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及生活環(huán)境的特殊性,其亞健康心理狀態(tài)主要表現(xiàn)在人際敏感、脫離實際、敵意偏執(zhí)三個方面。學生亞健康心理問題的產生,不僅與大學校園生活和教育,還與個人的生理特點、個性缺失、中學教育的片面性及學生特有的生活模式等密切相關。在解決大學生亞健康心理問題時,把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采取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解決問題。
關鍵詞:體育大學生;亞健康心理;教育對策
一、 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 研究對象
以湖南護理學校全日制中專生的三個年級的60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回收問卷588份,回收率98%,其中有效問卷578份,有效率為96.3%。有效問卷中男生388份,占67.1%,女生190份,占32.8%;城市學生264份,占45.6%,農村學生314份,占54.3%。
(二) 研究方法
1. 問卷調查法
問卷采用自愿、無記名形式填寫。問卷選用張建平在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試表(MMPI)基礎上編制的“心理健康測試表”(Psychological health inventory, PHI),其效度為0.729。
2. 統(tǒng)計分析法
用SPSS16.0軟件進行資料分析,判斷結果是根據9個個性因素和20項負性生活事件按照對個人心理健康的影響程度的不同分別賦值(無影響=0,很輕=1,中度=2,偏重=3,嚴重=4),如果某項值≥2可判斷該生在這個因子為亞健康。
3. 文獻資料法 查閱大量國內相關文獻,綜合分析比較。
二、 結果與分析
結果:學生亞健康心理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
以上數據顯示,學生在人際敏感、抑郁、焦慮、脫離實際及敵意偏執(zhí)五個因子的均分都高于國內青年正常值,表明學生在這五個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在人際敏感、敵意偏執(zhí)和脫離實際三個因子的均分比普通大學生更高,且在人際敏感、敵意偏執(zhí)、脫離實際、抑郁四個因子和國內青年正常模型都有非常顯著性的差異(P<0.01)。學生亞健康心理在人際敏感、脫離實際、敵意偏執(zhí)三個因子分布人數最多,分別為51.2%、43.7%和37.8。結合表1和表2,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學生亞健康心理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有以下幾種。
1. 性缺失
學生的個性是否完善是他們心理健康的重要誘因之一。在我們學校有的學生性格內向、不善于言談、不主動和人交往,把自己封閉起來、以自我為中心;而有的學生性格非常外向,沒有很好的交際藝術,在和別人進行交流時有沖突。所有的這些表現(xiàn),導致他們在學習中缺乏他人的支持、關心、合作與交流而感到勢單力薄、孤獨無助。有的學生心胸狹窄,猜疑嫉妒,遇事想不開,稍有不順,心理就容易受到沖擊。
2. 心理調控能力差
這主要指他們的情感控制能力。歐洲人文主義盛行時期有個“微宇宙”的觀念,說人的思想或心理或大腦有三部分組成:即物質靈魂——主控本能,情感靈魂——主管情感系統(tǒng),理智靈魂——主司理性、思辨、智力等。認為任何一部分過分或欠缺都是不利于身心健康、語言健康與行為健康的。而現(xiàn)在的很多學生,雖然在身體和智力上發(fā)育并沒缺陷,但是卻處在情感沖動階段,缺乏足夠的理性思考,對社會、人性、人生的看法極易走向極端。
3. 負性生活事件
根據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亞健康”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主要是精神緊張和不良人格特征的綜合的結果。其中,有關于個人前途、戀愛、經濟、身體狀況的因素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最大。
4. 社會環(huán)境、意識形態(tài)急劇變化
當今的大學生正處在一個改革開放的時代,一個興旺發(fā)展的時代,一個情緒負重的時代??茖W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激烈的社會競爭、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以及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迫使他們需要不斷進行知識更新,所以精神的壓力不斷增大。尤其是長期生活在高樓大廈的城市居民更容易因為視野的狹窄、空氣的渾濁、噪音的嘈雜而變得神經緊張和壓抑。并且當今社會處在轉型期,各種觀念正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這其中觀念的沖擊使得大學生的思想處于矛盾、迷茫之中,從而找不到一個固定的追求目標,這些也會導致心理亞健康的產生。
5. 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中,學生渴望家長、老師的理解而不是簡單的說教,機械的對比。有的學生回家就是緘默,在學校就是與老師對立。學生,在參加體育訓練時就會潛移默化的存在一種“師傅”和“師兄”的情結,從而導致他們在交際時會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與人交往中學到的東西也就有局限性,而不利于人性發(fā)展的全面性。
三、 學生亞健康心理干預對策
(一) 抓好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一年級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黃金時間,新生心理的可塑性極強,在他們對大學生活還十分陌生的時候,通過開設大學生活導論課對他們進行學習、生活指導的同時,注意對他們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心理處于“亞健康”的新生,應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優(yōu)化其心理品質,讓他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正確認識自我、估價自我,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養(yǎng)成主動與同學溝通的習慣,及時化解各種矛盾得到彼此的諒解,進行必要的自我調節(jié)。
(二) 抓好學生班級的管理教育
學校在制定各項管理規(guī)定和規(guī)章制度時,不但要有品德教育的功能,也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生的身體狀況,更要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班級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更是一個學校的基本單位。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離不開班集體,一個班級的班風和管理干部的責任感,對于班級建設的如何是有著直接影響的,甚至對于心理處于“亞健康”的學生,這會關系到他們的健康成長。因而,老師在管理班級時,首先要深入班級,與學生進行交流,選擇好認真負責的班級管理干部,對于一些棘手的問題要及時與班干部溝通,以高績效的方法去干預。
(三) 抓好文明校園的創(chuàng)建教育
學生生活在學校的大家庭中,校園是他們的一切,一個學校的校園文化,關系到學校氣氛好壞,所以健康的校園是學生成長的基本條件。學校有關部門一定要創(chuàng)建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和文化氣息,對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的學生教育十分有幫助的。學校要對校園的體育運動設施進行完善,建造一些有利于學生實際需求的運動器材和健身路徑,開展一些積極向上的課外文化活動,組織學生參觀有教育意義的革命圣地,接受思想的洗禮。
(四) 抓好學生日常的“生活教育”
眾所周知我們對于學生的教育要深入學生各個方面,不能僅限于體育課堂上,在日常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盡量組織較多的集體性的體育活動,讓更多的學生通過集體活動體驗,與身邊的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一些有困難的同學,教師要先了解情況,對癥下藥,悉心照顧,讓他們感覺身邊溫暖的存在。建立平等、真誠、理解與尊重的關系,使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的學生逐步消除心理抑郁,培養(yǎng)其樂群性,讓其感受團結互助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周小紅.現(xiàn)代社會心理學[M].上海:上海市人民出版社,1999.
[2] 揚賢軍.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構想與實施[J].教育導刊,1998(2).
[3] 范存欣,馬邵兵.大學生心理健康測查結果的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1998,19(4).
[4] 李丹.針對后進生的亞健康心理實施[J].教育改革,2000,9(6).
[5] 黃雪薇,姚剛.大學生應付方式的研究[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1999,8(4).
作者簡介:王娟,湖南省長沙市,湖南護理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