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詩歌是人類精神文化的結晶,它像夜空里的星星一樣閃耀,像王冠上的紅寶石一樣瑰麗。它以華麗而又精練的語言,訴說著詩人的感情和思緒,描摹著跨時代的亭臺和樓宇。身為高中語文教師,在講授詩歌的過程中,除了要讓學生在記誦上下工夫外,還應格外注意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這樣做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應試成績,還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陶冶學生的情操。
關鍵詞: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
暫且不論一些情懷上的東西,作為高考語文試卷上的一道必考題,詩歌鑒賞對于學生的意義不言而喻。但就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不少學生對詩歌鑒賞并不能做到很好的處理,并且在考試中失分嚴重。因此,筆者將結合自身教學經驗以及相關文獻,漫談一下對于高中詩歌鑒賞教學的看法,希望能對廣大語文教師帶來一些啟示和參考。
一、 當前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的現(xiàn)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廣大語文教師針對“詩歌鑒賞”這一教學板塊提出了很多切實可行的好方法。這不僅提高了詩歌鑒賞的教學效率,還使得以往的教學方式越發(fā)趨向于科學和合理??墒?,就當前的詩歌鑒賞教學來看,依然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1. 不少教師過于功利性
因為詩歌鑒賞是高考的必考題,很多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應試成績,從而疏忽了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程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更偏向于教授學生解題技法,而不看重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尤其是在高考前夕,教師幾乎絞盡腦汁地用大量的詩歌鑒賞題來鍛煉學生的解題能力,甚至有的教師還專門為學生設計了答題模板,讓學生在考試時只要替換掉幾個詞匯就能獲得不錯的分數(shù)。誠然,教師是出于好心,但長此以往,只會將學生教育成解題機器,使得學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詩歌的真正內涵,這與“鑒賞”二字是背道而馳的。
2. 教學模式單一
雖然新課程改革給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很多新的教學思路。但是縱觀現(xiàn)在的高中語文教學,許多教師依然在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即:教師講,學生聽。作為語文教學中的一個分支,有關詩歌鑒賞的教學也大多是這樣。這對提高課堂效率是不利的。因此,要想提高詩歌鑒賞的教學質量,充分激發(fā)學生對詩歌鑒賞的興趣,并且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教師應積極采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來設計教案,比如情景教學法、小組合作法等,努力提高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并借此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
3. 課本編排上有些不合理
就目前的高中語文課本來說,古代詩歌的內容有很多,但是現(xiàn)代詩歌卻很少,包括高考詩歌鑒賞的命題,也幾乎一邊倒地偏向了古代詩歌。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素養(yǎng)是非常不利的,好比吃東西,只按著肉類吃,卻忽略素食,其結果往往事與愿違。除此之外,教學大綱對“詩歌鑒賞”這一教學模塊的說明也并不是非常明確,這導致很多教師在“詩歌鑒賞”的教學理念上出現(xiàn)了分歧,使得不少教師頗感進退維谷。
二、 提高詩歌鑒賞教學質量的策略
1. 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
要想搞好高中語文詩歌鑒賞的教學工作,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體,積極并且要敢于變革當前的教學模式。另外,詩歌作為一種藝術,它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這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在設計教案的時候,要格外注意貼合學生的生活,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比如情境教學法、小組討論法等,努力提高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并借此使學生的情操得以陶冶,進而實現(xiàn)提高課堂效率的教學目的。
2. 用好網絡多媒體,輔助學生理解詩歌的內涵
社會在發(fā)展,科技在進步。網絡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因此,身為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好網絡多媒體,以幫助教學目的的達成。比如,在進行古詩鑒賞的教學時,教師不妨利用網絡多媒體,下載梁逸峰的詩朗誦給學生看。作為時下網絡上最火的表情包之一,梁逸峰的詩朗誦在一定程度上能迅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當然,作為語文教師,決不能讓學生只看熱鬧,而是應該根據(jù)實際情況,因勢利導地抓住時機,以梁逸峰的朗誦為案例,引導學生去分析梁逸峰在朗誦過程中哪里處理的好,哪里處理的不足,借此來啟發(fā)學生對詩歌的感悟。
3. 以考試大綱為基準進行詩歌鑒賞教學
詩歌鑒賞是高考的必考題,這一點毋庸置疑。高考,雖不能說全部,但對于大多數(shù)中學生來說意味著人生的轉折。這就對教師的教學目標提出了要求,既要保證學生的應試成績,還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這兩者是不沖突的,因為學生詩歌鑒賞能力的提升,就能保證他們在詩歌鑒賞這一板塊不失分或少失分。因此,身為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工作時,一定要重視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合理設定教案,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正確的引導,實現(xiàn)應試成績和鑒賞能力雙贏的教學目標。
三、 結束語
詩歌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學習詩歌鑒賞,不僅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還能為他們高考成績的提升添助力。因此,身為高中語文教師,應本著“打鐵還得自身硬”的原則,努力鉆研課本上那些詩歌的內涵,然后結合自身的教育經驗,以靈活、高效的教學方式,去切實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楊振春.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是個鑒賞能力[J].學周刊,2015.
[2]姜婷.“詩興”的回歸——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是個鑒賞教學反思[J].亞太教育,2015.
作者簡介:
謝玉民,黑龍江省訥河市,黑龍江訥河市拉哈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