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怡
“二月春風似剪刀”“明月何時照我還”……
606教室如火如荼,自從開展“輕叩詩歌大門”一單元的學習以來,我班已經(jīng)舉行了多次詩詞大會,而最精彩的環(huán)節(jié),非飛花令莫屬!
“人間四月芳菲盡”“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比賽持續(xù)進行著!
“咦,月就喜歡和數(shù)字做朋友呢!”同桌——精靈鬼小勞不禁喃喃道。
“有道理!” 我也尋思起來,雖然玩了不少次飛花令,我們卻很少去體會詩詞的深意。這時,陳老師示意大家安靜下來,說道:“同學們,剛才我們說的大多數(shù)詩句雖然含有月字,卻只能代表月份,而跟月亮、月的意境沒多大關(guān)系。月亮常常寄托著人們的思鄉(xiāng)之情,而且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最愛,大家往這個方面去想想!”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p>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蔽覀兤咦彀松嗟鼗卮鸬?。
回到家,我翻閱著古詩文書籍。發(fā)現(xiàn)有很多詩詞都是吟月誦月的。李白月下獨韻,自舞自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蘇軾通宵達旦,吟誦“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張若虛將江水、落花與明月融為一體,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名垂青史。啊,我要把他們都背下來……
每一次的比賽,誰能更勝一籌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飛花令”游戲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感受到古典詩詞的魅力,中華文化的璀璨!
(作者系浙江余姚市第二實驗小學606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