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成長;生命價值;生命意義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8)16-0076-03
【作者簡介】沈曉靜,江蘇省江陰市第一初級中學(江蘇江陰,214432)心理健康教師,一級教師。
【設(shè)計理念】
生命教育是為了生命主體的自由和幸福所進行的教育。目前很多初中生缺乏對生命價值的認知與思考,普遍有著對未來、對生命意義何在的困惑,缺乏對他人和社會必要的責任感。本次心理活動課通過聽生命成長的聲音、折生命成長的形狀、析生命成長的困惑、憶生命成長的經(jīng)歷、做有意義的小事5個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認識生命價值、提升生命價值,賦予生命更美好的意義。
教學準備:成長聲音的音頻,《蠟燭人的故事》視頻剪輯,七彩毛根條,眼罩,A4紙,背景音樂《生命的意義》《愛的真諦》。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價值,不以成就、外貌、他人的認可為轉(zhuǎn)移。
2.讓學生體會自己生命價值的時候,也學會認識自我、接納自我,促進個體的健康成長。
3.讓學生掌握提升生命價值、賦予生命意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熱身活動:撫觸生命
教師: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做:
1.雙手輕捧自己的臉,你感受到了什么溫度?
2.捏一捏自己的臉,手感怎么樣?
3.將右手放在心臟上方,感受心臟的跳動。
學生分享交流。
教師:讓我們打開手臂,雙手溫柔地環(huán)抱自己,抱一抱這個溫暖的、柔軟的、跳動的生命。在這個擁抱中開啟一段探索生命價值和意義的旅程。
設(shè)計意圖:設(shè)計熱身小動作的目的在于讓學生觸摸生命的溫度和跳動,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能自然導(dǎo)入本課主題。
二、感知生命成長
1.聽生命成長的聲音。
課件出示音頻,播放課前錄制的胎心跳動聲、嬰兒啼哭聲、孩子笑聲、爸爸呵護聲、媽媽責罵聲、學生讀書聲等。
教師:你聽到了什么聲音?你聽到這些聲音的時候有什么感受?
學生分享交流。
教師:正是因為我們也這樣笑過、哭過,所以對這些成長的聲音特別熟悉,感同身受。其實生命就是這樣,有歡樂、呵護、責罵、困難、努力……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成長中的各種聲音,在聲音中進入成長的情景,對生命的成長有一個全面的感受。
2.折生命成長的形狀。
教師:生命成長有聲音,也有形狀。請同學們拿起桌上五顏六色的毛根條,試著想一想、折一折你的生命成長的形狀。它可以是一種線條、一種圖形,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體的。
學生用毛根條折自己生命成長的形狀,并介紹自己的作品,分享其中的含義。
教師:從同學們的分享中老師聽到,生命的形狀各具形態(tài),有感恩的,有溫暖的,有積極向上的,也有困惑迷茫的。
設(shè)計意圖:手動帶動心動,在折毛根條的過程中,學生從一開始不知所措,到越折越認真,這本身就是思考生命成長的一個過程。學生對各種形狀賦予了不同的寓意,也是對生命過往的一種認知、對生命未來的一種期許。
三、探索生命價值
1.小薇的困惑。
課件展示:小薇是一名初一年級學生,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還會彈鋼琴。她在折毛根條的時候思來想去,折了一棵小幼苗。但是她也有一些迷茫:“一棵小幼苗能有什么價值呢?能長成什么呢?我的生命是有價值的嗎?”
教師:接下來,我們來聽一聽小薇為什么會有這些困惑。聽的過程中請把眼罩戴起來,如果你聽到小薇的困惑和你有相似的地方,請你悄悄舉一下手讓老師看到。
課件展示小薇的困惑:
(1)我必須考到年級前200名,我的人生才有價值;
(2)長得好看的人,別人更喜歡他們,這樣的人生才有價值;
(3)父母總喜歡把我和別人比較,只有讓父母認可我,我的人生才有價值。
教師:你覺得是什么影響了小薇對人生價值的評價?如果是你,你會怎么想?
學生1:小薇太注重他人的看法。
學生2:我會多關(guān)注自己身上的優(yōu)點,發(fā)現(xiàn)自己的價值。
教師:如果我們只盯著自己的缺點或者缺陷的話,很難看到自己生命的價值。其實,每個生命都是有價值的,它就存在于我們生活之中。
設(shè)計意圖:設(shè)計小薇這個角色及她的毛根條作品,可以讓學生更真實地感受這樣的情境,更愿意投入其中。讓學生戴上眼罩,主要是為了讓他們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更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護學生的隱私,在此基礎(chǔ)上他們更愿意感受小薇的困惑,進一步通過討論分享,改變學生對生命價值的不正確的認知和想法。
2.憶一憶過往的經(jīng)歷。
課件展示:請你回憶一件可以體現(xiàn)生命價值的往事,和大家分享。
學生小組討論,分享一次成功、一次喜悅、一次進步或者一次失敗后的成長等。
教師: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從過往的經(jīng)歷中發(fā)現(xiàn)正面的意義,我們就能看到生命的價值所在。
設(shè)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堂課的一個授課重點,引導(dǎo)學生參與討論的最佳途徑是同伴間的相互啟發(fā)。通過討論分享,學生可以從自身或者他人身上獲得改變以往認知的經(jīng)驗。如某個學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有困惑,教師可以鼓勵同伴去幫助他挖掘生命有價值的地方,用同伴的力量讓學生認識自我、悅納自我。
四、賦予生命意義
教師:我們不僅要肯定生命的價值,還要學會提升生命的價值,賦予生命更美好的意義。
視頻展示:《蠟燭人的故事》。
教師:在看視頻的過程中,讓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畫面是什么?從中你感受到哪些積極的心理品質(zhì)?
學生1: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畫面是:四個蠟燭人在傳遞火種的過程中遇到不同的困難,但是他們依然團結(jié)協(xié)作、堅持不懈。
學生2:蠟燭人不停地奔跑,為的就是傳遞火種、照亮他人,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讓我深感敬佩。
學生3:我深刻感受到了蠟燭人的智慧、堅持和責任感等優(yōu)秀品質(zhì)。
教師:同學們說得很好,那么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也可以從這些積極的心理品質(zhì)中汲取能量,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賦予生命更美好的意義。我們可以為他人、為社會、為自然做哪些有意義的小事呢?
學生分享交流。
教師:一件件小事的積累,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和寬度,賦予生命更美好的意義。小幼苗在這樣的生命過程中可能長成一棵大樹,也可能是一朵花、一株小草,它們都可以活出自己的價值和精彩。
設(shè)計意圖:從生動的視頻畫面中,學生更直觀地看到蠟燭人身上積極的心理品質(zhì),從而回歸現(xiàn)實,感悟自己如何在生活中發(fā)揮生命的價值,讓生命更有意義。最后呼應(yīng)之前小薇的毛根作品——小幼苗的成長,讓課堂更有連貫性。
五、課后延伸
教師:課后,把毛根作品貼在A4紙上,發(fā)揮你的想象,用彩色鉛筆增添一些元素,形成一幅完整的畫,賦予自己的生命更美好的含義。
設(shè)計意圖:把課堂的情感做一次延伸,在二次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讓學生對個體生命的意義有更多的期許和愿望。
【教學反思】
賦予生命意義這個話題比較抽象,本節(jié)課根據(jù)七年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認知發(fā)展水平進行課堂設(shè)計,以三個環(huán)節(jié)層層深入,輔以巧妙的活動體驗。注重七年級心理團輔課的動感原則,用感官的體驗帶動內(nèi)心的感悟,注重現(xiàn)場生成。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毛根作品和課堂分享讓本堂課迸發(fā)出光彩,也讓學生在和教師的互動中得到更多的啟發(fā)和觸動,師生相互滋養(yǎng)、共同成長。
【課堂點評】
本教學設(shè)計有三個鮮明的特點:
1.學生體驗活動為主,教師引導(dǎo)提升為輔。初中生的心理半兒童化半成人化特點十分明顯,而七年級學生則偏于兒童化的色彩更濃一些,如何去感悟、認識生命,顯然是一個難題。本設(shè)計沒有進行宏大的道理灌輸與說教,而是設(shè)置一些活動,在觸覺(熱身活動與折生命長度)、聽覺(生命成長的聲音)、視覺(蠟燭人的故事)等感官參與的基礎(chǔ)上,喚醒蟄伏的情感情緒,讓學生充分感受生命的多彩和厚重。在此基礎(chǔ)上,又回歸學生生活實際,引導(dǎo)他們重新審視自我,巧妙地滲入積極心理學的思想。
2.課堂環(huán)節(jié)絲絲相扣,層層遞進,邏輯清晰。熱身活動—感知生命—自我探索—賦予價值,不斷推進,內(nèi)在結(jié)構(gòu)非常明晰,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課典型的模式之一,具有范本意義。每個環(huán)節(jié)操作時,采用“活動+小結(jié)”形式,簡潔明了。
3.注意保護學生隱私,細節(jié)設(shè)計巧妙合理。小薇的三個困惑,其實就是很多學生自身的寫照,但由于初中學生更注重在同伴眼中的形象和教師的評價,往往不容易在課堂這樣的公開場合承認自己有類似體驗。教師采用帶眼罩聽困惑的形式,了解學生情況,同時采用角色置換的方式:“如果是你,你會怎么想”,減少學生心理防御,讓學生可以自由說出自己的觀點,在不同觀點的碰撞中,學生自然就獲得了情感共鳴和認知調(diào)整。
整節(jié)課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學生參與感強,在探索生命和賦予生命價值環(huán)節(jié),學生的自我分享稍顯單薄,深度上還不夠,這或許也是大班制課堂的制約。
(點評嘉賓:侯一波,江蘇省淮安市教研室心理健康教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