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色
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類對美的追求的腳步從來沒有停止過。當原始社會的人類完成了以最初的樹葉到獸皮的服飾變化后,人類的審美覺悟也至此被喚醒了,服裝的功能不僅僅是遮羞和御寒,而更多的體現美的要求,浴室絲織品的服飾應運而生,它的飄逸靈動不僅讓國人喜愛有加,更讓歐洲各國乃至整個世界為之傾倒。而在當今社會,“顏值即正義”一詞更是被人廣泛傳播。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丹尼爾·哈默邁什教授曾經寫過一篇論文,叫做《顏值和勞動力市場研究》。丹尼爾教授認為,在就業(yè)環(huán)境中,存在這樣一個普遍的現象:只要涉及面試,哪怕是附照片的篩簡歷環(huán)節(jié),應聘者的顏值就分分秒秒在影響應聘結果。更慘烈的甚至是,通常在面試開始的第一分鐘,面試官就已經做出了決定。如果碰巧遇到自我監(jiān)控能力高的領導,他會對下屬的顏值要求更高,認為顏值是能力的信號。比如,從一個人健碩的體格可以猜出他在健身上的自律和投入,起碼是個自我管理能力很強的人,或者按經濟學思維,從一個人的外表看出他在維護形象上投入的成本。
此外,美國的《新聞周刊》做出的關于顏值與就業(yè)的調查報告,更是深層次的奠定了這一說法?!缎侣勚芸氛{研了8000多位MBA畢業(yè)的學生,發(fā)現英俊男性的收入比普通男性平均高出5%,漂亮女性的收入比普通女性高出4%。此外,《新聞周刊》調查人員還專門邀請雇傭這些畢業(yè)生的經理對其身上的特質按重要性由高到低進行排序,結果顯示,工作能力和經驗位居第一,自信排在第二位,外貌排在第三位,曾就讀哪所學校排在第四位。也就是說,外貌排在了教育之上,顏值比成績更容易受到關注。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博士劉海洋對勞動就業(yè)中的“相貌歧視”問題進行研究后也表示,在工業(yè)經濟時代,勞動者生產能力的天然尺度是實物產品,容貌發(fā)揮作用的空間很?。欢S著經濟發(fā)展,服務業(yè)在經濟中的比重越來越大,雇主與雇員、雇員與雇員、雇員與消費者之間面對面的直接交往越來越頻繁,容貌在這些交往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從人性角度來說,顏值高的人更容易獲取別人的好感,因此往往在人和人不能達到彼此真正了解的情況下,姣好的容顏更容易取得彼此間的信任。而信任是所有人類社會活動的第一步,沒有彼此信任的兩個人之間,不會存在更深的了解,也就無法使內在所具有的修養(yǎng)得到表現,所以才會形成了“顏值即正義”時代。
社會進步帶來了生產方式的重大轉變,現代服務業(yè)在經濟活動中占比越來越大,顏值高的人在社會交往與競爭中確實能夠占據一定的先天優(yōu)勢,但如果將顏值視為安身立命的決定性因素,一味強調“顏值崇拜”,毫無疑問是一種給人產生誤導的錯誤認識。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才華最為重要,特別是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要想在社會上站穩(wěn)腳跟,沒有過硬的本領是難以立足的,空有顏值的花瓶只不過是經不起風吹雨打的易碎品,很容易被激烈的市場競爭所淘汰。
外表確實是最能夠直接吸引人們關注的因素,很多時候在看待成功人士時,人們的注意力只停留在了顏值上,認為顏值就是生產力,顏值就能夠帶來成功。這樣的想法往往忽略了人們在追求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艱辛與汗水。歌曲《真心英雄》里有一句著名歌詞:“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這句話揭破了成功的真理,成功背后必然是超越他人的努力與付出,如果認為僅憑顏值就能夠摘下成功的果實,未免顯得太過天真。
很多青少年依然生活在學校的象牙塔里,沒有走進社會經歷風雨,思想認識難免單純幼稚,如果讓“顏值即正義”主導了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一心只想著通過容貌來追求成功,很容易就會走向歪路。青少年要想成功,唯一的路徑就是學習知識、錘煉本領,唯一的方式就是好好學習。
而且,青少年的成長就是不斷摒棄外在、扎實內在的過程,只有通過學習汲取更多的知識、增強自身的本領,才能夠在走上社會之后堅強面對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夠更好地為國家各項事業(yè)發(fā)展貢獻更多力量,也讓自己的人生綻放更耀眼的光彩,實現自己所追求的美好未來。
此外,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也曾公開表述,人們常說的“青春飯”,就是將青春與“顏值”畫上了等號。年輕人青春期的躁動和自戀是可以理解的,成長其實是一個摒棄外表的自戀、扎實自己內在的過程。“我們不可能一直處于青春狀態(tài)。通常30歲之后就要靠實力說話了,到了比拼耐力的時候,也就是說你無法再依賴‘顏值了。一般來說,一個人的成功與他的‘顏值的關系不到20%或30%,人要靠才華才可以獲得長久的更好的未來?!?h4>總結陳詞
投資顏值,去整容、去化妝、去買漂亮的衣服和包包,效果立竿見影。可是,容顏易老,整容可能失敗,漂亮的衣服和包包也會過時,所以顏值是易耗品。
投資才華,好好學習、努力奮斗、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見效緩慢。可是,只要假以時日,魅力自會從內而外的散發(fā),而且一旦擁有便終生可以享用,所以才華是耐用品。
易耗品和耐用品都是人生所需要的,只是要用不同的心態(tài)去對待。有智慧的人、能客觀分析問題的人,不會說顏值不重要,也不會放棄獲得才華的努力,讓二者兼而有之,才是每個人的最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