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采訪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會有哪位82歲的老人每天還準時出現(xiàn)在辦公室里兢兢業(yè)業(yè)地搞科研。然后,我見到了張彌曼先生。
作為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國際古脊椎動物領域最高獎“羅美爾-辛普森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榮譽、聲望、可以寫進教科書的研究成果……張先生已經得到了作為一位古生物學家所能得到的一切。以常人的眼光來看,在這個年紀上,她還有什么必要如此拼命?
但她就是如此拼命,拼到足以令無數(shù)年輕人汗顏。
張先生總說,自己就是一個普通的女性,沒做什么特別的事。的確,她經歷過那個年代的知識分子可能都會經歷的種種:年輕時“先結婚,后戀愛”般地由組織決定了職業(yè)方向;結婚后,丈夫在青海造原子彈,女兒被送到爺爺奶奶家,一家人常年分散三地;“文革”時被下放干校干農活、挑大糞,科研生涯中斷十余年……
但她又是有那么一點兒特別的。她可以背著幾十斤重的行囊,和男人們一起在野外風餐露宿,尋找化石;她也可以勇敢發(fā)聲,用嚴謹?shù)淖C據(jù)推翻了權威的理論。性別、年齡、家庭,甚至是命運,都沒有束縛她。即便是那些艱難的日子里,她依然保持著少有的樂觀與精神的自由。她對學生、同事說的最多的兩句話是:“面包會有的?!薄耙躡ite your teeth(咬緊牙關)?!?/p>
不久前,張彌曼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了2018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她坦誠地說,在科學界,“總體上,男的還是做得比女的好”。面對榮譽,她自謙不過是“運氣好”,因為自己是女人,反而受到了更多額外的關注。談到“犧牲”,她似乎更是理所當然……
在追溯生命起源、探索未知的道路上,很少有那種靈光一現(xiàn)的時刻,一個發(fā)現(xiàn)、一個突破,靠的是研究者全面扎實的知識積累和日復一日的認真鉆研。作為一門古老的科學,古生物學或許不能立竿見影地解決什么實際的問題,也不能讓人賺大錢,但它能告訴我們的,遠比這些更遼闊。
作為一位純粹的、堅定的科學家,張彌曼享受這種快樂和遼闊。
@嵩山戀:希望易綱和郭樹清這兩位極具個人風格的官員搭檔大有作為,為中國金融改革帶來積極影響。
《隨身護衛(wèi):揭秘現(xiàn)代保鏢》
規(guī)范國內安保體系,進一步提高安保人員的專業(yè)技術和文化素質,讓國內安保行業(yè)規(guī)范化、制度化 ,這是增強單位和個人安全系數(shù)的有效途徑。 (mxf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