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維君
會議是權威信息重要的來源之一,由地方權威部門主導,內容涉及地方政治、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方方面面,也包括一些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的通報,。此外,會議還有群策群力,集中民智為百姓謀福祉的作用。因此,會議蘊含著豐富的新聞素材。
會議新聞是溝通官方與民眾的橋梁,普通百姓通過會議新聞接收與自身相關的社會、政治、經濟信息,關注地方及國家的方針政策乃至于參與地方管理。所以會議新聞在社會生活中都具有重要意義。記者需要在報道中提煉會議的核心問題,報道老百姓關注的話題。
記者在會議之前要做好充分準備,準確把握會議主題。首先,記者應將材料內容熟記于心,把握會議的大致方向,提前預測新聞點;其次,要根據現有的材料將民眾關心的問題找出來,立足受眾,關注老百姓關心的話題;最后,要聚焦新動向,會議有哪些新數據、新問題、新舉措都要一一標明。
會議材料可為記者提供豐富的報道素材,有時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不夠充足達不到新聞寫作的要求,還需要后續(xù)補充??傊?,記者一定要注重會議材料的重要性。
在會議中認真傾聽是必要的,因為發(fā)言者不一定會按照事先準備的材料講話,有可能脫稿對材料補充說明或者臨時聯想到一些其他方面的內容,而這些事先沒有準備的發(fā)言可能蘊含著豐富的新聞線索。
此外,抓住細節(jié)寫作優(yōu)勢。會議報道不用面面俱到,但要抓住重要方面進行細致、生動地報道。傳統(tǒng)流程式的報道模式很容易導致大眾不愿關注會議報道內容,記者要想吸引受眾的關注,就要真正花心思、花精力,從老百姓身邊的小事入手,抓住重點,報道貼近老百姓的生活實際的內容。
記者還要利用會議間隙積極尋找時機進行采訪,尤其是重大的會議,與會人本身就是新聞點。在采訪過程中,也容易發(fā)現新的有價值的線索,進行獨家報道,引發(fā)民眾的關注。
傳統(tǒng)會議的報道千篇一律,重點集中于與會領導,記者要肯下功夫打破這種模板式的報道方式,創(chuàng)新新聞寫作方式。在《愛心,在懇談會上涌動》的采訪報道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發(fā)言進行針對性報道,老區(qū)建設促進會會長、州中心醫(yī)院黨委副書記、州衛(wèi)生局局長等言辭懇切,字里行間皆是建設家鄉(xiāng)衛(wèi)生事業(yè)的赤誠之心。相關人物的語言報道使新聞內容更加深入人心,親切感十足,可讀性大大增強。
記者從民生的角度出發(fā),選取典型人物,用特寫的方式,在新聞報道中加入老百姓的心聲,這一貼近生活實際的報道方式深受老百姓的喜愛。
此外,記者在會議報道中針對會議的內容,如頒布的政策、社會生活的熱點事件等,在報道中可以適當加入評論員評論、專家解讀、普通民眾意見反饋等內容,讓民眾深層次地了解會議內容,增強會議報道的客觀性、全面性。
許多會議具有總結前段時間的工作內容并進行下一階段工作部署的性質,還有涉及方針、政策發(fā)布的會議,那么后續(xù)各級各部門落實情況也是很好的新聞點。會議報道某種程度上只是新聞報道的開端和線索,后續(xù)的跟蹤采訪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支流。媒體記者可以將事件做成專題報道,并進行跟蹤采訪,深入挖掘會議內容,發(fā)現新問題,提出新看法和觀點。
會議新聞絕不是枯燥乏味的流程記錄,也不是對會議內容的泛泛而談,而是要從中提取受眾最關心的話題并進行深層次分析報道,會前全面掌握材料、會中認真傾聽、會后跟蹤報道,向民眾傳達最有價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