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彤
(鄭州大學,河南鄭州 450000)
距離國家藝術基金《中原弦索樂藝術人才培養(yǎng)》項目工作結束已有近兩年時間,我與導師陳艷教授及其他學生們的記憶,仿佛還停留在2016年格外炎熱的夏天。
國家藝術基金是經國務院批準,由文化部、財務部設立的公益性基金,旨在繁榮藝術創(chuàng)作、打造和推廣原創(chuàng)精品力作、培養(yǎng)藝術創(chuàng)作人才,推進國家藝術事業(yè)健康發(fā)展。自2013年設立以來,國家藝術基金已經資助扶持了一批優(yōu)秀劇目、劇種,為我國藝術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原弦索樂藝術人才培養(yǎng)》項目于2015年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立項,陳艷教授為項目主持人,進行了歷時一年的籌劃及三個月的項目主體實施工作。作為項目主持人,這一項目凝聚了陳艷教授許多年來的研究成果,也實現(xiàn)了她弘揚中原弦索樂藝術文化的心愿。該項目從申報到立項、籌備、宣傳、招生直至成功舉辦,我都親身在導師陳艷教授身邊學習并經歷著。我深知,導師為中原弦索樂傳承與發(fā)展所做出的貢獻是意義重大的,她為這項工作許多個日夜不眠不休的精神也深深地感動著我們。
2015年,自導師陳艷教授得到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立項后,我們便與導師共同展開了詳細的項目策劃工作。由于國家藝術基金創(chuàng)立時間不久,沒有太多前人的經驗可以借鑒,而導師身邊也只有為數(shù)不多的幾位教師與一群工作經驗幾乎為零的學生們。導師陳艷教授十分信任我們,多次召開會議,耐心的為我們做好前期的任務分工。2015年寒假,我們帶著自身的任務去往各地進行招生簡章的發(fā)放與項目宣傳工作。
2016年初,我們順利收到了來自各地優(yōu)秀人才的報名資料,收獲了工作的初步成果,所有的師生都充滿喜悅,而導師卻承擔著越來越重的壓力,她深知,接下來要面對的是更多的難題。距離項目開班時間越來越近,大到課程的安排、授課專家的邀請、采風時間與地點的安排,小到授課教室的選擇、學員的住宿等,太多工作需要完成。猶記得2016年上半年的每個禮拜,我們都在組織會議、總結工作進度、安排新階段工作中度過。每一個小組的工作都順利的進展著,偶爾有犯錯誤的時候,陳艷老師在教育我們時,也不忘教導我們:犯錯也是進步的過程。半年的時光里,我與身邊的伙伴們仿佛突然飛快地成長起來。
六月,我們迎來了一批新的伙伴,她們來自各大高校、藝術團體、民間演奏團體,我們一天天建立起深厚的友誼。課程安排的緊密而有條理,我們得到從理論到演奏不同領域大師們的指導,學員們對中原弦索樂一天天得到更深的了解。陳艷教授也作為導師帶領我們彈奏板頭曲,讓我們從演奏中體會中原地域風格。三個月的時間里,她與學員們每天生活在一起,和大家一同學習,帶領大家去鄧州和內鄉(xiāng)縣采風,學習地道的大調曲子演唱與板頭曲演奏藝術,感受當?shù)氐娘L土人情。作為項目的主持人,陳艷教授網(wǎng)羅了民間現(xiàn)存的珍貴大調曲子傳承人,其中也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黃天錫老先生等人。來自民間的演奏家們傾盡所能地將他們的藝術成果傳授給大家,中原弦索樂的火種在每個人心中慢慢的燃燒起來。
記得2016年的中秋,由于學習時間緊密,學員們沒有時間回家同親人共度佳節(jié)。陳艷教授帶領所有項目學員來到了自己家中,招待學員們一同享受美食,大家情不自禁地唱起了《一門五?!愤@首飽含祝福寓意的大調曲子,那年的中秋成為我們每一個中原弦索樂傳承人心中值得記憶的一天。
2016年9月20日,于我們而言是一個重大的日子。《中原弦索樂藝術人才培養(yǎng)》項目,在這一天進行結項驗收匯報演出,演出地點是河南省藝術中心音樂廳。身為日日在陳艷教授身邊的學生,我親眼目睹著陳老師忙碌的許多個日夜,她已經長時間沒有得到足夠的休息。清早便看到,導師前一天布滿血絲的眼睛更加紅腫了。每一位成員都在忙碌地準備著,陳老師也帶領著學生們接待到場的各位嘉賓。演出開始前一小時,我在后臺化妝室看到閉目休息的陳老師,化妝師悄聲對我說:“必須要讓你們老師休息一下,哪怕十分鐘也好,不然肯定撐不下整場的主持?!焙芫煤笪也旁谝淮伍e談中了解到,就在演出正式開始前,由于過度操勞,老師的眼睛突然出現(xiàn)短暫性的近乎失明狀態(tài),在化妝師的強制要求下,才有了化妝室里那珍貴的“十分鐘睡眠”時間。
結項驗收音樂會最終順利的圓滿落幕,當晚,專家們進行了研討會,一直到深夜,才意猶未盡地結束。結項驗收匯報演出得到了與會嘉賓的一致好評,為項目工作畫下了完滿的句號。
《中原弦索樂藝術人才培養(yǎng)》項目已經結束至今,中原弦索樂的風格已深深烙印在項目所培養(yǎng)的35位優(yōu)秀人才身上。如今的她們,帶著中原弦索音樂的火種,在我國的各個地區(qū)進行傳播,以星火燎原之勢挽救著這一漸漸消亡的民間藝術風格。項目主持人陳艷教授無疑是這項事業(yè)最大的付出者。
通過這耗時近兩年的工作,我們在導師陳艷教授身上學到了遠遠多于學校中所學到的東西。她無時不刻地用自己的行動感染著我們,教導我們踏踏實實做學問,把知識與經驗毫無保留的傳授給我們。時光帶走了導師的風華正茂,卻為我們披上了成熟穩(wěn)健的外衣,導師身邊的我們漸漸成長成為有知識、有能力的一群“孩子們”。
《中原弦索樂藝術人才培養(yǎng)》項目工作結束已過許久,我的導師陳艷教授卻從未停止將中原弦索樂傳承下去。國家藝術基金《中原弦索樂藝術人才培養(yǎng)》項目所播撒的星星之火,仿佛也正一步步在中華大地各處的土壤中熊熊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