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園
學生街的午餐有三大王者——拉面、咖喱、炸雞,特點是量大管飽、味道夠咸,與一般人對日本料理精細、味鮮的印象相去甚遠。
止不住好奇,趁著“武道家”拉面難得出現(xiàn)空位,我鉆進店里。店里只有8個吧臺席位,平常門口總是有三五成群的學生在排隊。進門先跟伙計選面的硬度、湯的濃度、豬背油的多少。我根據(jù)自己的口味選了“中、中、少”,頭上裹著白毛巾的伙計朝我笑笑,門外漢的身份被他一眼識破,因為店家的推薦之選就貼在門外的自動售貨機上:硬、濃、多!
除了我之外,店內(nèi)都是男學生在悶頭吃面,悄然無聲,氣氛儼如戰(zhàn)場。豬骨湯拉面的標配是一碗面、一碗飯,桌上擺著黃瓜醬菜、海苔碎當作下飯菜,三種胡椒、辣椒粉用來變換口味。一碗760日元的拉面,賣點就在于飯可以無限量地續(xù)盛。
日本人認為拉面也是菜的一種,唯有米飯才稱得上主食。我身邊戴眼鏡的小伙就著一碗拉面吃下了三碗米飯。而我一碗白飯都沒盛,只把面、蛋、叉燒、菠菜、海苔吃完,就灰溜溜地逃出門去,連少油的湯,對我來說都太重口味了。
初次挑戰(zhàn)拉面就敗下陣來,實在令人沮喪。但我無法欺騙自己,肚餓時刻在學校附近徘徊,我再也沒勇氣走進人氣鼎盛的拉面店。
相比之下,咖喱飯是更為樸實平民的存在,校園食堂里,咖喱永遠是價格最便宜的果腹之選,咖喱米飯300日元,咖喱豬排也只要450日元。
早稻田大學附近咖喱飯的名店是“糊涂食堂”——店名“Otoboke(お惚け)”在日語里有“故意裝傻”之意。對于我來說,像小山一樣的咖喱飯、咖喱豬排蓋飯從外觀上就顯得有些恐怖,日式甜口咖喱,味道也多中規(guī)中矩,反倒是尼泊爾、印度風味的咖喱配馕更合口味。
來到東京,我才發(fā)覺亞洲料理的美妙。用比我早幾年來的前輩的話說,這些亞洲料理經(jīng)過精巧的“日本化”包裝,才變得如此可人。服務,毫無疑問是日式的:進門后在店員的“多謝光臨”的招呼聲中,到自助餐券機上買餐券,餐券遞給店員,落座,店員立即送上一片濕巾、一杯冰水。而菜單的設計,既簡單又讓人覺得有無窮無盡的豐富搭配。
炸雞對我來說是最不能理解的日本料理之一,它是否能算“日本料理”,本身就應該畫一個大大的問號。如此粗暴單純的食物,可能不應該歸于任何一國的料理體系。
若不是當日下午兩點,胃已經(jīng)咕咕作響,我大概不會跨進“田乃休”。這家店的午間套餐主打炸雞蓋飯,四個等級以相撲力士的級別命名——“大關”(五塊炸雞)、“橫綱”(十塊)、“親方”(十五塊)、“理事長”(二十塊),無論哪個級別,價格一律680日元。自己點的餐一定要吃到一粒不剩,這是不成文的規(guī)矩,但點的量少了,畢竟有吃虧之感。于是點餐時的踟躕成了老板娘與客人攀談的切入點。鄰座的一男一女原本分別想點“大關”和“理事長”,在老板娘的勸說下改成了“橫綱”和“親方”——算算總數(shù),其實一樣啊。只是一來一去,幾桌客人都跟著微笑起來。
我吃著碗里的大塊炸雞,回味著老板娘方才的待客藝術(shù),目擊到了仿佛溫情電視劇的情節(jié)。
五塊炸雞給我的滿足感絕對足夠了。我吃完,結(jié)賬時與老板娘說謝謝款待,下次會再來。大概高熱量又不健康的炸雞飯,于我而言,滿足點在于寄托日常生活里擦肩而過的最情真意切的瞬間吧。便宜、簡樸又令人滿足的東西,才是不會厭倦的屬于學生街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