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黔金絲猴研究進展

        2018-04-17 07:38:12潘有福趙彥禹張志敏陳忠杰
        生物學(xué)雜志 2018年2期
        關(guān)鍵詞:金絲猴姊妹分異

        潘有福, 趙彥禹, 鄭 翔, 張志敏, 陳忠杰, 徐 丹

        (遵義醫(yī)學(xué)院 遺傳學(xué)教研室, 遵義 563000)

        黔金絲猴(Rhinopithecusbrelichi)又名灰金絲猴、白肩仰鼻猴、牛尾猴、線狨和猓然獸,是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被IUCN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EN”(瀕危) ,CITES 附錄Ⅰ物種[1-2]。黔金絲猴隸屬靈長目(Primates)猴科(Cercopithecidae)疣猴亞科(Colobinae)仰鼻猴屬(Rhinopi-thecus)。一般認為,仰鼻猴屬現(xiàn)有5個種:黔金絲猴、川金絲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滇金絲猴(Rhinopithecusbieti)、越南金絲猴(Rhinopithecusavunculus)和怒江(緬甸)金絲猴(Rhinopithecusstrykeri)。其中黔金絲猴、川金絲猴和滇金絲猴是中國特有種。怒江金絲猴于2010年首次在緬甸被發(fā)現(xiàn),后來在中國云南怒江也有發(fā)現(xiàn)?;C據(jù)顯示金絲猴在第四紀(jì)更新世時期在中國及周邊鄰近國家廣泛生存。但目前它們分布范圍十分狹小,僅分布在中國境內(nèi)四川、云南、貴州、湖北、陜西、甘肅、西藏等省和自治區(qū),以及越南北部和緬甸東北部局部區(qū)域。其中,黔金絲猴僅分布于貴州西北部梵凈山。最新種群數(shù)量統(tǒng)計顯示,黔金絲猴約有800只, 少于川金絲猴(約25 000只)和滇金絲猴(約2000只),但多于怒江金絲猴(約300只)和越南金絲猴(約200只)[1,3]。

        1 黔金絲猴的生境和食性

        位于貴州省西北部的梵凈山是黔金絲猴唯一分布區(qū)。梵凈山于1986年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該區(qū)覆蓋著較大面積原生性較強的森林植被, 從上至下呈現(xiàn)3個垂直帶譜:海拔2200 m以上主要為寒溫性針闊混交林和灌叢,海拔1300~2200 m主要是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和針闊混交林, 海拔1300 m以下主要是常綠闊葉林和低山針葉林。黔金絲猴主要棲息于2000 m以下的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和低山常綠闊葉林,位于27°49′50″~28°01′30″N,108°45′55″~108°48′30″E間。其中最適宜黔金絲猴生存的區(qū)域位于梵凈山北部,即保護區(qū)的核心區(qū),面積約204.53 km2的狹小范圍,占保護區(qū)總面積47.27%;而保護區(qū)南部不太適宜黔金絲猴生存,面積約229.00 km2,占保護區(qū)面積52.73%[2-5]。

        對黔金絲猴食性的研究表明,黔金絲猴食物種類較多,隨季節(jié)不同而變化。春季主要食用葉和花,夏秋季以葉兼成熟或未成熟果實為主,冬季則以樹芽、樹皮、花苞等為食。此外,落地果實(如四照花果實)、昆蟲等無脊椎動物都是采食對象[5-8]。與川金絲猴和滇金絲猴不同,近年觀測未發(fā)現(xiàn)黔金絲猴采食地衣,可能與棲息地環(huán)境有關(guān)。黔金絲猴主要生活在700~2000 m間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中,主要食物常年供應(yīng)相對充足,地衣類植物分布很少[6]。

        2 黔金絲猴主要行為特征及群體結(jié)構(gòu)

        黔金絲猴是白天活動的靈長類,并有日?;顒又械拇怪边w移現(xiàn)象,即選擇低海拔夜宿和到高海拔采食的日活動模式??赡苁谦@得食物和躲避天敵的一種權(quán)衡策略。另外黔金絲猴雖是一種晝行性靈長類,但也會在黃昏或夜晚活動。Tan等[9]用紅外相機陷阱捕捉到黔金絲猴夜間活動情況,可能是一種適應(yīng)性行為,通過增加活動時間來獲得更多的食物資源和能力供給。

        黔金絲猴的運動方式與其他幾種金絲猴運動方式相同,主要是“半臂擺蕩”(Semi-brachiation)型,介于“四足行走型”和“臂擺蕩型”間。而其他靈長類的運動方式有“垂直攀爬型”如蜂猴(Nycticebuscoucang),“四足行走型”如獼猴(Macacamulatta), “臂擺蕩型”如長臂猿科(Hylobatidae)動物。黔金絲猴的半臂擺蕩式使它們既能適應(yīng)樹棲生活,又能適應(yīng)地面生活[2,10-11]。

        黔金絲猴行為學(xué)可以通過PAE(Posture-act-environment) 編碼系統(tǒng)來進行分類和系統(tǒng)編碼,構(gòu)建PAE 行為譜來研究。崔多英等依此觀察記錄了野外和圈養(yǎng)黔金絲猴的14 類行為特征,包括16 種姿勢、107 種動作及163 種行為。結(jié)果表明,黔金絲猴行為與川金絲猴和滇金絲猴行為有較多共同點,與獼猴類的行為區(qū)別較大。同時發(fā)現(xiàn)黔金絲猴在個體行為和社會行為方面,與川金絲猴和滇金絲猴相比也有不同點,可能與三者生活環(huán)境差異有關(guān)[12-15]。

        關(guān)于黔金絲猴的群體結(jié)構(gòu),曾認為黔金絲猴群體是多雄配多雌的社會結(jié)構(gòu)[5],目前認為黔金絲猴是以一成年雄猴和多個雌猴(One-male unit,OMU)的小家庭群體作為最基本單元(group),一般由5~10只組成;數(shù)量不等的一雄多雌社會單元構(gòu)成一個更大群體(Bang, 幫);但也可在幫的周邊觀察到2~5個個體的全雄群。這種雄性替代的母系群是川、滇和黔3 種金絲猴社群結(jié)構(gòu)的共同特征[ 5-6,11-12]。

        在野外對黔金絲猴遷移和聚群行為觀察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規(guī)律性現(xiàn)象,即黔金絲猴每年有2 次形成100~400只甚至更多個體的超級聚合群(large aggregation)。其生態(tài)適應(yīng)機制尚有待深入研究[2,5], 但這種聚群活動明顯與黔金絲猴生育季節(jié)性相關(guān)。

        這種較大聚合群一次出現(xiàn)在春季4—5月,正是成年雌猴集中產(chǎn)仔時期(主要在3月底到4月底);另一次在秋季9—10 月,是成年雌猴受孕的有效交配時期。雌黔金絲猴的性成熟年齡為5~7歲,首次生育年齡為8~9歲,川金絲猴和滇金絲猴為5~6歲;如果幼猴存活至6個月大母猴的生育間隔周期為3年左右;川金絲猴和滇金絲猴只需要2年[11,16]。

        3 黔金絲猴分子遺傳學(xué)研究

        分子遺傳學(xué)技術(shù)是研究種系發(fā)育的有力工具。早期利用DNA聚合酶鏈?zhǔn)椒磻?yīng)(PCR) 擴增黔金絲猴線粒體進化中較保守的基因如細胞色素b基因或變異較大的DNA控制區(qū)就已表明,黔金絲猴、滇金絲猴和川金絲猴隸屬同一個屬[17-18]。Li等[18]利用線粒體DNA細胞色素b基因402 bp片段和12SrRNA 387 bp片段分析3只黔金絲猴、9只滇金絲猴和7只川金絲猴的皮膚、肌肉、毛發(fā)和糞便樣品,顯示4種金絲猴與其他葉猴存在顯著差異,將金絲猴立為一個獨立屬是合理的;越南金絲猴的種系關(guān)系不明,但不適合單列為一個亞屬;文中數(shù)據(jù)支持將黔金絲猴作為一個獨立種而非川金絲猴的一個亞種, 這是對形態(tài)學(xué)研究的一個重要支撐和補充[18-19]。最近Yang等[3]的系統(tǒng)進化分析和分子多態(tài)分析顯示3個物種間存在清晰和明顯的差異,各自為獨立種。另外分子進化研究顯示,黔金絲猴的共同祖先生活于大約36萬年前,比川金絲猴(大約91萬年前)和滇金絲猴(133萬年前)近很多年[3]。

        為了研究黔金絲猴的遺傳多樣性,Pan等[20]對野外黔金絲猴128只個體擴增線粒體DNA控制區(qū)可變區(qū)I 400 bp DNA片段,在400個陽性PCR中,發(fā)現(xiàn)無變異,僅存在一個單元型。但Yang等用線粒體DNA控制區(qū)可變區(qū)I 650 bp片段對141只黔金絲猴糞便樣品分析發(fā)現(xiàn),存在5個單元型,不過多態(tài)位點最多只有25個,相比于川、滇金絲猴,仍具有極低的單倍型遺傳多樣性[3]。

        核基因組位點具有更多選擇性,但受限于技術(shù)條件而進展較慢。從近緣種借用多態(tài)性標(biāo)記適合于瀕危物種;采用糞便、毛發(fā)等非損傷性取樣方法的進步能減少對瀕危物種的傷害,保證研究中材料來源;將二者合理結(jié)合既能不傷害物種又能進行遺傳多樣性分析,是黔金絲猴分子遺傳學(xué)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如Liu等借用人源的72個微衛(wèi)星標(biāo)記擴增滇金絲猴糞便基因組樣品,13個標(biāo)記獲得成功,呈現(xiàn)適當(dāng)多態(tài)性,有效分析了群體遺傳結(jié)構(gòu)和生殖策略[21]。我們最近采用非損傷性取樣法,對糞便基因組DNA提取方法進行改進,從黔金絲猴糞便中成功提取總基因組DNA以及線粒體DNA,擴增得到特異性片段,并在分子生物學(xué)水平對黔金絲猴線粒體基因序列進行了分析。這不僅為黔金絲猴保護和繁育提供參考資料,也為非損傷性取樣在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研究中應(yīng)用拓寬思路[22]。

        以上對黔金絲猴種群遺傳多樣性和群體結(jié)構(gòu)研究表明,由于居住地喪失和片段化已造成種群隔離,使黔金絲猴成為只有一個連續(xù)群體的物種,具有極低遺傳多樣性。相比之下,川金絲猴在所有金絲猴中分布最廣,滇金絲猴在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區(qū)西南部有大約11個群體。因此,在川、黔、滇3種金絲猴中,黔金絲猴群體增長緩慢,種群恢復(fù)潛力最低,該物種滅絕風(fēng)險更高[3,16]。由于遺傳多樣性低和種群數(shù)量少,黔金絲猴的進一步研究需要在非損傷性取樣基礎(chǔ)上,進行較大規(guī)模的線粒體全基因組分析、核分子標(biāo)記開發(fā)或核基因組研究。

        4 黔金絲猴基因組學(xué)研究

        黔金絲猴的線粒體基因組全序列已測定,在NCBI數(shù)據(jù)庫中有兩個全序列(JN540032.1 & JQ821836.1),約為16.5 kb[23-24]。序列比對發(fā)現(xiàn)兩個黔金絲猴線粒體基因組序列相似度為99%;和人的相似度達81%,并具有與人線粒體基本一致的結(jié)構(gòu)特點:同樣含13個蛋白質(zhì)編碼基因、22個tRNA基因和2個rRNA基因;除ND6 亞基基因和8個tRNA基因位于輕鏈上,其他基因都位于重鏈上[23]。另外,兩個線粒體全基因組中堿基組成和輕重鏈的化學(xué)特點雖有差異,仍十分相似。其堿基組成和輕鏈、重鏈分子質(zhì)量如表1所示。

        表1 黔金絲猴線粒體堿基組成分析

        Liedigk等利用線粒體基因組序列和12個核基因組位點比較分析了3種葉猴(langur)和10種怪鼻猴(odd-nosed monkeys)(包括黔金絲猴)的系統(tǒng)發(fā)生[24]。依據(jù)線粒體數(shù)據(jù)(表2)發(fā)現(xiàn)仰面猴屬(金絲猴屬)與其他怪鼻猴的分異時間約為728萬年前。對金絲猴屬而言,首先是越南金絲猴與其他金絲猴分離,分異時間為237萬年前。隨后是可歸為一支的黔金絲猴和川金絲猴(川-黔金絲猴姊妹群),與另一支的滇金絲猴和怒江金絲猴(滇-怒金絲猴姊妹群)分異于199萬年前。黔金絲猴和川金絲猴分異時間是175萬年前,滇金絲猴兩個單倍型和怒江金絲猴的分異時間在24~60萬年前。依據(jù)12個核基因座數(shù)據(jù)表明,首先可能是姊妹群之一的川-黔金絲猴姊妹群與其他金絲猴(滇、怒江、越南金絲猴)分異于169萬年前,然后黔金絲猴和川金絲猴分異時間于131萬年前。越南金絲猴與滇-怒金絲猴姊妹群分異約在73萬年前,隨后是滇金絲猴和怒江金絲猴分異于22~40萬年前(表2)。以上線粒體數(shù)據(jù)和核基因組數(shù)據(jù)既呈現(xiàn)出大致相似的進化趨勢,又存在著相當(dāng)顯著的差異。比如:1)黔金絲猴和川金絲猴形成進化一支(川-黔金絲猴姊妹群),而滇金絲猴和怒江金絲猴歸為一支(滇-怒金絲猴姊妹群),由線粒體基因組與有限的基因座的分析結(jié)果是吻合的; 2)越南金絲猴的歸屬在兩種分析中差異很大,導(dǎo)致越南金絲猴在兩種分析中處于不同進化位置;3)由線粒體數(shù)據(jù)估計的分異時間遠早于核基因數(shù)據(jù),如黔金絲猴和川金絲猴分異時間分別為175萬年(線粒體數(shù)據(jù))和131萬年前(核基因組數(shù)據(jù))。

        我們利用NCBI數(shù)據(jù)庫中已發(fā)表的幾種金絲猴所有線粒體基因組序列進行比較分析發(fā)現(xiàn),兩種黔金絲猴的線粒體基因組差異最??;黔金絲猴與川金絲猴最接近;滇金絲猴與怒江金絲猴或緬甸金絲猴較近;越南金絲猴與以上4種金絲猴的親緣關(guān)系較遠。這與上文基于線粒體分析的結(jié)果一致。另外發(fā)現(xiàn)一個滇金絲猴數(shù)據(jù)與怒江金絲猴的更接近。這顯示滇金絲猴和怒江(緬甸)金絲猴間更為相近以及兩種金絲猴之間存在的基因交流。

        除了開展線粒體全基因組研究,黔金絲猴核基因組全序列也已被測定。最近Zhou等對4種金絲猴的38個個體作了全基因組測序,其中包括4只黔金絲猴[25];Yu等也對5種金絲猴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并做了和Liedigk 等類似的聚類分析[26]。鄰接樹法分析表明黔金絲猴和川金絲猴親緣較近,形成了川-黔姊妹群;滇金絲猴和怒江(緬甸)金絲猴較近,形成了滇-怒姊妹群。與Liedigk等[24]的核基因組位點結(jié)果基本一致,與我們圖1中線粒體的結(jié)果大體一致,只是推測的分異時間有差別(表2)。

        表2 金絲猴各個種群間的分異時間

        圖1 5種金絲猴(11個個體)的線粒體基因組聚類分析

        Fig 1 Cluster analysis of mitochondrial genomes about fiveRhinopithecus(11 individuals)

        基于NCBI的線粒體全基因組序列分析構(gòu)建了如上系統(tǒng)發(fā)育樹,其中共包括11條序列,黔金絲猴2個,滇金絲猴3個,怒江(緬甸)金絲猴1個,川金絲猴3個,越南金絲猴2個;序列號顯示在圖1括號中,越南金絲猴進化上比較古老,其次為黔金絲猴,川金絲猴等;一條滇金絲猴的線粒體序列和怒江金絲猴的相似度最高

        綜合以上數(shù)據(jù),我們構(gòu)建了黔金絲猴與其他金絲猴的種系發(fā)育的兩種可能模型(圖2),與王曉萍的分析部分一致[26]。線粒體數(shù)據(jù)表明越南金絲猴在較早時期便與其他金絲猴分異,是較為古老的種,其次是川-黔金絲猴姊妹群與怒-滇金絲猴姊妹群的分異(圖2-A)。核基因組數(shù)據(jù)除了對于越南金絲猴進化地位的認知與線粒體數(shù)據(jù)截然不同外,對黔金絲猴與其他3種金絲猴的種系發(fā)育關(guān)系認知基本一致。顯示川金絲猴和黔金絲猴親緣較近,而滇金絲猴和怒江金絲猴較近;但越南金絲猴居于川-黔金絲猴姊妹群和滇-怒金絲猴姊妹群間(圖2-B)。由于線粒體的母系遺傳特性,線粒體在不同種群間保持一定獨立性,其數(shù)據(jù)可能揭示曾經(jīng)發(fā)生的分異事實;而核基因組數(shù)據(jù)中越南金絲猴地位的變化可能反映了怒江(緬甸)甚至滇金絲猴與越南金絲猴發(fā)生了一定程度的種群間雜交導(dǎo)致基因交流,最后使其序列同源性相近因而聚類分析靠近的現(xiàn)象。如果要得到更科學(xué)的結(jié)論,除了要適當(dāng)增加樣本量,并充分考慮種群間存在基因交流情況外,還要開發(fā)更精確的估算方法,解決線粒體數(shù)據(jù)和核基因組數(shù)據(jù)差異較大(包括估算分異年代)的問題。

        圖2 基于線粒體和核基因組數(shù)據(jù)構(gòu)建的仰鼻猴屬系統(tǒng)發(fā)育關(guān)系

        A:基于線粒體序列構(gòu)建的仰鼻猴屬系統(tǒng)發(fā)育關(guān)系,顯示川金絲猴和黔金絲猴親緣較近(川-黔金絲猴姊妹群),而滇金絲猴和怒江金絲猴較近(滇-怒金絲猴姊妹群);而越南金絲猴進化上來說相對較為古老。B:基于核基因組序列,同樣顯示川金絲猴和黔金絲猴親緣較近,而滇金絲猴和怒江金絲猴較近;但是越南金絲猴居于川-黔金絲猴姊妹群和滇-怒金絲猴姊妹群之間,黔金絲猴從進化上來說相對較為古老

        由于地質(zhì)事件、氣候變化、地理隔離等原因造成金絲猴不同地理區(qū)域分布,使不同金絲猴種成為研究物種演化、環(huán)境適應(yīng)的良好材料, 也成為研究基因功能、生物醫(yī)學(xué)如腫瘤等研究的動物。因為在腫瘤發(fā)展過程中,會形成低氧微環(huán)境,從而誘導(dǎo)或穩(wěn)定一些低氧誘導(dǎo)因子;而高原生物在長期進化中適應(yīng)高原低氧低壓環(huán)境,激活了與腫瘤中部分相似的信號通路。Yu等比較了低緯度生活的黔金絲猴、越南金絲猴(海拔2000 m以下)和高緯度(海拔3000 m以上)生活的其他3種金絲猴,發(fā)現(xiàn)高緯度金絲猴中,在6個和肺功能、DNA修復(fù)、血管再生的基因中,有8個共有的堿基替代;功能實驗表明CDT1的變異(Ala537Val)使細胞抗紫外線輻射能力較強;RNASE4的變異體(Asn89Lys和Thr128Ile)增強了體外實驗中內(nèi)皮管的形成[27]。表明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可開展更多醫(yī)學(xué)生物學(xué)研究。

        5 結(jié)語

        威脅黔金絲猴生存的因素主要包括遺傳多樣性、環(huán)境因素、適合度等。分子遺傳學(xué)研究已揭示黔金絲猴具有極低遺傳多樣性,群體小及個體數(shù)量少是一個重要原因。其他研究也顯示,黔金絲猴在食性、生境分布上比其他金絲猴更狹窄,在生育周期上比其他種更長。加之?dāng)?shù)量少造成的近親交配會讓黔金絲猴進一步喪失遺傳多樣性,導(dǎo)致生存力日漸衰退,適合度降低。環(huán)境因素包括森林火災(zāi)等自然災(zāi)害、人類活動如過度放牧、森林資源采集等。2013年建成的環(huán)梵凈山公路,會使游人數(shù)量增加,加劇保護區(qū)的島嶼效應(yīng)和生境破碎化。這些環(huán)境因素的變化目前雖尚未造成嚴(yán)重的影響,但必然是以黔金絲猴為旗艦物種的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不利因素,需給予高度關(guān)注。

        遺傳多樣性貧乏和狹小地理分布現(xiàn)狀,對黔金絲猴生存和發(fā)展極為不利,但這并非意味著將來該物種必然滅絕。因此,加強對梵凈山黔金絲猴的研究與保護極為必要。我們建議:1)采用遺傳管理的方法進行拯救,并對人工圈養(yǎng)的黔金絲猴,分析遺傳多樣性情況,在繁殖中優(yōu)先考慮有差異或差異大個體的基因,以最大限度維持圈養(yǎng)群體遺傳多樣性;2)各自然保護區(qū)、各研究金絲猴團隊彼此間應(yīng)加強合作,共建網(wǎng)絡(luò)平臺,共享信息;3)鑒于怒江(緬甸)金絲猴的跨區(qū)域分布,加強與東盟成員國尤其是緬甸和越南合作,共同保護金絲猴棲息環(huán)境,展開國際合作研究;4)從技術(shù)層面,應(yīng)加強基因組學(xué)方面研究,尤其是利用少量細胞高通量測序技術(shù),獲得更多個體遺傳資料, 了解并保護黔金絲猴及其他金絲猴的遺傳多樣性,避免金絲猴不同種群部分或全部滅絕的命運。

        致謝:感謝云南大學(xué)于黎教授閱讀該文并提出的寶貴意見。

        [1]汪 松.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 哺乳類[M]. 北京: 科學(xué)出版社, 1998: 62-64.

        [2]崔多英, 牛克鋒, TAN C L, 等. 分布在中國貴州梵凈山的黔金絲猴[J]. 動物學(xué)雜志, 2014, 49(5):792.

        [3]YANG M, YANG Y, CUI D, et al.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Guizhou snub-nosed monkeys(Rhinopithecusbrelichi) as inferred from mitochondrial control region sequences, and comparison withR.roxellanaandR.bieti[J].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 2012, 147(1): 1-10.

        [4]楊海龍, 李迪強, 成 鋼,等. 貴州梵凈山黔金絲猴生境適宜性評價[J].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xué), 2013, 41(8):3403-3406.

        [5]楊業(yè)勤. 梵凈山研究:黔金絲猴的野外生態(tài)[M]. 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 2002.

        [6]吳 鋼, 王宏昌, 付海威,等. 樊凈山自然保護區(qū)黔金絲猴生境選擇的研究[J]. 林業(yè)研究(英文版), 2004, 15(3):197-202.

        [7]聶帥國, 向左甫, 李 明,等. 黔金絲猴食性及社會結(jié)構(gòu)的初步研究[J]. 獸類學(xué)報, 2009, 29(3):326-331.

        [8]??虽h, TAN C L, 崔多英,等. 黔金絲猴(Rhinopithecusbrelichi)雪季地表食物利用[J]. 野生動物學(xué)報, 2014, 35(1):31-37.

        [9]TAN C L, YANG Y, NIU K. Into the night: camera traps reveal nocturnal activity in a presumptive diurnal primate,Rhinopithecusbrelichi[J]. Primates, 2013, 54(1):1-6.

        [10]葉智彰. 金絲猴解剖[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1987.

        [11]BLEISCH W, CHENG A S, REN X D, et al. 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a field study of wild Guizhou snub-nosed monkeys(Rhinopithecusbrelichi)[J]. Folia Primatologica, 1993, 60(1-2):72-82.

        [12]李 勇, 任寶平, 李艷紅,等. 滇金絲猴的行為譜及PAE編碼系統(tǒng)[J]. 四川動物, 2013, 32(5):641-650.

        [13]田軍東, 王振龍, 路紀(jì)琪,等. 基于PAE編碼系統(tǒng)的太行山獼猴行為譜[J]. 獸類學(xué)報, 2011, 31(2):125-140.

        [14]梁 冰, 戚漢君, 張樹義,等. 籠養(yǎng)川金絲猴不同年齡階段的發(fā)育特征[J]. 動物學(xué)報, 2001, 47(4):381-387.

        [15]崔多英, ??虽h, TAN C L, 等. 黔金絲猴的行為譜及PAE編碼系統(tǒng)[J]. 四川動物, 2014(6):815-828.

        [16]YANG M, SUN D Y, ZINNER D, et al. Reproductive parameters in Guizhou snub-nosed monkeys(Rhinopithecusbrelichi)[J]. 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 2009, 71(3):266-270.

        [17]ZHANG Y P, RYDER O A.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b gene sequences of old world monkey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on evolution of Asian colobines[J]. Primates, 1998, 39(1):39-49.

        [18]LI M, WEI F, HUANG C, et al. Phylogeny of snub-nosed monkeys inferred from mitochondrial DNA, cytochrome B, and 12S rRNA sequenc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imatology, 2004, 25(4):861-873.

        [19]JABLONSKI N G, PENG Y Z.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doucs and snub-nosed langurs of China and Vietnam[J]. Folia Primatologica, 1993, 60(1-2):36-55.

        [20]PAN H J, SHI F L, CHANG Z F, et al. Mitochondrial DNA variation analysis suggests extreme low genetic diversity in Guizhou snub-nosed monkeys(Rhinopithecusbrelichi)[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1, 56(24):2541-2544.

        [21]LIU Z J, REN B P, HAO Y L,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13 human microsatellite markers via cross-species amplification of fecal samples fromRhinopithecusbieti[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imatology, 2008, 29(1):265-272.

        [22]ZHANG Z M, XIAO D M, QIAN G, et al. An efficient protocol for genomic DNA extraction from the endangered species[J]. Biotechnology & Biotechnological Equipment, 2015, 29(3):530-535.

        [23]SHI F, WANG B, LIU Z, et al.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the Guizhou snub-nosed monkey(Rhinopithecusbrelichi) [J]. Mitochondrial DNA, 2011, 22(5-6):191-193.

        [24]LIEDIGK R, YANG M, JABLONSKI N G, et al.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odd-nosed monkeys and the phylogenetic position of the newly described Myanmar snub-nosed monkeyRhinopithecusstrykeri[J]. PloS One, 2012, 7(5):e37418.

        [25]ZHOU X, MENG X, LIU Z, et al. Population genomics reveals low genetic diversity and adaptation to hypoxia in snub-nosed monkeys[J]. Molecular Biology & Evolution, 2016, 33(10):2670-2681.

        [26]王曉萍, 張亞平, 于 黎. 疣猴亞科(Colobinae)系統(tǒng)發(fā)育研究概述[J]. 科學(xué)通報, 2013, 58(16): 1465-1472.

        [27]YU L, WANG G D, RUAN J, et al. Genomic analysis of snub-nosed monkeys(Rhinopithecus) identifies genes and processes related to high-altitude adaptation[J]. Nature Genetics, 2016, 48(8):947-952.

        猜你喜歡
        金絲猴姊妹分異
        川金絲猴
        綠色天府(2023年5期)2023-06-27 09:25:26
        滇金絲猴(Rhinopithecus bieti)
        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姊妹題比比看——三類臨界問題的變式
        好黑好黑的金絲猴
        《Radio World》公布IBC 2019“最佳展品獎”名單
        金絲猴
        重慶市臭氧時空分異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姊妹
        平泉縣下營坊雜巖體分異演化及其成巖成礦
        国产一区二区内射最近人|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综合一区|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青青| 无码日日模日日碰夜夜爽| 日韩国产自拍成人在线|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剧情| 37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张筱雨|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免费美女黄网站久久久| 国产免费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无码| 欧美日韩电影一区|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24小时免费在线观看av|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爽| 九九在线视频| 亚洲av一二三四又爽又色又色| 洲色熟女图激情另类图区| 国产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动漫尤物 | 亚洲女同同性一区二区| 国产乱人激情h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线观看 | 国产av一卡二卡日韩av| 国产青榴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爽a毛片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三级三级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亚综合在线区| 朝鲜女子内射杂交bbw| 国产永久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岛国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av久久不卡| 热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蜜桃|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福利| 色综合无码av网站| 久久麻豆精亚洲av品国产精品| 国产一品二品三品精品在线| 夜夜欢性恔免费视频| 午夜在线观看有码无码| 神马影院日本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