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茂勝
摘 要:計算教學在整個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過程中可謂是十分重要的,計算教學直接關系著學生對數(shù)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關系著各種數(shù)學能力與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
關鍵詞:計算教學
計算教學在整個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過程中可謂是十分重要的,計算教學直接關系著學生對數(shù)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關系著各種數(shù)學能力與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
我國小學教學中,歷來都非常重視計算教學,早在1963年的《全日制小學算術教學大綱(草案)》中就明確提出了小學數(shù)學教學應“以四則運算能力為中心”。1978年,將“算術”課本更名為“數(shù)學”時,《全日制十年制學校小學數(shù)學教學大綱(試行草案)》仍然把“培養(yǎng)四則運算能力”作為主要的教學目的之一,這就是計算數(shù)學在整個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處于一個更加恰當?shù)奈恢蒙稀T凇毒拍炅x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數(shù)學教學大綱(試用)》中,仍然要求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梢?,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不但是要求掌握整數(shù)、小數(shù)、分數(shù)四則運算的方法,同時還要在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上多下功夫。
一、計算教學的意義
計算教學直接關系著學生對數(shù)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關系著學生觀察、記憶、注意、思維等能力的發(fā)展,關系著學生學習習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有一定的計算能力是每一個公民必須具備而基本素養(yǎng)之一。
1、計算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重要的基本技能,在小學階段使學生具有非有理數(shù)(整數(shù)、小數(shù)、分數(shù))四則運算的能力,也是他們繼續(xù)學習數(shù)學和其他科學知識必不可少的基礎。
2、計算在日常生活與生產(chǎn)中應用非常廣泛。計算能力是人們學習、生活、工作所必須具有的一項基本能力,也是對勞動者素質的一項基本要求。
3、計算教學不僅要學生能夠正確的進行四則運算,還要能夠根據(jù)數(shù)據(jù)特點,恰當?shù)膽眠\算定律與運算性質,使計算過程更合理、靈活。計算過程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與記憶力,也發(fā)展了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二、心理方面的原因
導致學生計算錯誤的原因有許多,這就是我們家長經(jīng)常所說的:“明明是會做得計算題,可就是因為‘粗心給算錯了?!边@個“粗心”大多是感知情感、注意、思維、記憶等心理原因造成的。
1、心理不夠重視,感知比較粗略。
大多數(shù)學生對計算題都是十分輕視的,在他們看來,計算只不過是算數(shù),是最不用動腦筋的數(shù)學題。首先是思想上的不重視,從而導致了他們在計算方面的不認真,又由于他們的年齡特點,感知比較粗略,就更容易出錯,我在平日的測試中發(fā)現(xiàn),題目中明明是寫著128,學生在下一步計算中居然抄寫成182,明明是加法,學生就列成了減法。與此類似的憂郁感知的粗略而導致的錯誤并不在少數(shù)。
2、思維定勢的干擾。
定勢是一定心理活動所形成的準備狀態(tài),這種準備狀態(tài)可以決定同類后繼活動的某種趨勢。積極的思維定勢可以促進知識的遷移,消極的定勢則可以阻礙知識的遷移。
在數(shù)學計算中,尤其是四則混合運算題目,學生就很容易受到思維定勢的影響。例如,128+350÷70,由于前面所學的加減混合運算時一般是從左往右算,在這種思維定勢的干擾之下,學生就很容易忽略掉350÷70(先算除法再算加法這一運算順序)。
3、短時記憶比較弱。
人們所記憶的目的不僅僅是在于儲存,在必要的時候也需要及時的提取。短時記憶一般是保存信息的時間在1分鐘左右,這1分鐘的保存時間雖然很短,但是在計算的過程中還是十分重要的。小學生的短時記憶還是比較弱,因此他們常會因為記憶時提取失誤而出錯。例如,學生在計算125×4時,就很容易忘記每一位滿幾該向前一位進幾,從而導致算錯了數(shù)。
三、知識方面的原因
除了心理方面原因,知識方面的欠缺也是導致計算失誤的一大原因。
1、口算不熟,計算不準
筆算出錯的一個重要原因往往是由于口算不熟練,乘法口訣對于學生而言是比較簡單,而且錯誤率也是比較小的,但是一百以內的加減法卻是學生特別容易出錯的一個方面,在筆算出現(xiàn)進位或者是退位減的時候,這些薄弱的地方就會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
2、算理不清,概念不明
算理不清,通常就是我們所說的“沒學會”,學生根本就沒有弄明白這樣計算的道理,算理不明確,從而導致計算錯誤。例如,學生學習使用簡便方法計算時,有這樣一種類型的題:85×99+85=85×(99+1),如果學生沒有弄明白是“99個85加上1個85所以等于100個85”這樣的算理,就根本不理解加1的含義,而是容易算成85×(99+85),造成失誤。再如,32×101=32×(100+1)也是同樣的道理,101個32相加也就是100個32再加上1個32,如果算理不清楚,形成錯誤,是在所難免的。
四、如何糾正學生的計算失誤
計算教學在整個小學階段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了學生在計算中出錯的原因之后,我們應該對如何糾正他們的計算錯誤進行方法指導,從而減少或避免他們的計算失誤。
1、要重視學生的初次感知
我認為要減少學生的計算失誤,計算教學的起始課一定要上好,要在第一節(jié)計算課上就讓學生把算理理解的清楚、明白。重要的地方用紅筆標示一下,需要學生清楚地算理就多找?guī)讉€學生說一說,小組同學之間再相互交流交流等。重視學生的初次感知,就會在他們的頭腦中形成一個正確的記憶,從而可以避免太多的錯誤。
2、計算教學應該有一節(jié)糾錯課
學生新學習一種計算方法之后,難免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有的可能是算數(shù)上的失誤,但是大多時候還是由于算理不清造成的。因此,教師可以將學生的這些錯題積累起來,讓學生分析、辨別這些出錯的原因,從而及時的糾正他們在計算中存在的問題。
3、循序漸進的進行加強訓練
計算教學還不同于其它的教學,它需要學生經(jīng)常的反復的練習才能達到熟練的程度。教師應該每天出3-5道計算題讓學生練習。一是為了他們能夠熟練計算,二是理解算理。
總之,計算教學是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情。雖然現(xiàn)在科學如此發(fā)達,有許多問題借助計算機就能解決,但對小學生而言,掌握一定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計算習慣,認真而負責的學習態(tài)度,對他們的未來還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