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秀藝
(泉州市安溪和興醫(yī)院,福建 泉州 362400)
慢性盆腔炎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腰部墜脹、腰痛、神經衰弱、腹部壓痛是此病患者主要的臨床癥狀。研究發(fā)現,慢性盆腔炎與不孕癥、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肌瘤等婦科疾病的關系密切。故對慢性盆腔炎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1]。臨床上對慢性盆腔炎患者常進行抗感染治療。但是,使用此療法進行治療的慢性盆腔炎患者病情的復發(fā)率較高,因此效果并不理想。近年來,盆腔治療儀被廣泛地應用于對慢性盆腔炎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為了進一步驗證用盆腔炎治療儀治療慢性盆腔炎的效果,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間泉州市安溪和興醫(yī)院收治的87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其有完整的臨床資料;2)未患有其他婦科疾病,無需進行手術治療;3)可接受隨訪;4)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是:1)其合并有異位妊娠、多囊卵巢綜合征;2)不接受隨訪。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n=40)和觀察組(n=47)。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為23~51歲,平均年齡為(31.4±6.1)歲;其病程為6個月~2年,平均病程為(15.5±6.0)個月。在這些患者中,有輕度慢性盆腔炎患者13例,有中度慢性盆腔炎患者患者20例,有重度慢性盆腔炎患者7例;有不良孕產史的患者11例,有盆腔或宮腔手術史的患者23例,有子宮位置傾斜的患者24例。觀察組患者的年齡為22~55歲,平均年齡為(32.4±7.1)歲;其病程為6個月~3年,平均病程為(13.8±5.2)個月。在這些患者中,有輕度慢性盆腔炎患者15例,有中度慢性盆腔炎患者患者23例,有重度慢性盆腔炎患者9例;有不良孕產史的患者25例,有盆腔或宮腔手術史的患者27例,有子宮位置傾斜的患者24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為兩組患者均使用甲硝唑進行治療。此藥的用法是:口服,0.2~0.4 g/次,3次/日。同時,改善患者機體的營養(yǎng)狀態(tài),積極治療其貧血的癥狀,囑其多注意休息,做好經期保健,在治療期間不要過性生活,注意防寒保暖。在此基礎上,使用盆腔炎治療儀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是:讓患者取仰臥位,對其下腹部的皮膚進行消毒后,將浸有生理鹽水的無菌紗布放在此處。將腹部電極板放在紗布上,并進行固定。常規(guī)消毒患者的外陰及陰道,緩慢地將陰道電擊棒插入其陰道直至穹窿部,啟動盆腔炎治療儀。將患者腹部的溫度控制為35℃~42℃,其腹部電極板的治療強度為5~10級,將患者陰道的溫度控制為35℃~40℃。每次治療30min,每日治療1次,治療10 d為1個療程。
1)治療4周后,分別統計在兩組中腰部墜脹、腰痛、神經衰弱、腹部壓痛癥狀消失患者所占的比例。2)在進行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分別檢測兩組患者的紅細胞沉降率、白細胞計數及陰道分泌物的酸堿度。
使用SPSS20.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進行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紅細胞沉降率、白細胞計數及陰道分泌物的酸堿度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觀察組患者的紅細胞沉降率慢于對照組患者,其白細胞計數少于對照組患者,其陰道分泌物的酸堿度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進行治療前后其紅細胞沉降率、白細胞計數及陰道分泌物酸堿度的比較(±s )
表1 兩組患者在進行治療前后其紅細胞沉降率、白細胞計數及陰道分泌物酸堿度的比較(±s )
注:△表示與觀察組患者相比, P<0.05;*表示與本組患者治療前相比, P<0.05。
陰道分泌物酸堿度觀察組(n=47)組別 時間 白細胞(×109/L)紅細胞沉降率(mm/h)治療前 8.4±1.6 19.1±7.5 5.5±0.5治療4周后 6.5±1.5* 13.5±3.3* 4.4±0.6*對照組(n=40)治療前 8.5±1.1 20.5±5.1 5.4±0.7治療4周后 7.2±1.5*△ 16.5±3.1*△ 4.8±0.5*△
治療4周后,在觀察組中,腰部墜脹、腰痛、神經衰弱、腹部壓痛癥狀消失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別為91.49%(43/47)、87.23 %(41/47)、74.47%(35/47)、100.00 %(47/47)。在對照組中,腰部墜脹、腰痛、神經衰弱、腹部壓痛癥狀消失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別為62.50%(25/40)、70.00(28/40)、62.50(25/40)、87.50(35/40)。在觀察組中,腰部墜脹、腰痛、神經衰弱、腹部壓痛癥狀消失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對照組(P<0.05)。
研究發(fā)現,病原體感染是誘發(fā)慢性盆腔炎的主要原因。此病具有治愈難度大、易復發(fā)的特點。此特點與女性盆腔、子宮的解剖結構較為特殊有關。對慢性盆腔炎患者進行單純藥物治療的效果并不理想,無法全面地改善其盆腔的血液循環(huán)[2]。近年來,臨床上多用盆腔治療儀對慢性盆腔炎患者進行治療。此儀器是通過物理加熱的原理加快慢性盆腔炎患者盆腔的血液循環(huán),進而促進此處炎癥的吸收和消退[3]。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用盆腔炎治療儀治療慢性盆腔炎的效果較為理想。
[1]王子靜,畢學漢,張夢婷,等.盆腔炎與卵巢腫瘤發(fā)生風險的Meta分析[J].腫瘤防治研究,2015,42(4):363-368.
[2]陶婉君,李根,龍旭,等.奧硝唑聯合阿奇霉素治療盆腔炎的系統評價[J].中國藥房,2016,27(36):5115-5117.
[3]蔡芳.慢性宮頸炎及盆腔炎的病因及療效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 ),2013,23(9):5047-5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