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新
(1.陜西國際商貿(mào)學(xué)院 文化與藝術(shù)學(xué)院,陜西 咸陽 712046;2.陜西省社會科學(xué)院 文學(xué)藝術(shù)研究所,陜西 西安 710065)
學(xué)界對咸陽市方言語音的早期研究主要有劉文錦先生的《記咸陽方音》[1];1940年出版的瑞典學(xué)者高本漢先生的《中國音韻學(xué)研究》[2]里討論方言語音問題的,陜西有西安和旬邑兩處。改革開放以來成果漸豐,如張盛裕、張成材先生的《陜甘寧青四省區(qū)漢語方言的分區(qū)(稿)》[3],孫立新的《咸陽市方言語音特點綜述》[4]、《關(guān)中方言略說》[5]、《咸陽方言同音字匯》[6],邢向東的《陜西省的漢語方言》[7]等。本文擬在《咸陽市方言語音特點綜述》一文的基礎(chǔ)上進行一些深化或細化的討論。
我們認為,李榮先生以古入聲字的今調(diào)類作為劃分漢語方言的標(biāo)準(zhǔn)是最科學(xué)的。李榮先生所界定的中原官話對古入聲字的歸并特點是:古全濁入聲歸陽平,其余入聲歸陰平,河南省大部分地區(qū)、晉南、關(guān)中、陜南部分地區(qū)、甘肅東部、寧夏南部等處皆屬于中原官話。[8]37-53《陜甘寧青四省區(qū)漢語方言的分區(qū)(稿)》根據(jù)“分封”等字的是否同音,把陜甘寧一帶的中原官話劃分為“分封”不同音的關(guān)中片和“分封”同音的秦隴片,[3]這無疑是非常科學(xué)的。據(jù)此,咸陽市方言的主體屬于中原官話關(guān)中片。
由于咸陽市的北部、西部與秦隴片方言毗鄰,所以有些縣的部分地區(qū)是典型的秦隴片方言,如彬縣永樂,長武巨家、路家一帶以及武功游鳳部分村莊。城區(qū)“分 fe?31≠封 f??31”“今 t?ie?31≠經(jīng) t?i?31”“敦 tue?31≠東tu?31”“群t?hye?24≠瓊t?hy?24”,但彬縣永樂“分=封f??31”“今=經(jīng)t?i?31”“敦=東tu?31”“群=瓊t?hy?35”。
咸陽市主體方言還可以進行再劃分。其一,旬邑、彬縣、長武可作為一個方言片區(qū),其共同特點是:一、兩字組連讀變調(diào)中,前字去聲,后字陰平的,前字由去聲變?nèi)珀柶?;二、中古漢語全濁仄聲字讀送氣清聲母的字占到這類字的一半左右,比其他縣、市、區(qū)的比例大得多;三、具有典型的尖音聲母。其二,三原、涇陽、淳化、秦都區(qū)渭河南、渭城區(qū)底張及窯店和韓家灣、禮泉阡東東部可作為一個方言片區(qū),其共同特點主要是:“杜=豆”“徒=頭”“竹=租=鄒”“初=粗”,這些字讀作?u韻母。其三,城區(qū)多數(shù)地區(qū),興平、禮泉城關(guān)及南部和西南部、武功東部可作為一個方言片區(qū),其共同特點是:“南=蘭”“齉=浪”“能=龍=農(nóng)”,并且這些字都讀作n聲母。其四,永壽、乾縣、禮泉多數(shù)地區(qū)、武功多數(shù)地區(qū)可作為一個方言片區(qū),其共同特點是:一、尖團不分;二、沒有n聲母,或者n聲母字極少(如禮泉)。
1.3.1n、l和?
其一,古漢語“泥娘”母拼開口呼的字在咸陽市方言里的分化比較復(fù)雜:三原、涇陽、淳化基本上讀作n聲母;拼合口呼的字,三原、涇陽、淳化把“奴努怒”等普通話u韻母字讀作n聲母,三原、涇陽把“弄”讀作n聲母,其余合口呼字讀作l聲母。其二,秦都、渭城、興平及禮泉接近興平和秦都的地方把“泥娘”母及“來”母北京拼今an、a?、??、u?的字基本上都讀作n聲母;秦都區(qū)渭河南如西張村一帶,“泥娘”母拼合口呼的字基本上都讀作n聲母。其三,長武把“乃奶奈耐”等普通話ai韻母字讀作n聲母,其他開口呼、合口呼字讀作l聲母。其四,乾縣、永壽、旬邑、彬縣、禮泉北鄉(xiāng)、武功多數(shù)地區(qū)(東鄉(xiāng)基本上跟興平的特點一致)把開口呼、合口呼字讀作l聲母。其五,興平把“暖亂嫩論”等普通話讀作uan、un等韻母的“泥娘來”母字讀作l聲母撮口呼。其六,咸陽全市把“泥娘”母拼齊口呼、撮口呼的字讀作?聲母;咸陽全市?聲母字還來源于古漢語“疑影”母字,如“宜誼疑牙芽啞壓鴨押業(yè)鄴咬淹陰仰硬”等。以上特點見表1。鑒于?聲母字在全市基本上具有一致性,因此不專門列入比較范圍。
秦都、渭城兩個區(qū)的城區(qū),對表2字的讀法有好幾種語音格局,最常見的跟興平的聲韻特點一致,還有一種是全部讀作l聲母(秦都區(qū)城郊鐵江嘴村一帶亦然),另有一種是跟西張村一致;渭城區(qū)北部、東部跟涇陽、三原一致。
1.3.2v-、u-的對立
咸陽全市只有旬邑把北京零聲母合口呼的字讀作u-(實際音值為w-),其余各處存在著v-、u-的明顯對立。大致特點是:古漢語“微以”母讀作v-(如微母字“無誣武舞侮務(wù)微未味晚挽蔓萬襪文蚊聞吻問亡芒網(wǎng)妄望”,如以母字“維惟唯”),“疑影云匣”母讀作u-(如疑母字“瓦吳吾梧五午誤悟外危玩頑”,如影母字“倭窩蛙洼烏污煨萎委喂威畏豌剜碗彎灣宛溫瘟穩(wěn)汪枉翁甕屋”,如云母字“衛(wèi)為位違圍胃謂猬王旺”,如匣母字“丸皖”)。
1.3.3y?和y?韻母
古漢語見系山攝合口三等入聲“薛月屑物”韻普通話讀作ye韻母的字(如薛韻字“悅閱”,如月韻字“厥掘橛月越曰粵”,如屑韻字“決缺”,如物韻字“掘倔”),三原、涇陽(涇陽西關(guān)往西除外)以及秦都區(qū)渭河南、渭城區(qū)窯店以東讀作y?韻母;入聲“藥覺”韻普通話讀作iau、ye韻母的字(如藥韻字“腳卻虐瘧約藥鑰”,如覺韻字“覺角確岳學(xué)”),三原等處讀作y?韻母。如上字,咸陽市多數(shù)地區(qū)讀作y?韻母。
1.3.4與普通話u韻母的比較
其一,三原、涇陽、淳化以及秦都區(qū)渭河南、渭城區(qū)北部和東部把普通話t、th、n、l、ts、tsh、s聲母拼u韻母的字讀作?u韻母,如“讀肚杜毒犢獨度渡土圖兔禿涂突奴努怒盧爐路錄鹿陸魯鹵戮組祖租族粗醋促蘇素速訴酥塑”。其二,咸陽全市把普通話n、l聲母拼u韻母的字讀作?u韻母,如“奴努怒盧爐路錄鹿陸魯鹵戮”。其三,普通話唇音與ou韻母拼合的字,咸陽全市除了“剖”字讀如“拋”以外,其他字(如“否缶某牟眸”)讀作u韻母。
表1 咸陽市方言n、l聲母分混特點比較表
1.3.5?類韻母等問題
其一,三原、涇陽、淳化以及秦都區(qū)渭河南、渭城區(qū)北部和東部把普通話t?、t?h、?、?聲母拼u韻母的字分化為?韻母和?u韻母,其他廣大地區(qū)(旬邑城關(guān)一帶除外)讀作?韻母。比如“朱珠株豬主住柱注著煮箸出除儲廚櫥書輸樹術(shù)述入如儒乳擩”等字三原等處讀作?韻母,“竹祝筑助逐鋤觸楚畜雛初數(shù)熟叔淑辱褥”等字三原等處讀作?u韻母。其二,旬邑城關(guān)一帶把“竹祝筑助逐鋤觸楚畜雛初數(shù)熟叔淑辱褥”等字,既讀作?韻母,又讀作?u韻母。其三,旬邑城關(guān)一帶把“租組祖族粗醋促蘇素速訴酥塑”等字,既讀作?韻母,又讀作u韻母。表2是咸陽市方言“朱竹組”等字聲韻特點比較表。其中,“竹初淑組促蘇”三原等處分別讀如“鄒搊搜走搊搜”,旬邑第二種讀法亦然。其四,“梭縮所鐲著(著氣:生氣)說碩若”等字的讀法在咸陽全市比較特殊,如“梭”字多讀作tsh聲母而與“搓”字同音,“縮”字與“朔”字同音,“說”字在市區(qū)和興平讀如“攝”,“碩”字在涇陽、興平讀如“學(xué)”,“若”字在三原、涇陽、淳化讀如“絡(luò)”。表3是咸陽市方言“梭縮所鐲著說碩若”讀法比較表。
表2 咸陽市方言“朱竹組”等字聲韻特點比較表
表3 咸陽市方言“梭縮所鐲著說碩若”讀法比較表
咸陽市方言語音的古今傳承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古代漢語“疑”聲母在宋代及其以前讀作?聲母,這個特點在咸陽市方言里至今還保留著,如“額餓我熬傲爊襖歐偶岸按暗恩昂盎骯”等字在咸陽市方言里讀作?聲母。
其二,古代漢語“精清從心邪”聲母可以與細音韻母拼合,即古代漢語具有尖音。旬邑、彬縣、長武、三原比較典型地保留了古代漢語的尖音,ts、tsh、s與齊齒呼可以拼合;涇陽、淳化、秦都區(qū)渭濱鎮(zhèn)、禮泉趙鎮(zhèn)東部s與齊齒呼可以拼合,而ts、tsh發(fā)展演變成為t、th。
尖音是跟團音相對的概念,普通話以及關(guān)中方言區(qū)西安等處尖團不分,咸陽市區(qū)、乾縣、禮泉(城關(guān)等處)、武功團音的特點跟普通話一致。永壽以及渭城區(qū)窯店等處把普通話t、th聲母與齊齒呼拼合的字也讀作團音t?i-、t?hi-。比較如表4。表4里均為陰平字,調(diào)值都是31,所以不標(biāo)調(diào)。
表4 咸陽市方言尖團音特點比較表
其三,古全濁仄聲字在隋唐以至宋代的西北方言里讀作送氣清聲母,這個特點比較典型地保留在旬邑、彬縣、長武方言里,不太典型地保留在全市其他方言里。如並母字“敗”在咸陽全市除了秦都區(qū)渭河南一帶讀如“拜”以外,其余廣大地區(qū)均讀如“派遣、指派”的“派”;再如並母字“捕”在咸陽全市均讀作ph聲母,只是沒有按照古今語音對應(yīng)規(guī)律讀作去聲,而是讀作陰平(具體有三原、涇陽、旬邑、長武、彬縣、永壽)或上聲(具體有市區(qū)、淳化、乾縣、禮泉、興平、武功)。表5選取10個常用字,對全市方言的這一傳承特點予以比較。
姚亦登指出:羅常培先生《唐五代西北方音》根據(jù)《大乘中宗見解》的漢藏對音發(fā)現(xiàn)八九世紀(jì)期間吐蕃據(jù)隴西時代的一種方音。古全濁仄聲並定從澄崇群6母平聲和仄聲字均讀作送氣清聲母。如並母仄聲字“鼻別拔帛”讀作ph聲母,定母仄聲字“同毒獨”讀作th聲母,從母仄聲字“在自造凈集”讀作tsh聲母,澄母仄聲字“治住值”讀作ch聲母,群母仄聲字“具共及”讀作kh聲母。[9]
表5 咸陽市方言古漢語全濁仄聲字讀作送氣清聲母特點比較表
另外,咸陽市方言的“善”字,按照古今語音對應(yīng)規(guī)律跟“膳繕”等字同音,而口語里“美好”義的“善”讀如“諂”,這是保留了古代西北方言的讀音。民族共同語的“挺艇”沒有按照古今語音對應(yīng)規(guī)律讀如去聲調(diào)“定”,而是按照古代西北方音的讀法讀作上聲調(diào)。
其四,“雷儡累”等字先秦到東漢為u?i韻母,元代為ui韻母,咸陽市方言讀作uei韻母,有很明顯的古音存留。①可參見王力《漢語語音史》,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2年版,第502頁。
其五,古代漢語“幫”組“碑卑被備眉”等字咸陽市方言讀作i韻母,這些字隋代至宋代就讀作i韻母。②可參見王力《漢語語音史》,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2年版,第503頁。
其六,“全泉宣選俊峻旬巡循”等合口三等字在五代或宋代以前介音為iu,咸陽市方言(禮泉例外)口語把這類字讀作合口呼,保留了漢語早期的介音u(減去了i)。③可參見王力《漢語語音史》,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2年版,第521-522頁。
咸陽市長武、彬縣、旬邑、乾縣方言兒尾自成音節(jié);城區(qū)、三原、涇陽、淳化、興平、武功方言構(gòu)成兒化,其中城區(qū)和武功具有較深度兒化的特征,三原等處是兒化的簡單粘附;永壽、禮泉方言有時候兒尾自成音節(jié),有時候構(gòu)成兒化。表6是城區(qū)方言兒化韻母表,表7是其他兒化簡單粘附方言點的代表三原方言兒化韻母表,表中“<”表示其后邊是基本韻母。
“兒”在漢語里虛化成為兒尾并且在官話區(qū)一些方言里形成兒化是學(xué)界歷來重視的一個問題,咸陽市方言構(gòu)成兒尾的方言點跟同樣是兒尾的中原官話秦隴片正好是毗鄰的;而有時候兒尾自成音節(jié),有時候構(gòu)成兒化的方言點正好具有過渡方言的性質(zhì);構(gòu)成兒化的方言點又分為深度兒化和簡單黏附兩種類型。咸陽市方言的兒尾或兒化具有語言類型學(xué)的意義,需要在調(diào)查的基礎(chǔ)上進行深入研究。
表6 咸陽市城區(qū)方言兒化韻母表
表7 三原方言兒化韻母表
參考文獻:
[1]劉文錦.記咸陽方音[J].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32,3(3):415-437.
[2]高本漢.中國音韻學(xué)研究[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40.
[3]張盛裕,張成材.陜甘寧青四省區(qū)漢語方言的分區(qū)(稿)[J].方言,1986(2):93-105.
[4]孫立新.咸陽市方言語音特點綜述[J].咸陽師專學(xué)報,1995(1):31-36.
[5]孫立新.關(guān)中方言略說[J].方言,1997(2):106-124.
[6]孫立新.咸陽方言同音字匯[J].咸陽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8(3):82-89.
[7]邢向東.陜西省的漢語方言[J].方言,2007(4):372-381.
[8]李榮.方言存稿[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2.
[9]姚亦登.古全濁仄聲字在晉陜甘寧中原官話里讀作送氣清聲母的類型學(xué)考察[J].咸陽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7(3):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