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濤 陳霞 陳世紅
摘 要:通過玉米氮、磷、鉀肥料應用小區(qū)試驗,結果表明,玉米每667m2施用尿素39.0kg,過磷酸鈣58.0kg,硫酸鉀12.0kg,能有效地促進其生物學性狀的改善,增強抗倒伏和抗病蟲害能力,提高玉米產量,具有明顯的增產增收效果。比不施氮肥的處理增產108.4kg/667m2,增產率25.31%,667m2新增產值260.16元,667m2新增純收入93.6元,產投比為2.78:1;比不施磷肥的處理增產70kg/667m2,增產率15.00%,667m2增產值168元,667m2新增純收入133.2元,產投比為4.83:1;比不施鉀肥的處理增產26.7kg/667m2,增產率5.24%,667m2增產值64.08元,667m2新增純收入2.08元,產投比為1.03:1。
關鍵詞:現(xiàn)代農業(yè);飼用玉米;肥料;試驗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333004
為探索玉米在種植過程中氮、磷、鉀營養(yǎng)元素的最佳施用數(shù)量的施用比例[1],為雁江區(qū)現(xiàn)代農業(yè)生產發(fā)展資金項目玉米產業(yè)建設提供科學依據(jù)。雁江區(qū)土壤肥料站在雁江區(qū)丹山鎮(zhèn)順家村二社田云仕責任地里進行了玉米氮、磷、鉀肥料應用小區(qū)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土壤
供試土壤為紫色土類,石灰性紫色土亞類,紅棕紫泥土屬、紅棕紫泥土土種,該土種成土母質為侏羅紀遂寧組紅棕紫色泥巖夾鈣質坡積物。位于淺丘陵區(qū)坡麓,E1045048N30817″,海拔437m,耕作層0~20cm混合土樣常規(guī)分析:pH為8.3,有機質17.6g/kg,全氮1.31g/kg,堿解氮142mg/kg,速效磷33.2mg/kg,速效鉀114mg/kg,常年玉米產量400kg/667m2左右,供試田塊土壤肥力均一,符合試驗要求。
1.2 供試肥料
尿素(含N46.0%),過磷酸鈣(含P2O512.0%),硫酸鉀(含K2O50%)。
1.3 供試作物
大田農作物類玉米,“川單416”雜交品種。
1.4 試驗設計與方法
在常規(guī)管理的基礎上,進行玉米氮、磷、鉀營養(yǎng)元素施用數(shù)量,施用比例的小區(qū)試驗,試驗設計5個處理,3次重復,隨機區(qū)組排列[2]。小區(qū)面積20m2,各小區(qū)區(qū)組間設走道寬0.5m,試驗小區(qū)周圍留2m以上作保護列,各試驗小區(qū)其它農事管理措施均在當天完成,并控制一致,盡量減少人為誤差。
處理1:N(0)-P2O5(0)-K2O(0)kg/667m2,即不施肥,播種時只澆灌清水。
處理2:N(0)-P2O5(7.0)-K2O(6.0)kg/667m2,即不施氮肥,施過磷酸鈣50.0kg/667m2,硫酸鉀8.0kg/667m2,并施與處理1等量清水。
處理3:N(18.0)-P2O5(0)-K2O(6.0)kg/667m2,即不施磷肥,施尿素35.0kg/667m2,硫酸鉀8.0kg/667m2,并施與處1等量清水。
處理4:N(18.0)-P2O5(7.0)-K2O(0)kg/667m2,即不施鉀肥,施尿素35.0kg/667m2,過磷酸鈣50.0kg/667m2,并施與處理1等量清水。
處理5:N(18.0)-P2O5(7.0)-K2O(6.0)kg/667m2,即施尿素39.0kg/667m2,過磷酸鈣58.0kg/667m2,硫酸鉀12.0kg/667m2,并施與處理1等量理清水。
施肥采用隔山施肥法,磷、鉀肥100%作底肥,氮肥的40%作底肥、20%作底肥,40%作攻苞肥。玉米于4月7日播種,8月11日收獲,每小區(qū)單收計產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氮、磷、鉀營養(yǎng)元素不同施用量及施用比例對玉米生物學性狀的影響
從表1觀測記載結果可知:處理5即施用尿素39.0kg/667m2、過磷酸鈣58.0kg/667m2、硫酸鉀12.0kg/667m2的處理比處理1不施肥處理株高增加88.0cm、穗長增加5.0cm、禿尖長減少2.5cm、穗粒數(shù)增加52粒/穗、百粒重增加4.7g;比處理2(不施氮肥的處理)株高增加15.0cm、穗長增加4.0cm、禿尖長減少2.4cm、穗粒數(shù)增加17粒/穗、百粒重增加4.5g;比處理3(不施磷肥的處理)株高增加30.0cm、穗長增加4.0cm、禿尖長減少1.2cm、穗粒數(shù)增加29粒/穗、百粒重增加2.0g;比處理4(不施鉀肥的處理)株高增加18.0cm、穗長增加3.0cm、禿尖長減少0.7cm、穗粒數(shù)增加59粒/穗、百粒重減少2.0g(見表1)。
2.2 氮、磷、鉀營養(yǎng)元素不同施肥數(shù)量、施肥比例對玉米產量的影響
由表2、表3分析可知,玉米氮、磷、鉀營養(yǎng)元素不同施肥數(shù)量、施用比例田間試驗結果經方差分析[3]:5個處理間[F(5.96)>F0.01(4.604)]說明各施肥處理間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
用LSD法進行多重比較,結果如表4,說明處理5即玉米施用尿素39.0kg/667m2,過磷酸鈣58.0kg/667m2,硫酸鉀12.0kg/667m2,其產量為536.7kg/667m2,比對照(處理1)增產143.4kg/667m2,增產率36.46%;比不施氮肥的處理(處理2)增產108.4kg/667m2,增產率25.31%;比不施磷肥的處理(處理3)增產70.0kg/667m2,增產率15.00%;比不施鉀肥的處理(處理4)增產26.7kg/667m2,增產率5.24%。
2.3 玉米氮、磷、鉀營養(yǎng)元素不同施肥數(shù)量、施用比例田間試驗經濟效益分析
按當?shù)厥袌鰞r格:玉米2.4元/kg,尿素2.4元/kg,過磷酸鈣0.6元/kg,硫酸鉀6.0元/kg。
由表5分析結果可知,利用各個處理的產投比能更好地體現(xiàn)其經濟效益[4]。處理5即玉米施用尿素39.0kg/667m2,過磷酸鈣58.0kg/667m2,硫酸鉀12.0kg/667m2,成本為與處理1(即不施肥)相比,每667m2新增產值344.2元,扣除新增成本200.4元,每667m2新增純收入143.8元,產投比為1.72:1;與處理2(即不施氮肥的處理)相比,667m2新增產值260.2元,扣除新增成本108.4元,667m2新增純收入93.6元,產投比為2.78:1,與處理3(即不施磷肥的處理)相比,667m2增產值168.0元,扣除新增成本34.8元,667m2新增純收入133.2元,產投比為4.83:1;與處理4(即不施鉀肥的處理)相比,667m2增產值64.1元,扣除新增成本為62.0元,667m2增加純收入2.1元,產投比為1.03:1。
3 結論
玉米施用尿素39.0kg/667m2,過磷酸鈣58.0kg/667m2,硫酸鉀12.0kg/667m2,其生物學性狀和作物產量明顯優(yōu)于空白處理和其它不施氮、不施磷不施鉀肥的處理,經方差分析,肥效增產達到極顯著差異水平。在經濟效益分析方面,按該氮、磷、鉀施肥比例,生產玉米能獲得較高收益。該試驗結果可為雁江區(qū)玉米產業(yè)建設在科學施肥方面提供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武際,郭熙盛,王文軍,等.磷鉀肥配合施用對玉米產量及養(yǎng)分吸收的影響[J].玉米科學,2006(3):147-150.
[2]郭中義,孟祥鋒,張明,等.施用氮磷鉀肥對夏玉米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土壤肥料,2004(1):25-26.
[3]褚貴新,周芳芝.冬小麥套作玉米作物氮磷吸收分配規(guī)律和施肥運籌[J].新疆農業(yè)科學,2000(5):199-202.
[4]趙營,同延安,趙護兵.不同供氮水平對夏玉米養(yǎng)分累積、轉運及產量的影響[J].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06(5):6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