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琛 章熙海 王冬辰 高飛
在各種謠言事件中,地震謠言對公共安全和民眾正常生活秩序的危害屬最為嚴重的一類。近幾年,國內外破壞性地震頻發(fā),在各種報道的沖擊下,群眾內心的“恐震”情緒也逐漸顯現。地震謠言導致的集體搶購生活用品、部分地區(qū)人員外流、群眾夜里情緒緊張上街“等地震”等現象,對社會穩(wěn)定造成了惡劣影響。本文分析了易受地震謠言影響人群的特點,并分析了地震謠言產生和傳播的原因,希望能為日后遏制地震謠言的工作提供理論依據。
在網絡日益普及的當今社會,新媒體與自媒體蓬勃發(fā)展。隨著微博、微信、BBS、網絡直播等即時通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社會大眾得以參與到社會公眾事件的傳播與評論中。不同于傳統新聞媒體一對多的方式,在自媒體時代,大眾并不是被動地接收新聞,而是主動地分享新聞,每個人既可以是新聞的接收者,也可以是新聞的發(fā)送者。
借助這種新形式,一些言之鑿鑿的地震謠言以扇形傳播的形式迅速擴散。它們或是出自某些莫須有的專家之口,或是來自于對“地震云”的分析,或是包含所謂的地震現場照片等等,讓本就人心惶惶的氣氛更加緊張。以如下幾則地震謠言為例:
(1)2018年2月12日晚18時31分,河北省永清縣發(fā)生4.3級地震。北京、天津、滄州等地有震感,引發(fā)大范圍網友關注。晚19時許,永清縣經開區(qū)男子車某捏造了“永清縣9958應急救援隊接到通知,在今晚11時30分到凌晨3點可能會有余震發(fā)生,有關單位和個人做好防范措施”的謠言,該謠言通過微信被網民轉發(fā),引發(fā)群眾恐慌。同一時段,另一違法行為人謝某在家中利用微信傳播關于“2018年2月12日18時,永清縣發(fā)生地震,預測凌晨2時至4時將發(fā)生余震,強度6.8級”等謠言,同樣被廣泛傳播。河北省地震局官方微博、中國之聲、新華網、新京報、北京公安等官方媒體及各省份地震局官微迅速做出辟謠回應(圖1),維護社會秩序,兩名嫌疑人均已被行政拘留。
(2)臨沂一少年李某在QQ群看到四川九寨溝地震的消息后,出于好玩的心理,按中國地震臺網速報信息的格式自己編造了一條地震謠言并發(fā)至QQ群中?!皣业卣鹋_網自動測定:2017-08-09 日22:00:54在山東省臨沂市青島市、日照市濰坊市與浙江省交界地區(qū)(北緯73.84度,東經124.33度)發(fā)生4.0級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預計凌晨兩點左右將有一次8.5以上地震!”這則地震謠言一經發(fā)出,被網友瘋狂轉發(fā),甚至都沒有人去思考“山東與浙江交界地區(qū)”這一明顯的地理錯誤。
(3)九寨溝地震后,有網友發(fā)了一幅樓房倒塌的照片(圖2),聲稱九寨溝地震破壞十分嚴重,后面一定還會有更強的余震。但實際上這幅照片是臺灣高雄地震的房屋破壞照片。根據中國地震局現場工作隊在九寨溝震區(qū)開展的大規(guī)模實地調查來看,由于四川省地震、住建等有關部門近年來加強了農村民居抗震設防管理和指導,九寨溝景區(qū)及城鎮(zhèn)建筑物多采用了框架結構,鄉(xiāng)村傳統民居多采用穿斗木結構,抗震性能較強,房屋倒塌和嚴重損毀的比例很低。
(4)2017年2月17日,在烏魯木齊民眾的朋友圈里瘋傳“今晚23:00到3:00烏魯木齊及鄂托克前旗一帶有9.6級地震!”信息中不僅有確切的時間、地點,還包含著“地震的面波震級達8.0Ms”“矩震級達8.3Mw”“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這樣的所謂專業(yè)術語,不少市民信以為真,難以入眠,甚至發(fā)生了連夜搬家的情況,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反應過來又是一條謠言。這樣的謠言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了,每次都只是簡單地換個震級和地名,但屢屢都能引起群眾的恐慌。
(5)有一個流傳很廣的說法,相信每個地震工作者都不算陌生:“新中國初期,李四光預測中國60年內將有4次特大地震,預測地點分別是在唐山、臺灣、四川,現在以上三個地方都應驗了,還有一個地方沒有發(fā)生,就是在江蘇?!痹诤图胰伺笥训南嗵幹?,我們總會被或直接或隱晦地問到這個問題。然而,中國地震局發(fā)言人早在若干年前就明確表示:李四光部長生前沒有這樣的預言,純屬謠傳。
圖1 新華社針對永清地震謠言進行辟謠
圖2 九寨溝地震謠言中的照片
那么,什么樣的人群更容易被地震謠言影響、更容易相信地震謠言?我們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我國新疆、云南、遼寧、甘肅、四川、山西、河南、江蘇、廣東9個省份20個縣(區(qū))共計兩千六百多個獨立的個體進行了研究(圖3)。參與問卷調查的人群需要填寫自己的生活地點、年齡、學歷等信息以及面對地震謠言時真實的心理。當被問到:“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訴你,某時某地會發(fā)生地震,你會相信嗎?”這時候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不相信,但假如繼續(xù)追問“如果說這個話的人是你很好的朋友或是你的親人呢?”有一部分人就會發(fā)生動搖,他們坦誠主要原因是“親戚和朋友還能害我們嗎?他們說的應該都是真的?!彼?,在我們分析問卷時,即使發(fā)現無論在哪種情形下不相信地震謠言的人均占大多數,我們也不能對這個問題掉以輕心,因為在選擇“不相信”的人群中,還是有相當一部分比例的人群并不是十分堅定的。
圖3 現場問卷調查
我們分別將生活地點、年齡、學歷、是否親身經歷過地震幾個因素與是否相信地震謠言的調研結果進行交叉比較,得出了以下幾個結論。
1.生活在不同區(qū)域的人對待地震謠言的態(tài)度
生活在不同區(qū)域的人對地震謠言態(tài)度的分析結果見圖4,根據柱狀圖可以看出,生活在縣城及以上的人更不容易相信地震謠言,生活在農村的人相信地震謠言的比例較高,比生活在縣城的高11.2個百分點。這也許是因為各級地震部門開展的地震科普知識宣傳及應急演練大多數只開展至鄉(xiāng)鎮(zhèn)一級,農村的居民能接收到的關于地震方面的知識很有限。在接觸地震謠言時,沒有足夠的理論知識能夠支撐他們分辨其是否符合科學常識。其次,生活在縣城及以上的人接觸網絡、電視廣播等多媒體信息的機會更多,獲取的信息也更加豐富。在接觸地震謠言時能夠借助更多的信息源查證謠言的真?zhèn)?。而生活在鄉(xiāng)村的居民信息來源較為單一,接觸地震謠言時第一反應也許更多的是求助家人或等待新聞里的相關資訊。
2.不同年齡段的人對待地震謠言的態(tài)度
從圖5可以看出,14~64歲的人相信地震謠言的比例較低。這個年齡段的民眾與社會接觸較多,吸收新鮮事物的能力較強,相對于14歲以下的兒童,他們已經初步有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具備一定的判斷能力、對地震相關知識的儲備也更為豐富,面對地震謠言時,他們能夠獨立思考辨別真?zhèn)?。相對?5歲以上的老人,這個年齡段人群的智力、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也處在更好的狀態(tài),更不容易因為從眾心理被地震謠言迷惑。今后,我們地震部門開展地震知識科普或是地震逃生演練工作時,應多吸收這個年齡段的人群,他們學習的知識更容易影響家庭里的老人和小孩,能夠充分發(fā)揮“1+1>2”的效果。
3.不同學歷的人對待地震謠言的態(tài)度
如圖6所示,學歷越高,越不容易相信地震謠言。在我們的走訪中,生活在村莊里的民眾學歷普遍不高,除了極個別的村干部之外,許多人沒有上過初中。在詢問是否相信地震謠言時,他們的態(tài)度模棱兩可。我們認為,這與“生活地點與地震謠言的相信程度分析”可以相互佐證,因為當孩子需要上初中、高中或大學時,他們就需要走出農村,去鄉(xiāng)鎮(zhèn)或城市生活,接觸到有關地震科普知識的機會比在鄉(xiāng)村要多得多。目前,許多初中、高中學校在“5·12全國防災減災日”都會開展關于地震科普知識的講座,請地震工作者去給孩子們講述相關的知識和震后自救的方法。其次,隨著一個人學歷的提升,不僅知識結構愈加豐富,更能夠形成可貴的批判性思維,他們不會盲目地相信接收到的所有信息,而是會利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對信息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和判斷。
4.經歷過地震和沒有經歷過地震的人對待地震謠言的態(tài)度
圖4 生活在不同區(qū)域的人對待地震謠言的態(tài)度
圖5 不同年齡段的人對待地震謠言的態(tài)度
圖6 不同學歷的人對待地震謠言的態(tài)度
圖7 經歷過地震和沒有經歷過地震的人對待地震謠言的態(tài)度
如圖7所示,經歷過地震的人更不容易相信地震謠言。這一點我們在云南省昭通市彝良縣的村莊做調研時感受尤為明顯。2012年9月7日,云南省彝良縣連續(xù)發(fā)生5.7級和5.6級地震。我們提到地震謠言時,即使是村里80歲的沒有太多文化的老人,都知道不能相信地震謠言,只有來源于村干部的地震消息才是可信的。在去調研之前,我們認為應該是經濟較為發(fā)達的地區(qū)更不容易相信地震謠言,但是在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的村莊調研時,因為村民大多沒有經歷過地震,當地人對地震謠言有一種半信半疑的態(tài)度,稍加追問就會動搖。而由于彝良縣曾經發(fā)生過5.6級、5.7級地震,在地震救援及震后重建的過程中,縣政府及村委會反復向村民進行地震科普知識宣傳,尤其強調了不能相信坊間流傳的地震謠言,所有的地震預測信息都只能由政府公布,所以彝良的群眾對地震謠言的辨別能力普遍較強。相較于親身經歷過地震的人,沒有經歷過地震的人對地震造成的破壞更加恐懼,面對“某時某分會發(fā)生地震”的謠言,他們更容易選擇相信然后出現上街“等地震”的情形。而經歷過地震的人群,對地震造成的破壞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且對地震時自救互救的技能更為熟悉,接觸地震謠言時也更加冷靜。
經過對數十次地震謠言的起因、傳播方式、傳播時間等因素進行綜合研究,我們發(fā)現大部分造謠者還是出于吸引公眾注意力的心理,有些人被網警查處以后,交代的造謠原因僅僅是想吸引眼球、提高QQ空間點擊率、增加微博粉絲或是在朋友面前顯得自己有“內部消息”等等。當下,互聯網蓬勃發(fā)展,造謠成本低、傳播迅速、不容易被追查的特點讓越來越多的人因為這種簡單得有些可笑的原因在人群中制造恐慌。
也許是因為汶川、玉樹、九寨溝等歷次大地震對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的危害太過觸目驚心,公眾對于地震的記憶和感受更多地停留在悲痛、害怕、恐懼中,所以大家在聽到這些謠言時,第一反應并不是求證,而是抱著“寧可信其有”的心情傳遞給身邊的人。
人民群眾的從眾心理和網絡監(jiān)管的缺失,確實都對地震謠言的屢禁不止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是地震謠言能夠大行其道,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社會大眾對地震的科學認識不夠,雖然近年來我國大地震頻發(fā),但真正親身經歷過地震的人畢竟還是少數,大多數人對地震都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被稱為“20世紀影響力最大的恐怖小說家之一”的英國作家洛夫克拉夫特有一句名言,“人類最古老而又最強烈的情感是恐懼,而最古老又最強烈的恐懼是未知。”由于大眾接受地震科普宣傳較少,對地震相關知識不夠了解,在聽到地震謠言時, 很容易由于恐懼而失去辨別能力,這就給了造謠者可乘之機。我們在彝良縣的走訪經歷也證明了這一點,正是因為他們經歷過地震,在震后救援和災后重建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地震知識的了解,才可以做到真正的不信謠、不傳謠。
圖8 科普宣傳
想要讓地震謠言徹底消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普通群眾、地震行業(yè)、網絡行業(yè)和政府共同努力。
我們每一位普通群眾,都應該了解如何辨別地震謠言。首先,要了解地震預報意見發(fā)布的正常渠道?!吨腥A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第二十九條明確規(guī)定:國家對地震預報意見實行統一發(fā)布制度。全國范圍內的地震長期和中期預報意見,由國務院發(fā)布;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行政區(qū)域內的地震預報意見,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guī)定的程序發(fā)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向社會散布地震預報意見及其評審結果。無論是臺網中心還是省市縣地震局,都沒有權利發(fā)布地震預報結果。其次,地震預報目前還是一個世界性難題,目前無法作出時間、地點、震級三要素的準確預報。
同時,地震部門應該更廣泛、更有針對性地進行科普宣傳工作(圖8)。對于生活在鄉(xiāng)村的老人和低學歷人群,應該采用更加合適的方式方法進行宣傳教育。讓群眾知道如何分辨地震謠言,學會地震來臨時如何高效地自救與互救,讓更多的人了解地震,了解有效的防震減災措施,減輕大家面對地震的恐懼心理。
圖9 河北省地震局官方微博收到網友私信
網絡對于地震信息的發(fā)布和地震謠言的遏制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九寨溝地震生后的一小時內,@中國地震臺網速報、@四川省地震局等權威地震發(fā)布平臺反應迅速,第一時間發(fā)布信息,為廣大網友了解災情、遏制謠言傳播起到了良好的導向作用。作為網民,我們應該及時舉報看到的地震謠言,不信謠、不傳謠、讓更多的人遠離地震謠言的危害。在今年2月12日河北省永清地震的謠言處置工作中,我們也驚喜地發(fā)現,隨著網絡的發(fā)展及人民群眾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網民在接收到地震謠言后,能夠自發(fā)向官方進行求證(圖9),這是一個可喜的進步,對輿情監(jiān)控及謠言處置工作都有積極的輔助作用。
目前,政府部門已多次對地震謠言進行有力打擊,對責任人進行依法處理?!吨伟补芾硖幜P法》第二十五條規(guī)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警情,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
我們相信隨著打擊力度的不斷增大,對地震謠言的造謠、傳謠行為將有明顯的震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