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芳
曾經在網上看了一部關于教師生活的電影《蒙娜麗莎的微笑》,電影開頭女子學院的開學儀式讓我怦然心動:
教堂式的大廳大門緊閉,教師們身穿禮服肅立于前方的兩側,正中站著校長。
一個女生走到緊閉的大門前,打開木盒,取出錘子敲擊大門。
校長問:“是誰敲響了知識殿堂的大門?”
女生答:“我,一位普通的女性?!?/p>
校長問:“你在追尋什么?”
女生答:“通過苦學喚醒我的靈魂,并將我的一生奉獻給知識。”
校長說:“歡迎你,所有和你懷有同樣抱負的女性都將受到歡迎,現(xiàn)在我宣布新學年開始。”
于是,學生們涌進了會場。鐘樓的鐘聲響起來了,被驚動的鴿子撲棱棱地飛向了天空。
多有詩意,多有意義!我想這些學生一輩子都會記得這樣用心組織的開學典禮。
開學第一課,送什么禮物給我可愛的孩子們呢?開學,對于中國的家長、孩子和老師來說,其實早已經成了一種儀式。是的,我非常喜歡“儀式”這個詞?!缎⊥踝印芬粫校⊥踝訂柡偅骸皟x式是什么?”狐貍說:“這也是經常被遺忘的事情。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蔽矣X得這是對儀式一詞很好的詮釋。
經過漫長的寒假后,一年級的學生在新學期的第一天走進校園,是個重要的時刻。今年,我就和德育處一起策劃了一個校園尋寶活動,這可是特別為一年級孩子量身打造的游戲呢。孩子們會拿到一份“藏寶地圖”和“探寶錦囊”,并需要找到對應的建筑,最后獲得一根棒棒糖作為甜蜜的禮物。
當聽到班主任王老師說要做游戲時,小朋友們都顯得很好奇,馬上開始興奮雀躍起來。唧唧喳喳,像一群可愛的小鳥。
王老師神秘地告訴同學們:“我們玩的是校園尋寶游戲,很刺激喲!還有小禮物呢!游戲時間為一小時。”
她給每個人都發(fā)了一份藏寶圖,告訴他們總共有八個不同的藏寶地!同學們可以根據(jù)藏寶圖上的圖片提示,縮小搜索范圍。每找到一個藏寶地,就可以獲得一枚大拇指獎章呢。
王老師宣布“尋寶開始啦!”小朋友們便不停地在校園里瘋跑著,找尋著藏寶地。校園里到處都是手拿藏寶圖和探寶錦囊的孩子們以及笑意盈盈的家長們。
有的孩子獨立尋找,有的則求助于大哥哥大姐姐,最有意思的是一個小男孩,他拿著尋寶圖,突然很想上廁所,所以他的第一個尋寶地就是廁所。問過一個老師后,他馬上跑向廁所。這里和幼兒園不一樣,幼兒園的廁所是不分男女的。他看到有畫著小裙子的紅小人,知道那是女廁所。他就跑到藍小人的標志那里,一個高年級的大哥哥給他貼了一枚大拇指獎章。
在所有的小朋友中,胖乎乎的明濤特別引人注意。在還剩下最后一個地點——藝體樓里的小創(chuàng)客教室沒找到的時候,他一不小心在偌大的校園中迷了路。但是執(zhí)著的他一圈一圈地在校園里跑著,發(fā)誓要把尋寶游戲完成。他已經滿頭大汗了??粗貙殘D上藝體樓的標志,他終于找到了。原來藝體樓和教學樓、辦公樓都是相通的,真像個大迷宮。他在一樓看到一個大哥哥,忙問他小創(chuàng)客教室在哪里?小哥哥像小導游一樣帶著他各個樓層參觀,美術室、音樂室、舞蹈室、編織室,終于到了五樓看到了小創(chuàng)客教室,在那里,喜好動手操作的明濤得到的獎勵是老師教他一個簡單的編程游戲。
最后找到八個藏寶地的小朋友都可以在辦公樓大廳里得到老師送的棒棒糖,他們拿著、吃著、笑著,甜蜜流淌到心里。
怎么樣?這個校園尋寶游戲好玩吧?“尋寶”的小朋友們不僅尋找到了禮物,更熟悉了校園環(huán)境。對于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在尋找的過程中,他們還有自己的收獲——明白了互相幫助的力量,懂得了自己做事的快樂和熱情。
幫助學生開始新學期生活,儀式感是一個好幫手。儀式感喚醒我們內心的情感,開啟一段新的未來。最重要的是,讓他們在心里了解到:“我將開始一段新的生活,它不同于既往。我將承擔新的任務,它需要我付出努力。但它可能會很有意思,我要好好準備,并且希望它還不錯。”而且,在儀式的進行中,總有一些時刻讓他們心生暖意,永遠難忘。
新學期的第一堂課是一種儀式。每次我都精心準備,或是帶孩子們玩?zhèn)€有趣的游戲,或是分享一個經典小故事,或是準備一個小禮物……用這樣的方式來開啟新學期校園的征程,希望他們由此喜歡我,喜歡我的課,喜歡學校。
今年,我給孩子的第一節(jié)課的禮物是一本經典繪本。我的開場白是這樣的:
“親愛的孩子們,新的學期開始了,你們準備好了嗎?我知道,媽媽給你準備的新書包里整齊地擺放著新文具,還有散發(fā)著墨香的新書,就等著你們如同歡快的小魚兒游進知識的海洋。也許你會淘氣地問我——老師,你準備好了嗎?哈哈!我自信地告訴你們,我早就準備好了!我精心準備了一個禮物給你們——我們一起學《犟龜》?!?/p>
德國的米切爾·恩德是20世紀登峰造極的兒童文學作家和幻想文學大師。其代表作《毛毛》《犟龜》《講不完的故事》等喚起了一代又一代人關于信念和哲理的思考,無論是白發(fā)蒼蒼的老者,還是笑靨如花的孩童,都能從他的作品中找尋到精神的啟迪?,F(xiàn)在,他的名字已經像安徒生一樣家喻戶曉。
烏龜陶陶應邀去參加獅王二十八世的婚禮盛典,在路上她遇到了很多小動物:蜘蛛笑陶陶走得那么慢,肯定趕不上婚禮,勸她趕緊回家;蝸牛指出陶陶走錯了方向,認為陶陶不可能趕上婚禮,還是留下來陪他好一點;壁虎告訴陶陶獅王的婚禮取消了,因為他正在和老虎開戰(zhàn),也勸她回家;烏鴉告訴陶陶,獅王已經去世,勸她打道回府,或者和他一起哀悼獅王……但烏龜陶陶意志堅定,始終認定“我會準時趕到那里的”“我的決定是不可改變的”“只要一步一步堅持走,一定會到的”“只要堅持,一步一步總能走到的!”
最后,陶陶趕到獅子洞時,當然沒有趕上獅王二十八世的婚禮,因為動物朋友們說的都是真的;但幸運的是,她趕上了獅王二十九世的盛大婚禮慶典。陶陶雖然有些疲勞,但感到非常幸福!“我一直說,我會準時趕到的!”
你瞧,一個犟得可愛的小烏龜是不是就這樣躍然紙上、走到孩子心里了?
一年級的孩子還小,現(xiàn)在我讓他們聽這個故事,只想讓他們感受到快樂,只想讓烏龜陶陶走進他們的心中,在他們心中播下一顆種子,這就夠了。剩下的就是等待,因為——只有等以后他們長大了,有了類似的情感體驗時,《犟龜》所蘊含的哲理才能被他們所理解,那時,也正是這粒種子發(fā)芽的時候。穿過時光的隧道,我能看到多年后那粒種子萌芽、抽穗、開花的美麗。
希望孩子們在新的學期里,能夠懷揣著我對他們的信任與期待上路;而我,要更自信地站在這三尺講臺前,更從容地面對孩子們清澈的眼神,更坦然地迎接家長們殷切的目光。我深深愛著我喜歡的教育,深深愛著我喜歡的孩子,比以前更篤定更理智,更懂得如何去愛去給予。同時,自己也從中收獲道義,收獲成長,逐漸明白生命的真諦。用梅子涵教授的話來說:“上了路,就天天走,總會遇見那隆重的慶典。”
谷雨時節(jié),春汛水暖,百魚上岸。休息了一冬的漁民伯伯開始整網打漁。為了祈愿出海平安、魚蝦滿艙,這一天,他們虔誠地祭拜海龍王,并舉行盛大的開洋儀式,感謝大海對他們的無私饋贈,這成了漁家的狂歡節(jié)。住在大海邊的孩子們喜歡一起動手制作以海洋生物為主題的燈籠,祈愿爺爺、爸爸出海平安、魚蝦滿艙。跟隨著大人舉行這最隆重的儀式,對孩子們來說也是一個重大的節(jié)日呢。
制作燈籠也是一次“開動腦筋、變廢為寶”的好機會。你瞧,貝雕社團的同學們開始忙活起來,桌面上,貝殼、尺子、剪刀、彩紙、鐵絲、繩線、掛歷紙、竹簽、毛線、布條、塑料瓶等琳瑯滿目,小團長何佳怡說,這些都有可能派上用場呢。
崔佳麗想做個黑魚燈,可她怎么做也覺得不像,跑到海邊大排檔,照著水箱里的黑魚,先畫好了素描,回家照著做,用掛歷紙剪出樣子,又用鐵絲做骨架……她的黑魚燈終于做好了,黑魚的眼睛還是用褐色的巧克力豆做成的。
孫嘉誠的燈籠最有創(chuàng)意。他用雪青色的棉布做成了一個烏賊燈,烏賊還有八條長長的爪子,烏賊的眼睛和嘴巴都是用黑色的緞子布做成的。小伙伴們都很喜歡他的烏賊燈,感覺非常像個工藝品。嘉誠說,做這個燈籠很費事,需要開動腦筋,但有志者事竟成。為了紀念這次制作活動,媽媽把嘉誠制作燈籠的過程拍了幾張照片,并曬到了微信朋友圈。半盞茶功夫,媽媽的微信好友都來點贊評論,嘉誠可開心了。
科技迷小潼準備做個能發(fā)光的燈籠。你看,他的桌子面前有一堆實驗儀器,小燈泡、電線、小馬達等,他時而蹙眉思考,時而俯身拼裝……幾次不成功,他差點打起了退堂鼓。但他不甘心,老師也鼓勵他要發(fā)揚屢敗屢戰(zhàn)的精神。只見他皺著眉頭,抿著小嘴,繼續(xù)動手。看著他專注的模樣,小伙伴們誰也不忍心打擾他。終于,小馬達轉起來了。燈亮起來了……大功基本告成,小潼的臉也笑成了一朵花。最后他找來一張紅紙,用美術字寫上“揚帆遠航”的字樣,并用剪刀挖空,糊在燈籠外面。一個海洋燈籠就這樣完美收工了!再插上電源,燈籠光芒四射,映紅了張張笑臉?!皳P帆遠航”的字樣也成了金黃色,熠熠生輝,小潼的心里泛起了一層得意的漣漪。小伙伴們都為他點贊!
四(2)班的燈籠真是個“龐然大物”,一個巨型的貝殼燈籠。這是貝雕社團的小社員們一起合作出來的結果。她們一下課就聚集在手工室里,一起商量如何制作,如何用貝殼美化裝飾,她們精心挑選花紋漂亮的扇貝殼和螺螄殼,做成魚身的花紋。團結協(xié)作力量大,她們的燈籠就是最好的見證哦。電教組的老師把貝雕社團的這一制作過程拍攝成微課,讓全校的師生和家長們都來欣賞并學習如何制作海洋燈籠呢。
最開心的一天到了,小伙伴們在校長和老師們的幫助下,把自己的燈籠掛到學校的海洋角上。五彩斑斕的大魚、耀武揚威的螃蟹、瀟灑飄逸的水母、精靈古怪的海豚……各種燈籠在漁網上交相輝映。剪紙燈、貝殼燈、布藝燈,五彩繽紛,真是好看,把春天的校園裝點得多姿多彩。
制作燈籠不僅能體會到制作的樂趣,還能加深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傳承海洋文化精神,成長為一名“親海、愛海、知?!钡暮蒙倌辍?/p>
一位心理專家曾說過:“正常的身心需要一定的儀式感,這個小小的儀式,其實就是一種強烈的自我暗示,讓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認真、更用心。儀式感,暗示你必須要認真地去對待這件事?!?/p>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有儀式的存在,有儀式感的生活,能讓孩子們感受到它的精致。有儀式感的人生,才讓我們確確實實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與不同。就像小狐貍說的那樣,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儀式感能給學生帶來快樂的記憶,給生命以豐盈和充實,讓我們獲得滿滿的幸福感。
(作者單位:山東威海市塔山小學)
責任編輯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