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兒心
90后的山東小伙李靖,從小便是個另類的孩子。四年級時,語文老師出了一個作文題《老師我想對你說》,其他同學都在描寫老師的敬業(yè),只有李靖的作文是:“老師我想對你說,你不應該用教室的電給自己的手機充電,你不應該偏袒學習好的同學,也不應該體罰學生……”他給老師羅列了多條“罪狀”,結果老將他痛批了一頓。
因為特立獨行,李靖一直習慣于獨立思考,然后綜合分析,最后根據(jù)自己的判斷做出決定。讀中學時,李靖便對商業(yè)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閱讀了大量有關商業(yè)戰(zhàn)略和企業(yè)管理方面的書籍,高考之后,他果斷選擇了武漢大學市場營銷系。進入大學后,他開始重點培養(yǎng)自己的戰(zhàn)略思考能力,并將自己總結的很多心得付諸實踐。從大三開始,李靖開始申請清華大學的保研,競爭非常激烈,清華的每個專業(yè)方向只招收一個學生,但打算報名的人卻非常多。
李靖本想了解一下其他同學報了哪些專業(yè),但大家卻都刻意隱藏了自己的意向。但李靖經過戰(zhàn)略分析,發(fā)現(xiàn)隱瞞意圖的做法是無效的,不會給自己帶來任何優(yōu)勢,于是他做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決策,那就是向所有人宣布自己選擇的專業(yè)方向,并且表達了自己志在必得的決心。最后結果出來,竟然沒有一個同學跟李靖填報同樣的方向,因為他們都在下意識規(guī)避確定性的競爭,李靖就這樣順利地成了清華大學營銷專業(yè)的研究生。
李靖很擅長運用策略,在初中時他并沒有十分強壯,卻是班上打架最厲害的人。因為他專門針對打架做了研究,并買了格斗書,認真研究并把戰(zhàn)術要點反復操練,之后再沒有一個同學能打得過他。
此后,李靖更是養(yǎng)成了在生活中敏銳觀察,對一知半解的問題都要搞懂的習慣。讀研的時候,室友叫他去學校旁的一個小餐館吃蓋澆飯。兩人坐定后,老板拿來了一份密密麻麻大概有上百種蓋澆飯品種的菜單。室友對這樣一個菜單也和李靖感受一樣,覺得很不舒服并產生了選擇困難癥,但是室友讓老板推薦了一個菜之后,也就忘記了剛剛不舒服的選擇過程。但李靖卻無法容忍這種模糊感覺,決定探究一下背后的道理。李靖跑到圖書館,在翻閱了相關的營銷心理學方面的資料后,得出結論。在心理學上,這種現(xiàn)象叫決策癱瘓,指選擇過多的情況下,人會因為選項耗費過多精力而直接放棄決策。像那家蓋澆飯餐館,老板覺得要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但是這么多選擇反而過多耗費了消費者的腦力,最終降低了所有選項的吸引力。而且,李靖還進一步聯(lián)想,還有什么事件和這個類似?比如肯德基為了方便選擇,菜單只有20多道菜,甚至還推出了套餐來簡化選擇。再比如互聯(lián)網公司越來越喜歡“單品爆款”而不是“機海戰(zhàn)術”。很快,李靖將自己這一結論運用到實踐中。在清華的一次募捐時,原先的文案是:有一個×××公益項目,請支持一下,捐多少都行。李靖認為,這種捐多少都行會造成決策癱瘓,在猶豫之后就不會再繼續(xù)捐錢了。于是他將文案改成“捐10元錢吧,幫幫這些孩子”,結果募捐的數(shù)量大幅上漲。
李靖說:“很多人可以容忍生活中的奇怪現(xiàn)象和模糊性。在他們眼里,世界已經變得如此熟悉,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見怪不怪了。但是我卻無法容忍這種模糊性和一知半解?!彼裕瑯邮敲刻於荚诠ぷ鲗W習,李靖的進步速度就比別人快很多,也能夠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角度。
大二的時候,老師讓李靖發(fā)一個簡單的會議通知,李靖一個個地打電話,并且啰嗦解釋。很多人覺得他迂腐,做事不干脆。還有同學忍不住提醒李靖:“這是一件5分鐘可以搞定的事情,你是想證明自己有多閑還是想和人聊天啊!”
李靖只是笑笑,并不解釋。事實上,他當時剛學習完麥肯錫的《金字塔原理》,并刻意訓練自己的大腦,想通過大量的練習來糾正天生的“自我視角”。周圍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么一件這么簡單的事情,他要花比別人多的時間。但這卻奠定他創(chuàng)建公眾號以后很快就脫穎而出的基礎,因為他能夠以遠超常人的速度,非常清晰地深入淺出地闡述出表達復雜的觀點并讓人信服。
大三的時候,李靖在大學的一個教室里,聽百度招聘的宣講會,也在規(guī)劃自己進入互聯(lián)網公司的發(fā)展之路,不過現(xiàn)實很殘酷,在之后的面試他被刷掉了。更殘酷的是,這并不是運氣不好的偶然,他所參加的所有面試通通都被刷掉了,包括騰訊和一些咨詢公司。那時的他挺郁悶的。
李靖研一的時候,偶然一次機會,收到了一家公司年薪300萬的Offer,這對于一個沒有工作經驗的研究生來說,是很有誘惑力的。但是老師和同學們還沒有來得及驚愕與詫異之時,李靖卻“拽酷的”在5分鐘內拒絕了這個機會。放棄是痛苦的,而做出試圖兼顧各方利益的選擇是更容易的,但這意味著資源和精力的分散,最終難以集中突破形成優(yōu)勢。“選擇的背面是放棄,我選了A,就意味著我不可以選后面的B/C/D了呀。”
接下來,李靖開始用心打造一個營銷領域的自媒體。雖然初期,盡管他每周更新一篇原創(chuàng)文章,但粉絲也就只有600多個。李靖也曾有過大部分自媒體人有過的彷徨甚至絕望以及對自己的懷疑:我還可以撐多久?但是2014年年底,一篇《月薪3000和月薪30000的文案有什么不同》,刷爆了營銷界,開啟了真正的快速增粉階段,隨后更加一發(fā)不可收拾,多篇文章持續(xù)爆發(fā),很快他收到了非常多的Offer,其中就有周鴻祎給他發(fā)出邀約,請他為360提供一些咨詢。
但是,縱然成了網紅,李靖依舊保持桀驁本色,堅持做浮夸浮躁領域中的一股清流。他不接廣告、不發(fā)軟文、不追熱點、只原創(chuàng)不轉載、超級長文、不賣萌不搞笑、不黃不污、不誘導轉發(fā),只堅持一人主筆。只有放棄該放棄的,才能得到該收獲的。李靖正式創(chuàng)業(yè)不到一年,他的公司就被百度全資收購并出任百度最年輕的副總裁,這個消息除了給不少內容創(chuàng)業(yè)者打了一劑雞血,也給了曾經對他也殘酷過的一個世界漂亮的回擊。從一個年輕的創(chuàng)業(yè)者突然間平步青云成為大公司VP,有人羨慕有人吐槽還有人冷嘲熱諷。但是嘈雜的聲音李靖自帶濾鏡,依舊只是按自己的方法堅持學習思考。畢竟很早以前,他就說過:“我,不要一刻鐘的名聲,我要一種生活?!?/p>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