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術作為小學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藝術創(chuàng)作以及審美水平的主要藝術學科,在新課改不斷深入以及素質教育改革落實的大背景下,小學美術的教學地位不斷上升,教學重點也由原本的培養(yǎng)學生的繪畫能力以及動手創(chuàng)作能力變成了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鑒賞和審美能力??梢哉f高效的美術教學不但有利于學生積極向上的人格精神以及高雅情操的建立,更有利于學生藝術鑒賞水平的提升。然而小學生的年齡過低,認知水平不足,很難在美術課堂上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更是缺少美術學習興趣。這就需要我們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思維模式調整教學方式,增強小學美術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
小學美術的主要教學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思維能力和對藝術的鑒賞能力,尤其在新課改深入落實以后,小學美術的教學重心也逐漸向著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思維和審美水平提升上面。根據小學生思維的可塑性強以及興趣活躍的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適當的增加美術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注重繪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精神情感滲透以及手工制作過程中的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同時注重美術藝術的拓展和延伸,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水平。本文就提升小學美術教學的有效性策略進行探究分析,希望對學生美術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有所幫助。
一、當前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素質教育改革在小學教學體系中的深入使得美術學科的教學比重有所提升,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依舊存在著許多問題限制了美術學科的審美教育作用的發(fā)揮,筆者結合自身的實踐教學經驗,將美術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歸納為以下幾點:首先,受到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美術學科依然沒有受到教師和家長的高度重視,人們都將注意力放到了學生文化課上,忽視了小學美術學科的重要教學作用;其次,小學美術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課堂教學氛圍十分枯燥,使得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效果十分不理想,沒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最后,學生缺少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大多數學生都處于性格脫跳的年齡階段,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很難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加之美術課堂學習氛圍不夠熱烈,打消了學生對美術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二、提升小學美術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通過動畫視頻的播放做好美術課堂教學導入工作
課堂導入作為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導入效果直接影響了美術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可以說高效的美術課堂導入是成功教學的一半,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動畫視頻的播放作為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開端,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上,為美術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在“森林里的小動物”的繪畫教學活動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熊出沒》的相關片段作為美術課堂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將美術知識以3D動畫的形式生動形象的呈現給學生,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動畫《花木蘭》,帶領學生深層次的體會中國傳統(tǒng)“孝文化”的精神,以及花木蘭替父從軍的經典事例。充分發(fā)揮美術的教育意義。為接下來的繪畫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2)創(chuàng)建動態(tài)的美術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立體思維
教師的講解以及畫作的示范和學生的模仿繪畫構成了傳統(tǒng)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模式,但千篇一律的美術教學方式和枯燥的學習氛圍限制了學生自主積極性的發(fā)揮和實踐動手能力的提升,鑒于此教師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實踐中可以借助電子白板進行美術授課,將美術知識生動形象的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創(chuàng)設出動態(tài)的美術教學情境,然后開展繪畫教學,促進學生立體思維能力以及動手能力的發(fā)展。例如:在中國水墨畫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小蝌蚪找媽媽》以及電影《大鬧天宮》(水墨畫版),以動畫角色為模板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培養(yǎng)學生的繪畫興趣及熱情,在良好的師生互動教學關系中進行美術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繪畫水平。
(3)增強美術教學生活化,深層次體會美術中人文精神
美術源于生活,是人們對現實生活以及自身情感精神的真實映照,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應當將生活中的人文景觀以及美術教學內容相結合,便于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深層次的感受到美術學科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以及其中蘊含著的情感精神,促進學生人文精神的發(fā)展和提升。例如:在“老人與兒童”的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生動形象的美術作品以及相關的生活攝影圖片,幫助學生感受到美術作品的生活化魅力以及人文情感精神。
不僅如此,教師在繪畫選題的過程中應當偏向于人文景觀的繪畫練習,將教學重點轉移到對學生情感精神的培養(yǎng)上面。例如:為學生布置“我的爸爸媽媽”的繪畫聯系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
(4)美術知識的拓展延伸,豐富學生的美術人文知識儲備
小學正是學生記憶理解能力的黃金時期,為此美術知識的講授應當注重體系化和結構化,幫助學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系和認知模式,同時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美術知識的拓展和延伸,豐富美術教學知識中的人文精神素材,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素材的儲備,進而促進學生人文精神境界的提升以及積極向上的思想情感精神的確立。例如:在“雕塑和壁畫”的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展示中世紀西方油畫作品,尤其是蘊含著豐富的人文主義思想的油畫和雕塑以及中國的敦煌莫高窟壁畫,提高學生得人文精神素材的儲備。
三、結語
綜上所言,美術作為小學藝術教學的重要學科,其學習對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和藝術鑒賞能力的提高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為激發(fā)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動畫資源開展美術課堂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良好的美術教學氛圍以及和諧的師生互動教學關系,適當增強美術教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注重美術教學過程中人文精神的滲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盛潔.淺談小學美術教學有效性的提升[J].學周刊,2017(05):230-231.
[2]楊文艷.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策略[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4(03):159+189.
[3]劉文娜.試論如何提高小學美術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7(19):158-159.
[4]曾麗嫻.小學美術借助微課提高教學有效性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16(12):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