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主力長征到達陜北后,為了肅清“左”傾思想在學風方面的流毒,毛澤東從1938年起,在黨內(nèi)不斷地提倡新鮮活潑的、有中國氣派的文風。1942年2月8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和中央出版局召開的宣傳工作會議在延安北關(guān)小溝坪中共中央黨校禮堂舉行,延安文化界800多人參加會議,中宣部負責人凱豐主持會議。毛澤東、任弼時等領(lǐng)導人出席會議,毛澤東在會上作了關(guān)于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的專題報告。這個報告很快就在延安出版了單行本,后來在各革命根據(jù)地有不同版本。1953年出版的《毛澤東選集》四卷本(人民出版社版)的第3卷收入這篇報告。本文的引文采自第3卷1991年版830-846頁。
《解放日報》1942年2月10日關(guān)于毛澤東做《反對黨八股》報告的報道
毛澤東認為,五四新文化運動反對舊文化、舊教條,主張科學與民主,但是在看問題的方法上有形式主義的毛病。中國共產(chǎn)黨內(nèi)的黨八股,是這種形式主義向“左”的發(fā)展,因而它是五四運動積極因素的反動。接著他將黨八股的惡劣表現(xiàn)概括為“八大罪狀”。
第一條,空話連篇,言之無物。毛澤東用“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來形容一些又長又沒有實際內(nèi)容的文章,并質(zhì)疑寫這種空洞的東西就是不想給群眾看。戰(zhàn)爭時期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內(nèi)容的文章,“應該研究一下文章怎樣寫得短些,寫得精粹些,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演說是必須停止的”。
第二條,裝腔作勢,借以嚇人。毛澤東借用了魯迅的話“辱罵和恐嚇絕不是戰(zhàn)斗”,批評黨八股是“剝削階級以及流氓無產(chǎn)者所慣用的手段”無產(chǎn)階級最尖銳最有效的武器只有“嚴肅的戰(zhàn)斗的科學態(tài)度”。
第三條,無的放矢,不看對象。毛澤東說:做宣傳的人對自己的宣傳對象沒有調(diào)查、研究、分析而亂講一頓是萬萬不行的,就像“射箭要看靶子,彈琴要看聽眾”,寫文章做演說當然也要看讀者看聽眾。黨八股明明是“老鴇聲調(diào)”,卻偏要向人民群眾“哇哇叫”。
第四條,語言無味,像個癟三。毛澤東要求花大氣力學習語言,向人民群眾學習,從外國語言中吸收我們需要的成分,要學習古人語言中有生命的東西。他批評那些中黨八股毒太深的人不肯下功夫去學,“群眾就不歡迎他們枯燥無味的宣傳,我們也不需要這樣蹩腳的不中用的宣傳家”。毛澤東還談到“新聞記者是宣傳家”,因而黨的新聞記者處于反對黨八股任務的前沿。
第五條,甲乙丙丁,開中藥鋪。毛澤東厭煩充滿了大壹貳叁肆、小一二三四、甲乙丙丁,還有大ABCD,小abed的文章,就跟開中藥鋪一樣,這就是形式主義。要求揭破這種“幼稚的、低級的、庸俗的、不用腦筋的形式主義的”方法。
第六條,不負責任,到處害人。毛澤東指出了許多人寫文章的態(tài)度問題,寫之前沒有預先研究和準備,寫好之后也沒有檢查就發(fā)表出去,結(jié)果“下筆千言,離題萬里”。他要求“這種責任心薄弱的壞習慣,必須改正才好?!?/p>
第七條,流毒全黨,妨害革命。第八條,傳播出去,禍國殃民。這兩條直白地表示黨八股如果不改革會造成嚴重的后果,“黨八股里藏的是主觀主義、宗派主義的毒物,這個毒物傳播出去,是要害黨害國的”。
為了反對黨八股,提倡好的文風,毛澤東提出要學習宣傳部印發(fā)的《宣傳指南》小冊子里的4篇文章。
第一篇,《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中關(guān)于列寧怎樣做宣傳的一段文字。該書第一章第三節(jié)介紹了列寧在彼得堡從事革命活動時怎樣寫傳單的情形。毛澤東說:“寫一個傳單要和熟悉情況的同志商量,列寧就是根據(jù)這樣的調(diào)查和研究來寫文章做工作的。”
第二篇,1935年8月共產(chǎn)國際主席格奧爾基·季米特洛夫在共產(chǎn)國際七大報告中關(guān)于宣傳問題的一部分文字。他所做報告結(jié)論第六部分談到,要學會拋棄公式,用為群眾事業(yè)而奮斗的戰(zhàn)士們的語言來和群眾講話,要學會說群眾懂得的話?!皩懽骰蛘勗挼臅r候,要念念不忘那些必須了解你的話、必須相信你的號召而甘愿追隨著你的工人大眾!你必須想到你為誰寫作,對誰講話?!保ā都久滋芈宸蜻x集》152頁,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毛澤東稱這段話為“共產(chǎn)國際給我們治病的藥方”,是必須遵守的“規(guī)則”。
第三篇,魯迅1932年1月《答北斗雜志社問》。這篇文章摘自魯迅的《二心集》,是應《北斗》雜志“創(chuàng)作不振之原因及其出路”的提問而寫的。魯迅列舉了八條規(guī)則,毛澤東抽取了其中四條來講:留心各樣的事情:寫不出的時候不硬寫;寫完后至少看兩遍: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誰也不懂的形容詞之類。(《魯迅全集》第4卷373頁,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毛澤東說:“黨八股也就是一種洋八股。這洋八股,魯迅早就反對過的。我們?yōu)槭裁从纸兴鳇h八股呢?這是因為它除了洋氣之外,還有一點土氣?!?/p>
第四篇,1938年10月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決議中關(guān)于宣傳民族化的文字。這個決議體現(xiàn)了毛澤東會上所做政治報告的精神。他當時強調(diào),洋八股必須廢止,空洞抽象的調(diào)頭必須少唱,教條主義必須休息,而代之以新鮮活潑的、為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要把國際主義的內(nèi)容和民族形式緊密結(jié)合起來。(選集2卷534頁)
“黨八股”概念最早是張聞天提出來的。他在1932年11月發(fā)表的文章《論我們的宣傳鼓動工作》中第一次用了“黨八股”這個概念。張聞天批評了黨的宣傳鼓動工作的缺陷:“我們的同志在這一方面的特點,就是‘黨八股(又名‘十八套)。無論什么問題來的時候,我們就有那么一套話來應付,從擁護蘇聯(lián)、擁護蘇維埃與紅軍起,一直到加緊兩條戰(zhàn)線的斗爭止。”(《張聞天文集》317頁,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90年版)
毛澤東的《反對黨八股》是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中的主要文獻之一。此后,“黨八股”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宣傳工作中一個特有的反面概念。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