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以彩
摘要:本文主要西方女性主義與中國女性主義的起源角度為主要的出發(fā)點,進而對西方女性主義藝術與中國女性藝術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以及所具有的社會與政治意義進行闡述,希望對西方女性主義藝術與中國女性藝術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西方女性主義藝術;中國女性藝術;女權主義;生發(fā)機制
西方女性主義藝術的發(fā)展與盛行對中國女性藝術有著巨大的影響作用,但是由于二者受到區(qū)域、社會背景以及文化等方面差異性因素的影響,在表現(xiàn)形式上以及社會主張上有著明顯的差異性,因此,若想更準確對西方女性主義藝術與中國女性藝術進行研究,必須要對從二者不同生發(fā)機制進行著手。
一、女性主義與女權主義
女性主義與女權主義來自于同一個英語單詞“feminism”的兩種不同的譯法,主要是指女性爭取與男性具有同等社會的權利的一種主張行為。但是二者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女性主義主要側重于男性與女性之間在精神上以及文化上具有平等性,而女權主義主要側重于主張女性與男性在權利上具有平等性。
女權主義最早時期是由法國人在為婦女爭取選舉權時而提出的。到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女權主義也逐漸被美國人們所接受。然而,女性主義是西方國家一種新型的社會熱潮,并且起源相對比較早,大約在文化復興時期就曾有人提出,并與后期由婦女發(fā)起的運行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對婦女運動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
二、西方女性藝術
隨著第二次婦女運動的發(fā)生,西方女性藝術得以迅速發(fā)展,自女性藝術產生的初期,這種藝術形式就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以及反叛性意識。根據(jù)相關的專家與學者對于西方女性藝術進行研究表明,早期的西方女性藝術家通常都被看作是社會與政治的一種景觀,并且以媒介的方式,對女性受壓抑的兩種最為主要的領域(生育與性欲)發(fā)起挑戰(zhàn)。舉例來說,著名的日裔美國藝術家所創(chuàng)作的《剪》,直接的指出女性的受到男性目光欺凌的這一身體政治性的問題。后期西方女性藝術家逐漸創(chuàng)作出不同的作品,對當時的父權主義思想發(fā)起挑戰(zhàn)。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到七十年代,西方女性藝術家以女性身體作為主要的藝術創(chuàng)作媒介已經明確的具有政治與社會意義,并且這樣在一定的程度上成為女性發(fā)起運動的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不同的藝術創(chuàng)作形式與實踐使得當時父權制下的女性權威地位有所動搖。
三、中國女性藝術
在中國,曾經兩次的傳入“feminism”一詞,第一次傳入發(fā)生在五四愛國運動時期,而第二次傳入發(fā)生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在五四時期,男女平等的主張已經成為反封建主義新文化運動的主要旗幟之一,對女性權利的爭取是婦女解放運動的具有標志性的口號。但是與西方女性主義存在著差異性的是,在中國發(fā)起的女性主義重點是在婚姻上進行女性自由與平等權利的一種的追求。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的女性藝術才逐漸的顯露出來,九十年代得以盛行,但是,與西方的女性藝術相比,中國的女性意識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以及土壤的差異性。90年代是中國女性藝術家最為活躍的年代。從1990年陳淑霞、喻紅、寧方倩、李辰、余陳、姜雪鷹、劉麗萍和韋蓉這八位年輕的女畫家的聯(lián)展《女畫家的世界》開始,女性藝術家的活動就愈加頻繁。到1995年初,徐虹在《江蘇畫刊》發(fā)表了一篇宣言式的文章《女性意識的覺醒》,5月廖雯主持了在北京藝術博物館的《中國當代藝術中的女性方式》展,8月又有世界婦女代表大會的召開,女性藝術作為一個話題逐步展開并形成第一個熱潮。到1998年,女性藝術在一個更為開闊的時空中展開:3月在北京的《世紀·女性藝術展》、4月在臺北的《意象與美學——臺灣女性藝術展》,以及6月在德國波恩的《半邊天——中國女性藝術展》,進入21世紀后又有《進行時·女性》、《時尚之巔》、《自我畫像》等重要的女性藝術展覽,可見,女性藝術在中國逐漸被接受。
四、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西方女性主義藝術與中國女性藝術有著不同的生發(fā)機制,從而使得西方女性主義藝術與中國女性藝術表現(xiàn)形式以及追求的社會目標也存在著本質上的差異性,但是,中國女性藝術受到西方女性主義藝術的影響而發(fā)展起來的,因此,在進行西方女性主義藝術與中國女性藝術過程中,需要從二者之間的關聯(lián)性進行著手,進而才能更加明確對西方女性主義藝術與中國女性藝術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與社會關注點。
參考文獻:
[1]黃一斐.對社會制度的質疑與女性主義的實踐—讀《失落與尋回—為什么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J].參花(下),2017(07).123-126.
[2]凱西·戴維斯,沈齊齊,閔冬潮.女性主義作為理論旅行和跨國實踐—以《我們的身體,我們自己》一書為例[J].浙江學刊,2016(02):45-47.
(作者單位:廣西藝術學院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