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繩月華
(北京市順義區(qū)醫(yī)院眼科,北京 101300)
干眼癥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眼科疾病,近年來白內障患者在術后出現干眼癥的概率仍在不斷上升,這主要是由于手術操作刺激并損傷了眼內組織,從而引發(fā)了一系列的免疫反應[1]。干眼癥患者在發(fā)病早期會出現視力輕微受損的癥狀,如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療,極有可能發(fā)展成為角膜炎,甚至會導致角膜瘢痕,對患者的視力造成嚴重的影響。目前臨床上大多使用聚乙烯醇滴眼液等人工淚液對患者進行治療,但是這些藥物只能對患者的眼表形成一定時間的濕潤效果,使患者的癥狀在短時間內得到緩解,而無法治本[2]。雙氯芬酸鈉作為一種非甾體抗炎藥物,能夠對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的合成產生較好的抑制作用,因此對眼表的炎性也有較強的緩解作用。本次研究中針對白內障術后干眼癥患者采用了雙氯芬酸鈉聯合聚乙烯醇滴眼液進行治療,現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選擇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間在本院接受治療的200例白內障術后干眼癥患者參與研究,隨機將患者分成兩組,對照組100例,觀察組10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54例,女46例,年齡53~81歲,平均(61.95±2.17)歲;觀察組患者中,男57例,女43例,年齡51~82歲,平均(60.44±2.63)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方法對照組患者僅采用聚乙烯醇滴眼液進行治療,每天點眼4次,1次在患眼滴1滴,持續(xù)治療20 d作為1個療程。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加入雙氯芬酸鈉進行治療,同樣每天點眼4次,1次在患眼滴1滴,持續(xù)治療20 d作
為1個療程。
1.3觀察指標分別在用藥前和用藥后3 d、用藥后7 d、用藥后14 d以及用藥20 d時對患者眼部的各項指標進行測定。1.3.1淚腺分泌實驗取淚腺檢驗濾紙,隨后放置在患者的眼瞼處,并指導患者將眼瞼輕輕閉合,在5min后將濾紙取出,查看濕潤的濾紙長度。
1.3.2淚膜破裂時間測定取熒光素鈉溶液,將其滴入患者的結膜囊中,隨后使用裂隙燈鈷藍光照射患者角膜并進行觀察,選擇最后一次瞬目時,計算患者從睜眼到第1個干燥斑出現在患者角膜中的時間,即為淚膜破裂時間,進行3次計算取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
1.3.3角膜熒光素鈉染色實驗按照操作說明使用熒光素試紙,隨后使用裂隙燈鈷藍光照射患者角膜上皮并進行觀察,若未出現著色情況則記為0分,若著色面積不足角膜總面積的1/3則記為1分,若著色面積不足角膜總面積的1/2則記為2分,若著色面積超過角膜總面積的1/2則記為3分。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予以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予以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的淚腺分泌實驗結果比較經過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在用藥前和用藥后淚腺分泌實驗結果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淚腺分泌實驗結果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淚腺分泌實驗結果比較(s)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例數100 100用藥前5.25±1.48 5.13±1.65 0.541>0.05用藥3 d 5.23±1.37 5.07±1.42 0.811>0.05用藥7d 5.27±1.28 5.06±1.42 1.098>0.05用藥14d 5.32±1.33 5.12±1.18 1.124>0.05用藥20d 5.21±1.16 5.11±1.32 0.569>0.05
2.2兩組患者的淚膜破裂時間測定結果比較經過觀察對比,在用藥前和用藥早期,兩組患者的淚膜破裂時間測定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是經過14 d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淚膜破裂時間測定結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淚膜破裂時間結果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淚膜破裂時間結果比較(
用藥20d 6.11±1.35 10.12±1.27 21.634<0.05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例數100 100用藥前5.31±1.45 5.28±1.53 0.142>0.05用藥3 d 5.47±1.64 5.57±1.46 0.455>0.05用藥7d 5.73±1.55 5.97±1.34 1.171>0.05用藥14d 6.08±1.23 9.14±1.18 17.952<0.05
2.3兩組患者的角膜熒光素鈉染色結果比較經過觀察對比,在用藥前和用藥早期,兩組患者的角膜熒光素鈉染色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是經過14 d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角膜熒光素鈉染色結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角膜熒光素鈉染色結果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角膜熒光素鈉染色結果比較(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例數100 100用藥前1.77±0.25 1.81±0.36 0.912>0.05用藥3 d 1.75±0.12 1.78±0.24 1.118>0.05用藥7d 1.71±0.17 1.69±0.17 0.831>0.05用藥14d 1.64±0.23 0.97±0.16 23.913<0.05用藥20d 1.57±0.35 0.87±0.22 16.932<0.05
在健康人體的眼球最外層有完整的淚膜覆蓋,淚膜的主要成分使淚液、蛋白和脂質,能夠對眼表起到保護和濕潤作用[3]。干眼癥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淚膜因外界因素而產生損傷。在接受白內障手術后,患者出現干眼癥的幾率大大提升,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會對患者的視力和正常生活產生嚴重的影響[4-5]。根據相關研究治療顯示[6],淚膜存在高滲性時,對蛋白激酶的生成會產生促進作用,從而導致蛋白磷酸化級聯反應,同時也會使其他相關核轉錄因子和激酶活化,與此同時,淚液中的炎性介質等物質含量也會有所提升,因此大部分學者認為干眼癥與炎性具有相關性[7]。通過清除炎性介質,可以使眼表細胞的微環(huán)境得到相應的改善,從而使淚膜的高滲性狀態(tài)改變,有利于干眼癥的緩解。
類固醇激素是臨床上應用比較廣泛的治療干眼癥的藥物之一,但是這類激素會導致患者的眼壓持續(xù)升高,因此無法長期治療[8]。而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對于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炎性物質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因此能夠對眼部的炎性反應起到良好的緩解作用[9]。雙氯芬酸鈉作為典型的非甾體類抗炎藥物,能夠對此類炎性物質的合成和活化產生較好的抑制作用,并且還能抑制H1受體的激活,從而有效緩解患者的癥狀。在使用雙氯芬酸鈉滴眼液后30 min,藥物即可完成對患者眼部組織的浸潤。雖然該藥物與類固醇激素相比是兩種不同的作用機制,但是治療的效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且和類固醇激素相比對前列腺素具有更好的抑制作用。
聚乙烯醇滴眼液作為一種人工淚眼,在臨床中使用也較為廣泛,能夠保持患者的眼部濕潤,從而使患者的細胞恢復自我修復功能,使術后患者的淚膜穩(wěn)定性得到提高[10]。在完成對淚膜光滑層的重建后,該藥物可以使角膜表面的不規(guī)則散光消失,從而使患者的視功能得到恢復。
根據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使用雙氯芬酸鈉聯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了顯著改善,患者的眼部各項指標測定也有了明顯改善,且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的改善程度。
綜上所述,對白內障術后干眼癥患者采用雙氯芬酸鈉聯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療,治療效果顯著,因此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彭稚薇.雙氯芬酸鈉聯合人工淚液治療白內障術后干眼癥的療效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5,12(15):2265-2267.
[2]王軍.人工淚液凝膠聯合雙氯芬酸鈉滴眼液治療干眼癥效果觀察[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24(21):2320-2321.
[3]陳志麗,王紅霞.玻璃酸鈉聯合rhEGF滴眼液治療白內障術后干眼癥淚膜的療效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6,45(6):767-769.[4]滕榮建,葉鋅銘,張麗娜,等.玻璃酸鈉滴眼液聯合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滴眼液治療白內障術后干眼癥的療效觀察[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17,26(8):521-523.
[5]鄭博,杜蕊,吳惠琴,等.維生素A棕櫚酸酯眼用凝膠聯合聚乙烯醇滴眼液對干眼癥患者淚液中IL-1β與TNF-α水平的影響及其臨床療效[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6,16(26):5109-5112.
[6]劉李平,董晶,高斌,等.雙氯芬酸鈉聯合玻璃酸鈉治療眼科術后干眼癥的臨床分析[J].國際眼科雜志,2017,17(7):1368-1370.
[7]賀瑋,孫長青,于建國,等.妥布霉素地塞米松、聚乙烯醇滴眼液聯合預防翼狀胬肉術后復發(fā)的療效觀察[J].安徽醫(yī)藥,2016,20(2):380-382.
[8]Liu Q,Liu J,Ren C,et al.Proteomic analysis of tears following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menopausal dry eye disease by two-dimensional nano-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J].InternationalJournalofNanomedicine,2017,1(12):1663-1671.
[9]Yalei Ren,Yinyu Zhang,Wenhui Sun,et al.Methyl matters:An autonomic rapid self-healing supramolecularpoly(N-methacryloylglycinamide)hydrogel[J].Polymer,2017,126(126):1-8.
[10]SorianoromaníL,Vicariodelatorre M,Crespomoral M,et al.Novel anti-inflammatory liposomal formulation for the pre-ocular tear film:In vitro and ex vivo functionality studies in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J].Experimental Eye Research,2017,1(154):7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