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云 萬小平
婦科惡性腫瘤是嚴重威脅女性健康的一類疾病。按發(fā)病率高低,最常見的依次為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堪稱婦科惡性腫瘤的“三座大山”。近十幾年來,婦科惡性腫瘤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技術都有了很大進步,高危人群可以及早預防,很多患者可以被及早發(fā)現,及時接受有效的治療,壽命大大延長,生活質量大幅提高。如今,推翻這“三座大山”已不再遙不可及。
“三座大山”之一:宮頸癌
特點:一
可從病因預防,發(fā)病率有望大大降低
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報道,全球每年宮頸癌新發(fā)病例約50萬人,其中80%發(fā)生在發(fā)展中國家,我國就達13.15萬人,約占世界宮頸癌新發(fā)病例的28.8%;全球每年約有20萬婦女死于宮頸癌,其中5.3萬人發(fā)生在中國。我國宮頸癌發(fā)病率為12.96/10萬,仍是發(fā)病率最高的女性生殖系統(tǒng)惡性腫瘤,并且近年來發(fā)病有明顯年輕化趨勢。
宮頸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確的婦科惡性腫瘤。研究證實,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的持續(xù)感染,是引起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的原因。80%的婦女一生中可感染HPV,通常在8-10個月內自然清除,只有5%的婦女呈持續(xù)感染狀態(tài),5-1 5年后導致宮頸癌的發(fā)生。此外,宮頸癌也存在多種高危因素,如多個性伴侶、初次性生活<16歲、初產年齡小、多孕多產、吸煙、營養(yǎng)不良、衛(wèi)生條件差等。
腫瘤預防分為三級:一級預防為病因預防,二級預防為早診早治,三級預防為規(guī)范治療。由于病因明確,宮頸癌是目前唯一可以做到一級預防的惡性腫瘤。2006年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正式批準HPV疫苗上市,應用于宮頸癌的預防,標志著宮頸癌防治進入一個新時期。目前,主要有HPV2價疫苗(針對HPV 16和18亞型)、HPV 4價疫苗(針對HPV 6、11、16、18亞型)和HPV 9價疫苗(針對HPV 6、11、16、18、31、33、45、52、58亞型)。HPV疫苗的普及,有望大大降低宮頸癌的發(fā)病率。
特點:二
“三階段篩查法”
可發(fā)現大多數宮頸病變
具有宮頸癌高危因素的女性,應定期進行宮頸病變的篩查,即“三階段篩查法”:宮頸細胞學檢查、HPV病毒檢測、陰道鏡下宮頸組織學活檢。細胞學檢查以往應用巴氏涂片法,雖然價格便宜,但誤差率高達15%左右,目前已逐漸被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TCT)所替代。HPV檢測是取宮頸脫落細胞,通過基因檢測看細胞內是否有HPV感染。以上兩種檢查有異常者,需進行陰道鏡檢查,對宮頸可疑病變進行組織活檢及病理學檢查?!叭A段篩查法”能檢測出絕大多數宮頸病變,可早期發(fā)現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使患者得到及時治療。
特點:三
以手術和放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注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宮頸癌最典型的早期癥狀是接觸性陰道流血,中晚期為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陰道排液等。宮頸活檢及病理檢查可明確診斷,治療方案應根據臨床分期、患者年齡、生育要求、全身情況等綜合考慮,一般采用以手術和放療為主、化療為輔的綜合治療方案。
近年來,隨著發(fā)病年輕化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宮頸癌患者對治療后的生活質量要求也較高。宮頸癌治療的發(fā)展,是在根除疾病、提高生存率的基礎上,盡可能微創(chuàng),并爭取保留患者的生殖內分泌功能、生育功能及生理功能,如:保留生育功能的廣泛宮頸切除術、保留卵巢內分泌功能的卵巢移位術、保留女性正常性生活的腹膜代陰道術等手術方式,新化療方式,以及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綜合治療體系。
“三座大山”之二:子宮內膜癌
特點:1
發(fā)病率上升快,大多預后較好
子宮內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統(tǒng)較常見的惡性腫瘤,占女性全身惡性腫瘤的3.8%,占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的20%-30%。近年來,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齡化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子宮內膜癌發(fā)病率呈顯著上升趨勢,總體發(fā)病率約為8.77/10萬。在上海、北京等地區(qū),子宮內膜癌發(fā)病率已躍居女性生殖系統(tǒng)惡性腫瘤首位。
目前認為,子宮內膜癌可能有兩種發(fā)病機制。一種是雌激素依賴型。子宮內膜在無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長期作用下發(fā)生病變,絕大部分為子宮內膜樣腺癌。這種類型占子宮內膜癌的大多數,預后較好,患者常伴有肥胖、高血壓、糖尿病、不孕不育及絕經延遲。另一種是非雌激素依賴型。發(fā)病與雌激素無明確關系,包括漿液性癌、透明細胞癌等。這類子宮內膜癌較少見,惡性程度高,預后不良。
特點:2
重視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大多可早期發(fā)現
絕經期前后的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是子宮內膜癌早期的主要癥狀。由于常為少量至中等量流血,很少大量流血,所以容易被患者忽視,也較易被誤診為月經不調。絕經后患者多表現為持續(xù)或間斷性少量陰道流血。晚期患者可有陰道排液。如果癌組織穿透子宮,侵蝕宮旁結締組織、膀胱、直腸,或壓迫其他組織,可引起疼痛,多從腰骶部、下腹向大腿及膝部放射。
目前,臨床上對于絕經后陰道流血、圍絕經期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或排液的患者,必須首先排除子宮內膜癌。只要重視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大部分子宮內膜癌患者是可以做到早期發(fā)現的。診斷性刮宮是最常用、最有價值的診斷方法。診斷“金標準”是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活檢并做病理學檢查。
特點:3
治療以手術為主,可兼顧生育功能保留
手術是子宮內膜痘的主要治療方法,標準術式為:全子宮切除+雙側卵巢和輸卵管切除+盆腔淋巴結清掃(部分高?;颊咝懈怪鲃用}旁淋巴結清掃術)。腫瘤累及宮頸的患者,需要接受子宮廣泛切除手術。手術還可以進行病理分期,準確判斷病變范圍及預后等。
放療是治療子宮內膜癌的有效方法之一。單純放療(包括腔內放療及體外放療)適用于年老體弱、有嚴重內科合并癥不能耐受手術或禁忌手術的患者。有高危因素者需進行術后輔助放療?;熀苌賳为殤糜谧訉m內膜癌的治療,多用于特殊類型的子宮內膜癌(如漿液性癌、透明細胞癌等)或復發(fā)患者。
晚期、復發(fā)患者或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行保守性手術聯合大劑量孕激素治療。目前尚無公認的孕激素治療方案,一般主張單獨應用大劑量孕激素,如醋酸甲羥孕酮、醋酸甲地孕酮、17-羥己酸孕酮、18-甲基炔諾酮等,應用時間不少于1年。
“三座大山”之三:卵巢癌
特點:1
發(fā)病率第三,死亡率第一
在婦科腫瘤中,卵巢癌發(fā)病率次于宮頸癌和子宮內膜癌,但死亡率卻占首位,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30%。卵巢上皮癌好發(fā)于50~60歲的女性,而卵巢生殖細胞腫瘤多見于3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
目前,卵巢癌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環(huán)境因素(電離輻射,接觸石棉、滑石粉、二Ⅱ惡英等,吸煙,維生素A、C、E缺乏)、局部因素(持續(xù)排卵所致的卵巢上皮反復損傷和修復)、遺傳因素、基因突變等有關。
特點:2
難以早期發(fā)現,定期體檢尤為重要
與宮頸癌、子宮內膜癌不同,卵巢癌深藏于盆腔中,“發(fā)展”空間大,而且與“外界”沒有“交流通道”,因此很難被早期發(fā)現。卵巢癌患者早期癥狀不明顯,常合并消化道癥狀,如腹脹、食欲不振,腹痛常不明顯,有的患者可以出現外陰、下肢水腫或月經周期改變。隨著疾病的進展,腫瘤逐漸增大,癥狀越來越明顯,患者此時再就醫(yī),往往已經到了晚期。
卵巢癌難以被早期發(fā)現,病因不明,除遺傳性卵巢癌外,沒有一級預防措施,定期進行婦科體檢尤為重要。
特點:3
早期篩查方法正在研究中
早期卵巢癌患者術后5年生存率可達70%~90%,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30%,目前缺乏有效的早期篩查手段和診斷方法。主要篩查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糖類抗原CA125,它是卵巢上皮癌的指標,敏感性高,但特異性差,在非卵巢惡性腫瘤、子宮內膜異位癥等疾病中也可升高,且有50%的早期卵巢癌患者CA125可以不升高。
另一種是經陰道超聲,它可以精確地測量卵巢的體積,且無創(chuàng)。但是由于超聲本身的局限性,不能分辨良性還是惡性,不能發(fā)現卵巢大小正常情況下的病變,且主觀性強、假陽性率高、特異性差。
綜合以上兩種篩查方法的特點,有學者提出將兩種方法聯合應用,進行卵巢癌的早期篩查。目前,相關臨床研究正在進行中,尚未被寫進診療指南。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不斷尋找特異度、靈敏度高的血清腫瘤標志物,如卵巢癌差異蛋白4(HE4)、可溶性間皮素相關蛋白(SMRP)、人激肽釋放酶(HK)、骨橋蛋白(OPN)等,以及血清標志物的聯合檢測等,取得了一系列進展,并且在超聲輔助下可明顯增加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度。
卵巢癌的治療,目前仍以手術為主。化療為主要輔助治療,暫無法施行手術的晚期患者,可先化療使腫瘤縮小,為手術創(chuàng)造條件。其他治療方法包括放射治療、免疫治療、靶向治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