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光
作文是困繞學生和老師的一個話題,也是當前新課程改革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總喜歡把作文教學的痛苦和困惑,把老師怕教,學生怕寫的尷尬,統(tǒng)統(tǒng)歸罪于應試,直接把矛頭指向高考,其實,這是感覺上的一種錯誤,這也是認識上的一種誤區(qū)。作文,作為高考第一大題,可以說是想說愛你不容易。但是作文是語文學習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它直接關系到我們的高考和未來的人生之路。我們可以在感情上帶著一份快樂作文的感覺,快樂地學習,快樂地生活,快樂地寫作,這樣我們就會獲得新的認識,得到新的收獲。
一、消除學生作文心理中的“怕”字。
怕是畏難的情緒體驗,這種體驗常使人們對某種行為或活動采取退縮、回避的態(tài)度。對高中學生來說,寫作的要求有所提升,但怕寫作文的心理現(xiàn)象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教學生作文不從根本上去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卻大談特講什么作文的技巧和文章的章法結構,這樣做不僅勞而無功,也無補于作文?!敖處熤笇А獙W生學寫”課堂結構的單線封閉,這種機械式的教學,使孩子成為作文機器,作文中沒有感情體現(xiàn),沒有個性化言語。學生作文陷入“無米下炊”的窘境,不得不閉門造車;應付考試的被動灌輸,造成學生“橫眉冷對作文紙,低頭干啃鉛筆頭”的困難??墒墙虒W中又很少有老師看到這一點。不可否認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關鍵也是最復雜的一項內容,但作文教學之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現(xiàn)實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有的老師埋怨學生“磕破腦殼,也擠不出幾個字”。記者在一些學校隨機采訪學生時,他們普遍存在不喜歡寫作的心態(tài),甚至有的學生一提作文有談虎色變的厭惡和懼怕感。試想學生對作文是一種抗爭的態(tài)度,他又怎么會寫好作文呢?
“能說就能寫”,“想怎樣寫就怎樣寫”。沖破了傳統(tǒng)作文條條框框的約束和羈絆,使學生不為文章的章法結構和文字所困,給學生廣闊的空間,讓學生大膽自由作文,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寫下他們的見解、觀點和主張,從思想和心理上徹底消除了學生作文中的畏難情緒,把學生從作文難中解脫出來。讓學生在沒有任何壓力、負擔、約束的情況下,輕輕松松、自自然然地進入寫作境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寫作的積極主動性,增強了學生作文的自信心。
二、切實讓學生體驗到寫作的“快樂”
“快樂的學生才是成功的學生,”,“學生怕寫作文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不快樂”,“一個快樂的學生,會有更多的夢想和追求,一旦他確定了自己的目標,他的道路將會與眾不同。快樂是孩子的天性,只要你給他一點點的寬容,一點點的肯定和很多的耐心,你就能讓他們擁有快樂的人生。”葉圣陶也說過:寫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種點綴,一種裝飾,而是生活本身。讓學生愛上作文,體驗到作文的快樂,這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先決要素。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作文教學中,課堂氣氛歡快活潑,教師可以天馬行空、無拘無束,也可以走下講壇,放下架子與學生一起玩耍,玩學結合。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解以及師生的多方互動,常使課堂充滿歡聲笑語,每堂課簡直就是一次45分鐘的歡樂大聚會。教學形式也不拘囿在固定的教室,可根據教學情況隨時選定在市郊、公園、文化宮等。讓學生置身于快樂的課堂氣氛中,學生敢于想問題、提問題,不怕犯錯誤,就會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像熱愛生活一樣去熱愛作文。如果生活的激情能成為他們作文的源頭活水,那么作文的快樂是可以想見的。
三、重視寫作中思維能力的訓練
學生作文往往會遇到“沒的寫”或“寫不去”的情況,思維堵塞,就像關閉了中樞。教師對此常束手無策、無能為力。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讓學生抓住一點生發(fā)開去,充分發(fā)揮發(fā)散思維、聚合思維兩項新式武器的威力,在尋找作文選材點時,不僅能夠無限度的發(fā)散,而且能圍繞具體的主題去聚集那些與主題相關的信息,既撒得開,又收得攏,甚至二三堂課就能讓學生掌握新式武器的思維方法。再通過平時“一氣呵成、下筆不停、思維不斷”的三四十分鐘的快速作文訓練,學生個個搖身變成了快速選材、構思、布局謀篇和快速行文的寫作高手。作文教學注重對學生的思維訓練,不是單純在思維的廣度上下工夫,讓學生有內容可寫就算達到目的,就此了事,而是以廣度訓練為突破口,打開學生思維的閥門,讓學生變得滿腹經綸、文思泉涌,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度、密度、適度的訓練。抓住了學生作文訓練的關鍵點和切入口,使學生養(yǎng)成勤思考,善用腦的良好思維習慣,從而使得學生文思敏捷、思維暢通,寫出好的文章來。
四、強調“工夫在詩外”
觀察、閱讀、體驗是學生作文的“源”,也是學生作文詩外的工夫。在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學生“用頭腦去觀察”,“用心去體驗”,“妙法記名篇”等。從源頭上抓起,豐富學生的“內存”。學生腦中有“貨”了,“貨”多了,寫起文章就信手拈來,使作文變得老到起來。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慧于內秀于言”,意思是說內在的素養(yǎng)是外在表現(xiàn)的根基。強調的“詩外工夫”也是這個道理。
五、注重寫作實踐
任何人的任何技能都不是天生而能的,而是在后天的實踐中形成和培養(yǎng)起來的。學生作文要寫出妙筆生花的文章,要做到從出口成章到出手成篇,同樣離不開平時的實踐和練習。就好比學習游泳,只在陸地上空談技巧是不行的,要親自下水,去實踐,去練習,練的多了,不僅掌握了游泳的技能,而且還能游出不同的花樣來。寫作文道理也是一樣。
強調的寫作實踐,不是不切實際的盲目“拔高式”的實踐,而是循序漸進的,針對性強的,充滿興趣的時間行為。 “說寫結合,以說促寫,以說練寫”,學生經過短期的實踐,寫作興趣陡增,成績斐然,不想寫的變得蠢蠢欲動了,不會寫的也寫得有摸有樣了,本來會寫的寫出“色、香、味”了。
作文絕對是個感情的東西,心理體驗是作文的核心內容,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曾說“作文就是用我手寫我心”。作文的語言看似文字游戲,但功夫卻在外,在于學生的習慣、思維、情感等等??鞓返刈魑?,又因作文而快樂,這是廣大師生的永遠追求。在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一線教師要盡快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勇于創(chuàng)新,努力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轉變態(tài)度,培養(yǎng)習慣,視作文為樂事。惟有如此,才會有新鮮活潑、個性突出、思想豐富的作文涌現(xiàn),教師的快樂也莫過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