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航
通過調查研究,我們對班主任溝通管理能力的重要性與存在的問題有了初步了解,在對具有豐富管理經驗的教師訪談中得到了一些相應的經驗,為將來走上教師崗位,擔任班主任有效管理班級,積累了寶貴經驗。
(一)師生溝通的重要性
通過我們做為學生還有作為實習教師的這兩段親身經歷,我們都真切的感受到,“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學生們往往先喜歡自己的老師,再喜歡老師所提供的教育,他們很注重對老師的整體感受是喜歡還是不喜歡,然后再來決定對老師的教育是接受還是不接受。師生之間關系的好壞是教育成功的關鍵。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質量是教育能否成功的一項重要因素。
(二)中學班主任溝通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像景寧中學這類處在縣級的中學,高考幾乎是學生走出小地方的唯一出路。無論是學校還是學生家庭,都尤為注重成績。學校將學生的成績作為考評一個學生的重要指標,升學率也是成社會評價學校教育是否成功的標準。在這種形勢下,學校給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施加過多的壓力,班主任在由于承受過多負擔,一般會忽視了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情感交流。
1、教師職業(yè)情感的流失
教師隊伍中存在職業(yè)情感缺失的教師,而且不是個別現(xiàn)象。正是因為這些職業(yè)情感缺失的教師,不把教育作為自己的終身事業(yè),缺乏對教育理想追求的內在動力,不熱愛教育事業(yè),不熱愛學生,才導致師生溝通中存在學生溝通主體地位失落、師生溝通方式的單向性和簡單化、師生溝通內容的偏狹性以及溝通對象的兩極化等一系列問題。
2、教師教育理念的偏差
受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還有相當數量的教師還停留在傳統(tǒng)教育理念下。他們認為教師是教學的主體與主導,教學就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經驗的活動。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學校的領導下管理班級的常規(guī)建設,完成學校既定的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保證學生的人生安全。。
具有這種教育理念的教師在師生溝通中不會平等地對待學生,不會尊重學生的溝通主體地位,不會關心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內心的真實感受,不會講究與學生的溝通技巧和方式,才導致學生的溝通主體地位的失落、溝通方式的單向性和簡單化、溝通內容的偏狹性和溝通對象的兩極化以及在溝通過程中傳遞過多的壓力給學生。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和教師交流的興趣。
3、教師溝通技巧欠佳
在日常教學中,師生溝通的溝通方式技巧欠佳,存在單向性和簡單化的問題。教師在師生溝通過程中不管學生內心的真實感受,只注重向學生傳遞自身所要表達的信息、情感、思想,不收集學生的反應和態(tài)度,不聽取采納學生合理的意見;不愿積極地聆聽學生的傾訴,敷衍應付學生;把觀點強加于學生,不給學生發(fā)表自己意見的機會,談話簡單迅速;把注意力放在說服學生并讓學生服從自己上面;給予學生肯定或否定判斷時,只是泛泛而談,這種泛泛的一般性的簡單的評價,對學生的成長是無益,而學生在師生溝通中普遍存在不主動、不積極的心態(tài),對教師的溝通采取應付、迎合、文飾的態(tài)度。這些現(xiàn)象都說明,師生溝通方式具有單向性、簡單化的問題。而教師簡單的單向輸送信息給學生的溝通方式,會破壞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形象,從而使學生產生與教師溝通的畏懼心理,害怕與教師溝通,導致師生溝通受阻;也不利于學生形成主動與教師溝通的習慣,造成師生溝通單向發(fā)展,形成師生溝通阻隔的惡性循環(huán);而學生應付、迎合、文飾的溝通態(tài)度加劇了師生溝通的惡性發(fā)展。
4、學生自身的因素
隨著學生的成長,部分學生會出現(xiàn)與父母師長疏遠的現(xiàn)象,其表現(xiàn)為不信任任何人,對他人保持一定的心理距離,不愛交往又不敢交往;在對別人抱有一種“戒備心理”時,又渴望別人對自己的理解。由于這一閉鎖性和開放性的矛盾心理,他們平日里很少與他人交流,且這一特點隨著年級的增高就越為明顯。
(三)增強中學班主任溝通管理能力的基本策略
我們通過對學校里多位擁有多年帶班經驗的班主任或任課老師進行訪談,總結出了以下策略:
1、與學生溝通
中學生正處于青年初期階段,心理發(fā)展正處在一個關鍵并且特殊的時期,應該說,學生已經是“準成人”了,獨立感與成人感增強。此時,班主任與學生的溝通無論從班級管理還是學生健康成長出發(fā)都顯得尤為重要。
1.1用心溝通
教育從愛心開始,教育發(fā)生在心與心距離最短的時刻。作為一名班主任,首先是個一個充滿愛心的人,要發(fā)自內心地去關心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真心,從而走進他們的內心深處,進一步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比如,在學生心情低落時,及時給予學生關懷,詢問其原因,漸漸讓學生對自己敞開心扉。
1.2用眼溝通
一位班主任給我們分享了他的溝通技巧,就是要運用“眼光”與學生進行情感的交流、信息的傳遞與行為的暗示,從而給學生以肯定和鼓勵,讓學生能直觀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注。例如每次跨進教室時,快速地瞥每位同學一眼,在這掃視當中,就可以大體了解全班學生的精神面貌,比如哪個學生心情好,哪個學生可能遇到了點問題等等,從而做出及時的反饋。
1.3用筆溝通
我們發(fā)現(xiàn),大多數班主任都會采取讓每個學生每周寫周記的形式,了解學生的生活與內心。周記的內容隨意,可以是自己在這周中最開心的事、最難過的事,也可以是所見所聞所想。班主任在周記本上及時作出反饋并還給學生,這樣的溝通方式也得到了學生的喜歡。
2、與家長溝通
通過我們在實習期間對學校的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景寧中學采取了許多措施主動邀請家長也參與到學校教育管理制度中來。例如,經常會召開家長委員會,班主任經常和家長委員會的成員保持聯(lián)系;安排值日家長這一體驗崗位,組織邀請學生家長在本班班主任的帶領下,參與協(xié)助學生管理;各年級段會在幾個特定集中的假期時段安排班主任開展大規(guī)模的家訪活動,每個學生家庭每年平均會被拜訪一次;班主任抓住契機家訪,在學生的表現(xiàn)出現(xiàn)轉機時,在學生學習上取得成績時,在學生遇到困難時進行家訪,更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班級里的每位學生家庭背景和狀況不同,家長的學歷、水平也相差很大。作為班主任對待每一位家長都要盡量做到親切熱情,以禮相待。把自己當做家長的朋友,不板起面孔“教育”家長或“指示”家長應該怎樣做。處理學生問題時要換位思考,理解家長的難處,尊重家長的情感,以商量談心的方式來交流教育孩子的得與失。
3、與任課教師交流
班主任與任課教師達成共同的目標,增強凝聚力,協(xié)調師生關系,彼此交換矛盾意見,這對班級的管理工作幫助很大。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教育合力。
(作者單位:浙江師范大學生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