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佳麗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一七醫(yī)院,浙江 杭州310000)
●醫(yī)學研究
震動感覺閾值檢測對糖尿病足潰瘍風險的評估效果觀察
錢佳麗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一七醫(yī)院,浙江 杭州310000)
目的:探討震動感覺閾值檢測對糖尿病足潰瘍風險的評估效果。方法:選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就診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為觀察對象,將100例糖尿病患者根據震動感覺閾值的高低分為正常組與實驗組(震動感覺閾值升高)。結果:實驗組患者低度風險16例,中度風險20例,高度風險24例。各指標數據差異均有統計意義(P<0.05)。結論:震動感覺閾值檢測對糖尿病足潰瘍風險的評估有較好的臨床價值。
震動感覺閾值;糖尿病足;足潰瘍;評估效果
10.3969/j.issn.1002-1701.2018.01.068
本次研究就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就診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為觀察對象,探討震動感覺閾值檢測對糖尿病足潰瘍風險的評估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就診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為觀察對象,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齡均在38至6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9.8±4.0)歲。
受檢查者需要靜息15分鐘,患者仰臥,呈現閉目、踝關節(jié)較為放松狀態(tài),使用某公司提供數字震動感覺閾值檢測儀器對患者進行測定,震動頻率設置為100MHz,自身的重量大概為450克,對患者的檢測部位為大拇趾腹中心距離前端趾甲25厘米的位置,采用震動刺激的探頭垂直方向放置在被測的位置上,避免探頭出現皮膚表面水平移位[1]。將震動的幅度緩慢性增加,讓患者能夠感受到震動感,這時候的震動幅度則為震動感覺閾值,對患者進行連續(xù)三次測試,之后可取得三次平均值。在檢測過程當中需要保持被檢查患者位于盲態(tài),在全部檢查結束之前,不能夠告訴患者某次的檢查結果,將受檢者對下次結果預期清除,提高檢查客觀性。對受檢者患者的體質量指數、空腹血糖指標、糖化血紅蛋白、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進行測定。
對兩組患者的體質量指數、空腹血糖指標、糖化血紅蛋白、總膽固醇及甘油三酯指標。觀察患者的震動感覺閾值,患者雙足的震動感覺閾值小于等于10v則表示為正常,任意一足10v≤震動感覺閾值≤15v屬于低風險,15v≤震動感覺閾值≤25v屬于中度風險,>25v屬于高度風險[2]。
研究的100例患者當中,正常組40例,所占比例為40.0%;實驗組60例,所占比例為60.0%。實驗組中低度風險的有16例,比例為26.7%,中度風險的有20例,比例為33.3%,高度風險的有24例,比例為40.0%。
正常組與實驗組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體質指數、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總膽固醇、甘油三酯指標情況比較,各指標數據差異均有統計意義(P<0.05)。詳情如下表所示(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年齡、病程、體質指數 情況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 總膽固醇、甘油三酯比較
糖尿病神經性病變并不會直接性的
導致足潰瘍發(fā)生,但是在患者下肢無知覺的狀況下,則容易出現足損傷癥狀[3]。所以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進行早期診斷至關重要,在早期診斷主要屬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檢查方式[4-5]。
高思倩[6]等人的研究顯示,未出現糖尿病足的二型糖尿病患者當中,有42%的患者震動感覺閾值明顯升高。本次的研究當中發(fā)現,實驗組患者年齡、病程、體質指數分別為(67.8±8.3)歲、(6.8±2.4)年、(22.6±2.0)kg/m2,正常組指標要優(yōu)于實驗組,兩組數據差異明顯(P<0.05)。震動感覺閾值異常患者的年齡、病程與體質指數均有所差別。
本次的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總膽固醇、甘油三酯指標分別為(9.9±4.2)mmol/L、(8.8±1.5)%、(6.0±0.8)mmol/L、(2.0±0.2)mmol/L,觀察的各生化指標均要高于正常組,說明震動感覺閾值升高的患者,其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總膽固醇及甘油三酯均要高于震動感覺閾值正常的患者。震動感覺閾值檢測屬于定量性指標,能夠對糖尿病足進行早期發(fā)現及診斷,對二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潰瘍風險性可以得到有效評估,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以預防糖尿病足潰瘍出現。
綜上所述,震動感覺閾值檢測對糖尿病足潰瘍風險的評估有較好臨床價值,針對相關影響因素,采取相關措施進行預防處理,能夠降低糖尿病足潰瘍的發(fā)生率。
[參考文獻]
[1]陳丹丹.三黃冰濕敷治療糖尿病足Wagner2-3級潰瘍的療效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13):1239-1241.
[2]呂麗雪,黃麗容,麥偉華,等.糖尿病足患者治療前后營養(yǎng)評分與潰瘍愈合面積的關系[J].廣東醫(yī)學,2017,38(13):2046-2048.
[3]張 蓓.257例不同Wagner分級糖尿病足患者潰瘍面病原菌及血清細胞因子水平檢測[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35(1):31-33.
[4]麥梨芳,李永潔,張利峰,等.首發(fā)糖尿病足患者5年再發(fā)潰瘍情況及相關因素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6,31(11):18-21.
[5]王淑敏,何 泱,許 蕾,等.糖尿病足潰瘍患者血清C肽水平與病情嚴重性及愈合率的關系[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7,33(1):17-22.
[6]高思倩,沈詠梅,耿福能,等.糖尿病潰瘍動物模型的建立及相關治療研究進展[J].浙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7,46(1):97-105.
2017-04
趙夢雪,女,博士,助教,研究方向:軍事心理健康。
中華醫(yī)學會2016年醫(yī)學教育研究立項課題“醫(yī)學心理學專業(yè)學位研究生人才培養(yǎng)體系構建”(編號:2016B-YJS047);重慶市研究生教育研究課題“醫(yī)學心理學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研究”(編號:yjg153033);重慶市研究生課題“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研究”(編號:yjg153027)。
R587.2
A
1002-1701(2018)01-01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