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美彩
(宜州市婦幼保健院,廣西 宜州 546300)
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是宮頸癌前病變的統(tǒng)稱。該病主要是由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所致。該病患者可出現(xiàn)下腹疼痛、白帶增多、陰道出血等癥狀。臨床研究表明,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患者的病情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可能發(fā)展為宮頸癌[1-2]。目前,臨床上對該病患者主要進行手術治療。在本文中,筆者主要研究用LEEP刀手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間宜州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82例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患者。這82例患者的納入標準是:1)其病情符合臨床上關于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的診斷標準。2)存在下腹疼痛、白帶增多、陰道出血等癥狀。3)進行HPV檢測的結果呈陽性。4)具有進行LEEP刀手術或冷刀錐切術的指征。5)自愿參與本研究。將這82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41)和觀察組(n=41)。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為22~55歲,平均年齡為(38.62±2.51)歲;其中,有Ⅰ級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患者10例,有Ⅱ級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患者19例,有Ⅲ級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患者12例。觀察組患者的年齡為21~56歲,平均年齡為(38.23±2.35)歲;其中,有Ⅰ級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患者9例,有Ⅱ級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患者19例,有Ⅲ級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患者1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觀察組患者進行LEEP刀手術,方法是:術前,對患者進行陰道鏡檢查,用盧戈氏碘液與濃度為3%的醋酸對其病變范圍進行標記。術前,指導患者將膀胱排空。術中,將濃度為1%的利多卡因注入(進行多點注入,注射的深度為1~2 mm)患者宮頸病變組織的周圍,對其進行局部麻醉。幫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對其外陰和陰道進行常規(guī)消毒,用窺陰器充分暴露其宮頸內口。將陰道鏡和LEEP刀置入患者的宮頸內,觀察其宮頸的形態(tài)、長度及病變的范圍和深度。用LEEP刀(選擇合適的環(huán)形電極)切除其宮頸處的病變組織,對其創(chuàng)面進行電凝止血。對于Ⅱ級和Ⅲ級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患者,將切除的深度控制在2~2.5cm之間,對于Ⅰ級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患者,將切除的深度控制在1.5~2cm之間。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冷刀錐切術,方法是:術前,對患者進行陰道鏡檢查,用盧戈氏碘液與濃度為3%的醋酸對其病變范圍進行標記。術前,為患者肌內注射6 U的垂體后葉素。術中,將濃度為1%的利多卡因注入(多點注入,注射的深度為1~2 mm)其宮頸病變組織的周圍,對其進行局部麻醉。幫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對其外陰和陰道進行常規(guī)消毒,用窺陰器充分暴露其宮頸內口。將陰道鏡和冷刀置入患者的宮頸內,在陰道鏡的直視下,用冷刀對其宮頸處的病變組織進行錐形切除。最后用棉簽對其創(chuàng)面進行止血,縫合其創(chuàng)面。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持續(xù)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及治療的總費用。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病情的治愈率?;颊咴诮邮苤委熀?,其臨床癥狀全部消失,且其病情在術后3個月內未復發(fā),則判定其治療的效果為治愈。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術后3個月及術后24個月其病情的復發(fā)率。術后3個月,對兩組患者進行HPV檢測,比較其HPV的陽性率[3-4]。
用SPSS20.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手術持續(xù)的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其術中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其治療的總費用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持續(xù)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及治療總費用的比較(±s )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持續(xù)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及治療總費用的比較(±s )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手術持續(xù)的時間(min)術中的出血量(ml)治療的總費用(元)觀察組(n=41) 22.52±3.89* 8.52±2.12* 963.20±14.52*對照組(n=41) 52.06±10.41 56.33±10.85 2456.32±310.24
觀察組患者病情的治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其術后3個月和術后24個月病情的復發(fā)率及術后3個月進行HPV檢測結果的陽性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病情的治愈率、術后3個月及術后24個月病情的復發(fā)率、術后3個月進行HPV檢測結果陽性率的比較[%(n)]
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是臨床上常見的婦科疾病。臨床研究表明,該病患者的病情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可能發(fā)展為宮頸癌。賈利剛等[5]指出,Ⅲ級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患者的病情發(fā)生癌變的幾率高達45%。因此,臨床上應在該病患者的發(fā)病早期對其進行積極的治療。過去,臨床上主要采用冷刀錐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用此術式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手術持續(xù)的時間較長,且術后需要對其創(chuàng)面進行縫合止血,因此易導致其術后出現(xiàn)較多的并發(fā)癥。近年來,臨床上對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患者進行LEEP刀手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臨床醫(yī)生和患者的認可。對該病患者進行LEEP刀手術,可在切除其病變組織的同時對其創(chuàng)面進行電凝止血,因此可有效地縮短其手術持續(xù)的時間,降低其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6-7]。
本研究結果證實,用LEEP刀手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的效果顯著,具有手術持續(xù)的時間短、患者術中的出血量少、術后病情的復發(fā)率低及治療的費用少等優(yōu)點。
[1]王曉英,王榮妹,惠琴,等.LEEP刀治療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的療效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3,34(3):422.
[2]江布英.LEEP刀在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治療中的臨床療效[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28):4489-4490.
[3]王冬梅.LEEP刀用于治療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27):80-81.
[4]宋秋瑾.LEEP刀治療84例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的效果觀察[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9):1084-1085.
[5]賈利剛,張媛,田菲,等.LEEP治療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后對婦女妊娠結局及分娩方式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17,46(4):503-505.
[6]楊艷梅.LEEP刀治療宮頸上皮瘤變46例臨床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2,06(10):59-60.
[7]邱慧林,曾夷,賴國清,等.LEEP刀在CIN診治中的應用[J].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13,33(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