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君,易綺斐,張健豪,4,文 波,周蘭平,邢福武*,杜曉潔,贠建全,4,黃建昌,洪寶瑩,陳道怡
(1.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廣東省應用植物學重點實驗室,廣東廣州 510650;2.深圳市公園管理中心,廣東深圳 518040;3.深圳市中深力人力資源管理有限公司,廣東深圳 518000;4.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100049;5.仲愷農業(yè)工程學院,廣東廣州 510225;6.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民政總署,澳門 999078)
群落組成和結構是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狀態(tài)的基礎,也是實現(xiàn)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可持續(xù)發(fā)展和植被恢復的重要前提和理論基礎[1]。近10年來,較多學者對廣州地區(qū)的植物區(qū)系、植被組成、園林植物等進行調查[2-12],但涉及火爐山的植物群落研究鮮見報道。廣州市火爐山千年桐Aleuritesmontana+黧蒴錐Castanopsisfissa+山油柑Acronychiapedunculata群落是廣州地區(qū)鄉(xiāng)土植物群落的典型代表之一。因此,筆者對火爐山千年桐+黧蒴錐+山油柑群落的物種多樣性及其群落特征進行分析,以野外群落調查數(shù)據為基礎,結合廣州植物區(qū)系的特征,揭示該常綠闊葉林的植物種類組成、外貌、群落結構,為保護當?shù)氐闹脖缓头雷o林建造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和指導建議。
1.1研究地概況火爐山位于廣州市天河區(qū)東北部,廣汕公路南側(113°23′25.69″E,23°11′23.52″N),北臨廣東樹木園,西接華南植物園,東隔大觀路,海拔321.8 m,總面積約600 hm2,因狀似葫蘆,故名為葫蘆山,因廣州白話“葫蘆”與“火爐”發(fā)音相同,又稱火爐山。氣候屬于南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具有溫暖多雨、夏季長、光照充足、霜期短等氣候特征。年平均氣溫21.4~21.8 ℃,年降雨量1 689~1 876 mm。
1.2研究方法
1.2.1群落調查方法。在火爐山千年桐+黧蒴錐+山油柑群落樣地,采用相鄰格子法對該群落進行調查,共調查12個10 m×10 m的樣方,總面積1 200 m2。估算樣方內的郁閉度,樣方內的喬木處理方法為每木記賬法,對所有胸徑≥1.5 cm以上、高度≥1.5 m以上的立木進行統(tǒng)計,記錄植株的種名、胸徑、高度、枝下高、冠幅等,對灌木、草本、層間植物記錄喬木幼苗、灌木、草本、藤本植物的種名、株數(shù)、蓋度。
1.2.2數(shù)據分析。參照群落取樣調查和分析方法[13-16],分析群落中植物的優(yōu)勢程度和多樣性。
1.2.2.1重要值計算。
相對多度(RA)=某一種植物的個體總數(shù)/所有植物個體總數(shù)
(1)
相對頻度(RF)=一個種的頻度/所有種的頻度總和
(2)
相對顯著度(RP)=該種所有個體胸高斷面積之和/所有種個體胸高斷面積總和
(3)
相對蓋度(RC)=某個種的分蓋度/所有種的分蓋度總和
(4)
喬木層重要值(IV)=相對多度+相對頻度+相對顯著度
(5)
灌木層(草本層)重要值(IV)=相對多度+相對頻度+相對蓋度
(6)
1.2.2.2物種多樣性測度公式。
物種豐富度Margalef指數(shù):E=(S-1)/lnN
(7)
(8)
變化度Shannon-Wiener指數(shù):H′= -∑PilnPi
(9)
均勻度Pielou指數(shù):JSW=(-∑PilnPi)/lnS
(10)
式中,S為樣方的植物種類總和;Pi為種i的個體數(shù)占所有種個體總數(shù)的比率;N為樣方所有物種的個體數(shù)之和。
2.1物種組成廣州火爐山1 200 m2群落樣地內有維管植物共73種,隸屬43科64屬。其中蕨類植物有7科7屬8種,種子植物有36科57屬65種,分別占總種數(shù)的10.96%、89.04%(表1)。按照每個科所含物種數(shù)的多少,可分為中等科(大于10~ 20種)、寡種科(2~10種)和單種科(1種)[17]?;馉t山千年桐+黧蒴錐+山油柑群落中寡種科有13個,占總科數(shù)的30.23%;單種科有30個,占總科數(shù)的69.77%;沒有中等科。熱帶性質的茜草科(Rubiaceae)6屬6種、大戟科(Euphorbiaceae)5屬5種、百合科(Liliaceae)4屬5種、蕓香科(Rutaceae)4屬4種等植物種數(shù)相對較多,科的區(qū)系有較強的熱帶性質。
表1 火爐山千年桐+黧蒴錐+山油柑群落物種組成分析
2.2群落垂直結構火爐山千年桐+黧蒴錐+山油柑群落結構比較簡單,成層現(xiàn)象明顯,可分為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和層間植物。喬木層只有1層,層高1.50~12.00 m,平均高度4.96 m,樹干大體較直,樹冠連續(xù)。該層物種不多,共有12種。由表2可知,喬木層中山油柑、千年桐、黧蒴錐在群落中占有極為明顯的優(yōu)勢地位,重要值分別為 0.587 5、0.309 3、0.290 4,說明該群落次生性較強,仍處于演替初期階段。
表2 喬木層物種的重要值(重要值≥0.03)
樣地中灌木層共有41種,物種豐富,均高在0.50~4.12 m,主要集中在1.5 m左右。由表3可知,假鷹爪、九節(jié)、山油柑在群落中的重要值較高,分別為0.407 0、0.422 1、0.346 0;其次豺皮樟、粗葉榕(Ficushirta)、梅葉冬青(Ilexasprella)等數(shù)量較多,形成了灌木層豐富的物種繁殖庫。此外,山茶(Camelliajaponica)、樟(Cinnamomumcamphora)、牛耳楓(Daphniphyllumcalycinum)、蒲桃等數(shù)量僅有1株。
樣地中草本植物有14種,種類不多。由表4可知,淡竹葉(Lophatherumgracile)、異葉鱗始蕨(Lindsaeaheterophyllum)、弓果黍(Cyrtococcumpatens)在草本層群落中的重要值較高,分別為0.846 9、0.569 3、0.375 7。還有幾種蕨類植物稀疏分布,如華南毛蕨(Cyclosorusparasiticus)、半邊旗(Pterissemipinnata)和芒萁(Dicranopterispedata)等。
表3 灌木層物種的重要值(重要值≥0.03)
樣地中藤本植物種類10種,種類較少。在草本層群落中的重要值較高的植物有錫葉藤(Tetracerasarmentosa)、玉葉金花(Mussaendapubescens)、寄生藤(Dendrotrophevarians),重要值分別為0.607 8、0.590 3、0.437 9。還有幾種植物稀疏分布,如鏈珠藤(Alyxiasinensis)、酸藤子(Embelialaeta)、土茯苓(Smilaxglabra)。
表4 草本層物種的重要值
2.3群落植物生活型譜根據Raunkiaer生活型分類系統(tǒng)[18],結合野外實際考察記錄編制出生活型譜,以對該群落的外貌特征進行分析,結果見表5。該群落以矮高位芽植物占優(yōu)勢,占總種數(shù)的 34.24%;喬木小高位芽次之,占總種數(shù)的20.55%;藤本高位芽植物占13.70%;喬木中高位芽占10.96%;草本地面芽植物各占9.59%;地下芽植物占8.22%;一年生植物占2.74%。其中,高位芽植物中,以矮高位芽植物為主,山油柑等優(yōu)勢種屬于該生活型;藤本高位芽植物主要由酸藤子、寄生藤、玉葉金花等組成。草本植物中以地下芽植物為主,主要有半邊旗、華南毛蕨、芒萁、扇葉鐵線蕨等。
表5 生活型譜
2.4各層植物多樣性指數(shù)群落組成的數(shù)量及空間分布的不同,形成群落的結構格局。如表6所示,藤本層的各項指數(shù)均不高,而喬木層和灌木層的指數(shù)相近且高于藤本層。在該群落各層中,群落Shannon-Wiener指數(shù)、Margalef指數(shù)顯示灌木層最高,其次是喬木層、草本層,藤本層最低;Simpson指數(shù)顯示灌木層最高,其次是喬木層、藤本層,草本層最低;Pielou指數(shù)顯示喬木層最高,其次是灌木層、草本層,藤本層最低。因此,豐富度Margalef指數(shù)說明廣州火爐山群落灌木種類最多,其次是喬木種類、草本層植物,藤本植物最少;變化度Shannon-Wiener指數(shù)顯示以灌木層最高,而以藤本層最低,說明灌木層植物的數(shù)量越多,分布越均勻,藤本層則反之;Simpson指數(shù)顯示以灌木層最高,而以草本層最低,說明喬木層優(yōu)勢種比灌木層明顯,個體高度集中;Pielou均勻度指數(shù)顯示以喬木層最高,而以藤本層最低,說明喬木層植物分布最均勻,藤本植物層分布最不均勻。
表6群落各層次物種多樣性指數(shù)
Table6Speciesdiversityindexofdifferentlayersinwholecommunity
層次Layer豐富度指數(shù)(E)Richnessindex優(yōu)勢度指數(shù)(D)Simpsonindex變化度指數(shù)(H')Shannonindex均勻度指數(shù)(Jsw)Pielouindex喬木層Trees8.190.882.590.79灌木層Shrub10.840.922.840.77草本層Herb4.830.791.860.75藤本層Liana1.880.820.280.13整個群落Wholecommunity10.040.953.440.81
2.5與其他植物群落物種多樣性比較物種多樣性是指群落的種數(shù)、個體數(shù)及分布均勻程度,反映群落穩(wěn)定性和組織結構水平,常用物種豐富度Margalef指數(shù)、變化度Shannon-Wiener指數(shù)(H′)、均勻度Pielou指數(shù)(Jsw)等表征[12]。結果如表7,火爐山千年桐+黧蒴錐+山油柑群落(喬木層)的物種多樣性高于深圳大鵬香蒲桃群落和佛山大浩湖山黃麻群落,但比澳門黑沙水庫群落低。
表7 4個不同群落(喬木層)物種多樣性指數(shù)比較
火爐山千年桐+黧蒴錐+山油柑群落的植物種類組成較簡單,共有維管植物73種,隸屬43科64屬。群落外貌常綠,生活型以矮高位芽為主,由該群落中優(yōu)勢種的樹苗和灌木組成。群落郁閉度在65%~80%,成層現(xiàn)象明顯,可分為喬木層、灌木層和草本層以及少量層間植物層;其中灌木層相對豐富,灌木層種類相對較多,優(yōu)勢種數(shù)量多,分布均勻,層間植物種類相對較少,喬木層最為稀疏。
從群落物種多樣性看,該群落各項多樣性指數(shù),豐富度指數(shù)、Shannon-Wiener指數(shù)和Simpson指數(shù)反映出一致的趨勢,以灌木層的各項指數(shù)最高,而Pielou均勻度指數(shù)則反映喬木層最高。該群落的層次格局表現(xiàn)為灌木層>喬木層>草本層>藤本層,由于群落內喬木幼苗較多,而使灌木植物的物種多樣性指數(shù)最高。喬、灌、草種類搭配的群落模式可以在廣州乃至華南地區(qū)的植被恢復以及防護造林上采用,以提高其生態(tài)功能和生態(tài)效益,同時也可參照該群落的樹種組成設計造林混交模式[22]。
通過對該群落的調查,了解該群落的群落特征及物種多樣性,一方面對研究地帶性植物群落結構和演替規(guī)律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另一方面為保護當?shù)氐闹脖换謴秃头雷o林建造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和指導建議。
[1] 許凱揚,劉勝祥,葉萬輝.湖北后河自然保護區(qū)水絲梨群落研究[J].武漢植物學研究,2002,20(5):359-364.
[2] 邢福武,曾慶文,謝左章.廣州野生植物[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1.
[3] 邢福武,王發(fā)國.廣州市森林群落特征與物種多樣性研究[J].中國城市林業(yè),2007(6):45-49.
[4] 陳紅鋒,周勁松,邢福武.廣州園林植物資源調查及其評價[J].中國園林,2012,28(2):11-14.
[5] 李仕裕,葉育石,王發(fā)國,等.廣州市風水林植物組成及分布區(qū)類型分析[J].植物資源與環(huán)境學報,2013,22(1):102-109.
[6] 黃柳菁,邢福武,周勁松,等.廣州野生觀賞種子植物資源調查與觀賞評價[J].福建林業(yè)科技,2010,37(2):82-89.
[7] 曾鳳,王美娜,陳紅鋒.廣州市觀賞藤本植物資源及其園林應用[J].中國園林,2009,25(9):51-55.
[8] 易綺斐,成夏嵐,曾慶文,等.廣州石門國家森林公園彩葉植物調查研究[J].福建林業(yè)科技,2008,35(1):112-116.
[9] 易綺斐,王發(fā)國,劉東明,等.廣州市蘿崗區(qū)風水林植物組成及群落結構分析[J].植物資源與環(huán)境學報,2012,21(1):104-110.
[10] 嚴岳鴻,何祖霞,龔琴,等.廣州的外來植物[J].廣西植物,2007,27(4):570-575.
[11] 王忠,董仕勇,羅燕燕,等.廣州外來入侵植物[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08,16(1):29-38.
[12] 朱麗君.澳門與廣州主要植物的物候比較研究[D].廣州:仲愷農業(yè)工程學院,2016.
[13] 王伯蓀,余世孝,彭少麟.植物群落學實驗手冊[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46.
[14] 方精云,王襄平,沈澤昊,等.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內容、方法和技術規(guī)范[J].生物多樣性,2009,17(6):533-548.
[15] 林鵬.植物群落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45-67.
[16] 王伯蓀.植物種群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8-20.
[17] 蘭國玉,雷瑞德,陳偉.秦嶺華山松群落特征研究[J].西北植物學報,2004,24(11):2075-2082.
[18] 米勒-唐布依斯D,埃侖伯格H.植被生態(tài)學的目的和方法[M].鮑顯誠,張紳,楊邦順,譯.北京:科學出版社,1949:139-293.
[19] 唐春艷,王琳,邢福武,等.澳門黑沙水庫植物群落與主要種類物候特征研究[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16,24(4):367-374.
[20] 張永夏,陳紅鋒,秦新生,等.深圳大鵬半島“風水林”香蒲桃群落特征及物種多樣性研究[J].廣西植物,2007,27(4):596-603.
[21] 馬曉東,饒顯龍,王發(fā)國,等.佛山市大浩湖山黃麻群落特征及物種多樣性研究[J].廣東農業(yè)科學,2014,33(21):153-158.
[22] 廖宇紅,陳傳國,陳紅躍,等.廣州市蓮塘村風水林群落特征及植物多樣性[J].生態(tài)環(huán)境,2008,17(2):812-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