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躍東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好發(fā)于中老年患者,是臨床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疾病[1]。若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對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將造成極為嚴重的影響,繼而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目前,臨床上主要通過藥物治療改善患者腦部血液循環(huán)、抗炎性反應等來提高患者神經(jīng)功能。丁酰苯膠囊及依達拉奉注射液均是治療AIS的常用藥物,且效果顯著。本研究采用丁苯酞聯(lián)合依達拉奉治療AIS,探討聯(lián)合用藥對患者炎性因子及神經(jīng)功能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6年 4月至2017年3月浙江省東陽市紅十字會醫(yī)院收治的AIS患者108例。均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中的評估和診斷標準[2];經(jīng)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灌注等影像學檢查確診;年齡≥18歲;發(fā)病到確診時間≤72h;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CSS)≥25分且≤35分。排除肝、腎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礙癥;對丁苯酞及依達拉奉過敏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4例。觀察組男35例,女19例;年齡45~78歲,平均(60.75±14.46)歲;體質量指數(shù)(BMI)18.46 ~ 27.66 kg/m2,平均(22.72±3.26)kg/m2;平均 CSS(27.42±8.24)分;平均心率(80.23±8.61)次/min;平均收縮壓(137.62±22.18)mmHg(1 mmHg≈0.133 kPa);平均舒張壓(82.06±11.92)mmHg;合并基礎性疾?。焊哐獕?9例,高血脂23例,冠心病15例,糖尿病10例。對照組男34例,女20例;年齡46~79歲,平均(61.38±14.27)歲;BMI 19.07 ~ 26.96 kg/m2,平均(23.02±3.37)kg/m2;平均 CSS(28.13±8.44)分;平均心率(81.42±9.30)次/min;平均收縮壓(135.79±21.97)mmHg;平均舒張壓(81.86±12.14)mmHg;合并基礎性疾病:高血壓28例,高血脂25例,冠心病14例,糖尿病9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及時接受常規(guī)治療,包括抗血小板凝集,調控血壓、血糖、血脂,改善腦部微循環(huán)等。對照組給予依達拉奉注射液(生產(chǎn)廠家:國藥集團國瑞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056,規(guī)格 20 ml∶30 mg)30 m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至100 ml,靜脈滴注,2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丁苯酞軟膠囊(生產(chǎn)廠家: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299,規(guī)格 100mg×24 粒)200mg,口服,3次/d。兩組均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 于治療前后空腹抽取患者靜脈血5 ml,經(jīng)離心等處理后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血清超敏 C反應蛋白(hs-CRP)水平;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患者血清腫瘤壞死因子(TNF-)和白細胞介素8(IL-8)水平。觀察治療前后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治療后對臨床療效進行評價,并記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神經(jīng)功能缺損采用CSS評分進行評價[3],臨床療效以CSS減分率(S)進行評價[4]:90%< S≤100%為基本痊愈;45%< S≤90%為顯著進步;17%<S≤45%為進步;0<S≤17%為無變化;S≤0為惡化??傆行?(基本痊愈+顯著進步+進步)/總例數(shù)×100%。1.4 統(tǒng)計方法 應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兩比較采用 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2檢驗。<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血清hs-CRP、TNF-、IL-8水平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 0.05);治療后,兩組血清hs-CRP、TNF-、IL-8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均< 0.05),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均< 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CSS評分比較 觀察組治療前CSS評分為(29.12±7.59)分,治療后為(15.81±8.18)分;對照組分別為(28.61±8.20)、(19.32±7.69)分。治療前,兩組患者 CS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0.34,>0.05);治療后,兩組患者CSS評分均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2.30,均< 0.05)。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46例(85.18%),對照組總有效37例(68.52%)。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2=7.23<0.01)。見表2。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未發(fā)生不良反應,經(jīng)血常規(guī)等檢查顯示各指標均在正常范圍。
AIS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有研究顯示,在60~79歲老年,AIS的發(fā)病率可達5.57%,病死率高達74.3%[5]。AIS的發(fā)病機制與腦內血流量減少的程度及再灌注恢復時間有關,因此盡早改善患者腦部血流量、縮短再灌注時間對減少腦損傷及提高腦細胞功能具有積極意義。
依達拉奉是一種自由基清除劑,具有抑制腦細胞、血管內皮細胞以及神經(jīng)細胞氧化的作用[6];同時分子量較小,血腦屏障通過率高,通過靜脈給藥在腦內能迅速達到有效治療濃度。丁苯酞提取于芹菜油,具有抗腦缺血、改善腦部水腫及缺血腦組織的微循環(huán)和血流量等藥理作用[7];丁苯酞可通過抗自由基氧化、緩解腦血管痙攣、改善能量代謝,對患者的神經(jīng)元起到保護作用,同時可修復患者神經(jīng)功能。本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血清hs-CRP、TNF-、IL-8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均<0.05),CSS評分低于對照組(<0.05),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0.05),且兩組均未發(fā)生明顯不良反應。與伊戀等[8]研究結果一致。這說明聯(lián)合用藥的治療效果更顯著,能夠明顯抑制炎性反應的發(fā)生,改善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這可能與丁苯酞及依達拉奉聯(lián)合用藥具有協(xié)同、增效的作用,能夠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血液及微循環(huán),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及氧化等有關。
參考文獻:
[1] 孟文婷,李東翔,佟玲.缺血性腦卒中的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新藥雜志,2016,25(10):1114-1120.
[2]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2015,48(4):246-257.
[3] 王慧娟,劉運平,曹妍,等.丁苯酞氯化鈉聯(lián)合依達拉奉治療急性期腦梗死患者對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河北醫(yī)藥,2015,37(21):3255-3258.
[4] 高星樂,陳力宇,孫樂球,等.依達拉奉聯(lián)合丁苯酞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5,31(16):1569-1571.
[5] 涂雪松.缺血性腦卒中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國臨床神經(jīng)科學,2016,24(5):594-599.
[6] 胡金梅,鄒宇潔.依達拉奉治療對腦卒中患者神經(jīng)功能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2,18(12):1741-1743.
[7] 李延可,劉寧,陳江君.丁苯酞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2,14(2):254-255.
[8] 伊戀,李星達,王建秀,等.依達拉奉聯(lián)合丁苯酞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房,2016,27(29):4130-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