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茜
摘 要 信息化環(huán)境下,對于會計專業(yè)人才的專業(yè)素質以及綜合素質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對會計及有關知識的掌握不一定要在課堂上,可以通過網絡上生動的事例進行教學,大量機械的反復記憶不應該成為教學的重點。本文就如何實施接地氣會計信息化教學,對會計專業(yè)教學改革提出具體對策。
關鍵詞 信息化 會計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信息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尤其是 ERP 系統功能的不斷強大,企業(yè)在會計信息化領域的應用愈發(fā)深入,會計人員的記賬算賬工作量大大減少,會計控制、財務分析和風險管理成為會計人員的主要工作。作為直接向企業(yè)輸送會計專業(yè)人才的高校,如何更好地培養(yǎng)出既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又精通會計信息化應用的會計人才,已成為當務之急。
1目前高校會計信息化的現狀分析
大多數院校是以講授代替了問題討論,實驗課僅以簡單的模擬操作代替了崗位實踐。這種單向式的教學方式使得理論教學與實踐環(huán)節(jié)嚴重脫節(jié),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眼下,面對信息化發(fā)展的浪潮,會計課程體系又顯得有些落伍。具體表現在,一方面在于學校主干課程設置單一,往往只開設一門會計信息化課程,主要講授計算機記賬、算賬和報賬的過程,導致會計專業(yè)畢業(yè)生的知識結構、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素質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在會計課程體系方面基本采用了“雙軌運行”的模式:一條軌道是會計專業(yè)課程,如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財務成本管理等;另一條軌道是計算機應用類課程,如計算機基礎、會計信息化等課程?!半p軌運行”模式導致的直接后果,是學生只會隨著教師的講授在各自獨立的軌道上運行,而無法有機結合這些課程的內容。
2高校實施接地氣會計信息化教學改革的建議
作為信息化人才的重點培養(yǎng)基地,高校信息化教學應該跟進時代的步伐,不斷彌補其中的缺點與不足,以接地氣教學方式,加快教學改革。針對以上信息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在這里提出幾點建議。
2.1建立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
會計信息化是一門實用型課程。教師必須根據新培養(yǎng)目標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會計信息化課程的積極性。
目前傳統的班級授課制條件下,教師只能針對班級學習成績中等的大多數學生進行教學,不能兼顧兩頭,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感覺“太簡單”,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感覺“沒聽懂”。而信息化教學可以使愿學的學生按照自己的步驟全天候地自主學習。那么,信息化教學如何實施才接地氣?滿足學生需求是關鍵。接接地氣會計信息化課堂教學模式設計主要分為課前、課中以及課后三個步驟。
課前預習階段:通過信息化教學平臺上傳教學進度表,采用任務引領模式,讓學生了解本次上課的內容和章節(jié);基于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規(guī)律,上傳教案,讓學生了解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技能目標以及重點和難點;上傳課件,學生通過看課件和教材方式,來展開本次課的教學內容及工作情境,并布置相關任務,學生通過在完成實踐任務的過程中獲得職業(yè)能力的發(fā)展。通過留言板讓學生寫下預習中不明白的問題,便于老師根據同學們預習中發(fā)現的問題進行講解。
課堂學習中:先采用視頻情境導入法,接著是講授新課,再跟著是采用任務驅動法或項目法來解決本節(jié)課的內容,最后是采用拓展法和層層深入法來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充分合理運用各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如圖表、二維或三維動畫、經濟生活及生產企業(yè)一線實拍視頻、HTML 頁面以及 PPT 等),并恰到好處地運用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公式推導等內容采用板書教學;符合高職高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課后復習階段:教師把每節(jié)課的重點和疑難點問題制成微課,上傳到信息化教學平臺,學生可以隨時點播學習。同時,微課視頻暫停、倒退、重播、快進控制方便,便于學生個性化學習,手機可隨時點播,便于移動學習;教師可以利用這種移動學習軟件、測試軟件、實訓平臺等資源,通過“精講 + 討論 + 單元 + 測驗 + 項目 + 辯論 + 實踐 +……”等多種形式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多方面、分階段的考核,從而改變傳統單一的課程考核,最終改善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式,變被動式學習為自主式、探究式學習,提高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
2.2課程調整與師資
當今,信息技術已經滲透至各行各業(yè),會計界也不例外,我國大部分企業(yè)的會計工作都要借助于計算機來完成。會計工作如果缺乏計算機,將會帶來會計信息滯后與不精確等一系列問題。
可以說,現在的會計就是計算機會計,會計信息化已經完全代替?zhèn)鹘y會計系統。
為了使學生適應這種信息化社會的需要,會計教師都應是會計信息化教師,會計信息化師資隊伍應該“普及化”。
高校對會計信息化教學師資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原則,為提高會計信息化教學質量打下堅實基礎。一方面,高校要不斷引進既有較高理論水平、又有實踐能力的高階段會計信息化專業(yè)人才帶動原有教師資源,達到會計信息化師資隊伍“普及化”。另一方面,高校應當鼓勵從事會計教學的教師定期到企業(yè)財務部門進行實踐鍛煉,培養(yǎng)其解決會計信息化實際問題的能力,切實提高整體素質,從而更好地適應會計信息化教學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趙冬梅等.高校會計信息化教學改革[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5).
[2] 李焦明.“這樣實施信息化教學才接地氣”[J].中國教育報,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