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
摘 要: 在南方電網某變電站,檢修人員在處理站內#3自耦變35kV側334開關機構箱內電機過流導致遠方分閘異常工作時,發(fā)現(xiàn)當334開關斷開后,開關機構箱內防跳躍繼電器52Y持續(xù)勵磁,不能正常返回。經分析,保護裝置操作箱內合閘保持繼電器HBJ與開關機構箱內防跳躍繼電器52Y回路匹配存在問題,導致開關遠方分閘后,開關機構箱內防跳躍繼電器不能正常返回。通過本次跳閘異常事件,對35kV開關的操作箱防跳躍回路和本體防跳躍回路進行梳理分析,并針對開關應該選取哪種防跳躍方式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 防跳躍;繼電器;合閘保持;匹配
0 引言
在南方電網某變電站,檢修人員在處理站內#3自耦變35kV側334開關機構箱內電機過流導致遠方分閘異常工作時,發(fā)現(xiàn)當334開關斷開后,開關機構箱內防跳躍繼電器52Y持續(xù)勵磁,不能正常返回。經分析,保護裝置操作箱內合閘保持繼電器HBJ與開關機構箱內防跳躍繼電器52Y回路匹配存在問題,導致開關遠方分閘后,開關機構箱內防跳躍繼電器不能正常返回。通過本次跳閘異常事件,對35kV開關的操作箱防跳躍回路和本體防跳躍回路進行梳理分析,并針對開關應該選取哪種防跳躍方式提出一些建議。
135kV開關防跳回路異常分析
現(xiàn)場檢查發(fā)現(xiàn)334開關遠方合閘后,操作箱合閘回路仍然導通,合閘保持繼電器HBJ未正常返回,操作箱合閘輸出端子31YK16仍然保持正電位輸出,用電流鉗表測量31YK16端子輸出回路電流為0.18A,而合閘保持繼電器HBJ為電流型繼電器,返回電流約為0.1A,因此可判斷合閘回路存在異常,導致開關合閘后,合閘回流電流大于合閘保持繼電器HBJ的返回電流,導致繼電器不能正常返回,切斷合閘回路。
1.1 35kV開關合閘過程
圖1 334開關操作箱原理圖
如圖1所示,35kV 334開關遠方合閘時,合閘脈沖經31YK9遙合端子勵磁合閘保持繼電器HBJ后,到達334開關機構箱內遠方合閘回路端子TB1:7,再經遠方/就地切換把手至合閘線圈回路與開關機構防跳回路。正常情況下,合閘脈沖勵磁合閘線圈52C,使得開關輔助常開接點52a/1閉合,常閉接點52b/1斷開,從而勵磁開關機構防跳繼電器52Y。
圖2 334開關本體機構箱控制回路原理圖
如圖2所示,正常情況下,開關本體防跳繼電器52Y勵磁后,常閉接點52Y:31、32斷開,切換合閘線圈52C回路。即防跳繼電器52Y在勵磁狀態(tài)時,開關不能合閘。在防跳繼電器52Y勵磁后,常開接點52Y:13、14閉合,操作箱合閘回路與大電阻R1及防跳繼電器52Y串聯(lián),使得合閘回路電流減小。正常情況下,該電流將小于合閘保持繼電器HBJ的返回電流,使HBJ常開接點斷開,切斷操作箱合閘回路,最終完成35kV開關合閘過程。
1.2 事件發(fā)生的原因分析
由35kV開關合閘原理過程可知,當防跳繼電器52Y勵磁時,操作箱合閘輸出完整回路為HBJ常開接點—TBJV常閉接點—HBJ勵磁線圈(電阻較小,約幾歐)—31YK16—TB1:7—防跳繼電器52Y常開接點(繼電器勵磁時閉合)—大電阻R1(約370歐)—52Y勵磁線圈(約260歐),回路總電阻約為630歐,站內低壓直流電源為115V,可知合閘電流約為0.18A,與電流表實際測量值一致,大于合閘保持繼電器HBJ的返回電流,造成繼電器HBJ無法正常返回。由分析可知,合閘返回回路電流主要由機構箱大電阻R1和52Y繼電器勵磁線圈電阻決定,此次334開關回路異常主要原因是操作箱繼電器HBJ與機構箱防跳繼電器52Y回路匹配存在問題。
2事件反映的問題
經現(xiàn)場檢查及試驗,發(fā)現(xiàn)334開關控制回路實際存在雙重防跳回路,即操作箱防跳回路和開關本體機構箱防跳回路同時使用。
2.1 操作箱防跳回路原理
35kV 334開關操作箱原理圖如圖1所示,操作箱防跳回路主要由操作箱跳閘保持繼電器TBJ、防跳自保持繼電器TBJV及其接點組成,由跳閘回路的繼電器TBJ啟動。若合閘命令在開關合上后繼續(xù)存在,此時有一遠方分閘命令或保護跳閘勵磁跳閘保持繼電器TBJ,TBJ常開接點閉合,勵磁防跳繼電器TBJV。防跳繼電器TBJV勵磁后,TBJV常閉接點斷開,切斷操作箱合閘回路,合閘命令將不能送至開關機構箱,防跳繼電器TBJV在勵磁狀態(tài)時,開關不能合閘。同時,防跳繼電器TBJV勵磁后,TBJV常開接點閉合,使得防跳繼電器處于自保持勵磁狀態(tài),即使合閘命令持續(xù)存在,開關在分閘后,也不能再次合閘。
2.2 開關本體機構箱防跳回路原理
35kV開關本體機構箱防跳回路原理如圖2所示,機構箱防跳回路主要由開關輔助接點、合閘線圈52C、防跳繼電器52Y及其常開常閉接點組成。334開關遠方合閘時,合閘脈沖經31YK16端子至開關合閘線圈52C,開關輔助常開接點52a/1閉合,開關輔助常閉接點52b/1斷開,從而勵磁開關本體防跳繼電器52Y。防跳繼電器52Y勵磁后,常閉接點52Y:31、32斷開,切斷合閘線圈52C回路,即防跳繼電器52Y在勵磁狀態(tài)時,334開關不能合閘。同時,防跳繼電器52Y勵磁后,常開接點52Y:13、14閉合,操作箱合閘回路與大電阻R1及防跳繼電器52Y線圈線圈串聯(lián),防跳繼電器52Y仍處于勵磁狀態(tài),但合閘回路電流變小。若合閘命令在開關合上后即消失,由于合閘電流變小,合閘保持繼電器HBJ為電流型繼電器,當合閘電流小于其返回電流時,HBJ繼電器返回,HBJ繼電器常開接點斷開,切斷合閘保持回路。若合閘命令在開關合上后持續(xù)存在,則防跳繼電器52Y一直處于勵磁狀態(tài),此時有一遠方分閘命令或保護跳閘動作跳開開關,則開關不會在分閘后再次合閘。
2.3 違反南方電網反事故措施要求
南方電網反事故措施要求,每個斷路器應且只應使用一套防跳回路,宜采用開關本體防跳,從上述分析可知,334開關同時存在兩套防跳回路,根據反措要求,應進行整改。
經分析,主要由兩種整改方式。一種是解開334開關本體機構箱端子TB1:23、24的短接連接片,將本體防跳回路退出,采用操作箱防跳回路,合閘回路由開關輔助常閉接點斷開的方式切除,這種解決方案解決了操作箱合閘保持繼電器HBJ與機構箱防跳繼電器52Y回路的匹配問題,同時滿足反措要求。另一種是在開關本體機構箱中,利用遠方/就地切換把手接點實現(xiàn)本體防跳回路的切換,即在本體防跳回路串入遠方/就地切換把手接點。當切換把手處于就地位置時,本體防跳回路接入,此時操作箱控制回路和操作箱防跳回路均斷開,滿足反措要求;當切換把手處于遠方位置時,退出開關本體防跳回路,此時保留操作箱防跳,則可以避免同時使用兩套防跳回路,滿足反措要求。
3總結及探討
此次事件,暴露出該變電站35kV開關334合閘回路存在安全運行隱患,考慮到自耦變35kV側開關經常需要投退,嚴重威脅自耦變的穩(wěn)定運行。但在事件分析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由于操作箱防跳回路與開關機構箱防跳回路并聯(lián),若本體機構箱內大電阻R1與防跳繼電器52Y線圈電阻選取得當,滿足操作箱合閘保持繼電器HBJ返回電流的要求,同時采用兩套防跳回路也可以安全穩(wěn)定運行。開關防跳回路應該采取哪種方式,仍然值得我們繼續(xù)思考?!?/p>
參考文獻
[1]崔家佩.電力系統(tǒng)繼電保護與安全自動裝置整定計算[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1993.
[2]李興、陳世元. 繼電器[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