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茶渣微晶纖維素的制備及表征

        2018-04-12 08:40:34黃華黃惠華
        食品研究與開發(fā) 2018年7期
        關鍵詞:茶渣無定形聚合度

        黃華,黃惠華

        (華南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廣東廣州510640)

        微晶纖維素(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MCC)是一種以β-1,4葡萄糖苷鍵結合的直鏈式多糖,由植物原料經(jīng)稀酸水解成α-纖維素后,再經(jīng)部分解聚后形成的結晶狀纖維,是具有極限聚合度的可自由流動的白色或近白色粉末狀固體物質[1]。微晶纖維素無臭無味,不溶于水、稀酸、有機溶劑以及油脂等,且流動性強,可在水中分散,并在弱堿溶液中部分溶脹,羧甲基化、乙?;?、酯化反應性能相對較高[2]。自1875年Girard首次將纖維素的稀酸水解固體產(chǎn)物命名為“水解纖維素”以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微晶纖維素一直被視為無法利用的產(chǎn)品。1957年美國開始研究微晶纖維素的生產(chǎn)方法并投入實際應用,至今微晶纖維素已經(jīng)成為一種重要的纖維素衍生物,在醫(yī)藥、食品、化工等領域獲得廣泛應用[3]。

        茶(Camellia sinensis)是一種在世界范圍內廣受喜愛的健康飲品。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生產(chǎn)大國和消費大國,據(jù)統(tǒng)計,2013年,我國茶葉總產(chǎn)量高達192.44萬噸,茶葉播種面積達175.00萬hm2,分別占世界茶葉總產(chǎn)量和茶葉播種總面積的36.00%和49.70%左右。茶葉在深加工成茶飲料、速溶茶、茶多酚等產(chǎn)品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大量的茶渣,如果這些茶渣直接作為廢物處理,不僅會造成資源浪費,還會污染和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4]。茶渣主要成分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茶蛋白、茶多酚等,其中纖維素的含量占干重的13%~19%[5]。我國目前對茶渣的綜合利用仍處于初步研究階段,主要集中在活性成分如茶多酚和茶多糖等的提取,其中對于茶渣中纖維素的提取和高值化利用研究較少。因此高值化利用茶渣等農(nóng)產(chǎn)品廢棄物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更有效地開發(fā)利用茶渣纖維素資源,先用亞氯酸鈉、氫氧化鈉預處理茶渣,除去木質素、半纖維素等得到茶渣粗纖維,然后采用鹽酸水解制備茶渣微晶纖維素。研究確定了合理的工藝路線,并對影響茶渣微晶纖維素得率、聚合度和結晶度的酸解時間、料液比、酸解溫度、鹽酸濃度等工藝條件進行了探討。研究結果為茶渣纖維素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技術支持,也為其他植物性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提供了理論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試劑

        試驗所用茶渣為2012年夏季生產(chǎn)紅茶(夏茶)經(jīng)過多次萃取后獲得的茶渣;亞氯酸鈉: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雙氫氧化乙二胺銅溶液:美國Acros Organics公司;氫氧化鈉、鹽酸、濃硫酸均為分析純:廣州化學試劑廠;乙醇為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1.2 儀器與設備

        FW135型中草藥粉碎機: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DF-101S集熱式恒溫加熱磁力攪拌器:廣州市星爍儀器有限公司;JW-3021HR型高速冷凍離心機:安徽嘉文儀器裝備有限公司;DNG-9070電熱鼓風干燥箱:上海精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烏式粘度計(φ1.0mm):上海精科有限公司;D8 ADVANCE型X射線衍射儀、VECTOR33型傅立葉紅外光譜儀:德國Bruker公司。

        1.3 試驗方法

        1.3.1 茶渣纖維素的提取制備

        茶渣纖維素提取工藝參考Dai等[6-7]的方法。干燥后的茶渣(tea residue,TR)用中草藥粉碎機粉碎后,60目篩分。稱取一定量的茶渣干粉,按照料液比1∶30(g/mL)加入蒸餾水,于80℃水浴浸提20 min,重復3次,除去水溶性成分,過濾干燥。按料液比1∶20(g/mL)加入7.5%亞氯酸鈉溶液,用鹽酸調節(jié)pH3.8~4.0,在75℃處理2 h除去木質素,過濾洗滌至中性后烘干得到去木質素纖維素。最后用10%氫氧化鈉溶液,室溫下磁力攪拌10 h除去半纖維素,過濾并將濾渣洗滌至中性,55℃干燥至衡重,粉碎、過80目篩,得到去木質素去半纖維素的茶渣纖維素(tea cellulose,TC)待用。

        1.3.2 茶渣微晶纖維素的提取制備

        以1.3.1方法中提取的茶渣纖維素作為原料,按照一定的料液比加入鹽酸溶液,在設定溫度下水解一定時間后,加入兩倍體積的蒸餾水,待固液分層后,過濾,并將濾渣用蒸餾水洗滌至中性,55℃烘干至恒重,研磨粉碎,100目篩分,即得茶渣微晶纖維素(tea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TMCC)[8]。

        1.3.3 單因素試驗

        1.3.3.1 酸解時間的確定

        以茶渣微晶纖維素的得率、聚合度和結晶度變化為指標,在鹽酸質量分數(shù)6%、酸解溫度90℃、料液比1 ∶15(g/mL)條件下,研究酸解時間 20、40、60、80、100 min對微晶纖維素制備得率、聚合度和結晶度的影響。

        1.3.3.2 酸解溫度的確定

        酸解時間60 min,其他條件同1.3.3.1節(jié),研究酸解溫度 70、80、90、100、110 ℃對微晶纖維素制備得率、聚合度和結晶度的影響。

        1.3.3.3 鹽酸質量分數(shù)的確定

        酸解時間60 min,其他條件同1.3.3.1節(jié),研究鹽酸質量分數(shù)4%、5%、6%、7%、8%對微晶纖維素制備得率、聚合度和結晶度的影響。

        1.3.3.4 料液比的確定

        酸解時間60 min,其他條件同1.3.3.1節(jié),研究料液比 1 ∶10、1 ∶13、1 ∶15、1 ∶17、1 ∶20(g/mL)對微晶纖維素制備得率、聚合度和結晶度的影響。

        1.3.4 正交優(yōu)化試驗

        根據(jù)單因素試驗結果,選取鹽酸濃度、酸解時間、酸解溫度、料液比為試驗因素設計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試驗,以得率為主要考察指標,優(yōu)化制備茶渣微晶纖維素的最佳工藝參數(shù)。

        1.4 表征及分析方法

        1.4.1 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DP)分析

        按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第四部規(guī)定的飽和氫氧化銅乙二胺-烏式粘度計法法[9]測定MCC聚合度。準確稱取1.3 g茶渣微晶纖維素樣品,精密加蒸餾水和雙氫氧化乙二胺銅溶液各25 mL,充分溶解微晶纖維素,通過測定微晶纖維素-銅乙二胺溶液及空白溶液在烏式粘度計中的流出時間,計算微晶纖維素的相對粘度值(ηrel)并進一步查表得[η]C值[特性粘度[η](mL/g)和濃度 C(g/100mL)的乘積]。樣品的聚合度(DP)按式(1)計算:

        式中:m為微晶纖維素樣品取樣量,g。

        1.4.2 得率

        茶渣微晶纖維素樣品的得率按公式(2)計算:

        1.4.3 X-射線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XRD)

        參考Adel等[10]的方法。使用D8 ADVANCE型X射線衍射儀進行樣品的衍射強度測定,Cu、Kα射線,掃描角度 2θ 為 5°~60°,掃描速率 2°/min,步長 0.013°,管壓40 kV,電流40 mA。樣品的相對結晶度(crystallinity index,CrI)按 Segal公式(3)計算[11]:

        式中:I002為(002)晶面衍射峰(2θ=22°~23°)的最大吸收強度,代表結晶區(qū)的衍射強度;Iam為纖維素無定形區(qū)(2θ=18°~19°)的最小吸收強度,代表無定形區(qū)的衍射強度。

        樣品的平均晶粒尺寸按Scherrer公式(4)計算[12]:

        式中:L為晶粒尺寸,nm;k為Scherrer常數(shù)(0.94);θ為各晶面的衍射角;β為衍射峰半高寬度;λ為X射線波長(0.154 18 nm)。

        1.4.4 紅外光譜分析(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xiàn)TIR)

        參考Kalita等[13]的方法。采用KBr壓片法,取2mg茶渣微晶纖維素樣品與100mg干燥KBr粉末在瑪瑙研缽中研細并混合均勻,壓制成厚度1 mm左右的薄片,使用VECTOR33型傅立葉紅外光譜儀進行樣品的紅外光譜測定,測量范圍4 000 cm-1~400 cm-1,掃描次數(shù)為100,分辨率為4 cm-1。

        1.4.5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所有試驗重復3次,取平均值并計算標準偏差,采用SPSS 19.0、OriginPro 8.6統(tǒng)計分析試驗數(shù)據(jù)并進行繪圖。

        2 結果與分析

        2.1 單因素試驗結果與分析

        2.1.1 酸解時間對茶渣微晶纖維素制備的影響

        在酸解溫度90℃、鹽酸質量分數(shù)6%、料液比1∶15(g/mL)的固定條件下,研究鹽酸水解時間對茶渣微晶纖維素得率、聚合度和結晶度的影響,見圖1。

        圖1 酸解時間對茶渣微晶纖維素結晶度、聚合度和得率的影響Fig.1 Effect of acid hydrolysis time on the crystallinity index(CrI),degree of polymerization(DP)and yield of the tea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如圖1所示,隨著酸解時間延長,茶渣微晶纖維素的結晶度保持平穩(wěn)上升,而得率和聚合度均下降,具體表現(xiàn)為 20 min~40 min平緩下降,40 min~80 min顯著降低,80 min后聚合度趨于平穩(wěn)、得率下降減緩。這是因為纖維素由結晶區(qū)和無定型區(qū)兩種部分組成,無論是結晶區(qū)還是無定型區(qū)都存在質子的作用位點,即對酸質子特別敏感的β-1,4糖苷鍵[14]。但由于結晶區(qū)的位點被晶體保護而無法企及,相比之下無定形區(qū)具有較大的可及性和反應活性[15],因此在水解反應進行時,酸釋放的質子主要進入纖維素長鏈的無定形區(qū),加速其糖苷鍵的水解,無定形區(qū)的纖維素被水解成葡萄糖,使得率和聚合度快速下降。與此同時,無定形區(qū)被水解會進一步暴露和釋放結晶區(qū),導致纖維素微晶聚集體的形成,使結晶度逐漸升高。在80 min時已達到極限聚合度,無定形區(qū)的纖維素基本被全部降解。大于80 min后,聚合度趨于平穩(wěn),但繼續(xù)反應會導致結晶區(qū)也從表面開始被損耗,纖維素過度水解,使得得率進一步下降。因此,綜合得率、聚合度和結晶度,初步確定酸解時間為80 min。

        2.1.2 酸解溫度對茶渣微晶纖維素制備的影響

        在酸解時間60 min、鹽酸質量分數(shù)6%、料液比1∶15(g/mL)的條件下,研究鹽酸水解溫度對茶渣微晶纖維素得率、聚合度和結晶度的影響,見圖2。

        圖2 酸解溫度對茶渣微晶纖維素結晶度、聚合度和得率的影響Fig.2 Effect of acid hydrolysis temperature on the crystallinity index(CrI),degree of polymerization(DP)and yield of the tea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如圖2所示,隨著溫度的升高,茶渣纖維素的降解程度加大,微晶纖維素得率和聚合度下降,結晶度平穩(wěn)上升。70℃~80℃微晶纖維素得率降幅較小,而聚合度快速下降;當溫度超過90℃之后,微晶纖維素聚合度降低速度減緩,而得率急劇下降。這是因為在70℃~80℃范圍內,溫度越高,氫離子活性越大,作用在β-1,4糖苷鍵能促進纖維素分子糖苷鍵的斷裂,使微晶纖維素的聚合度減?。坏敵^90℃之后,溫度過高,會導致小的纖維素片段降解為小分子糖,從而使得率驟降[16]。因此,綜合考慮,初步確定酸解溫度為90℃。

        2.1.3 鹽酸質量分數(shù)對茶渣微晶纖維素制備的影響

        在酸解時間60 min、酸解溫度 90℃、料液比1∶15(g/mL)的固定條件下,研究鹽酸質量分數(shù)對茶渣微晶纖維素得率、聚合度和結晶度的影響,見圖3。

        圖3 鹽酸濃度對茶渣微晶纖維素結晶度、聚合度和得率的影響Fig.3 Effect of hydrochloric acid concentration on the crystallinity index(CrI),degree of polymerization(DP)and yield of the tea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如圖3所示,隨著鹽酸質量分數(shù)的增加,微晶纖維素的聚合度逐漸降低,結晶度整體呈上升趨勢。這是因為在鹽酸作用下,β-1,4糖苷鍵斷裂,纖維素無定形區(qū)逐漸被水解成小分子,且隨著鹽酸濃度增加,降低了糖苷鍵斷裂的活化能從而提高了水解效率,使得微晶纖維素聚合度降低、結晶度上升[17]。當鹽酸質量分數(shù)大于7%時,聚合度下降趨勢明顯減弱,說明酸濃度的提高對水解的促進作用已經(jīng)達到極限[18]。在4%~7%的濃度范圍內,鹽酸質量分數(shù)對微晶纖維素得率影響較小,微晶纖維素得率基本穩(wěn)定在59%~61%之間。當酸濃度超過7%時,得率有所下降,這是由于高濃度鹽酸過度水解,微晶纖維素進一步水解成小分子糖所致。因此,綜合考慮微晶纖維素得率、聚合度和結晶度,初步確定鹽酸質量分數(shù)為7%。

        2.1.4 料液比對茶渣微晶纖維素制備的影響

        在酸解時間60 min、酸解溫度90℃、鹽酸質量分數(shù)6%的固定條件下,研究料液比對茶渣微晶纖維素得率、聚合度和結晶度的影響,見圖4。

        如圖4所示,總體上料液比對微晶纖維素得率、聚合度和結晶度的影響較小。料液比在1∶10(g/mL)~1∶15(g/mL)時,微晶纖維素得率變化不大,這是由于粉末狀纖維素吸水量較大,當反應體系中溶液的量比較少時,水解液流動性小,不能與纖維素充分接觸,導致纖維素無定形區(qū)得不到充分降解,得率、聚合度和結晶度變化不大[19]。當液體量增大,料液比為1∶17(g/mL)時,體系粘度降低,攪拌更充分,酸更容易滲透進纖維素無定形區(qū),提高了水解效率,聚合度降低、結晶度升高。此時混合已較為充分,繼續(xù)增大液體量至料液比為1∶18(g/mL)時,結晶度和得率并沒有明顯變化。因此,綜合考慮微晶纖維素得率、聚合度和結晶度,初步確定料液比為 1∶17(g/mL)。

        2.2 正交試驗結果與分析

        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為進一步優(yōu)化工藝條件,選取鹽酸濃度、酸解時間、酸解溫度、料液比為試驗因素設計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試驗,以得率為主要考察指標,優(yōu)化制備茶渣微晶纖維素的最佳工藝參數(shù)。因素水平設計如表1所示,正交試驗結果見表2。

        表1 正交試驗因素與水平表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表2 正交試驗結果Table 2 Result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續(xù)表2 正交試驗結果Continue table 2 Result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由表2的R值大小可以判斷出,各因素對茶渣微晶纖維素得率的影響作用主次順序為:酸解溫度(C)>鹽酸濃度(A)>酸解時間(B)>料液比(D)。通過k值可得到,制備茶渣微晶纖維素的最優(yōu)組合條件為A3B3C3D1。在此條件下進行3次平行試驗驗證穩(wěn)定性,試驗結果為平均得率54.34%,平均聚合度128,再現(xiàn)性良好,且其得率高于正交試驗表中1至9號所有試驗組的MCC得率,因此確定茶渣微晶纖維素的最佳制備工藝條件為:酸解溫度95℃、鹽酸濃度8%、酸解時間 90 min、料液比 1∶16(g/mL)。

        2.3 產(chǎn)物的表征與分析

        2.3.1 X-射線衍射分析

        茶渣纖維素(TC)和茶渣微晶纖維素(TMCC)的XRD對比圖譜如圖5所示。

        圖5 茶渣纖維素(a)和茶渣微晶纖維素(b)的XRD圖譜Fig.5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of the cellulose and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prepared from tea residue

        從圖5中可看出,TC和TMCC兩個樣品在衍射角2θ為 15.5°、22.3 °、34.5 °處都出現(xiàn)了明顯的衍射峰,其中2θ=15.5°的衍射峰是由2θ為14.8°和16.5°兩個特征衍射峰重疊而成,這兩個特征衍射峰分別對應(101)晶面和(101)晶面[20],2θ =22.3 °的主峰對應(002)晶面,2θ=34.5°的衍射峰對應(040)晶面,與纖維素晶型Ⅰ的特征峰位置基本一致[21]。這說明酸水解并沒有改變原纖維素構型,水解后的微晶纖維素仍保持水解前原有的纖維素Ⅰ晶型結構。

        天然纖維素具有結晶區(qū)和非結晶區(qū)(無定形區(qū))兩部分,其中結晶區(qū)占纖維素整體的百分率即為結晶度。由圖5可見,TC經(jīng)過酸水解后得到TMCC,(002)面的結晶峰衍射強度明顯增強,峰形變得更尖銳,表明結晶度顯著提高[22]。采用Segal公式和Scherrer公式分別計算結晶度和(002)晶面的晶粒尺寸,求得TC結晶度為39.05%,晶粒尺寸為2.79 nm,TMCC結晶度為67.77%,晶粒尺寸為3.98 nm,即纖維素經(jīng)酸水解后結晶度提高,晶粒尺寸變大。這是因為在酸水解過程中,無定形區(qū)的可及性和反應活性比結晶區(qū)大,酸釋放的質子主要進入纖維素長鏈的無定形區(qū),加速其β-1,4糖苷鍵斷裂,從而暴露和釋放結晶區(qū),導致纖維素微晶聚集體的形成。此過程一直持續(xù)直至達到極限聚合度,無定形區(qū)的纖維素被基本降解,結晶區(qū)的纖維素僅晶體表面部分損耗,使得結晶度大大提高。同時,水解過程中許多小晶粒和不完整晶粒被降解,從而使得晶粒尺寸增大[23]。

        2.3.2 紅外光譜分析

        為進一步研究微晶纖維素提取過程中是否發(fā)生官能團等化學成分變化,對茶渣纖維素(TC)和茶渣微晶纖維素(TMCC)進行了紅外光譜分析,結果如圖6所示。

        圖6 茶渣纖維素(a)和茶渣微晶纖維素(b)的紅外光譜圖Fig.6 FTIR spectra of cellulose and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from tea residue

        由圖6可知,TC和TMCC兩個樣品的紅外吸收峰位置基本一致,說明鹽酸水解過程中并沒有發(fā)生衍生化反應,水解前后纖維素的分子結構并沒有發(fā)生變化。3 449 cm-1處的寬吸收峰是纖維素中羥基O-H的伸縮振動引起的,對比于TC,TMCC在此處強度有所降低,這是由于水解過程中纖維素鏈間氫鍵的降解所致。1 634 cm-1處為O-H彎曲振動峰,是由于纖維素與水分子間的強烈相互作用引起的吸附水信號峰。2 916 cm-1是甲基、亞甲基和次甲基中C-H的伸縮振動峰。1163、1 023 cm-1處的吸收峰分別對應C-O基團的伸縮振動和吡喃糖環(huán)中C1-O-C4的不對稱伸縮振動[24]。896 cm-1處是C-H的搖擺振動峰,代表纖維素中葡萄糖環(huán)的β-糖苷鍵鏈接,是纖維素的特征結構峰。對比TC,TMCC在896 cm-1處的吸收峰強度有所增加,說明纖維素純度有一定的提高[25]。

        此外,1 516 cm-1處的吸收峰一般認為是木質素苯環(huán)骨架中的C=C伸縮振動引起的特殊吸收,1 735 cm-1處的吸收峰對應的是半纖維素中乙酰基或醛酸酯基的C=O伸縮振動,或者是由木質素和半纖維素中阿魏酸、對香豆酸的羧基酯鍵所引起的[26]。在TC和TMCC的紅外光譜圖中,均無發(fā)現(xiàn)在1 516或1 735 cm-1處有明顯吸收峰,這說明在TC制備過程中,酸性亞氯酸鈉處理和高濃度NaOH處理可以有效去除茶渣原料中的木質素和半纖維素。

        3 結論

        本文以茶渣為原料,經(jīng)過亞氯酸鈉處理和堿處理脫去木質素和半纖維素得到茶渣纖維素,再經(jīng)過鹽酸水解將其轉化為微晶纖維素。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研究酸解時間、酸解溫度、鹽酸濃度及料液比對微晶纖維素得率、聚合度和結晶度的影響,并進行正交試驗優(yōu)化。結果表明,鹽酸水解制備茶渣微晶纖維素的4個因素對其得率影響最大的是酸解溫度,其次是鹽酸濃度,再次是酸解時間,料液比影響最小,制備的最佳工藝條件為:酸解溫度95℃、鹽酸質量分數(shù)8%、酸解時間90 min、料液比1∶16(g/mL)。在此條件下制備的茶渣微晶纖維素得率為54.34%,聚合度為128。X-射線衍射分析表明,茶渣微晶纖維素為纖維素Ⅰ晶型結構,結晶度達67.77%,晶粒尺寸為3.98 nm。紅外光譜分析表明,制備得到的茶渣微晶纖維素與茶渣纖維素的結構一致,鹽酸水解只是降解纖維素,并沒有發(fā)生其他衍生化反應。本法工藝簡單,且能充分利用茶渣資源制備性能較好的微晶纖維素產(chǎn)品,提高了茶渣的附加價值,為其綜合開發(fā)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徑。

        參考文獻:

        [1]曹詠梅,黃科林,吳睿,等.微晶纖維素的性質、應用及市場前景[J].企業(yè)科技與發(fā)展,2009(12):48-51

        [2]陸紅佳,鄭龍輝,劉雄.微晶纖維素在食品工業(yè)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11(3):141-145

        [3]劉俊華,張美云,陸趙情,等.微晶纖維素特性的研究[J].華東紙業(yè),2013,44(4):1-6

        [4]謝楓,金玲莉,涂娟,等.茶廢棄物綜合利用研究進展[J].農(nóng)業(yè)科學與技術:英文版,2015,31(7):140-145

        [5]鄭清梅,陳昆平,鐘艷梅,等.4類茶葉及其茶渣主要成分的測定與分析[J].廣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15,42(6):14-20

        [6]Dai H,Huang H.Modified pineapple peel cellulose hydrogels embedded with sepia ink for effective removal of methylene blue[J].Carbohydrate Polymers,2016(148):1-10

        [7]劉智鈞,譚展榆,黃惠華.不同嫩度茶葉纖維素水凝膠的制備及其表征[J].現(xiàn)代食品科技,2016(4):166-170

        [8]方培蓉,蔣達洪,黃敏.椰子中果皮微晶纖維素的制備工藝[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5(9):220-224

        [9]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5:601-605

        [10]Adel A M,El-Wahab Z H A,Ibrahim A A,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prepared from lignocellulosic materials.Part II: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J].Carbohydrate Polymers,2011,83(2):676-687

        [11]Segal L C,Creely J,Martin A E J,et al.An Empirical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Degree of Crystallinity of Native Cellulose Using the XRay Diffractometer[J].Textile Research Journal,1959,29(10):786-794

        [12]He J,Tang Y,Wang S Y.Differences i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amboo fibres and other natural cellulose fibres:Studies on X-ray diffraction,solid state 13C-CP/MAS NMR,and second derivative FTIR spectroscopy data[J].Iranian Polymer Journal,2007,16(12):807-818

        [13]Kalita R D,Nath Y,Ochubiojo M E,et al.Extra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from fodder grass;Setaria glauca(L)P.Beauv,and its potential as a drug delivery vehicle for isoniazid,a first line antituberculosis drug[J].Colloids&Surfaces B Biointerfaces,2013,108(4):85-89

        [14]陰艷華.稻草纖維素降解及微晶纖維素的制備研究[D].湖北:華中科技大學,2011

        [15]任海偉,李金平,張軼,等.白酒丟糟制備微晶纖維素工藝優(yōu)化及結構特性[J].現(xiàn)代食品科技,2013(10):2461-2468

        [16]曾小峰,彭雪嬌,談安群,等.柚皮微晶纖維素的制備及其結構特性研究[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16,42(9):98-103

        [17]張冬麗,程力,顧正彪,等.玉米秸稈微晶纖維素的制備及其性質[J].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2016,35(10):1113-1119

        [18]何晨雨,顧正彪,程力,等.馬鈴薯渣制備微晶纖維素的工藝研究[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5,36(8):230-234

        [19]郭美麗,羅倉學.響應面試驗優(yōu)化蘋果渣微晶纖維素制備工藝[J].食品科學,2011,32(4):54-58

        [20]李龍,盛冠忠.X射線衍射法分析棉稈皮纖維結晶結構[J].纖維素科學與技術,2009,17(4):37-40

        [21]袁毅,張黎明,高文遠.穿龍薯蕷微晶纖維素的制備及其理化性質研究[J].生物質化學工程,2007,41(4):22-26

        [22]Haafiz M K,Hassan A,Zakaria Z,et al.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from oil palm biomass residue[J].Carbohydrate Polymers,2013,93(2):628-634

        [23]Trache D,Donnot A,Khimeche K,et al.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isolated from Alfa fibres.[J].Carbohydrate Polymers,2014,104(1):223-230

        [24]Xiang L Y,Mohammed M A P,Baharuddin A S.Characterisation of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from oil palm fibres for food applications[J].Carbohydr Polym,2016(148):11-20

        [25]Naduparambath S,J T V,V S,et al.Isola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cellulose nanocrystals from sago seed shells[J].Carbohydr Polym,2017(180):13-20

        [26]Sheltami R M,Abdullah I,Ahmad I,et al.Extraction of cellulose nanocrystals from mengkuang leaves(Pandanus tectorius).[J].Carbohydrate Polymers,2012,88(2):772-779

        猜你喜歡
        茶渣無定形聚合度
        中國茶渣綜合利用研究現(xiàn)狀
        膜分離工藝提高產(chǎn)品中高聚合度ε-聚賴氨酸含量
        無定形碳酸鈣的穩(wěn)定性和結晶轉化過程研究進展
        固體推進劑用無定形硼粉高溫提純工藝研究
        火工品(2019年3期)2019-09-02 05:48:00
        差示掃描量熱法研究無定形硝苯地平的穩(wěn)定性
        一種快速大量制備無定形碳酸鹽礦物的方法
        花茶渣呈現(xiàn)雅風色調
        鳳凰生活(2016年3期)2016-03-08 14:52:56
        茶覺生活的棄質
        鳳凰生活(2016年3期)2016-03-08 14:52:12
        聚醋酸乙烯聚合度的在線監(jiān)測
        安徽化工(2016年5期)2016-02-27 08:25:04
        聚合度7-15的殼寡糖抑制脂多糖刺激的單核細胞產(chǎn)生TNF-α和IL-8的作用研究
        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观看| 自由成熟女性性毛茸茸应用特色| 少妇无码太爽了在线播放| 免费中文熟妇在线影片| 2021国产成人精品国产|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无码AV午夜福利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资源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精品三上悠亚久久 | 日本高清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精品小草| 亚洲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 久久道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久久|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999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日韩日韩日韩日韩日韩日韩日韩| 潮喷失禁大喷水aⅴ无码| 女人做爰高潮呻吟17分钟| 在线精品国内视频秒播| 一本大道综合久久丝袜精品|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三四区| 99无码精品二区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国产精品毛片99久久久久| 国产黄久色一区2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国产人成精品综合欧美成人| 伊人亚洲综合影院首页| 国产高清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性猛交xxxx富婆| 亚洲AV毛片无码成人区httP| 亚洲不卡av不卡一区二区| 成人国产精品三上悠亚久久 |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91在线播放九色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