時間的投入,在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時與家庭的力量進行有效的結合,將家校合作歸納到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統(tǒng)中,有組織、有紀律的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教育指導,其達到的效果是意想不到的。家庭教育中只有善良的希望,沒有好的教育理念,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也只是從自己的身上折射出的一種教育方式[3],教育方式不科學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全方位的,是系統(tǒng)的、科學的,是開展心理教育的最好方式,身邊的一些活動對孩子的心理發(fā)展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圍非常廣泛,心理教育的資源也具有多元化,這些影響正面、負面共同存在,積極的因素集合在一起才會達到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因此,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實際上就是家庭與學校之間的合作,家校合作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好的源動力。
四、以家校合作為主開展家校聯(lián)誼活動
家長學校的成立,是學校為了促進家校合作而成立的一項組織,充分利用家長學校的好處,從實際情況出發(fā)開展多樣化的辦學方式,并發(fā)動相關的機關單位予以支持,為家長創(chuàng)造更多的學習機會,解決學生心理發(fā)展問題,對家長進行系統(tǒng)的教授,解決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成立家長學校不僅具有一定的時代感,同時也能突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教學的形式不斷多樣化。家長學校屬于業(yè)余類的互動,但是任務特殊且艱巨,教師要與家長進行密切的聯(lián)系,聽取家長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有計劃的開展學校聯(lián)誼活動,并形成一定的制度。定時舉辦父母訓練活動以及親子活動,調動家長中的一切有效的資源,營造家長與學校的合作分為,為小學心理素質教育添磚加瓦。在開展家校合作的過程中要秉承平等不利互惠、兼容并包以及循序漸進的原則。相互學習,相互支持,共同為孩子的心理教育素質努力。
結束語
小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學校、家庭與社會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行的過程中年離不開學校、家庭與教師的相互配合,家長與學校之間的合作是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為了更好的提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需要加強家校之間的合作,通過學校與家長的共同努力,為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亞君.小學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教學與管理,2014(26):20-22.
[2]張乙玲.家校合作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教書育人,2017(31):33-33.
[3]劉紅珍.家校合作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好家長,2016(25).
(作者單位:丹陽市陵口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