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志英
如今出門旅游,不管長途短途,很多地方都收費,并且價格不菲。但是古代的名山大川和公共園林是免費的,現(xiàn)在我們看看古人是怎么免費旅游的,或許你了解真相后,覺得現(xiàn)在的旅游是一種幸福。
“王在靈囿,鷹鹿枚伏。麋鹿灌灌,白鳥篙篙。王在靈沼,磚切魚躍”,出自《詩經(jīng)》,說的是周文王時期的園林,里面有山有水,有飛鳥禽獸??磥碇芪耐醪粌H雄才大略,也是個頗懂生活情趣的君主。其實還有起源比周文王更早的園林,《淮南子·地形訓(xùn)》里說到一個叫玄圃的地方,“登之乃靈,能使風(fēng)雨”,是被當(dāng)作上古時期天帝居住的地方。而玄圃有山有水,也成為后世園林模仿的對象。之后,“穿沿鑿池,構(gòu)亭營橋,所植花木,類多茶與海棠”,君主們對于園林的鐘愛達到更高的程度。
天子和諸侯的園林規(guī)模是很大的,天子有囿百里,諸侯有囿四十里?!班蟆?,是古代供帝王貴族進行狩獵、游樂的園林形式。一般選定地域后劃出范圍,囿中草木鳥獸自然滋生繁育。那么這些園林景點能不能對外開放,讓普通人也免費游玩呢?
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就有人提議皇家園林也應(yīng)該為大眾服務(wù)。孟子當(dāng)初拜見梁惠王時,梁惠王站在池塘邊上,觀察著鴻雁麋鹿等飛禽走獸,說:“賢人也以此為樂嗎?”孟子回答:“賢人才會以此為樂,不賢的人就算擁有這些東西,也不會收獲快樂。雖然周文王經(jīng)常搭建高臺深池,但老百姓自身是非常高興的,并將那個臺叫作‘靈臺’,將那個池叫作‘靈沼’,將里面圈養(yǎng)的麋鹿魚鱉等珍禽異獸作為樂趣。古代的時候,君王常與民同樂,所以能夠真正快樂。”孟子倡導(dǎo)園林應(yīng)該免費對外開放,讓更多的人來體驗這種美好的事物,享受這種規(guī)格的待遇。字面意思理解是這樣,深層次是說當(dāng)政者應(yīng)有“與民同樂”的民本思想。
從南北朝到隋唐五代,文學(xué)詩詞鼎盛,文人雅士們積極參與到社會發(fā)展的各個領(lǐng)域,很多園林的設(shè)計和規(guī)劃都離不開他們,詩畫意境成為主題,構(gòu)圖曲折委婉,講求趣味。比如,唐朝長安當(dāng)時最著名的景點是曲江,因水流曲折而得名。曲江是園林的附屬園子,風(fēng)景秀麗,每年過上巳、重陽等節(jié)日時,游人如織,仕女如云。每當(dāng)有拔得頭籌的新科狀元,皇帝就會挑個吉日在曲江設(shè)宴。那天更是才俊齊聚一堂,吟詩作賦,非常熱鬧。百姓平時踏青訪友,登高懷遠,聚會宴飲,也常來曲江,費用肯定是免的。唐詩中有一類“曲江詩”,山西人宋之問、王維、白居易、李商隱等高手都曾寫過。不管是唐代的鼎盛與衰落,還是個人得意或是失意,一池曲水都留下了印跡。他們在曲江旅游,不僅以文會友,而且是精神寄托。曲江定期對公眾開放,成為當(dāng)時最繁華的景點之一。當(dāng)然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免費旅游,不需要掏銀子。
兩宋到明初,各地又興建了不少以山水寫意為主題的園林景區(qū),公共性比較強。明中葉至清中葉,園林數(shù)量驟增,但是能夠旅游的公共景點卻不多了,更別提免費了。
古代沒有厚實的家底兒,想旅游是很困難的,但是也有人窮游,省去很多費用。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很多,比如徐霞客、玄奘、張騫、鄭和、鑒真、法顯、秦始皇等,其中徐霞客是最典型的窮游背包客。
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22歲的徐霞客正式出游。他戴上母親做的遠游冠,肩挑簡單的行李,離開家鄉(xiāng)。直到54歲逝世,他一生中絕大部分時間是在旅行考察中度過的。北京、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浙江、福建、山西、江西、湖南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跡。更令人敬佩的是徐霞客基本以步行為主,很少乘坐舟車。無論是露宿街頭還是住在破廟,他都堅持把自己的考察收獲寫下來。他在游黃山一節(jié)中寫道,大雪封山,便用鐵杖在冰上鑿坑,腳踩著坑一步一步地緩慢攀登,終于爬了上去。山上僧人看到他十分驚奇,因為他們被困很長時間了。雖然景點是免費的,但長途旅游往往是達官貴人才能完成的。徐霞客祖上曾是江陰巨富,雖然到他這代家道中落,但還是有200多畝地的家產(chǎn)。如果他不窮游,而是出門擺闊、車馬代步、仆人環(huán)侍,那些家產(chǎn)可能早被敗光了。除了吃飯等花費外,他基本沒有太大的開銷。就連睡覺都是免費的,因為他尋訪的地方多是荒涼的窮鄉(xiāng)僻壤,或是人跡罕至的邊疆地區(qū),露宿荒野也是很自然的??戳诵煜伎陀翁煜碌慕?jīng)歷,從另一個角度說,作為普通人,你不覺得如今旅游就算多掏點銀子、多排個隊、多擠一擠車,也是一種幸福嗎?