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云南 蒙自 661199
清咽口服液處方來源于臨床使用的經驗方射干豆根桔梗湯,主要由射干、山豆根、桔梗、甘草等組成,臨床用于預防和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及流感,療效較好。處方中君藥為射干,文獻資料[1-2]表明,含射干的復方制劑多具有清利咽喉功能,常被用來預防或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感染及流感。由于湯劑服用量大,不方便攜帶,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特將射干豆根桔梗湯開發(fā)成院內制劑清咽口服液。根據藥材成分、藥理作用、中藥用藥習慣和臨床療效,為最大限度提取和保留該經驗處方的活性成分,實驗采用水提醇沉工藝制備清咽口服液。在前期工藝研究中,對影響水提工藝的影響因素(浸泡時間、提取次數、提取時間、加水量)和醇沉的影響因素(藥液濃度、醇沉時間、醇沉濃度、醇沉溫度)進行單因素考察,在此前提下進行正交設計,考察各影響因素的交互作用,實驗以處方中君藥射干的主要活性成分次野鳶尾黃素的轉移率和總皂苷轉移率作為評價指標,對清咽口服液的制備工藝進行優(yōu)化,為下一步申報醫(yī)院制劑提供依據。
1.1儀器 Waters e2695-2489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Waters公司),AUW220型電子天平(日本島津),C18色譜柱(Agilent ZORBAX SB-C18, 4.6 mm×250 mm, 5 μm, 美國安捷倫公司),FA1004型電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1.2材料射干(批號:20110403)、山豆根(批號:20110206)、桔梗(批號:20110711)、蟬蛻(批號:20110523)、甘草(批號:20120605)等均購置云南白藥天紫紅飲片廠。次野鳶尾黃素對照品(批號:111557-200610,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甲醇為色譜純,水為純凈水,其余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
2.1水提工藝研究
2.1.1正交試驗優(yōu)選通過前期單因素考察結果,在清咽口服液的提取過程中,影響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浸泡時間(因素A)、加水量(因素B)、提取次數(因素C)、提取時間(因素D),每個因素各選3個水平,各因素水平見表1。每次取處方量藥材100 g,按表2安排正交試驗,并定容至100 mL進行含量測定,選擇次野鳶尾黃素轉移率和總皂苷轉移率進行綜合評價,其中次野鳶尾黃素轉移率權重系數0.7,總皂苷轉移率權重系數0.3。
表1 水提因素水平表
2.1.2次野鳶尾黃素含量測定
2.1.2.1色譜條件及系統適用性[3]以十八烷基反向鍵合硅膠為填充劑,C18色譜柱(AgilentXDB-C18,4.6 mm×150 mm,5 μm);甲醇-0.2%磷酸(50∶50)為流動相;流速1.0 mL/min;柱溫30 ℃;檢測波長:266 nm。理論板數按次野鳶尾黃素峰計算應不低于8000。
2.1.2.2測定方法取處方量藥材100 g,采用上述水提工藝進行提取,藥液濃縮,定容至100 mL,從中精密量取25 mL藥液于分液漏斗中,加乙酸乙酯萃取4次,每次25 mL,搖勻,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用25 mL 2%的鹽酸溶液洗滌1次,回收乙酸乙酯萃取液,甲醇定容至25 mL,以微孔濾膜(0.45 μm)過濾,取續(xù)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精密稱取次野鳶尾黃素對照品2.1 mg,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10 mL得濃度為0.21 mg/mL的對照品溶液。精密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各10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按“2.1.2.1”項下色譜條件進行測定。計算結果見表2~4。
表2 水提正交實驗設計及結果
注:射干藥材中次野鳶尾黃素含量為0.13%。次野鳶尾黃素最高轉移率+總皂苷最高含量=100,次野鳶尾黃素轉移率=水提藥液中次野鳶尾黃素苷的量/藥材中次野鳶尾黃素的量×100%,次野鳶尾黃素轉移率評分=次野鳶尾黃素轉移率/次野鳶尾黃素最高轉移率×70%;總皂苷提取率評分=水提總皂苷提取率/總皂苷最高含量×30%;綜合評分=次野鳶尾黃素轉移率評分+總皂苷含量評分[4]。
表3 水提正交工藝直觀分析結果
表4 水提正交工藝方差分析結果
注:F0.05(2,2)=19
2.1.3總皂苷提取率測定[5]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25 mL,用等倍量的乙醚(25 mL)萃取2次,棄去乙醚萃取液,下層藥液再用水飽和正丁醇萃取3次,每次25 mL,回收正丁醇萃取液后,105 ℃烘干至恒重??傇碥展┰嚻窚y定:采用重量分析法,分析天平精密稱量其重量。
2.1.4射干藥材中次野鳶尾黃素的含量測定精密稱取射干粉末(過四號篩)0.1202 g,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 mL,稱定重量,加熱回流1 h,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xù)濾液,即得。
2.1.5結果分析從表2~5可知,各因素影響順序為:C>B>D>A,經方差分析,提取時間、提取次數、加水量對提取均有顯著影響。并經水提驗證實驗驗證,結果穩(wěn)定、可靠。即最佳水提工藝為:A1B3C3D3。
2.1.6水提工藝驗證按清咽口服液處方稱取藥材1000 g,選擇最佳水提工藝進行提取,即加10倍量水,浸泡0.5 h,提取3次,每次2 h,濾過,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蒸餾水定容至1 L。結果見表5。
表5 水提工藝驗證試驗表
2.2醇沉工藝優(yōu)選[6-7]
2.2.1正交試驗設計為最大限度除去雜質,保留有效成分,減少患者的服用量,在濃縮的水提液中加適量的乙醇除去樹膠、淀粉、蛋白等雜質。通過前期單因素考察結果,選擇醇沉溫度(A)、藥液濃度(B)、乙醇濃度(C)、靜置時間(D)四個主要影響因素進行考察,每個因素各選擇3個水平,各因素水平見表6。按清咽口服液上述優(yōu)選最佳水提工藝進行提取、濃縮,表7安排醇沉正交試驗,靜置后的藥液過濾,醇沉藥液減壓回收至無乙醇味,蒸餾水定容。評價指標次野鳶尾黃素含量測定、總皂苷的測定見“2.1.2.1、2.1.3”,醇沉供試品測定方法見2.2.2,結果見表7~9。
2.2.2醇沉供試品制備方法取處方量藥材1000 g,加10倍量水,浸泡0.5 h,提取3次,每次2 h,濾過,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蒸餾水定容至1 L。按照表7醇沉工藝正交設計進行實驗,回收乙醇至無醇味,蒸餾水定容至100 mL,從中精密量取25 mL藥液,置分液漏斗中,加乙酸乙酯萃取4次,每次25 mL,搖勻,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用2%的鹽酸溶液25 mL洗滌1次,回收乙酸乙酯,甲醇定容至25 mL,以微孔濾膜(0.45 μm)濾過,取續(xù)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按“2.1.2.1”項下色譜條件進行測定。計算結果見表6~8。
表6 醇沉因素表
表7 醇沉正交試驗及結果
注:次野鳶尾黃素最高轉移率+總皂苷最高轉移率=100分(次野鳶尾黃素轉移率=醇沉藥液中次野鳶尾黃素苷的量/水提最佳工藝中次野鳶尾黃素的量×100%),次野鳶尾黃素轉移率評分=次野鳶尾黃素轉移率/次野鳶尾黃素最高轉移率×70%;總皂苷提取率評分=醇沉總皂苷提取率/水提最佳工藝中總皂苷含量×30%;綜合評分=次野鳶尾黃素轉移率評分+總皂苷含量評分。
表8 醇沉正交試驗直觀分析
表9 醇沉正交試驗方差分析
2.2.2結果分析 從表7~9可知,各影響因素順序為:C>B>D>A,方差分析結果表明,B因素對醇沉結果有顯著性影響,A因素、C因素和D因素對結果無顯著影響,故最佳醇沉工藝為A2B1C3D1。
2.3驗證試驗按清咽口服液處方稱取藥材,最佳水提工藝進行提取,即浸泡0.5 h,加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2 h,濾過,合并濾液,減壓濃縮,再按最佳醇沉工藝:藥液濃度1.0 g/mL,乙醇濃度為70%,15 ℃靜置12 h。結果見表10。
表10 醇沉精制工藝驗證試驗表
咽炎屬于上呼吸道感染范疇,多為病毒感染,而現代醫(yī)學主要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資料[8-9]表明,抗菌素既不能改變本病的病程和轉歸,也不能因此而有效地預防普通感冒的細菌性并發(fā)癥。隨著中醫(yī)藥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在傳統中藥基礎上研發(fā)的中藥新藥具有臨床療效好、起效時間快、服用方便、不良反應少、價格優(yōu)廉等優(yōu)勢,同時體現了中醫(yī)辨證論治、同病異治的特色,發(fā)揮了中醫(yī)藥的特色優(yōu)勢。同時,由于中藥復方成分非常復雜,同一藥材在不同復方中可能作用不同。研究在工藝設計時根據組方的功能主治,針對每味中藥在組方中君臣佐使的地位,查閱文獻分析其所含的有效成分、藥理作用,充分考慮其合理性,再根據提取原理和預實驗的結果,選擇適宜的準備工藝路線。
清咽口服液處方中射干為君藥,含有次野鳶尾黃素,具有抗病毒、抗菌、消炎的作用[10]。通過控制君藥中的次野鳶尾黃素轉移率來考察制備工藝的可行性。此外,結合總皂苷轉移率(有效部位)進行綜合評價,其原因在于中藥復方制劑是多方位、多靶點共同作用的藥物,通過射干中次野鳶尾黃素和有效部位總皂苷進行綜合評價,使制劑的藥效和質量得到保證。同時,增加對有效部位的控制,對企業(yè)的質量檢查、質量控制,降低經濟成本。
在水提工藝和醇沉過程中,首先對影響提取、純化的各個因素進行了單因素考察,確定各個因素的水平范圍,再采用正交設計實驗對各個因素的交互作用進行考察,篩選出清咽口服液的最佳水提工藝為10倍量水,浸泡0.5 h,提取3次,每次2 h;最佳醇沉工藝為藥液濃度1.0 g/mL,乙醇濃度為70%,15 ℃靜置12 h。
[1]朱月香.評價射干麻黃湯加減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9):96.
[2]秦國偉.清解利感合劑主要藥效學研究[D].昆明:云南中醫(yī)學院,2012:1-45.
[3]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 [M]. 北京: 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2010:267.
[4]王澤鋒,侯安國,李甲英,等. ZTC1+1Ⅲ絮凝澄清劑用于防感噴霧劑精制工藝的優(yōu)選研究[J]. 兒科藥學雜志,2011, 17(6):44-46.
[5]侯安國,王澤鋒,李甲英,等. 水溶性殼聚糖用于防感噴霧劑的澄清工藝研究[J]. 兒科藥學雜志,2011, 17(5):50-52.
[6]陳凌云,方波,陳兆蕊,等. 健脾止瀉顆粒水提醇沉工藝研究[J]. 云南中醫(yī)學院學報, 2010, 33(1): 38-40.
[7]蔣掬月,蒙連瓊. 柴胡鎮(zhèn)咳片水提醇沉工藝考察[J].中國藥師, 2011, 14(8): 1213-1215.
[8]趙偉,錢靜.慢性咽炎的中醫(yī)治療[J].中國民間療法,2010,18(10):62.
[9]魏漢林,馬建偉,支艷,等.清咽湯治療急性咽炎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14(2):57.
[10]張蔭杰.射干現代藥理研究概況[C]//四川省生理科學會第十屆代表大會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