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曉麗
摘 要:生物是一門具有很強實驗性的學科,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剛經歷過中考的學生,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接觸生物這門學科,認為生物知識簡單,對此不抱有重視之心,學習的時候沒有端正態(tài)度,缺乏積極性,不夠重視。學生的不重視,也就是他們對生物缺乏興趣,缺少動力,這種消極的態(tài)度,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老師的積極性。因此,如何使用有限的教學資源提高學生學生物的積極性以及對生物的重視度,從而使學生學好生物,已經成為廣大生物老師教學的一大難題。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材;課本實驗;學習氛圍
我國的高中生物教材經歷過很多次改革,從外表上來看,課程標準高中生物教材書更加美觀精致,從教材的內在方面來說,課程內容更加豐富,文字與相關圖片等的聯系愈加緊密。雖然教材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來源,是老師教學的主要工具,但是作為一名高中生物老師,應該在靈活運用教材的基礎上,不斷發(fā)掘教材更深層次的知識,并結合豐富的教學經驗充分地運用于教學中。
一、充分合理地使用教材
作為教師,教學當以教材為基礎。上課的時候,要想讓學生能夠跟隨老師的思想,就得提前做好準備工作。教材上涉及了哪些知識點,該怎么講才能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上課效率,這些都是老師上課時該考慮的事。雖然,以生物教材目前的發(fā)展趨勢來看,它的地位和作用至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是無法被取代的,一本生物教材,包含多個方面,圖片、文字、故事等,以蘇教版為例,第四章《遺傳的分子基礎》中第一節(jié)《探索遺傳物質的過程》,以“染色體中蛋白質還是DNA究竟哪種是遺傳物質?”為主,再輔以肺炎球菌的轉化實驗的具體操作過程圖,讓學生帶著疑問看文章,再看圖解決一些疑問,讓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學習到簡單的基礎知識。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當充分利用這些教材中的資源,上課之前可以先花五到十分鐘,讓學生自己看看,標注下不理解或者覺得學習有困難的地方,然后上課的時候再統(tǒng)一講解。這樣學生上課的時候,老師說到哪個知識點,他們能夠心中有數,能夠緊緊跟隨老師的講課步驟,隨時互動。課堂氛圍也就不會那么死氣沉沉了。
二、做課內外實驗
想學好生物,就必須懂得生物知識點的概念、原理以及規(guī)律,而這些都是前人在實踐的基礎上得來的。所謂實踐通俗點講也就是做實驗,所以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部分重要的知識點,我們的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不定期地空出一節(jié)課讓學生在室內或者室外做一些小實驗,讓他們在做實驗的過程中發(fā)現自己所學知識的不足,能夠虛心地向同學、老師請教,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識點,理解透了,學會了,最終享受成功帶給他們的喜悅。以蘇教版為例,在學習高二選修課本第三章《酶的應用技術實踐》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酵母菌細胞的固定化的實驗,這是一節(jié)實踐性很強的課題,包括酵母菌的活化,固定化細胞技術等知識點。老師可以先播放些制作實驗的視頻,讓學生了解做實驗應該準備的材料以及器材,邊播放視頻邊注重知識點的講解。接著,再讓學生動手進行操作,有問題及時提出,再加上實驗結束后及時地反思與總結,這部分的知識點也就可以掌握得八九不離十了。
三、利用網絡補充不足
如何讓學生走近甚至走進課堂,僅僅依靠教材中提供的資料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老師利用網絡等渠道進行補充、拓展,做好充分的課堂準備工作。讓網絡進入課堂,利用網絡補充教材的不足,是當今教學的一個主要手段。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學,互聯網能夠不受空間限制來進行有用信息的相互交流,信息更新速度比較快,實現了人與人、人與信息之間的互動交流,一些有價值的資源被整合,信息儲存量大。既可以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背景資料,開闊視野,幫助同學在有限的時間內理解知識點,又可以協助老師及時了解生物新聞,獲取各種最新資訊,及時將新知識帶入課堂。
四、與學生有效互動
就一個班級而言,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生活經驗,可能他們知道的生物知識超乎想象,例如,一些學生游玩過濕地公園,知道那一小小的田地里的生物分布,從而在學習生物鏈和生態(tài)平衡的時候能有自己的見解;一些學生親自種植過花花草草,知道植物是怎樣發(fā)芽生長的,老師在給學生講授光合作用的時候,學生就能夠更加輕易地理解。我們可以把這些資源收集并利用起來,既可以補充我們的高中教材中沒有的生物資源,又可以促進老師與同學之前的心與心的交流,在一片祥和美好的氛圍中完成教學。當學生討論到自己的生活經歷時積極性比較高,學習勁頭也就上來了,提高了學習效率。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教材為基礎,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種圖片、文字等題材,結合生活與書本知識,讓學生充分理解。再者,利用互聯網豐富的資源補充教材中的不足,有需要的話,可以安排學生分組合作,課外利用網絡收集資料,在課堂上選擇某一課進行略微解說。讓學生體會教學實屬不易,從內心敬重老師,自己想學好生物這門課程。當然,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帶領學生在室內外做實驗,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對知識點有更深刻的理解。最后,教師可以和學生充分互動,了解他們的一些經歷,用來做教學資料,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參考文獻:
[1]范力芳.因地制宜 與時俱進:淺談身邊高中生物課程資源[J].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導,2008.
[2]李洪.淺談高中生物教材中資源的妙用[J].寧德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