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伊僑
(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手術室,北京 100078)
產科連臺手術對護理要求較高,在安全管理中,應當注重安全隱患防范,減少不良事件發(fā)生。但有研究指出[1],一般護理安全管理缺乏針對性、前瞻性及全面性,難以達到要求。有學者指出[2],在連臺手術中,通過風險排除與前饋干預,可極大程度降低護理風險,提高手術安全性。本研究通過對比,探討了連臺手術護理安全管理中應用前饋控制模式的臨床價值,報告如下。
選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產科連臺手術患者80例作為觀察組,年齡21~38歲,平均年齡(26.75±3.17)歲;孕期36~40周,平均(38.04±0.75)周;孕次1~5次,平均(2.57±0.48)次;產次0~3次,平均(1.48±0.25)次。另選2015年7月~2016年7月產科連臺手術患者80例作為對照組,年齡21~38歲,平均年齡(26.75±3.17)歲;孕期36~40周,平均(38.04±0.75)周;孕次1~5次,平均(2.57±0.48)次;產次0~3次,平均(1.48±0.25)次。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年齡≥20歲;已婚;剖宮產指征明確;無手術禁忌癥;意識清楚,無交流障礙;對本研究知情且同意者。排除標準:術前感染者;合并嚴重妊娠期并發(fā)癥者;凝血功能障礙者;精神疾病患者;重要臟器嚴重功能不全者;病歷資料不全者。
對照組按術前準備、手術配合、術程監(jiān)護等常規(guī)程序進行手術護理,給予一般安全管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前饋控制,具體方法:①由高年資護理人員成立質控小組,護士長擔任組長,將產科連臺手術護理風險作為循證問題,小組成員進行文獻檢索、資料查閱及信息收集,篩選最佳證據(jù),并結合現(xiàn)場實證調查,對護理中存在的風險環(huán)節(jié)予以排查及分析,通過評估發(fā)現(xiàn),產科連臺手術中護理風險包括感染、低血壓、低體溫及呼吸隱患。②質控小組通過頭腦風暴,對所發(fā)現(xiàn)的隱患予以全面剖析,明確與隱患具有相關性的風險因素包括:手術因素、管理因素、產婦因素、麻醉因素、護理人員因素、環(huán)境因素。③質控小組根據(jù)風險因素,對護理安全實施全面的前饋控制:首先對護理安全質控體系予以優(yōu)化,加強三級質控體系,制定全面、合理的安全考評標準,對護理薄弱環(huán)節(jié)及術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逐項防控,形成長效機制;其次需強化護理人員安全教育,通過專題講座、互動研討、晨會質控點評及護理風險案例分析等形式,以圖片、視頻、數(shù)據(jù)為載體,向護理人員傳輸安全知識;再次,完善安全保障制度,制定低體溫、感染、誤吸、低血壓及墜床等不良事件發(fā)生后的應急預案,同時根據(jù)風險因素對術前訪視、體位防護、連臺接應、手術配合等環(huán)節(jié)的技術規(guī)范予以修訂,消除護理安全盲區(qū);最后,嚴格控制細節(jié)化流程風險,巡回護士在手術完成前20 min,同時啟動次臺手術程序,手術等候區(qū)安排專人對患者行心理干預、身心監(jiān)護及約束保護,手術備物采用雙崗交叉督查制,在每次開臺之前,需自查并互查準備情況,術中對患者情況予以密切觀察。
記錄兩組患者手術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向患者發(fā)放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內容包括業(yè)務水平、手術安全性、護理服務態(tài)度、護患配合等,滿分100分,分值同護理滿意度呈正相關性。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手術不良事件發(fā)生率觀察組為1.25%,同對照組8.75%比較,明顯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對比[n(%)]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3.67±3.21)分,同對照組(89.49±4.57)分比較,顯著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696,P<0.05)。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進步及剖宮產率上升,產科連臺手術成為提高醫(yī)療效率,滿足醫(yī)療需求的重要手段。但有研究指出[3-4],連臺手術存在較多安全隱患,對臨床護理有極高要求。加強護理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隱患,對提高產科連臺手術安全性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在產科連臺手術護理安全管理中實施前饋控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前饋控制可有效預防安全隱患,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風險。前饋控制是針對輸入環(huán)節(jié)開展的管理行為,在實際工作開始前,通過對可能出現(xiàn)的結果予以預測與分析,從而根據(jù)分析結果控制輸入環(huán)節(jié)中對結果產生影響的擾動因素,減少管理風險,保障系統(tǒng)安全[5]。前饋控制在諸多領域均有運用,其以“未萌先動,提前預控”為原則,可顯著提高安全管理質量[6]。本研究中質控小組將產科連臺手術護理風險作為循證問題,通過循證排查對風險予以預測、評估,并確立防控預案,從而最大程度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風險。有研究指出[7-8],護理風險與護患糾紛發(fā)生有密切關聯(lián),降低風險對減少護患糾紛,拉近護患關系有積極意義。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前饋控制可通過減少不良護理事件,改善護患關系。
綜上所述,前饋控制能有效提高產科連臺手術護理安全管理質量,降低護理風險,提高患者滿意度,具有較高價值。
[1] 樊 儉,陸宏偉,張大玲,等.眼科連臺手術護理風險前饋控制[J].護理學雜志,2014,29(16):36-39.
[2] 陸宏偉.前饋控制在產科連臺手術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效果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6,16(11):823-825.
[3] 張 嵐,張?zhí)K娟,高 萍,等.前饋控制在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6,13(14):154-157.
[4] 黃愛華,陸宏偉,樊 儉,等.連臺手術安全核查的風險循證及前饋控制[J].護理研究,2016,30(9):1099-1102.
[5] 李映暉,吳志娟,丁漣沭,等.前饋控制在老年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5,21(26):3191-3194.
[6] 符 靜,唐 梅,林麗慧,等.前饋控制對婦產科患者手術部位感染的影響[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17):3982-3985.
[7] 陳燕娜.產科手術患者的護理安全隱患及管理對策[J].護理學報,2013,20(6):24-25.
[8] 謝瑋娜,何麗云,于美華,等.前饋控制在手術室護理缺陷中的運用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2):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