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琴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種嚴重的臨床急癥,其病情迅猛,致死率極高,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1]。AMI的發(fā)生多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為病變基礎,因此及早緩解動脈狹窄及血栓對防治 AMI具有重要的意義[2]。低分子肝素能夠有效抑制血栓的形成,具有良好的抗凝效果,且藥效持久不良反應較小,因此常被應用于AMI患者的治療[3]。低分子肝素在人體內(nèi)依靠腎臟的正常代謝排出體外,因此應及時監(jiān)測腎臟功能不完善的患者[4]。臨床常用抗Xa因子的活性作為衡量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效的指標,本研究通過對85例心肌梗死患者施以低分子肝素治療,旨在觀察低分子肝素對抗Xa因子活性的影響,為伴發(fā)腎功能損傷的AMI患者的治療提供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表1 兩組治療前后抗Xa因子活性比較 U/ml
表3 兩組治療前后INR比較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小板含量比較 ×109/L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12月于浙江省湖州市中醫(yī)院接受治療的AMI患者85例,均符合:(1)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的AMI診斷標準;(2)無伴發(fā)其他器官衰竭;(3)無精神障礙智力障礙,能夠配合醫(yī)生檢查。排除;(1)合并其他器官衰竭;(2)患有其他心血管疾病;(3)患者參與研究前接受過其他抗凝藥物治療。根據(jù)患者的內(nèi)生肌酸酐清除率(Ccr),將≤30 ml/min的 41例患者納入觀察組,>30 ml/min的44例患者納入對照組。觀察組男26例,女15例;年齡34~63歲,平均(48.5±2.3)歲;吸煙史18例,高血壓病史21例,高血脂病史19例,糖尿病史24例。對照組男24例,女20例;年齡36~64歲,平均(49.2±2.1)歲;吸煙史19例,高血壓病史21例,高血脂病史19例,糖尿病史的22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治療,即每12小時腹壁皮下注射5 000U達肝素(生產(chǎn)公司:南京健友生化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20153024,規(guī)格:5 000 U/支),同時服用阿司匹林(生產(chǎn)公司:合肥久聯(lián)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0.3 g/片),100mg/d,持續(xù)治療 15d。
1.3 觀察指標 測定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第5和10天的抗Xa因子活性、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時間(APTT)、國際標準化比值(INR)和血小板含量。嚴格按照肝素抗Xa因子試劑盒進行操作,依據(jù)標準曲線計算低分子肝素抗Xa活性。用全自動血液凝固儀以光電比濁法檢測APTT和INR,并用全自動血液凝固儀進行血小板計數(shù)檢測。
1.4 評價指標 (1)患者體內(nèi)Ccr 70~51 ml/min為腎功能輕度損傷,50~31 ml/min為腎功能中度損傷,≤30 ml/min為腎功能重度損傷;(2)INR由凝血時間比值和測定試劑的國際敏感指數(shù)(ISI)所得,ISI的數(shù)值越接近1表明試劑對相關凝血因子活性的降低越敏感。
1.5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組比較采用 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2檢驗。<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抗Xa因子活性比較兩組治療前抗Xa活性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觀察組治療后第5和10天的Xa活性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均< 0.05),見表 1。
2.2 兩組治療前后APTT比較 兩組治療前,治療后第5和10天的APTT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 0.05),見表 2。
2.3 兩組治療前后 INR比較 兩組治療前INR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觀察組治療后第5和10天的INR明顯低于對照組(均< 0.05),見表 3。
2.4 兩組前后血小板含量比較 兩組治療前血小板含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觀察組治療后第5和10天的血小板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均<0.05),見表 4。
AMI的防治要點在于及早的緩解動脈狹窄,實現(xiàn)心肌血流的自由流通[5]。低分子肝素作為目前臨床廣泛應用于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抗凝藥物具有良好的抗凝作用,低分子肝素選擇性的作用于抗Xa因子,且低分子肝素的分子量與抗Xa因子的活性呈反比,在保持抗凝血作用的前提下降低了出血的風險[6]。相關研究表明,抗Xa因子活性水平高于0.5U/ml時抗凝血效果最佳[7],抗Xa因子活性過高或過低時,患者出現(xiàn)血栓或出血的風險都會提高。因此對患者的抗Xa因子活性進行監(jiān)測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在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療后的第5和10天的抗Xa因子活性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均< 0.05),這提示臨床要對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療的腎功能受損患者給予及時的監(jiān)測,避免因出血造成的損傷。APTT常用于衡量內(nèi)源性凝血因子的凝血狀況,從而以此在治療過程中及時調(diào)整藥量[8]。本研究顯示,兩組治療前后APTT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5)。觀察組治療后INR明顯低于對照組(均< 0.05),腎功能受損的患者對低分子肝素的代謝率下降,因此需要的低分子肝素劑量相比于正常劑量有所降低,而對腎功能受損患者施以正常劑量的低分子肝素治療則會大大增加其出血的風險;因此,在治療腎功能受損的心肌梗死患者時,要及時監(jiān)測并調(diào)整低分子肝素的用量,降低引起并發(fā)癥的風險[9]。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治療后血小板數(shù)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均<0.05)。相關研究表明,AMI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明顯高于健康人群,因此對AMI患者進行血小板監(jiān)測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10]。
參考文獻:
[1] 胡麗英,李桂梅.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療現(xiàn)狀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7,46(16):2290-2292.
[2] 高曉津,楊進剛,楊躍進,等.中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5,30(3):206-210.
[3] 古旭云,朱昱冰,趙磊,等.鹽酸替羅非班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療效[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4,30(2):298-300.
[4] 但剛,劉媛,江忠勇,等.低分子肝素治療腎病綜合征患者高凝狀態(tài)的實驗室觀察[J].重慶醫(yī)學,2015(14):1916-1917.
[5] 闞通,陳亮,秦永文,等.溶栓治療在現(xiàn)代急性心肌梗死治療中的作用與地位[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5(3):280-283.
[6] Rojas L,Aizman A,Ernst D,et al.Anti-Xa activity after enoxaparin prophylaxi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weighing lessthan fifty-five kilograms[J].Thrombosis Research,2013,132(6):761-764.
[7] 林偉,汪海,林建鋒,等.低分子肝素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的抗Xa活性的影響[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7,33(12):1088-1090.
[8] 潘玉卿,陳正輝,馮曜宇,等.抗因子Xa活性及APTT測定在深靜脈血栓低分子肝素治療患者中的應用評估[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7,14(10):1448-1450.
[9] 李妍,沈軍,趙久陽,等.不同劑量低分子肝素對難治性腎病綜合征高凝狀態(tài)的影響[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5,31(3):464-467.
[10]黎雪玲,李醒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先用低分子肝素對溶栓效果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0):2518-2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