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綜合
如果你經歷過20世紀90年代,你一定對一首歌印象深刻——《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個女孩,她從小愛養(yǎng)丹頂鶴。在她大學畢業(yè)以后,她仍回到她養(yǎng)鶴的地方??墒怯幸惶?,她為了救一只受傷的丹頂鶴滑進了沼澤地,就再也沒有上來……
在廣袤的黑龍江大地上,嫩江宛轉南流,河之東岸有一塊夏如翡翠、冬如白玉的大濕地——扎龍自然保護區(qū)。這里以棲居繁衍著自然的精靈——丹頂鶴聞名于世。
“在世界僅存的三大丹頂鶴種群中,只有我國的扎龍種群仍生機勃勃地保持自然遷徙。但保護區(qū)建立之初,這群鶴也曾處境瀕危?!痹堊匀槐Wo區(qū)管理局常務副局長王文峰說。
據(jù)記載,1975年建區(qū)之初,丹頂鶴總數(shù)僅140只左右。
丹頂鶴一身傲骨又極其敏感,人們根本無法接近,保護工作一時不知如何著手。后來,大家發(fā)現(xiàn),當?shù)貪O民徐鐵林身懷絕技,他曾經多次遇到受傷的丹頂鶴,救回家養(yǎng)好傷后又放飛。
“老徐一家與鶴相鄰相依,我們索性就請他參與了管護工作,最初保護區(qū)的牌子就借掛在他家?!蓖跷姆逭f。徐鐵林和伙伴們艱難地跋涉在沼澤中,在2100平方公里、相當于2個香港面積的保護區(qū)內,他們幾乎摸清了每一處鶴巢。大家慢慢發(fā)現(xiàn),“人工孵化+野外散養(yǎng)”的“半野化”保護方式,成活率最高,野性保持得最好,而且幼鶴能自然地跟著成鶴南飛。
徐家長女叫徐秀娟,從小就跟著徐鐵林在火炕上孵鶴,她呵護的鶴,每年都會飛往江蘇鹽城越冬。
1981年,年僅17歲的徐秀娟因學校停辦而不得不放棄學業(yè),她選擇到剛成立不久的扎龍自然保護區(qū)工作。徐秀娟從進鶴場的第三天起,就能獨立圈養(yǎng)小鶴、識別鶴的編號、記住每只鶴的出生年月,她飼養(yǎng)幼鶴的成活率達到100%,創(chuàng)造了奇跡。
1985年3月,因得到東北林業(yè)大學兩位教授的舉薦,徐秀娟自費進入東北林業(yè)大學野生動物系進修。
1986年5月,還未畢業(yè)的徐秀娟就被邀請到剛籌建的江蘇鹽城灘涂珍禽自然保護區(qū)創(chuàng)業(yè)。南下時,她將3枚鶴蛋從幾千公里之外的內蒙古輾轉3天3夜運到尚未通火車的丹頂鶴越冬地鹽城,沒有先進的裝備,徐秀娟只靠一個人造革包、一個暖水袋、半斤脫脂棉、一個體溫計,靠自己身體的溫度保護著3枚鶴蛋!
當時,丹頂鶴人工孵化還屬世界前沿課題,即使在親鶴的羽翼下,溫度稍有變化,鶴也會胎死殼中。我們今天難以想象,徐秀娟究竟付出多少情感,才有了世界首次在越冬地人工孵化丹頂鶴的成功。更令人驚奇的是,這3枚鶴蛋孵出的小鶴格外強壯,比正常周期提前20多天展翅飛天。前來考察的中外專家說,這是“愛的奇跡”。
然而,這種“半野化”保護方式也伴生著難題——淘氣的幼鶴玩高興了,很容易“走失”。1987年9月15日,又有幼鶴飛走未歸。徐秀娟整整一天都在蘆葦蕩中蹚水尋找,心力交瘁。
第二天一早,徐秀娟說聽到了“寶貝”的鳴叫,沒顧上吃飯就又出門了。不想從此永別,她終因疲勞過度,淹沒在沼澤里。
徐秀娟就這樣走了,她死于丹頂鶴之愛。后來,離鶴群不遠處,多了一座簡單的墓。
從此,徐家人每年過年,都會擺上一副空碗筷、一把空椅子。
徐鐵林夫婦忘不掉女兒,更放不下這群鶴。他們還有一個兒子叫徐建峰,小名“峰兒”。當時,小伙子已退伍轉業(yè)進了齊齊哈爾市的大型國企。1997年,經父母反復勸說,徐建峰放棄城里的工作,回到扎龍,接過了接力棒,一干就是18年。
徐建峰2006年至2012年救護各種珍禽上百只,無論在多么艱苦的條件下,他都會帶領救護小組努力完成任務。在疫病防控高危期,他曾7天7夜守在工作崗位上,使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為了鶴,徐建峰可以不顧一切。
徐秀娟走了以后,周圍人發(fā)現(xiàn)這個東北漢子變得沉默寡言。讓人不解的是,他到扎龍工作后,會不時地拿出自己的工作證,出神地看上一會兒。
然而,不幸再次降臨。
2014年4月18日早上,徐建峰像以往一樣蹚水約2公里進入扎龍濕地腹地觀察散養(yǎng)丹頂鶴的繁育情況。當天中午徐建峰發(fā)現(xiàn)一只散養(yǎng)丹頂鶴的鶴雛和一枚鶴蛋,為了確保鶴雛的成活,他在濕地里工作了一天。
19日早上,徐建峰不放心鶴雛和鶴蛋,又回到濕地里進行看護,在確保散養(yǎng)丹頂鶴鶴雛和鶴蛋安然無恙后,返回保護區(qū),途中他由于連日疲勞,致使摩托車失控掉入路基下的水溝內,不幸殉職。
在徐秀娟犧牲了27年后,徐建峰又獻出了生命,年僅47歲。
徐建峰離開了他熱愛的工作崗位和他牽掛的丹頂鶴,但他留下的是保護濕地、保護鶴類的執(zhí)著精神。
在整理遺物時,同事驀然發(fā)現(xiàn),徐建峰的工作證里,原來珍藏著一張徐秀娟的照片。
翻看父親留下的日記,女兒徐卓發(fā)現(xiàn):“他每天都記錄著工作的點滴,為哪只鶴打掃了圈舍,給哪一群鶴做了防疫……”
“我一定把它續(xù)寫下去,這樣我們就仍然相守?!毙熳空f。
如今,徐建峰的女兒徐卓作為第三代養(yǎng)鶴人,繼承了父輩們的事業(yè)扎根濕地。
徐建峰犧牲的那一年,徐卓正在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園藝。這位平時的乖乖女堅決向學校提出申請:轉學到姑姑曾就讀的東北林業(yè)大學,學習野生動物保護。學校有意保送她讀研,然而,徐卓放棄了。2016年8月,她告別北國名城哈爾濱,毅然回到了扎龍,再次接過了接力棒……
“我的姑姑,我的父親,盡管他們的生命像流星一樣劃過夜空,但我想他們是幸福的,只是把無盡的思念留給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