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華 陳天宇
摘 要:利用在國家氣象中心業(yè)務運行的T639模式,對2013年6月16—18日克州地區(qū)出現的一次大降水天氣進行預報檢驗,結果表明:T63924h高度場形勢預報準確率較高,能較好地預報歐亞中高緯環(huán)流的演變特征,T639 海平面氣壓場24~72h預報場較實況場強度偏弱,位置偏北,但移速與實況場基本一致,范圍要偏小。從T639降水模式預報檢驗來看,其較實況場略偏弱,但對此次大降水過程中,降水主要集中時段、降水落區(qū)預報有較好的參考價值。T639物理量場中的比濕、水汽通量、溫度露點差等預報因子對此次大降水預報也有較好的指示意義。
關鍵詞:T639模式;克州;大降水;預報檢驗
中圖分類號:S16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333203
前言
T639模式是TL639L60全球譜模式的簡稱,是國家氣象中心在T213L31全球譜模式的基礎上升級發(fā)展而來的。T639模式投入業(yè)務運行以來,很多學者對其預報產品的性能檢驗做了大量的研究。馬星芬等[1]對陽泉一次冰雹天氣進行了預報檢驗,得出T639系統(tǒng),特別是3h的物理量場預報對短時、臨近預報有一定的預報能力;周惠等[2]用T639模式對2008年長江流域重大災害性降水天氣過程預報性能進行了檢驗分析,總結出T639模式對一般性降水雨區(qū)范圍、位置及移動趨勢都有較正確的預報,對主要影響系統(tǒng)如高原槽等有較準確的刻畫,對物理量場預報檢驗中對水汽條件預報效果較好,對反應暴雨動力結構的物理量模式預報性能稍差;李睿、廖勝石、鄭婧等[3-5]用T639模式分別對成都、廣西及江西地區(qū)的大降水天氣做了預報檢驗,得出了T639模式預報適合于本地的一些有利指標,并對其進行了檢驗評估及訂正,在新疆,趙俊榮等[6]分析了T213數值預報產品對新疆天山北坡帶中部大降水的解釋檢驗,得出了T213 48h高度、濕度、θse指數等預報量對石河子墾區(qū)大降水天氣物理意義明確,相關程度在79%以上。近幾年來,新疆的許多學者,如隆霄[7]用WRF模式模擬了新疆北部強暴雪天氣過程,張俊蘭[8-10]、張超、馬超等分別用ec細網格資料,對新疆北部地區(qū)暴雪和溫度的預報進行了檢驗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經驗,對指導日常的天氣預報提供了很好的依據。
本文在前人分析基礎上,利用T639數值預報產品,對2013年6月中旬克州地區(qū)出現的一次大降水天氣過程進行了檢驗,分析了T639模式預報產品對克州此次大降水天氣的預報能力問題,得出了對本地大降水有指示意義的一些物理量及指標,為該模式在克州地區(qū)大降水天氣中的預報、解釋應用、及檢驗積累一些經驗,從而提高預報員對大降水天氣的預報能力。
1 天氣過程實況
《新疆降水量級標準(修訂版)》(新氣發(fā)[2004]45號)中規(guī)定:24h降雨量達6.1~12.0 mm為中雨,12.1~24.0mm為大雨,18.1~36.0mm為大到暴雨,24.1~48.0mm為暴雨。6月15日夜間到18日,克州地區(qū)普遍出現了中雨,山區(qū)部分區(qū)域自動站降水量達大到暴雨,此次天氣過程中各地氣溫下降了6~8℃。強降雨時段主要集中在15日夜間到16日白天,落區(qū)在阿克陶、烏恰及阿合奇。全州共有9個站點出現暴雨,其中16日阿克陶縣本站3h降水量達29.9mm,各站降水量見表1。
2 分析結果
2.1 天氣形勢場
2.1.1 高度場形勢
在T639 500hPa高度場形勢預報圖上,6月15日20:00歐亞中、高緯度為兩槽一脊型,北歐—西西伯利亞及貝加爾湖以東為低壓槽控制,烏拉爾山附近為高壓脊區(qū),與實況高度場相比,槽、脊主體位置較一致。24h預報場槽脊的主體位置與實況場較吻合,只是西西伯利亞低壓槽在東移過程中,底部分裂的短波位置較實況場略有偏差,預報場比實況場偏南5個緯距;48 h預報場槽的位置略偏慢于實況場,且強度較實況場明顯偏強,槽底分裂的短波槽位置較實況仍偏南5個緯距;72h T639預報場槽的位置略偏慢于實況場,而脊的位置略偏快。整體來看,T639 24h高度場形勢預報準確率較高,能較好地刻畫歐亞中、高緯環(huán)流形勢的變化,48h高度場形勢預報偏差比24 h要大,說明隨著預報時次的延長,高度場預報準確率會有所下降。
圖1 高度場實況與t639高度場預報:(a)(b)(c)(d)
2.1.2 地面形勢場預報檢驗
15日20:00T639地面形勢場24h預報圖上,1020hPa的地面冷高壓中心位于西西伯利亞,南疆盆地受低壓控制,與實況場相比較,冷高壓中心強度偏弱(實況場強度為1022.5hPa)、位置與實況場基本一致,,預報場底部鋒區(qū)較實況場偏弱,5個經距內只有4根等壓線,(實況場5個經距內有7根等壓線);48h預報場地面冷高壓中心為1016hPa,較實況場偏弱(實況場強度為1017.5hPa),且實況場上西西伯利亞的冷高壓快速東移略減弱南壓,其鋒區(qū)前沿已到達帕米爾高原至西天山一帶,而預報場冷高壓則減弱直接快速東移控制北疆偏西地區(qū),對克州地區(qū)影響較弱;72h預報場冷高壓繼續(xù)減弱、北移,影響克州地區(qū)范圍內只有1根等壓線控制,而實況場冷高壓略減弱東移,其底部鋒區(qū)仍較強,并分裂部分冷空氣翻山進入克州地區(qū)??傮w來看,T639海平面氣壓場24~72h預報看,預報場冷高壓中心強度較實況場總體偏弱,移速基本一致,位置偏北,范圍要偏小。
圖2 地面氣壓場實況與t639地面氣壓場預報:(a)(b)(c)(d)
2.1.3 850hPa風場預報檢驗
15日20:00,24hT639預報場上,南疆盆地東部至克州地區(qū)有一支偏東急流存在,最大風速為16m/s,較實況偏強(實況6~8m/s),預報場在盆地偏東和偏南一帶預報有風向輻合區(qū),而實況則是南疆西部喀什至阿克蘇一帶有切變存在;48h的T639預報場較實況也略偏強;72h則預報場較實況場偏弱,實況場克州地區(qū)至盆地東部仍維持有4~10m/s的偏東氣流,預報場上克州地區(qū)已無明顯偏東風存在??傮w來看, 850hpa風場上,T63924~48h預報場較實況場偏強,對偏東急流出現的時間,預報場與實況場較一致,但結束時間預報場較實況場偏早。
2.1.4 降水場預報檢驗
15日20:00,T63924h降水等值線模式預報較實況明顯偏小,模式預報克州地區(qū)有5~10mm降水,而實況測站降水量在20~29.9mm,區(qū)域自動站降水量在10~39.1mm,4個區(qū)域自動站降水達暴雨量級,但T63924 h預報場對此次降水落區(qū)預報較好,與實況基本一致,降水大值中心出現在山區(qū)烏恰、阿克陶及西、北、及南部山區(qū);48h預報場較實況也偏弱,預報場對克州地區(qū)測站阿圖什預報有1mm的增量,山區(qū)(烏恰、阿合奇)有2~6mm的增量,阿克陶有6mm的增量,而實況克州地區(qū)測站降水量在(2.4~9.0mm),且預報場對降水落區(qū)預報較24h范圍擴大,降水中心東移,降水大值區(qū)在阿合奇、阿圖什一帶,實況則只出現在阿合奇及其部分山區(qū);72h預報場上,阿圖什、阿合奇有2~12mm的增量,實況則是阿圖什、阿合奇及其部分區(qū)域自動站普遍出現了微到小量的降水,其中部分地區(qū)降水為中到大雨,局部達暴雨,預報場上,降水落區(qū)范圍明顯減小,降水落區(qū)中心仍在阿圖什、阿合奇一帶(與實況基本一致)。綜上可以看出,T639降水模式對此次降水落區(qū)預報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預報的降水量級比實況偏弱。
2.2 物理量場檢驗分析
2.2.1 比濕
在暴雨發(fā)生期間,15日20:00—16日20:00,有一條從西南面喀布爾、阿拉伯海一帶東移至克州地區(qū)的強水汽輸送帶,位于700hPa和850hPa,最大中心為6.0~8.0×10-2g.kg-1,
500hPa上則表現不明顯,為2×10-2g.kg-1,說明暴雨區(qū)上空氣團自身攜帶的水汽較充足,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第一水汽條件。從T639 24~48 h預報場上可以看出,500hPa、700hPa的比濕與實況基本一致,但850hPa上預報較實況則略偏強,范圍偏大,最大大值中心達10×10-2g.kg-1,中心位于克州地區(qū)偏北、偏南一帶。
2.2.2 水汽通量
在暴雨發(fā)生期間,16日20:00,500hPa、700hPa圖上,克州地區(qū)附近有2g·cm-1·hPa-1·s-1的水汽通量中心存在,位置偏南,在東面和西南面也有2個大值水汽通量中心存在,這樣從2支水汽通道輸送的水汽匯合到南疆盆地西部,為暴雨形成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水汽輸送,是暴雨形成的又一水汽條件,850hPa圖上,水汽通量大值中心位于南疆盆地偏南一帶,最大值為10g·cm-1·hPa-1·s-1,克州地區(qū)的比濕為6g·cm-1·hPa-1·s-1,17日20:00,克州地區(qū)的比濕維持在4~2g.cm-1·hPa-1·s-1,但范圍有所減小,強度逐漸減弱。從T639 24~48h預報場看,預報與實況基本吻合,強度、位置基本一致,范圍略偏小。
2.2.3 溫度露點差
在暴雨發(fā)生期間,16日20:00,克州地區(qū)處于溫度露點差<4℃的飽和濕區(qū)內,且500hPa、700hPa上最為明顯,近地層850hPa圖上則略有減濕,17日20:00,濕區(qū)明顯減小,范圍變窄,東移,這與此次大降水的開始、結束時間較一致。從T639 24~48h預報場看,預報與實況基本吻合,預報場較實況位置略偏東。
2.2.4 散度場
在暴雨發(fā)生期間,15日20:00—16日20:00850hPa圖上,克州地區(qū)處于明顯輻合區(qū),有2個中心在偏西、偏南一帶,中心值為-24×10-6s-1、-48×10-6s-1,15日23:00,處于偏南一帶的輻合中心進一步增強,最大值達-72×10-6s-1,最大輻合區(qū)位置與暴雨區(qū)位置基本一致。從T639 24~48h預報場看,預報場較實況偏弱,位置略偏東。
2.2.5 k指數和△θse
在暴雨發(fā)生期間,分析15日20:00—16日20:00k指數和△θse場(500~850hPa)實況圖,可以看出克州地區(qū)范圍內的k指數較大,最大中心值為32℃,且k指數大值區(qū)從偏南向偏西移動,范圍由大逐漸縮?。辉凇鳓萻e場有52℃的高能舌控制克州地區(qū),并由南向北伸展,從高層到低層逐漸減弱,并且范圍減小,850hPa圖上θse隨高度減小迅速,有利于中低層的對流發(fā)展,有利于暴雨的產生及持續(xù)。從T639對應的24~48h預報場看,k指數和△θse預報場均較實況略偏弱,范圍偏小,位置偏東。
3 小結和討論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T639模式對克州地區(qū)的大降水預報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從高度場、地面場都有較好的指導意義,且高度場強度較實況偏強,地面場較實況總體偏弱,位置、范圍要偏小。尤其是24h預報準確率較高,隨著時間推移,預報時效有所下降。
從T639低層850hPa風場預報來看,預報較實況偏強,但與偏東急流建立時間較一致,結束時間偏早。
從T639降水模式預報來看,降水量級較實況略偏弱,落區(qū)、范圍偏大,但降水模式預報克州地區(qū)降水出現主要時段和實況基本一致,T639降水模式對克州地區(qū)過程累計降水量預報較好。
從T639物理量場因子來看,比濕、溫度露點差、水汽通量、低空偏東急流、k指數等預報因子對此次大降水的起止時間、落區(qū)、強度有一定的指示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偉,馬星芬,李毓富.T639數值預報產品在陽泉一次冰雹預報過程中的應用[J].山西氣象,2011(96):11-16.
[2]周慧,崔應杰,胡江凱,等.T639模式對2008年長江流域重大災害性降水天氣過程預報性能的檢驗分析[J].氣象,2010,36(9):60-67.
[3]李睿,張藝丹,徐文婷.成都地區(qū)T639數值預報產品本地化預報性能檢驗[J].高原山地氣象研究,2011(2):63-67.
[4]廖勝石,羅建英,張潔婷,等.T639數值預報產品對一次廣西秋季暴雨的診斷分析[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0,31(4):27-32.
[5]鄭婧,丁治英,劉波,等.江西暴雨期間T639模式的短期預報效果檢驗[J].氣象與減災研究,2011,34(1):40-48.
[6]趙俊榮,晉綠生,楊景輝,等.T213預報產品對新疆天山北坡帶中部大降水解釋檢驗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36(7):2834-2835,2853.
[7]隆霄.阿勒泰山脈對新疆北部地區(qū)強暴雪過程影響的數值模擬研究[J].沙漠與綠洲氣象,2012,6(6):15-20.
[8]張俊蘭,李圓圓,張超.ECMWF細網格模式降水產品在北疆暴雪中的應用檢驗[J].沙漠與綠洲氣象,2013,7(4):7-13.
[9]馬超,賈麗紅,楊霞.對ECWMF和T639數值模式產品在新疆暴雪影響系統(tǒng)預報能力中的檢驗[J].沙漠與綠洲氣象,2015,9(2):31-37.
[10]張超,賈健.ECMWF細網格2m溫度產品在烏魯木齊市溫度預報中的檢驗[J].沙漠與綠洲氣象,2015,9(5):62-68.
作者簡介:王江華(1978-),女,河南靈寶人,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短期預報預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