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彪
在建筑技術不斷發(fā)展和進步的基礎上,建筑施工質量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和關注,后澆帶施工技術被廣泛的運用到房屋建筑結構設計和施工過程中,后澆帶施工技術還需要不斷完善。合理有效的運用后澆帶施工技術,可以為混凝土結構的剛性接縫的嚴密性、安全性提供保障,滿足房屋建筑工程的結構安全和使用功能。
現(xiàn)代混凝土結構,有的高差很大(如塔樓和裙樓)、有的平面體量很大(如商場等),加上工業(yè)化泵送混凝土的普遍應用,其水灰比大、流動性好,水分蒸發(fā)易出現(xiàn)干縮開裂問題。
采取在建筑結構適當位置布設后澆帶,人為的將建筑工程劃分成不同的穩(wěn)定單元體,達到先完成或分別進行建筑主體結構工程,確保超高、超重沉降大的部分先行完成大部分沉降。再開始施工裙樓和其它結構,然后開始實施連接位置的后澆帶澆筑施工,最后使分塊的建筑結構組成一個完整的結構整體,有效控制不均勻沉降,將建筑工程沉降差控制在規(guī)范允許值范圍內,從而確保房屋建筑工程的質量符合有關驗收規(guī)范要求。
普通混凝土在施工中和后期相當長的時間內,特別是在澆灌混凝土和養(yǎng)護的過程中會發(fā)生較大的收縮情況。對于剛剛完成施工的建筑結構,隨環(huán)境溫度變化過高會發(fā)生熱脹的現(xiàn)象,溫度過低又會發(fā)生收縮的現(xiàn)象?;炷两Y構受溫度差異形成的溫度應力對房屋建筑結構的影響比較大,當溫度應力超過某一個值時,會導致構件開裂,影響正常使用和結構耐久性。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合理布設后澆帶,使建筑結構在建筑過程中混凝土結構的伸縮過程不至于超過一定約束力,進而大幅度的降低或釋放了混凝土收縮應力。在混凝土結構中鋼筋抗拉強度的幫助下,有效的抗拒混凝土干縮及溫度應力,保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質量。
可以說:后澆帶是設計、施工階段采取的預防混凝土開裂的有效措施。
后澆帶設置一般由設計確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肯定了后澆帶的作用,“設置后澆帶可適當增大伸縮縫間距,但不能代替伸縮縫”。
房屋建筑工程后澆帶間距按設計布設具體位置;后澆帶的寬度為800~1000mm。
后澆帶的形式有以下四種:平直縫、階梯縫、凸形縫和凹形縫,要嚴格的按照設計施工圖的要求,進行后澆帶施工。如果設計施工圖中沒有明確,施工單位可按照工程實際需要提出方案,征得設計、業(yè)主單位同意后施工。
對于地下室的后澆帶,通常會使用平直縫的布設形式,在混凝土澆筑前要設置鋼板止水帶,鋼板止水帶的箍筋做法具體如圖1所示。
樓板的后澆帶平直縫尺寸及配筋作法見圖2,必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好上層負彎矩鋼筋的設計位置,防止?jié)仓炷習r鋼筋被踩踏變形。
圖1 鋼板止水帶的箍筋做法
圖2 板后澆帶
后澆帶形成的施工縫,往往會產(chǎn)生長懸臂梁,拆除模板時又沒有采取加固措施就將模板支架拆除,造成長懸臂梁嚴重下?lián)希ㄒ妶D3),后支撐的鋼管多被壓彎變形(見圖4);且上部各層會同樣出現(xiàn)類似問題,導致工程結構質量、施工安全存在嚴重隱患。因此,《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guī)范》(GB50666-2011)的4.4.16條明確規(guī)定后澆帶的模板及支架應獨立設置,要按重要部位進行搭設、保持、拆除管理,不允許隨意拆除或重新回撐。才能保證長懸臂梁不變形、不開裂。
圖3 后澆帶拆模過早、長懸臂梁嚴重下?lián)?/p>
圖4 鋼管被壓彎變形
后澆混凝土宜在其兩側混凝土澆灌完畢45~60d后再進行澆灌,采用適合工程特點的后澆帶接縫形式和其與兩側混凝土接縫防水做法,其強度等級應提高一級,且宜采用早強、補償收縮的微膨脹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1)后澆帶施工工藝采用的鋼板止水帶、橡膠止水帶或遇水膨脹止水條符合設計文件及施工組織設計要求。對止水帶(條)和接縫密封材料,應檢查出廠合格證、質量檢驗報告和進場抽樣試驗報告,符合要求后才能使用。
(2)在后澆帶施工前向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后澆帶模板支撐方案搭設、驗收和拆除時間控制要求,鋼筋處理、兩側接縫收口處理,澆筑后混凝土保濕保溫養(yǎng)護要求,半成品和成品保護要求等。
(3)后澆帶兩側可采用鋼筋支架單層鋼絲網(wǎng)或單層鋼板網(wǎng)隔斷,后澆混凝土前,應將其表面混凝土浮漿剔除、鑿毛、清洗濕潤、刷漿,有效清除鋼筋表層的銹跡,若有鋼筋被踩彎或壓彎現(xiàn)象,應要求及時進行矯正、復驗合格。
(4)保證混凝土配合比報告單中摻加微膨脹劑UEA的含量、其他外加劑摻量符合設計要求?!兜叵路浪こ藤|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8-2011)的5.3.4強制性條文強調:采用摻膨脹劑的補償收縮混凝土,其抗壓強度、抗?jié)B性能和限制膨脹率必須符合限制條件。
(5)對混凝土澆筑應進行全過程控制并旁站監(jiān)督。在澆筑后澆帶兩側混凝土的過程中,應采取對稱澆筑的方法,保證后澆帶模板不會位移;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時的溫度應盡量低于兩側混凝土澆筑時的溫度,且宜選擇在溫度較低的季節(jié)施工;后澆帶應在其兩側混凝土干縮變形基本穩(wěn)定后施工,為防止混凝土中水泥漿流失,應提高混凝土密實度,從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振搗時間宜適當延長。后澆帶澆注后應等待1~2h后再抹平壓光數(shù)遍,減少表面裂縫的產(chǎn)生。
(6)成品保護措施。混凝土強度達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進行施工作業(yè);在后澆帶混凝土初凝后,應在12h內進行養(yǎng)護,養(yǎng)護期間應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其養(yǎng)護時間不得少于14d。
總而言之,將后澆帶施工技術合理有效的運用到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過程中,可以減小房屋的收縮應力,確保房屋結構有效的結合在一起,通過后澆帶施工技術的認真應用,能有效的處理高層建筑工程中存在的沉降差異質量問題,因此提高后澆帶的施工質量,對整體結構質量有重要意義。
[1]羅延鳳.房建施工中后澆帶施工技術探討[J].低碳世界,2014(7):163~164.
[2]榮繼高.探討房屋施工中建筑后澆帶技術應用[J].現(xiàn)代裝飾:理論,2015(5):244~245.
[3]王寶林.有關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后澆帶施工技術的論述[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2(2):175.
[4]夏全勝.淺談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后澆帶施工技術[J].科技與生活,2010(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