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劇本的成功主要在于其深刻的主題,而作品的立意往往決定了作品的價值。戲劇的主題是骨架,若沒有吸引觀眾的故事,如人沒有了肉的質感,很難贏得觀眾的審美欲望。所以戲劇不僅要故事好看、人物和主題鮮明,還要對人物有準確和深入的描寫。寫戲要寫好故事,寫出人物,寫出人性,要有深刻的思考。
關鍵詞:戲劇創(chuàng)作 劇本 立意 選材
劇本的立意是一個作品的靈魂。但是,立意要靠藝術形象說出來,而不是作者站出來論述哲思與理念。所以,戲劇故事成為表現立意的重要載體,立意的魂要附在故事的肉體上。一部劇本的成功離不開深刻的主題和豐滿有趣的故事。
一、劇本是否成功在于主題
作品的立意決定了作品有無價值。有人說,戲劇的根本屬性是娛樂性,不需要什么高大上的思想和內涵。事實并非如此,藝術有娛樂的功能,但不可否認它的思想性的使命。而且即便在娛樂之余,我們也需要看到藝術美感與生理快感的不同層次。臺灣作家龍應臺說,文學藝術的功能是“使看不見的東西被看見”,即一般人看事物只看到表象,而看不到它深層次的東西。而文藝工作者應該看到事物的本質,只有這樣,才能使觀者看到現實背后、貼近生存本質的客觀存在。這有著理性的深刻,也有著直覺對“美”的感悟。
以近年來比較火的校園戲劇《蔣公的面子》為例,該劇不僅走出了校門,而且全國商業(yè)賣票巡演百余場,場場爆滿,其現象一度成為熱門文化事件。有人稱該劇“撕破了當代話劇界的面子”。許多文化工作者會問,一臺“90后”編劇、“80后”主演、成本不足5萬元的學生話劇緣何反響如此大?筆者認為,該劇的成功就是因為這個戲的思想性和社會價值。該劇寫的是時任國立中央大學校長的蔣介石請教授們吃飯,受邀請的三位教授面對邀請究竟去還是不去的復雜心態(tài)。最難得的是,青年作者很好地把握了這個特殊的題材,并對人物進行深刻而生動的刻畫,把人格獨立與權力崇拜之間的沖突、知識分子自身的兩面性進行了入木三分的解剖。客觀地說,編劇是個大三的女學生,技巧并不老到,舞臺裝置又簡陋,演出也很粗糙,但是觀眾都可以包容。這就告訴我們:當戲劇面對觀眾時,作品“說什么”很重要。以向遠方編劇、郭小男導演的話劇《韓信》為例,《韓信》是寫韓信之死的故事。韓信的命運在后人眼里充滿著戲劇性。韓信之死,以及呂后和劉邦如何殺韓,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驚心動魄的故事。但是,作者卻并未停留于此,而是把眼光和筆墨集中于蕭何身上,作者寫了韓信毀滅之際的蕭何。所以,我們的創(chuàng)作要建立在獨特而深刻、富有價值的發(fā)現和感悟的基礎上。
二、故事對于劇本的重要性
著名導演黃在敏先生說,他排戲選劇本時,主要從三個方面去考慮,一是有意思的故事,二是深刻而尖銳的矛盾沖突,三是一個或者幾個有個性的人物形象。而所謂的立意或主題,不論如何雋永、深刻,都是依附在戲劇故事、矛盾沖突和人物的身上,通過它們展示在舞臺之上。一部舞臺劇,如果沒有能夠吸引觀眾的故事,觀眾憑什么坐在劇場看它呢?戲劇如果沒有了沖突,就失去了戲劇自身的藝術魅力。若戲劇沒有鮮明的人物形象,那些人物角色的行為也會缺乏深刻性和獨特性。以黃定山導演的話劇《我在天堂等你》為例,該劇是根據裘山山小說改編的,講述了一個家庭兩代人的情感糾葛及兩種思想、觀念的差異和碰撞。老將軍歐戰(zhàn)軍得知女兒鬧離婚,召集了眾兒女參加家庭會議。兩代人因觀念不同,引發(fā)了激烈的沖突。歐戰(zhàn)軍一時激動,突發(fā)心肌梗塞猝死。老伴白雪梅面對兒女們對自己身世之迷的追問,講述了她與歐戰(zhàn)軍戰(zhàn)火中的愛情與婚姻故事以及兒女們復雜的身世。從父輩無私的情懷中,兒女們也看到了真正的信仰、理想和信念,思想得到了升華。這些塵封的往事在老人緩慢安詳的敘述中帶來了崇高的美感。全劇懸念迭起,人物命運跌宕起伏,歷史與現實相互交錯,把歷史的榮光和當代復雜的現實生活問題融入一起,把兩代人的困惑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并凸顯出一種精神的光輝。該劇公演后,榮獲二十余項全國戲劇舞臺大獎,囊括了國內戲劇藝術的重要獎項。這些都說明,劇本故事的編織很重要。
因此,寫戲不僅要寫出深刻的主題,還要寫好故事,寫活人物,寫出人性。
(作者簡介:賈期凱,男,山東省莒南縣文化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戲劇創(chuàng)作與研究)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