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苗,常尚連,畢云霞,張立賓
(東營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山東 東營 257000)
猴頭菇(Hericium erinaceus),因形似猴子的頭,又稱猴頭、猴菇、猴蘑,是中國傳統(tǒng)的名貴菜肴,具有助消化、養(yǎng)胃、消炎等功效。我國猴頭菇大都產(chǎn)于東北[1],主要是以大棚季節(jié)性栽培為主,產(chǎn)量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近年來工廠化企業(yè)產(chǎn)品種類少、同質競爭激烈。猴頭菇發(fā)菌出菇快、產(chǎn)量高、栽培周期短,非常適合工廠化栽培。開展猴頭菇的工廠化精準栽培技術研究[2],不僅能實現(xiàn)猴頭菇的周年化生產(chǎn),也為工廠化企業(yè)栽培擴大產(chǎn)品種類,提高經(jīng)濟效益。
猴頭菇ha菌株,來自于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猴頭菇ha菌絲生長快、產(chǎn)量高、栽培周期短、子實體商品性能好,為工廠化栽培的優(yōu)良菌種。
1.2.1生長因子探索試驗
原種25℃下進行培養(yǎng),原種培養(yǎng)基配方為棉籽皮88%、麩皮10%、蔗糖1%、石膏1%,水分60%~62%。
接種等量的原種至栽培瓶中,待菌絲發(fā)滿長好,轉移至出菇室。調(diào)控出菇室設備,設計溫度、濕度、CO2濃度、光照強度梯度分別為:溫度為(17±0.5)℃、(20±0.5)℃、(23±0.5)℃、(26±0.5)℃;濕度為 60%、70%、80%、90%、98%;CO2濃度為0.070%、0.075%、0.080%、0.085%、0.090%;光照強度為 20 lx、50 lx、100 lx、150 lx、200 lx、250 lx、300 lx。記錄子實體的生長狀況,探索最適生長因子參數(shù)。
子實體畸形程度級別是按菇體的畸形部分占總部分的比例,共分10級,0~10級依次為0%、10%、20%、30%、40%、50%、60%、70%、80%、90%、100%。
菌絲密集程度用“+”表示,從“+”到“++++”表示菌絲越來越濃密。
1.2.2栽培料配比試驗
按表1設計棉籽皮和玉米芯的配比比例,接種等量的原種,在相同的環(huán)境下進行培養(yǎng)和出菇管理。記錄栽培特性和產(chǎn)量。
表1 不同配比的栽培料Tab.1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cultivationmaterial
不同溫度下猴頭菇ha菌株的栽培情況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菌絲在(20~23)℃±0.5℃時生長速度快且濃密。子實體在23℃時,產(chǎn)量最高為每瓶131.9 g,其次為溫度20℃、23℃。從子實體形態(tài)來看,17℃、20℃時子實體形態(tài)最佳,23℃、26℃時,由于溫度高、長勢過快,造成子實體疏松,菇形出現(xiàn)珊瑚狀,商品性能差。綜合比較可以得出,最適宜菌絲發(fā)菌溫度為(23±0.5)℃,子實體生長溫度為(20±0.5)℃。表3為不同濕度下猴頭菇ha菌株的栽培情況。
表2 不同溫度下猴頭菇ha菌株的栽培情況Tab.2 Cultivation of Hericium erinaceus ha strain with different temperatures
表3 不同濕度下猴頭菇ha菌株的栽培情況Tab.3 Cultivation of Hericium erinaceus ha strain with different humidity
從表3可以看出濕度為(80±2)%時,子實體長勢快,菇體致密,污染雜菌幾率最低;濕度為(60±2)%、(70±2)%時,濕度過低,菌絲生物活性低,給予了霉菌生長的機會,且子實體長勢慢;濕度為(90±2)%和 (98±2)%時,濕度過大,造成栽培料內(nèi)存有明水,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染菌現(xiàn)象,同時給予霉菌、細菌和酵母菌生長機會,雖然子實體生長較快,但水分含量過大,不耐儲運,商品性能也較差。綜合比較,栽培最佳濕度為(80±2)%。
猴頭菇為好氧型大型真菌,子實體對高濃度的CO2很敏感,一旦CO2濃度過高,子實體會出現(xiàn)畸形的現(xiàn)象。
表4 不同CO2濃度下猴頭菇ha菌株的栽培情況Tab.4 Cultivation of Hericium erinaceus ha strain with differentconcentrations of CO2
從表4中可以看出,CO2濃度為0.070%~0.075%時,子實體形狀良好,均能正常生長;當CO2濃度為0.080%~0.090%時,隨著CO2濃度的升高,子實體的畸形程度越來越高。因此子實體正常生長不出現(xiàn)畸形的情況下,能夠耐受的CO2濃度最大為0.075%。表5為不同光照強度下猴頭菇ha菌株的栽培情況。
表5 不同光照強度下猴頭菇ha菌株的栽培情況Tab.5 Cultivation of Hericium erinaceus ha strain with different illumination intensity
從表5中可以看出,光照強度在20 lx~150 lx范圍時,菇體仍然能良好生長;當光照強度為200 lx~300 lx時,菇體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淺黃和微紅的現(xiàn)象。考慮工廠化生產(chǎn)用電成本,光照強度不宜太大,因此最佳光照條件為20 lx~100 lx。
猴頭菇ha菌株在不同配方下菌絲和子實體的生長情況見表6和表7。
由表6可知,配方1~配方9整體發(fā)菌時間較配方10~配方19稍短,所有配方中均是在添加適量的棉籽殼和玉米芯時,菌絲生長速度最快,發(fā)菌時間最短;在棉籽殼含量低、玉米芯含量較高時,出現(xiàn)菌絲生長速度慢,發(fā)菌時間長。其中配方1~配方9中發(fā)菌較快的為配方2~配方7,配方10~配方19中發(fā)菌較快的為配方10~配方13,且菌絲比較密集、粗壯;配方8、配方9和配方17、配方18、配方19菌絲生長速度較慢,發(fā)菌時間長,且菌絲比較纖細、稀疏。
表6 猴頭菇ha菌株在不同配方下菌絲的生長情況Tab.6 Growth situation of Hericium erinaceus hamycelium with different formulae
表7 猴頭菇ha菌株在不同配方下子實體的生長情況Tab.7 Growth situation of Hericium erinaceus ha strain fruiting bodieswith different formulae
從表7可知,配方1~配方9較配方10~配方19的現(xiàn)蕾時間短、子實體產(chǎn)量和生物學效率高,其中配方7產(chǎn)量最高為2829.9g,生物學效率為85.75%,配方10~配方19中產(chǎn)量最高的為配方16,達到2519.7g,生物學效率為76.35%。綜合比較,當配方為棉籽殼20%、玉米芯60%、麩皮19%、石膏1%(配方7)時,猴頭菇工廠化條件下菌絲生長較快,產(chǎn)量最高。
試驗結果表明,猴頭菇ha工廠化栽培的最佳生長因子為:菌絲培養(yǎng)溫度(23±0.5)℃;出菇條件為溫度(20±0.5)℃、濕度 (80±2) %、CO2濃度不超過0.075%、光照強度20lx~100lx;栽培料配方為棉籽殼20%、玉米芯60%、麩皮19%、石膏1%,猴頭菇ha菌株的產(chǎn)量最高。本研究得出猴頭菇ha的精準工廠化栽培技術,為工廠化企業(yè)種植猴頭菇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于海龍,楊焱.工廠化生產(chǎn)條件下猴頭菌株品比試驗[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13,29(12):145-149.
[2]吳清山.猴頭菇精細化栽培關鍵技術[J].食用菌,2014(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